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动态光散射、粘度和透光率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 丙烯酸)[P(AM AA)]/聚(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 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M AA)与P(AM DMDAAC)复合比、溶液浓度和氯化钠用量影响溶液中复合物的构象和流体力学半径.P(AM AA)与P(AM DMDAAC)分子链间适度的库仑相互作用,可形成均相P(AM AA)/P(AM 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复合物具有较伸展的构象和较大的流体力学半径,因而溶液粘度较高.P(AM AA)与P(AM DMDAAC)分子链间过强的库仑相互作用或小分子电解质的屏蔽作用,可使复合物构象卷曲,结构紧缩,流体力学半径减小,甚至产生相分离,导致溶液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Brookfield粘度测定及室内岩心驱油试验评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法(P(AM-AA)/P(AM-DMDAAC)分子复合型聚合物驱油剂的增粘,抗温,抗盐性及其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组成一定时,其复合比影响溶液复合增粘效果,复合型聚合物溶液的抗盐性明显优于P(AM-AA)溶液的抗盐性,多价金属离子的加入是提高溶液抗盐性的有效途径,该驱油剂的最终  相似文献   

3.
智能性共聚物水凝胶P(AM—NaA)相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60Co-γ射线辐射合成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P(AM-NaA)智能性共聚物水凝胶,并用FTIR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着重研究了水凝胶在丙酮-水介质中的溶胀和收缩速率、溶胀平衡时间及体积相转变特性。  相似文献   

4.
改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P(MMA-co-St)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W_(MMA)),通过一步法合成出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PU(PECH)/P(MMA-co-St)IPN.DSC、TEM和动态粘弹谱研究结果表明:当P(MMA-co-St)中W_(MMA)大于0.6时,IPN仅有一个Tg;当W_(MMA)小于0.4时,IPN有2个T_g,TEM上出现相区,P(MMA-co-St)溶度参数(δ)及δ的氢键作用分量(δh)与相态、力学性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潘雁  黄玉惠 《应用化学》1997,14(2):53-56
用DSC、DMA研究了羧化聚苯醚(CPPO)/聚(苯乙烯-乙烯吡啶)(PSVP)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与CPPO/PS体系相比,乙烯吡啶基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共混相容性.这主要是由于CPPO中的羧基与PSVP中的吡啶基之间通过质子转移形成的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两组分分子的均匀混合.  相似文献   

6.
用恒定外加盐浓度稀释法,测定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乙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DMC-AM-AA)三元共聚物(APAM)水溶液在分别添加不同种类外加盐时的特性粘数。实验结果表明,当外加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所有共聚物在NaCl溶液和NaNO3溶液中均表现出典型的普通聚电解质粘性行为,而DMC和AA近似等摩尔的共聚在Na2SO4溶液中则呈现出典型的两性聚电解质粘性行为,各种外加盐对APAM溶液特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 ̄(60)Co-y射线辐射合成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P(AM-NaA)智能性共聚物水凝胶,并用FTIR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着重研究了水凝胶在丙酮-水介质中的溶胀和收缩速率、溶胀平衡时间及体积相转变特性。  相似文献   

8.
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凝胶及其温敏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制成功5种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温敏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PNIPA/MA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NDEA),聚N-正丙基丙烯酰胺(PNNP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丙烯酰胺(PNDEA/NTBA),并系统研究了这些凝胶的温敏相交特性.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凝胶相交特性为基础的凝胶萃取过程对牛血清白蛋白和兰葡聚糖溶液的浓缩实验表明,凝胶萃取对于浓缩和制备贵重生化制品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考察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室温Na2SO3水溶液的聚合能力,发现在该溶液添加聚丙烯酰胺(PAAm)-氯化铜(CuCl2)配合物膜以组成PAAm-CuCl2膜/Na2SO3催化引发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采用ESR、IR、XPS和电导率等手段研究该体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膜的单位面积平均含铜量在一定范围内和配位体种类等对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即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3种1-(芳酰基)-4[4'-(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氨基硫脲化合物(ATSCPO)分别同通用阻聚剂(CIH),如对苯二酚(HQ),苯醌(BQ),吩噻嗪(PT)及二乙羟胺(DEHA)组成的混合阻聚剂对AIBN引发的MMA自由基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ATSCPP]/CIH=5:1时,除ATSCPO-BQ外,其余阻聚效果均较ATSCPO和CIH单独用作阻聚剂时高  相似文献   

