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采集了贵溪冶炼厂附近3类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未受任何修复土壤(A)、正在进行植物修复的土壤(B)和已受植物修复的土壤(C),测定和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总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该土壤进行了评价,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估了该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修复前,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15.24,土壤属重度污染,具有极强的综合危害性;Zn、Cd、Cu、As、Pb、Mo 6种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其中Cd、Cu、As 3种重金属的积累程度最为严重;Cr、Ni、Mn含量低于土壤背景值,属清洁元素。修复后,各重金属含量均有所降低,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3,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性大大降低,土壤为中度污染,但Cd仍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As存在中度潜在生态风险,Cu存在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人口集中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对南昌、鹰潭、景德镇、九江市的主城区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u,Zn,Pb,Cd,Cr,Ni,Hg,As进行分析测定,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探讨重金属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影响,鹰潭市土壤重金属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大,九江市相对较小;②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污染指数P_综为1.673,表明区域内存在轻度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较低,环境质量较好;③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该区域除Cd的环境风险指数为中等外,其余元素均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轻微,几乎不存在生态风险。研究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较轻,生态风险低,生态环境较好,可较好地容纳人类的发展活动。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机理,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的质量浓度、空间波动程度在春、夏季,表、底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Cu、Hg的污染最严重,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u与Pb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Zn与盐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重金属与盐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各重金属的平面分布可以分为沿岸条带状高值区、沿岸-离岸联片高值区、点源发散状高值区;研究海域重金属的分布受自身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沿岸高值区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海水稀释的制约,离岸高值区的形成与悬浮体解吸和海底沉积物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南昌市某废弃氯碱厂重金属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重金属(As、Cr、Hg、Pb)含量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式对该污染场地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9个土壤样品中Cr、Pb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二级标准值,但As和Hg含量部分样点高于国家二级标准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场地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总指数HIT大于1,存在非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总指数CRT超过了风险指数阈值10-6,存在着致癌风险。HIAs对HIT的贡献率在59%左右,CRAs对CRT的贡献率在99%左右,As是最主要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因子。儿童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在实际的场地再利用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儿童的防护。  相似文献   

5.
养殖池塘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淅西北地区淡水养殖池塘沉积物重金属调查研究表明,养殖池塘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分布不均衡,差异也较大,除Hg和Cr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已大大超过土壤本底值.虽然其实测含量都未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值范围,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对养殖水环境、养殖品种存在的潜在污染与危害值得关注.污染指数评价显示,养殖池塘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质为Cu和Cr,而Hg、Pb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6.
贵溪冶炼厂附近农田长期受到该厂重金属废水的污灌,导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相关土壤修复措施已开展多年。为了解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植物修复效果,采集了该厂附近3种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未受修复土壤(A)、正在进行修复土壤(B)及已受植物修复的土壤(C),TCLP法研究了土壤表层(0~20cm)中4种主要重金属(Cu、Pb、Cd、Zn)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植物修复前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修复后土壤的含量;植物修复对4种重金属有效态及总量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分别达Cu64.83%、61.35%;Cd 53.6%、46.67%;Zn 22.51%、8.88%和Pb 7.76%、4.84%;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指出,修复前土壤处于重度污染,修复后土壤污染状况明显减轻,但依然处于中度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和Cd具有较强的生态风险,其主要原因为大气沉降所导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半边莲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并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与污染评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53批不同产地半边莲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半边莲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半边莲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半边莲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限为0.2368~21.24μg·kg-1,回收率为90.17%~102.3%,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痕量分析要求。除As与Cu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外,Pb、Cd、As、Cu各元素之间在1%的置信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这4种元素在半边莲中的积累存在协同效应,而Hg元素与这4种元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此外,半边莲中指标性成分香叶木苷、蒙花苷含量与各元素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半边莲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平均单项污染指数顺序为Pb>Cd>As>Hg,其中Cd、Pb、As为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半边莲样品中41批处于安全级别,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64,整体处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五河入湖口重金属污染和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的水文状况、泥沙运移和沉积,都受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长江的影响。本文对鄱阳湖五河口进行滩地土壤采样,测定Cu、Pb、Zn、Cd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对各河口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河口均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尤其是Cu的污染,Cu单因子污染指数在饶河入湖口和乐安河口分别高达31.75,27.69。污染的地区性差异大,各采样点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饶河入湖口〉乐安河入湖口〉信江西支入湖口〉抚河入湖口〉昌江入湖口〉赣江主支入湖口〉修水入湖口。  相似文献   

