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氮源对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氮索含量相同、但来源不同的氮源分别加入到水稻培养液中,分析了不同氮源对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活性的影响.与无氮培养的水稻根相比,(NH4)zSO4,NH4NO3,KNO3,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in)都能分别促进水稻根谷氨酰胺合成酶(G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和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NH4)2SO.对GS和NADH-GOGAT活性促进最为显著,而Gln对GS和Glu对NADH-GOGAT的活性分别影响最小.Glu对NADH-GDH活性的诱导稍强于其它氮源.这些结果提示,不同氮源对水稻根氨同化酶活性影响的差别也许反映了这些物质对水稻根部氮索代谢的影响以及对这些酶诱导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NaCl对水稻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营养液中 Na Cl的胁迫下,水稻根和叶的谷氨酰胺合成酶( G S)的活性降低,但叶的 G S活性对 Na Cl浓度的敏感性大于根根和叶中的 G S活性变化与根和叶的平均质量和可溶性蛋白水平的变化是一致的 Native P A G E活性染色以及 Im m unoblotting 检测表明,根和叶的 G S活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 G Srb 和 G S2的活性及其相应蛋白质水平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3.
等渗水分和盐胁迫对水稻幼苗叶片氨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盐(NaCl)胁迫和等渗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引起的水分胁迫下,检测了水稻叶片NH4^+同化酶及其相关参数。结果表明,两种胁迫均对水稻叶片NH4^+的同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PEC-6000相比,在等渗条件下,NaCl更显著的抑制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造成叶片中NH4^+的积累水平更高,与盐胁迫一样,NH4^+的积累同样也诱导了水分胁迫下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水平的上升,但与盐胁迫相比,上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2-酮戊二酸是碳-氮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在培养液中添加2-酮戊二酸可以促进水稻幼苗根部碳-氮代谢酶的活性.为了确定2-酮戊二酸是否与这些酶之间存在直接作用(体内实验),取正常培养的水稻幼苗材料,在上述酶的测活体系中分别添加2-酮戊二酸,并进行酶活性测定(体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酮戊二酸可以促进水稻幼苗根组织提取液中GS,HXK的活性,而对GOGAT,ICDH没有明显的影响.上述结果说明2-酮戊二酸作为一种效应物可能与GS、HXK结合,从而在体内、体外都促进了它们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甜瓜子叶发育过程中蛋白质水平和氨同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甜瓜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等酶的活性变化以及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水平的变化.在有氮或无氮下,在子叶刚出土时GS和NADH-GOGAT活性较低,随着子叶的发育,这两种酶的活性升高,两者分别于第7天和第5天达到最高,其后活性逐步降低.但是NADH-GDH呈现出相反的变化,在子叶发育的前期阶段其活性低,而后逐步升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子叶的发育而逐步降低.外源氮的加入对蛋白质水平和酶的活性具有小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丝瓜种子萌芽及子叶不同生长阶段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除了发育上的变化外,光和外源氮对GS活性及其同工酶影响也是显著的.无论外源氮(N)是否存在,GS活性在种子萌芽和子叶生长初期是逐渐升高的,于第6天达到最大,其后活性逐步降低.在光照下,外源氮对GS1诱导作用大于GS2;在无氮下,光对GS2的刺激大于GS1;在暗处,外源氮对GS1和GS2两者都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幼苗超氧物歧化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水稻幼苗不同器官超氧物歧化酶(SOD)及水稻在感病后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叶、茎、根具有相同的SOD同工酶谱带,只是酶活性有差异。在接种不同病原菌后,水稻叶片SOD活性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中N、P对幼苗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乙醇酸氧化酶(Glecolateoxidase,GO,EC1.3.3.1)、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P(分别;在0~4.28mmol·L-1、0~0.2mmol·L-1范围)可诱导CAT活性增大,而后下降,N、P浓度分别超过8.56mmol·L-1和0.4mmol·L-1后,活性又升高;POD的活性变化与CAT变化很相似.N、P浓度分别在0~6.42mmol·L-1、0~0.3mmol·L-1范围,GO活性随N、P浓度增高而活性下降,超过6.42mmol·L-1、0.3mmol·L-1后,则随N、P浓度增大而增大.这可能是高浓度N、P可提高水稻的光呼吸的结果.另外,污水中N、P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低浓度污水N、P促进根生长,高浓度N、P抑制根生长  相似文献   