11.
过硫酸胺与N-[(3-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研究司堃,郭新秋,丘坤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N-取代丙烯酰胺,氧化还原体系,反应动力学,端基分析,反应机理N-[(3一二甲氨基)两基]丙烯酸胺(DMAPA...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OP)复合乳化剂与K2S2O8-Na2SO3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测得单体的竞聚率为γDADMAC=0.14±0.11,γAM=5.05±0.66;在单体浓度为25─45%,引发剂浓度0.06—0.1%,乳化剂浓度为5—9%,聚合温度303K条件下,得到了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Rp=k[M]0.68[I]1.31[E]0.73,文中对上述结果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PHEMA)和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PSAm).利用DSC,IR方法研究了PSAm/PHE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观察到不同组成的PSAm与PHEMA等重量比混合时,只有Am含量在47~57mol%范围内的PSAm与PHEMA的共混物相容,即共混体系表现出一个“miscibilitywindow”.应用平均场理论计算了上述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共聚物内不同链段间的拒斥力(repulsion)是使PSAm/PHEMA共混体系产生“miscibilitywindow”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端丙烯酰胺基聚(β-胺基两酸)大分子单体,用端基滴定法和1H—NMR法测定了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用13C—NMR和氢氧化钠水解法测定了支化度.在水溶液中用硫酸亚铁/异丙苯过氧化氢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酸胺、丙烯酸钠与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合成了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钠)-g-聚(β-胺基丙酸)接枝共聚物.用1H—NMR和滴定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溶液性质的数据表明,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胶相比,聚(β-胺基丙酸)含量较高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和优异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凝胶及其温敏特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研制成功5种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温敏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PNIPA/MA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NDEA),聚N-正丙基丙烯酰胺(PNNP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丙烯酰胺(PNDEA/NTBA),并系统研究了这些凝胶的温敏相交特性.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凝胶相交特性为基础的凝胶萃取过程对牛血清白蛋白和兰葡聚糖溶液的浓缩实验表明,凝胶萃取对于浓缩和制备贵重生化制品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改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P(MMA-co-St)中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WMMA),通过一步法合成出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PU(PECH)/P(MMA-co-St)IPN.DSC、TEM和动态粘弹谱研究结果表明:当P(MMA_co-St)中WMMA大于0.6时,IBN仅有一个Tg;当WMMA小于0.4时,IPN有2个Tg,TEM上出现相区,P(MMA-co-St)深度参数(δ)及δ的氢键作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复合催化剂AlCl_3/SbCl_3的不同配制方法和质子捕捉剂2,6-二异丁基-4-甲基吡啶(DTBMP)对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_3和SbCl_3加热熔融复合比简单复合的引发聚合活性更高;DTBMP对该复合催化剂的聚合反应速率及其产物分子量分布均无明显影响,证明该复合催化剂形成的活性种本质上与质子H活性种不同,是新型活性种。根据27AlNMR对该体系活性种分析结果,认为引发阳离子是[Sb(V)Cl_4],抗衡阴离子是[Al_2Cl_7]  相似文献   

18.
张洁辉  郑邦乾 《合成化学》1997,5(3):311-316
以二乙烯苯和双丙烯酸多缩乙二醇酯为交联剂、聚醋酸乙烯酯(PVAc)或它与醋酸丁酯(BAC)的混合物为致孔剂、BPO为引发剂,用悬浮聚合随后水解的方法制得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HP(MA-VAc-MMA)]多孔载体,研究了PVAc及(PVAc+BAC)用量、分子量及混合比对HP(MA-VAc-MMA)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c的M>2.5×105,PVAc/BAC为2.3,用量为10~20%时,可制得孔隙率较高,孔径分布较窄,孔表面积较大的多孔载体。这种载体适用于微生物固定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DSC、DMA、TEM和XPS对[PSF-PDMS-PHS]n/PSF共混物的相容性及表面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DMS在共混物表面的富集与PSF均聚物和[PSF-PDMS-PHS]n中硬段的相容性有关;PDMS在相容的共混物体系表面的富集与对应的多嵌段共聚物组成基本相近;不相容共混物体系表面PDMS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当共混物本体中有机硅含量从1%增至5%,表面层PDMS的含量迅速增加,可达到嵌段共聚物中PDMS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N—[1-(2-吡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酰胺类的聚合及其水凝胶于淑艳,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N-[1-(2-吡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酸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超高分子量、平衡吸水率N一【l一(2一毗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酸胺(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