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弱酸性溶液中,盐酸氯丙嗪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体系的共振散射(RS)强度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共振散射光谱,最强散射波长为466nm。本文研究了体系的光谱特征、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在466nm处,盐酸氯丙嗪的浓度在0.266—12.8μg/mL范围内与体系的散射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056μg/mL。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氯丙嗪含量的简便、快速、高灵敏的共振散射新方法,且已用于盐酸氯丙嗪片剂和针剂中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均匀设计优化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均匀设计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含吩嗪结构类染料健那绿(JG)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均匀设计优化共振瑞利散测定新方法。在pH12.4时,加入SDBS导致JG共振瑞利散射剧烈增强,在λem=λex=625nm处,存在一共振瑞利散射峰,其强度与SDBS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48mg·mL^-1,检出限为17.8ng·mL^-1。方法简便、快速,与单因素轮换法实验结果比较,实验条件更优化,可直接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3.
在pH 7.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存在下,羊抗人抗凝血酶Ⅲ与抗凝血酶Ⅲ(AT-Ⅲ)发生免疫反应形成疏水性的免疫复合物微粒,导致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增强,在波长为368,491和538 nm处出现3个共振散射峰,其中491 nm处的峰最强。分别考察了pH、AT-Ⅲ和PEG-6000浓度、温育时间和温度、共存物质的影响。在选定条件下,AT-Ⅲ浓度在62.5~875 ng·mL-1范围内与491 nm处体系的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ΔIRS=62.5c+1.36,相关系数为0.996,检出限为29.4 ng·mL-1。该方法简便、灵敏和选择性好,用于人血中AT-Ⅲ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回收率在90.2%~108.9%之间。  相似文献   

4.
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硫代乙酰胺(TAA)存在下,Ag 和S2-反应生成较稳定的Ag2S纳米微粒。它在470nm处产生1个较强的荧光峰,在470nm处产生1个共振散射峰。TAA和Ag 浓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与此两种物质浓度对共振散射强度的影响一致,随着Ag 浓度(0~8·0×10-5mol·L-1)增大荧光和共振散射光强度均线性增大。实验结果表明,荧光与共振散射之间存在相关性。此荧光为液相Ag2S纳米微粒产生的固液界面荧光。  相似文献   

5.
一个检测痕量汞离子的鱼精DNA修饰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7.0 Tris-HCl缓冲溶液及0.017 mol.L-1NaCl介质中,鲱鱼精DNA与10 nm的金纳米粒子形成较稳定的结合物使得金纳米粒子不聚集,体系的散射信号较弱。当有Hg2+存在时,DNA与Hg2+形成更稳定的DNA-Hg2+结合物,金纳米粒子聚集导致572 nm处的共振散射峰增强。在3.87μg.mL-1金纳米粒子-11.7μg.mL-1DNA-pH 7.0~17 mmol.L-1NaCl条件下,Hg2+浓度c在3.3~3 333.3 nmol.L-1范围内与572 nm处的共振散射强度增强值ΔI572 nm成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检出限分别为ΔI572 nm=0.019c+5.0,0.999 1,2.5 nmol.L-1。该法用于水样分析,结果与冷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5.1%。  相似文献   

6.
免疫球蛋白G的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pH 7.0 Tris-HCl缓冲溶液中及聚乙二醇-20000存在下,羊抗兔IgG与兔IgG的免疫复合物可聚集形成疏水的免疫复合物微粒,在330, 400, 520 nm处有三个共振散射峰,在470 nm有一个同步散射峰。IgG浓度在1.33~133.3 μg·mL-1范围内与470 nm处的散射强度呈线性。借此用于定量分析血清IgG, 结果满意。方法检出限为0.99 μg·mL-1。  相似文献   

7.
在pH 5.5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吖啶橙(AO)与PAR-钒(Ⅴ)络合物之间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吖啶橙526 nm处的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能量转移荧光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5.5的3.0×10^-5mol.L^-1AO-4.0 mg.L^-1PAR体系中,钒的含量c在0.12-0.5μg.mL^-1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强度ΔF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F=165.4c+2.5,方法检出限为0.0045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6%。该荧光猝灭反应15 min内完全,其相对荧光强度在2.5 h内基本保持不变。用该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钒的含量,相对误差小于5%,结果满足痕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的光散射体系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6-己二胺二吖啶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共振散射检测体系。实验考察了该吖啶荧光探针的共振散射特征光谱、散射反应稳定性,研究了缓冲介质pH、探针浓度等参数对测定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 8.9时,1,6-己二胺二吖啶染料的散射波长为470 nm;加入BSA,反应约9 min后,体系光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并维持稳定,2 h内无明显变化。当1,6-己二胺二吖啶探针(浓度1.00×10-4mol·L-1)用量为3.00 mL时,蛋白质与1,6-己二胺二吖啶的光散射增强作用显著,共振散射强度随着BSA的增加而明显增强,光散射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浓度范围为1.00~5.00 μg·mL-1,检测限(3σ/K)为0.085 μg·mL-1。测定了血清样品,浓度为2.00~4.00 μg·mL-1,回收率为98.0%~101.7%,测定偏差小于1.7%。  相似文献   