9.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受污染状况能够反映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因此植物重金属污染快速监测,对其周围生态环境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高光谱技术,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S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PLSR)对假木贼体内的重金属(Zn、Cu、Cr、Hg和As)含量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1)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阶导数处理之后的光谱反射率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敏感,且通过0.01水平上的特征波段数量明显增加;而一阶导数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及原始光谱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较弱.(2)SMLR估算模型精度分析发现,Zn、Cu、Cr、Hg和As的估算精度(R~2)分别达到0.61、0.57、0.50、0.60和0.42;PLSR估算模型精度分析发现,Zn、Cu、Cr、Hg和As的估算精度(R~2)分别达到0.79、0.74、0.75、0.72和0.51.(3)对PLSR和SMLR估算模型精度进行分析可知,PLSR模型估算的决定系数高(R~2=0.79),误差比较小(RMSE=2.03),更接近于实测值.PLSR估算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假木贼体内重金属含量,可为干旱地区植被重金属污染快速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2017年8月在鄱阳湖采集了9种常见食用经济鱼类,分析了鱼类肌肉中Cu、Zn、Cd和Pb 4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所有鱼类肌肉样品中Cu、Zn、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7~15.7,7.1~32.0,0.005~0.140和0.056~0.313 mg·kg-1。Cd的含量水平超出《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GB 18406.4—2001)的限值,超标率为9.43%,而Zn、Cu和Pb的含量水平未出现超标现象;鲤鱼、鳙鱼、黄颡鱼和鳊鱼体内重金属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他鱼处于微污染水平;鄱阳湖9种鱼类对Cu和Zn的富集程度相对较大,而对Cd和Pb的富集程度相对较小;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重金属含量水平高于草食性鱼类。所有鱼类的复合重金属TTHQ均小于1,表明长期摄取这些鱼类暴露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水体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鄱阳湖湖区、入湖口及出湖口13个点的水体及底泥,测定其中的Zn、Cu、Pb和Cd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远低于国家标准,而重金属在鄱阳湖底泥中积累较严重.除部分地区Cd低于背景值外,各地区底泥Zn、Cu、Pb、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其最大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9.0、33.8、7.0、5.9倍.结合水流从入湖口-湖区-出湖口流动方向来看,水体中重金属因种类不同其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而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分布规律一致:湖区>入湖口>出湖口,可见重金属在湖区有明显的沉降作用.地积累指数方法评价表明,全湖底泥平均污染水平属偏重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呈现种类和区域的差异性,种类特征:Cu>Pb≈Zn>Cd;区域特征:三江口污染等级最高,污染最轻是湖口.  相似文献   

12.
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污染来源是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两大关键问题。以浙南瑞安市近岸海域为例,于2020年5月开展16个站位的海洋环境调查和表层海水采样,通过室内分析测试,共获得12项水质参数(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镉、铅、铬、砷、锌、铜)数据,采用污染评价、多元数理统计分析(通过SPSS实现)及空间异质性分析(通过ArcGIS实现)等方法,较深入地探究了瑞安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空间特征和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瑞安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情况良好,各水质参数变异系数较大,部分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明显超标。采用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得到飞云江近口段和河口段的富营养化最严重;采用氮磷比法进行评价,得到北麂列岛周边海域发生赤潮灾害的风险更大。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海域分为污染特征各异的4个区域。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推测瑞安市近岸海域水体中营养盐、化学需氧量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而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来源为电镀、零件加工企业和船舶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采集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10和PM2.5),采用消解法和双道原子荧光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ICP-AES)分析了样品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并对MP10-2.5和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人类活动的贡献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M10-2.5质量浓度平均值187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50μg/m3)的1.25倍、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79μg/m3,超过美国EPA1997年颁布的PM2.5日平均值65的4.3倍.PM10-2.5和PM2.5中Pb的污染指数1Igeo10为重污染、Cd、Hg的Igeo10为严重污染.富集因子分析得出乌鲁木齐市Cd和Hg元素的EF值大于10,说明这些元素主要是人为源贡献,受土壤扬尘的影响较少;而Co、Pb元素的EF值在1~10之间,说明其主要来自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泥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综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城市污泥为主要成分,添加不同比例的单一辅料(草炭、磷矿粉、粉煤灰)配成不同的城市污泥人工土壤,研究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综合毒性,并揭示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向黑麦草的动态迁移.结果表明: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综合毒性均较污泥明显下降;当粉煤灰添加比例为20%时,人工土壤中Cu、Zn、Pb、Ni生物有效态含量下降最多,分别为28.75%、36.09%、34.85%和36.52%,此时,重金属综合毒性指数降幅最大,为2.7×10-3;与污泥相比,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向黑麦草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黑麦草中重金属富集浓度与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间存在正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常见沉水植物对水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富集效果,选取浙江水域较为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 Royle)、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在模拟天然水体环境中,将3种沉水植物培养在含有重金属Cd、Zn的底泥中生长一个生活周期.依据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和生物-沉积物生物富集因子(biota-sediment accumulation factor,BSAF)等指标,筛选出对2种重金属元素富集效果较好的沉水植物,为受重金属污染底泥生态修复的植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耐受性均较强,同时对重金属Cd、Zn都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生物富集因子大于1,对底泥中的Cd、Zn均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由相关分析可知,3种沉水植物体中的Cd、Zn的质量分数与其根部底泥中Cd、Zn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因此这3种植物均可作为重金属Cd、Zn污染的修复物种.苦草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及BSAF均大于黑藻和金鱼藻,对重金属Cd的富集量分别达到了黑藻和金鱼藻的1.90和3.02倍.因此可考虑苦草作为水体底泥Cd、Zn复合污染生态修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16.
