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古代的象棋,盘上有8×8=64个方格.棋子有国王、主教、骑士、卒等,每个都有其允许的移动规则.这里引出一些我们所熟知的组合问题.例如,有多少个皇后可安置在此棋盘上使得任意两者都不能相互吃掉.从任何一本讲数学游戏的书中都可发现这一问题的解答.当然,下棋本身就是一个组合问题.对于棋盘上任一给定的状态,是否黑、白二方之一准赢?(至少在我们这代不会指望得到解答!)但是,现在我想谈一谈骑士周游旅行问题.骑  相似文献   

2.
《数学通报》2020,(1):34-41
一、下图所示的是六角星跳棋盘,它是由一些小的正三角形拼出的,如果记棋盘上最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1 cm,六角星的每个角上的三角形的边长为kcm,就称这个六角星跳棋盘为“k-六角星棋盘”,下图就是“3-六角星棋盘”.跳棋盘上的每一个交叉点是旗子可以落下的地方.问:(1)把“3-六角星棋盘”看成一个网络地图,三角形的边组成这个网络的道路,这个网络地图里的道路总长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正>《九章算术》是我古代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也是东方数学思想的源泉,更是我国历来各种考试的重要题库之一.从《九章算术》中选取中的材料为背景作为高中数学试题,就是把数学文化展现在高中生面前,使学生从审题和解题中认识到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下面我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一道《九章算术》中的两鼠穿墙问题.  相似文献   

4.
算法思想的渗透帮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文化算法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算法思想对今天的数学学习与数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列举算法思想在一些中国古代经典数学问题中的渗透.从而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在古代数学中的贡献的同时也认识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与价值的认识极不充分,存在种种误解和偏见.起先是关于中国古代数学的独立性问题,即毫无根据地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是从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传入的.后来一些公正的西方学者逐渐接受了数学上“在公元前250年到公元1250年间,从中国传出去的东西比传入的东西要多得多”(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语)的结论.但有些西方学者仍坚持认  相似文献   

6.
<正>《九章算术》是古代最重要的数学典籍之一,是中国古代数学从汉代直到元代前期一直处于世界数学的前列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九章算术》中的模型化思想,其中卷第七,八,九都是数学模型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1数学模型概说数学模型是为了解决原型(一般是现实世界)问题而建立的,数学模型是人们认识原型的方式之一.结合方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学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计数起,自洪荒年代的开河筑堤、丈量土地始,历经了几千年的研究与发展,涌现出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些古代数学趣题散记在一些古代数学著作中,如公元前100多年(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公元一世纪的《九章算术》以及《四元玉鉴》、《孙子算经》、《算学启蒙》等.这些古代趣题在今天阅读也颇具意味,特别是它蕴含的古老而质朴的方程(组)的思想和方法,折射出前人对数学算法的深  相似文献   

8.
吕学琴 《数学通报》2007,46(9):18-20
中国古代数学绵延几千年,都是以解决现实中提出的各色各样需要计算和计量的问题为已任的,“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典型特点之一,从《九章算术》到《数书九章》都一再表现出这种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教育有共悠久的历史。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大量的史料来看,我们认为中国数学教育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代数学教育时期,即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数学教育时期,即自公元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数学教育时期,即自1949年(建立新中国)到现在。本文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这三个时期,仅作简单介绍。现分述如下: 一、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数学教育时期,大致是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公元1840  相似文献   

10.
均值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主题,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给出了很多种证明或推导方法,人们耳熟能详的弦图模型和半圆模型实源于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数学史.展卷阅读古代数学文献,我们常常会有新的收获.本文从《九章算术》"勾股容方"问题出发,对均值不等式进行了粗浅的探究.1勾股容方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勾股章中设题:"今  相似文献   

11.
解题模式的归纳和运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数学本身的公理化的方法是用尽可能少的概念和命题去处理、解决各种新的、未知的问题,因此,化归思想在数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学数学中几乎处处贯穿着化归思想,从未知到已知,从多元到少元,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等.化归,即转化和归结.其基本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最终获得原问题的解答.简单地说,化归就是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坚持方向.而化归与转化思想方法作为应用频率最高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试卷中处处可见.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波普尔指出: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构造的"弦图"(如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数形结合,招法俊巧,过程简捷,深受师生的欢迎.正如课本所说:"赵爽弦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今天,我们应用"赵爽弦图"证明几道中考数学题和初中数学竞赛中的正方形问题,发扬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过程依然是简单明了.一、赵爽弦图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第七章专门讨论盈不足问题.盈不足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一个独特算法,在整个算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我国古代的盈不足算法所蕴含的模型化方法、化归方法以及近似...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历史悠久,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也出现了一些以中国古代数学为载体的精彩题目.而从公布的2017年数学卷的考试大纲看,首次提出了在高考数学中要考察学生的数学文化.下面笔者从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和大家一起来赏析以中  相似文献   

16.
热爱教育事业的数学教师都应关心和学习必要的数学发展的简史,并广泛的收集与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史料,为此,贵州省数学会、贵州教育学院特邀请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博学多闻、语言生动又年富力强的袁向东、冯绪宁两位专家来黔就数学史作10个专题演讲,题目如下: 1.数学史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2.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数学研究的异同。 3.从笛卡尔的几何到牛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4.奇才欧拉。 5.德国格丁根学派的兴衰。  相似文献   

17.
研究平图的链环分支数,是研究通过平图的中间图构造所对应的链环的基本问题之一,通常是通过对平图实施不改变其链环分支数的无符号平图的三类Reidemeister变换,化大图为小图,从而获得链环分支数的计数.本文运用更多的变换,使得图的缩小更快捷和更有效.由此获得双重三角棋盘格图、周期双重三角棋盘格图、蛛网周期双重三角棋盘格图和双蛛网周期双重三角棋盘格图的链环分支数的计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数学知识(技艺)的官吏,到了近代,则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思维、数学观、个性品质六方面提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现代数学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让提出数学问题成为高中生的自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lbert曾经说过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数学也不例外 ,从欧氏几何到非欧几何 ,从不可公度量的解决到微积分理论的完善直至到集合理论的确立 ,无不是数学问题起作用的结果 .因此 ,P .R .Halmos一语道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在现实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 ,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有的也想让学生提出问题 ,却不知怎么做 .因此 ,把数学问题的含义界定弄清楚是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我们认为 :数学问题应该是涵盖…  相似文献   

20.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数学家,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与其子合著的《缀术》,是古代数学的杰出之著.他计算出的圆周率值已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八位,这一成就领先世界近1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