9.
在碱性条件下 ,脱氧核糖核酸 (DNA)对孔雀石绿的共振光散射有增强作用 ,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进一步敏化该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的程度与DN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分析方法。在实验条件下 ,最大散射波长 36 4nm处 ,测定小牛胸腺DNA(ctDNA)和鱼精子DNA(fsDNA)的线性范围皆为 0~ 1 5 μg·mL-1,检出限分别为 0 0 5和 0 0 3μg·mL-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已成功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常慧  赵珍义  张娜  李铁福 《光谱实验室》2009,26(5):1145-1148
用改进的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大黄中黄素含量。大黄素在碱性介质中生成稳定红色络合物的特性,最大吸收波长为λ=530nm,一次进样同时产生一正一负两拐点的响应曲线。利用△A(A1—A2)的微分光度值进行定量分析,进样频率为130次·h^-1,线性范围为1.5-350μg·mL^-1,相关系数r=0.9997,相对标准偏差RSD=0.97%(n=9)。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靠,平均回收率为99.6%。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溴新斯的明注射液中溴新斯的明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60nm.溴新斯的明浓度在150-400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016c-0.0173,r=0.9999(n=3);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为0.1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0.53% (n=5)和0.63% (n=5);测得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9.86%、99.28%、99.61%;本品在24h内稳定.此方法操作简便、迅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适用于溴新斯的明注射液中溴新斯的明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氨基水杨酸在大鼠盲肠内容物中的含量.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Hypersil BDS,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含0.01mol·L^-1四丁基溴化铵,pH 6.6)∶甲醇=75∶25 (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0nm.实验结果表明大鼠盲肠内容物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线性范围为1.0-64.0μg·mL^-1(r=0.9994);样品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2%,回收率在99%-101%之间.本法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5-氨基水杨酸大鼠盲肠内容物药物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在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可氧化硫代硫酸钠产生化学发光,诺氟沙星对该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诺氟沙星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诺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2.00×10^-8—2.00×10^-6g·mL^-1,检出限(3σ)为8.36×10^-9g·mL^-1。对3.00×10^-7g·mL^-1的NFLX标准溶液平行测定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7%。应用于诺氟沙星胶囊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2.9%,103.9%。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对该体系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蒋秀燕  马勇 《光谱实验室》2013,(6):2996-2999
建立大鼠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LC-MS测定方法.用C18柱(150mm×2.0mm,5μm)色谱柱,乙腈-水(V/V=50∶50)为流动相,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HPLC/电喷雾离子源质谱检测(HPLC/ESI-MS).该方法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的冬凌草甲素在0.018-9.2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定量下限为0.018μg·mL^-1,提取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56%-101.74%和8.88%.采用LC-MS法检测乙酸乙酯萃取的大鼠血浆中的冬凌草甲素,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冬凌草甲素在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提供可靠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以2,3,4,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GIT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建立了盐酸洛美沙星对映体柱前衍生化RP-HPLC拆分方法。采用了C18(4.6×250mm,5μm,Bnentnach)为色谱柱,在流动相为甲醇∶(3mmol.L-1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5mmol.L-1Na2HPO4的水溶液=1∶2)=25∶7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84nm的色谱条件下,盐酸洛美沙星的非对映体在1.0—27.5μg.mL-1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都3%,且获得了基线分离。该种方法能用于盐酸洛美沙星的手性拆分,也为盐酸洛美沙星的光学异构体的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溴新斯的明环糊精包合物中溴新斯的明含量,测定波长为260nm.溴新斯的明浓度在50-450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016C-0.0064,r=0.9999(n=3);平均回收率为100.0%(n=9),RSD为0.31%;日内RSD分别为1.06%、0.71%、0.86%(n=5);日间RSD分别为0.91%、0.61%、0.58% (n=3);测得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4.83%、4.79%、4.71%.方法操作简便、迅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适用于溴新斯的明环糊精包合物中溴新斯的明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汤家华  汪淼 《光谱实验室》2011,28(4):1796-1799
研究了用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NSAF)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泥中微量Ti(N).在硫酸介质中,表面活性剂CTMAB作用下,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钛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3×105L·mol-1·cm-1,Ti(Ⅳ)含量在0.4-2.4μg/25mL范围内符...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溴吡斯的明复合物中参与复合的药物的量,由此计算复合率.结果表明,溴吡斯的明在269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10.38-41.52μg ·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77C+0.0003,r=0.9999(n=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91%,RSD为1.29%(n=3).本法操作简便、迅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