分别于2014年4,9月和2015年2月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海拔165~175 m)及其上缘(海拔175~185m)野外采集土样108个,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重金属(Cr,Pb,Cu和Cd)的含量,用模糊污染指数模型-正态模糊数的地累积指数对不同出露时期的消落带及其上缘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对出露前期(2014年4月),出露后期(2014年9月)和水淹出露期(2015年2月)的消落带上层土(0~20cm)和下层土(20~40cm)的分析表明,Cd含量在出露后期达到最大值(上、下层土壤含量分别为1.21,0.94mg·kg~(-1)),在水淹出露时达到最小值(上、下层土壤含量分别为1.04,0.90mg·kg-1).基于该方法评价结果,香溪河消落带及其上缘中Cd为中度污染,Cu和Pb均为轻度污染,Cr为清洁水平,综合评价为轻度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污染物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底栖线虫/挠足类比值的季节变化,反映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在4月份中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6月份东片滩涂下潮带污染较重;8月份东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10月份东片滩涂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总体上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的第一类标准,除中部滩涂沉积物中Cu的含量在丰水期超标外,大部分滩涂并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但滩涂底质中PCB的含量超标严重.4种养殖贝类(泥螺、彩虹明樱哈、缢蛏、青蛤)体内油类和As的残留量均未超标,但Cd、Cr、Pb、Hg、Cu等重金属的残留量有不同程度地超标.这4种贝类生物对Hg的富集能力均很强,以青蛤最甚,其余依次为泥螺、缢蛏、彩虹明樱哈;对Cu的富集能力,泥螺比其他3种强;对Cd的富集能力,依次为青蛤、缢蛏、泥螺、彩虹明樱哈;对PCB的富集能力,以青蛤最强,其余依次为泥螺、彩虹明樱哈.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地铁细颗粒物(PM2.5)的金属元素特征及来源,在南昌地铁一号线瑶湖西站、八一馆站和双港站的售票处、站台、车厢及站外(背景值)采集了108个PM2.5样品,进行元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除Al元素浓度在站外最高外,其它各金属元素含量皆在车厢中最高,其次是站外、售票处和站台。各采样点的Fe元素浓度变化较大,车厢中Fe浓度略高于站台,是售票处及站外平均浓度的3.5~3.7倍和10.9~11.5倍。八一馆Fe和Mn浓度最高,双港站As、Pb浓度最高,瑶湖西站和双港站的Hg浓度最高。富集因子法结果显示,八一馆富集程度最高、瑶湖西最低,站内3个采样点中PM2.5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为:站台>售票处>车厢,其中Fe、Mn和Cu元素受人为影响最为严重。聚类分析发现17种元素中有3大组元素各组份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对应着不同类别的来源,而Co、Hg和Cd与其他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可能与前3组元素有着不同的来源。PMF和PCA解析地铁PM2.5得到4个相同来源,分别为扬尘(含土壤、道路、施工)、室外交通源、室外工业源和车轮轨道摩擦源。在两种分析结果中,各源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但室外源总贡献率都约占8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对安吉(AS)和华家池(HS)的土壤进行重金属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亲和力顺序:Pb(Ⅱ)Cu(Ⅱ)Cd(Ⅱ)Zn(Ⅱ).AS的pH值、土壤有机质(OM)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均高于HS,因此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nanoHAP的施加显著增加了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nano-HAP添加量为3%时,AS和HS的KCu值分别从0.979 1和0.284 9提高至1.389 7和1.131 6,KPb值分别从0.566 8和0.234 3增加到1.963 4和3.442 7,KCd值分别从0.420 8和0.096 8增加至1.724 3和0.426 9,KZn值分别从0.313 4和0.015 1增加0.508 7和0.099 7.nano-HAP对pH值较低和OM、CEC含量较低的土壤具有更显著的吸附改良作用.同时,nano-HAP的施加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解吸百分数,表明nano-HAP可以显著削弱重金属的移动性,增加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乐安江湾头镇段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垂直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乐安江中游湾头镇段底泥57cm长的柱状样,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检测底泥柱状样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来探讨重金属元素垂直污染分布规律与年度分布特征。底泥样品中Pb、Ni、cr的平均值分别为4.94mg/kg、30.58mg/kg、66.88mg/kg,均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以内。Zn的平均值为421.38mg/kg,大部分样品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以内,部分样品远超过三级标准。cu的平均值为203.57mg/kg,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2倍多。不同深度的底泥柱状样重金属的含量不一样,Cu在深度18~22cm时有最大值(471.79mg/kg)。底泥柱状样的分析可以反映河流不同年代重金属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