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水体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鄱阳湖湖区、入湖口及出湖口13个点的水体及底泥,测定其中的Zn、Cu、Pb和Cd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远低于国家标准,而重金属在鄱阳湖底泥中积累较严重.除部分地区Cd低于背景值外,各地区底泥Zn、Cu、Pb、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其最大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9.0、33.8、7.0、5.9倍.结合水流从入湖口-湖区-出湖口流动方向来看,水体中重金属因种类不同其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而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分布规律一致:湖区>入湖口>出湖口,可见重金属在湖区有明显的沉降作用.地积累指数方法评价表明,全湖底泥平均污染水平属偏重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呈现种类和区域的差异性,种类特征:Cu>Pb≈Zn>Cd;区域特征:三江口污染等级最高,污染最轻是湖口.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部市场经济最活跃区域之一,为了解该区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的来源及污染情况,为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开发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收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得到污泥中8种主要重金属含量,并分析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污泥重金属含量高低依次为Zn、Cu、Pb、Cr、Ni、As、Cd和Hg,其中Cu、Zn、Pb、Cd和Cr变异程度较高,属于强变异。(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污泥中重金属主要来源有2个,其中Cu、Zn、Pb、Cd、Cr和As来源主要为生活清洁和工业部门,Ni和Hg来源主要为电镀化工行业和医疗。(3)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615,污泥重金属为轻度污染。(4)Cd元素地累积指数平均值最高,污染达强-极强污染级别。(5)Cd、Hg生态风险为严重风险,且Cd元素对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影响最大,研究区域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467.43,区域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属于重风险。研究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中等,但Cd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于2009年7月和11月在赣江中游吉安段水域采集了16种鱼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鱼体肌肉中Zn、Fe、Cu、Mn、Cr、Pb、Cd的含量。7种重金属在不同鱼类肌肉中残留范围分别为5.86~20.33、3.9~14.2、0.31~1.26、0.27~0.89、0.02~0.26、0.02~0.17和0.02~0.08mg·kg-1。一般认为不同鱼类重金属元素残留特征为肉食性鱼类大于植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底层鱼高于中上层鱼,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这一规律不明显。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人口集中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对南昌、鹰潭、景德镇、九江市的主城区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u,Zn,Pb,Cd,Cr,Ni,Hg,As进行分析测定,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探讨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影响,鹰潭市土壤重金属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大,九江市相对较小;②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污染指数P_综为1.673,表明区域内存在轻度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较低,环境质量较好;③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该区域除Cd的环境风险指数为中等外,其余元素均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轻微,几乎不存在生态风险。研究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较轻,生态风险低,生态环境较好,可较好地容纳人类的发展活动。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五河入湖口重金属污染和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的水文状况、泥沙运移和沉积,都受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长江的影响。本文对鄱阳湖五河口进行滩地土壤采样,测定Cu、Pb、Zn、Cd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对各河口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河口均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尤其是Cu的污染,Cu单因子污染指数在饶河入湖口和乐安河口分别高达31.75,27.69。污染的地区性差异大,各采样点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饶河入湖口〉乐安河入湖口〉信江西支入湖口〉抚河入湖口〉昌江入湖口〉赣江主支入湖口〉修水入湖口。  相似文献   

6.
贵溪冶炼厂附近农田长期受到该厂重金属废水的污灌,导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相关土壤修复措施已开展多年。为了解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植物修复效果,采集了该厂附近3种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未受修复土壤(A)、正在进行修复土壤(B)及已受植物修复的土壤(C),TCLP法研究了土壤表层(0~20cm)中4种主要重金属(Cu、Pb、Cd、Zn)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植物修复前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修复后土壤的含量;植物修复对4种重金属有效态及总量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分别达Cu64.83%、61.35%;Cd 53.6%、46.67%;Zn 22.51%、8.88%和Pb 7.76%、4.84%;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指出,修复前土壤处于重度污染,修复后土壤污染状况明显减轻,但依然处于中度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和Cd具有较强的生态风险,其主要原因为大气沉降所导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常见沉水植物对水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富集效果,选取浙江水域较为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 Royle)、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在模拟天然水体环境中,将3种沉水植物培养在含有重金属Cd、Zn的底泥中生长一个生活周期.依据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和生物-沉积物生物富集因子(biota-sediment accumulation factor,BSAF)等指标,筛选出对2种重金属元素富集效果较好的沉水植物,为受重金属污染底泥生态修复的植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耐受性均较强,同时对重金属Cd、Zn都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生物富集因子大于1,对底泥中的Cd、Zn均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由相关分析可知,3种沉水植物体中的Cd、Zn的质量分数与其根部底泥中Cd、Zn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因此这3种植物均可作为重金属Cd、Zn污染的修复物种.苦草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及BSAF均大于黑藻和金鱼藻,对重金属Cd的富集量分别达到了黑藻和金鱼藻的1.90和3.02倍.因此可考虑苦草作为水体底泥Cd、Zn复合污染生态修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8.