9.
检测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在不同pH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以及对NaCl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水浮莲最适合的生长繁殖温度条件为20-35℃.低于10℃时不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低于5℃时难以保持生存能力;最适pH范围在pH6~10之间;水浮莲对NaCl非常敏感,10mM·L^-1NaCl影响水浮莲的正常生长,高于此浓度的NaCl会导致水浮莲的黄化以及死亡.  相似文献   

10.
用乙炔还原法,研究了从作物根际分离的51株多粘芽孢杆菌的固氮作用,结果表明:28株在有氧条件下培养能合成固氮酶并固氮,其中HW-1菌株固氮酶活性达78.3×10-6molL-1h-1.该菌株固氮活性在对数生长后期(36h)最高,最适固氮培养条件是35℃和pH8.0.该菌株在有5%氧气的条件下培养时,固氮活性最高,在初始培养和乙炔还原体系中分别注入50%氧气仍能检测到乙炔还原活性.培养基中NH+4阻遏该菌株固氮酶合成,但对已合成的固氮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多项式理想对偶基的理论给出了当代数方程组只有孤立解(即零维理想的零点)时解的重数的一个算法,同时得到了零维理想有重零点的几个判定准则.  相似文献   

12.
三棱镜折射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不确定度的有关概念及具体实验教学模型 ,提出了测量不确定度的简化模式. 结合分光计 测三棱镜折射率的例子 ,进行了具体分析 ,给出了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最终评定.  相似文献   

13.
2-氨基嘧啶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量热法,用RBC Ⅱ型精密转动弹完全燃烧2 氨基嘧啶(AP),测定其恒容燃烧热,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其标准摩尔燃烧焓ΔcH○———m(AP,s)为(-2334.51±1.62)kJ·mol-1,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AP,s)为(-45.90±1.70)kJ·mol-1,为进一步研究嘧啶类化合物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 Γ-环中继续研究由元素性质确定的根性质 .首先证明了文献 [1]中主要定理的逆定理 , 从而使满足某些条件的元素所具有的性质 P与根性质 R可互相确定 .进而讨论确定的唯一性问题.利用 这些结果可得出 Γ-环的 Baer根是由元素的 m-幂零性所确定的根.  相似文献   

15.
Banach空间的凸性模与光滑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义了TC凸性模,TC光滑模,刻划了一致凸性与一致光滑性,并研究了取值于Banach空间的特殊鞅不等式与一致凸性,一致光滑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类中立型拟线性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垂直相加法无法讨论泛函偏微分方程组的强迫振动性的不足,直接利用振动的定义、Green公式以及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把中立型抛物微分方程组的振动问题转化为泛函微分不等式不存存最终正解的问题,然后利用最终正解的定义及上下极限得到了在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下判别其所有解振动或全振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数量化理论———成对比较、九级分制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图书质量评估的问题, 为今后的 图书质量评估实践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Huygens-Fresnel原理和Kirchoff近似理论,研究了声波通过屏障后的衍射声场,导出计算衍射声场的声压和声屏障插入损失的近似公式。计算表明,理论值和实验值基本一致。本文所提供的公式可以作为在噪声控制技术中预测声屏障衍射声场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CNDO/2计算了水、甲醇、甲醛、丙酮与异丙醇阳碳离子的选择性分子间作用力,并讨论了丙酮溴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一类0.1矩阵变换图的边连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t U (R, S) denote the class of all m×n matrices of 0's and 1's havingrow sum vector R and column sum vector S. The interchange graph G (R,S)is the graph where the vertices are the matrices in U (R, S) and where twomatrices are joined by an edge provided they differ by an interchange. Brualdishowed that the connectivity of G(R, S) is at least two. In the present paperwe prove that the edge connectivity of G(R, S) is equal to the minimum degreeof vertices of G(R,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