采集了贵溪冶炼厂附近3类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未受任何修复土壤(A)、正在进行植物修复的土壤(B)和已受植物修复的土壤(C),测定和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总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该土壤进行了评价,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估了该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修复前,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15.24,土壤属重度污染,具有极强的综合危害性;Zn、Cd、Cu、As、Pb、Mo 6种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其中Cd、Cu、As 3种重金属的积累程度最为严重;Cr、Ni、Mn含量低于土壤背景值,属清洁元素。修复后,各重金属含量均有所降低,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3,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性大大降低,土壤为中度污染,但Cd仍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As存在中度潜在生态风险,Cu存在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Cu、Pb、Zu、Cd等重金属污染对生态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探索微量重金属元素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检测它们在环境中的含量,对控制污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环境水样中微量的重金属元素使用直接吸入火焰的方法是不够灵敏的.当要求分析一个试样中的几个元素时,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来提高灵敏度.但有机溶剂大多具有刺激性气味,需在通风设备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和测定.有机试剂售价高,对于常规监测试剂耗量大,分析成本高.为克服上述缺点,作者采用国D401螯合树脂富集环境水样中微量的Cu、Pb、Zn、Cd等重金属元素,经稀HNO_3洗提,再用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采集了乐安江及其支流漫滩区表层土中的优势植物--稗草,并测定了其中6种重金属(Cd、Cr、N i、Cu、Pb、Zn)的含量。流经亚洲最大露天铜矿(德兴铜矿)的乐安江,其三条支流由于被德兴铜矿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和一个活性炭厂排出的废液所污染,以至其漫滩区表层土中的稗草含有高浓度的Cd、Cu、Pb、Zn。稗草中6种金属的生物体内累积性按下列次序退减:Cd>Zn>Cu>Pb>N i>Cr,这与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半边莲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并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与污染评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53批不同产地半边莲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半边莲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半边莲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半边莲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限为0.2368~21.24μg·kg-1,回收率为90.17%~102.3%,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痕量分析要求。除As与Cu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外,Pb、Cd、As、Cu各元素之间在1%的置信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这4种元素在半边莲中的积累存在协同效应,而Hg元素与这4种元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此外,半边莲中指标性成分香叶木苷、蒙花苷含量与各元素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半边莲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平均单项污染指数顺序为Pb>Cd>As>Hg,其中Cd、Pb、As为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半边莲样品中41批处于安全级别,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64,整体处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污染物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底栖线虫/挠足类比值的季节变化,反映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在4月份中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6月份东片滩涂下潮带污染较重;8月份东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10月份东片滩涂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总体上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的第一类标准,除中部滩涂沉积物中Cu的含量在丰水期超标外,大部分滩涂并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但滩涂底质中PCB的含量超标严重.4种养殖贝类(泥螺、彩虹明樱哈、缢蛏、青蛤)体内油类和As的残留量均未超标,但Cd、Cr、Pb、Hg、Cu等重金属的残留量有不同程度地超标.这4种贝类生物对Hg的富集能力均很强,以青蛤最甚,其余依次为泥螺、缢蛏、彩虹明樱哈;对Cu的富集能力,泥螺比其他3种强;对Cd的富集能力,依次为青蛤、缢蛏、泥螺、彩虹明樱哈;对PCB的富集能力,以青蛤最强,其余依次为泥螺、彩虹明樱哈.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机理,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的质量浓度、空间波动程度在春、夏季,表、底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Cu、Hg的污染最严重,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u与Pb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Zn与盐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重金属与盐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各重金属的平面分布可以分为沿岸条带状高值区、沿岸-离岸联片高值区、点源发散状高值区;研究海域重金属的分布受自身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沿岸高值区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海水稀释的制约,离岸高值区的形成与悬浮体解吸和海底沉积物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Cd(0~50mg/kg)单一污染及与Cu(0~500mg/kg)复合污染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d(30mg/kg)与Cu(50mg/kg)复合污染时,生长指标(生物量、根系表面积及株高)显著大于单一Cu或Cd污染下的生长指标,且随着Cd与Cu复合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Cd与Cu复合污染在低浓度下表现为拮抗效应,高浓度下表现为协同作用。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Cd污染相比,Cd(50mg/kg)与Cu(50mg/kg)复合污染时,最大荧光产量(Fm)、光化学效率(Fv/Fm)及电子传递速率(ETR)明显较大,而初始荧光(Fo)明显较小(p0.05),表明Cu能一定程度上缓解Cd对苍耳的毒害作用。苍耳对重金属的富集及转移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与单一Cd污染相比,Cd(15mg/kg)与Cu(100mg/kg)复合污染时,苍耳对Cd的富集系数明显较大,表明Cu能有效促进苍耳对Cd的富集;Cd(50mg/kg)与Cu(100mg/kg)复合污染时,苍耳对Cd的转移系数明显较小,表明Cu不能有效促进苍耳把Cd从地下部转移到地上部。苍耳可以考虑作为修复Cd-Cu复合污染的候选植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陇南(甘肃)地区锑矿发生尾矿泄露,导致矿区采矿废物蔓延到周边农田土壤,事故发生后,对部分地区进行了紧急土壤清理。在清理过后的土壤(20-40 cm)取样,进行土壤重金属浓度测定,并通过地质累积指数(Igeo),富集因子(EF),潜在风险评价(RI),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等技术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来源识别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Sb、Hg、Al、Cu、Ga、Ge和Zn的平均浓度高于甘肃省的背景含量,尤其Sb和Hg是主要污染物。从潜在风险评价指数计算的所有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严重(RI>600)。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表明,Sb, Hg, Pb和Zn主要来源于人为的矿区活动,Ga和Ge是受自然源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Cu、Al和Ni主要是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安宁渠区蔬菜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乌鲁木齐市郊安宁渠区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蔬菜中的重金属调查.并对蔬菜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标明:土壤的环境元素组合与蔬菜的不同.土壤和蔬菜的重金属聚类分析结果也不同.按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蔬菜中Cd、Pb的超标率最高,大白菜的超标率比四季豆和长豇豆更高.长豇豆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松叶蕨(Psilotumnudum)是裸蕨类松叶蕨属孑遗植物,由于分布范围的急剧缩小,现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对分布于浙江缙云的松叶蕨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野外调查,测定群落的总体方差比率及X^2统计量等种间联结性指标,并测定其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以及植株和土壤中的K、Ca、Mg、Fe、Zn、Cu、Mn、Na、Al、Pb、Cd等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松叶蕨群落种类丰富,植被类型的次生特征明显.松叶蕨与极少数种群的种间联结性显著,与大部分种群种间联结性不显著,松叶蕨在群落中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或随机性.松叶蕨多分布于岩石缝隙或附生在树干上,群落土壤含水量在12.8%~24.6%,pH值4.75~5.18,电导率0.236~0.089mS·cm^-1,有机质含量3.60%~6.08%;松叶蕨对K、Na、Ca和Mg的需要量较高,对Cu、Pb和Cd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三角帆蚌对水体Cr,Pb和Cd的净化与吸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对水体Cr,Pb,Cd污染有明显的净化能力,持续处理12d,能使水体Cr,Pb,Cd含量分别下降83%,77.6%和72%。蚌体的斧足、鳃、外磁膜、体表粘液、肝脏、肠道和生殖腺等组织对3种污染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不尽相同,其中分别以体表粘液、鳃和肝脏最为显著。3种污染物进入蚌体的速度很快,其组织吸收量一般在第3天即可达到较高水平。进入蚌体的污染物,可在组织转移和重新分布。研究结果为生物治理Cr,Pb,Cd等重金属污染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Pb、Cd、Hg、Cu、Zn、Mn、Cr、Ni 8种重金属的联合毒性,按宁波地区居民鱼类膳食重金属的暴露比例配制各种混合物,比较单种重金属以及七元及八元重金属混合物对JB6小鼠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活力影响(MTT法).结果显示,鱼类膳食各重金属暴露比例为ZnCuMnCrNiCdPbHg;在JB6细胞系,单种重金属对细胞的毒性大小为HgCdCrZnPbCuMnNi;多元重金属混合物对细胞的毒性大小为m8-Mn组m8-Ni组m8-Pb组m8-Cu组m8-Zn组m8-Hg组m8-Cd组m8-Cr组m8组.毒性评价法、相加作用模型及联合作用模型比较均表明,各重金属混合物内的重金属之间的主要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而Zn、Mn与其他重金属之间存在较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养殖池塘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淅西北地区淡水养殖池塘沉积物重金属调查研究表明,养殖池塘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分布不均衡,差异也较大,除Hg和Cr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已大大超过土壤本底值.虽然其实测含量都未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值范围,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对养殖水环境、养殖品种存在的潜在污染与危害值得关注.污染指数评价显示,养殖池塘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质为Cu和Cr,而Hg、Pb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