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用手性氮氧自由基与稀土离子反应,成功组装了 2 例 2p-4f 异自旋内消旋配合物[Ln(hfac)3((R)-MePP-Ph-NIT)]2,其中Ln=Eu (1)、Dy (2),hfac=六氟乙酰丙酮,(R)-MePP-Ph-NIT=2-(4-((R)-tert-butyl-2-methylpiperazine-1-carboxylate)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在配合物中,氮氧自由基配体连接2个稀土离子形成环形双核结构。配合物1展现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在配合物2中,磁弛豫相关的频率依赖的虚部信号说明了其单分子磁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稀土硝酸盐和2,5-噻吩二甲酸与菲咯啉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合物,[Ln(2,5-tdc)1.5(phen)(H2O)]n(Ln=Gd(1),Tb(2),Dy(3);2,5-tdc=2,5-噻吩二甲酸根,phen=菲咯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3为同构的2D网络结构。配合物1在340 nm激发下出现最大发射中心位于366和387 nm的宽峰,可归属于配体的π*-π跃迁发射。配合物2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发绿光,其荧光发射光谱中出现了4个尖峰,位于491、545、588和620 nm处,对应于Tb3+5D47FJJ=6~3)跃迁。配合物2的荧光寿命显示为单指数衰减,其值为(0.123±0.005)ms。配合物3的发射光谱中出现了2个尖峰,位于482和575 nm处,分别对应于Dy3+4F5/26H15/24F5/26H13/2跃迁。另外,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传感能力,该配合物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溶液中的Cu2+离子。  相似文献   

3.
使用H2L配体(H2L=5-(1,3-dioxo-1H-benzoisoquinolin-2(3H)-yl) isophthalic acid)和Zn2+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例基于双核{Zn2(COO)4}次级构筑单元的二维发光配位聚合物[Zn2(L)2(DMSO)2(DMF)](1)(DMSO=二甲亚砜,DMF=N,N-二甲基甲酰胺)。拓扑分析表明1结构中的双核{Zn2(COO)4}单元可视为4连接节点,并与作为连接子的L2-形成(4,4)-网拓扑构型。1表现出对Fe3+离子的选择性发光猝灭响应,检测限为2.8 μmol·L-11对Fe3+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且可通过DMF溶剂洗涤实现再生,可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选用手性氮氧自由基与稀土离子反应,成功组装了2例2p-4f异自旋内消旋配合物[Ln (hfac)3((R)-MePP-Ph-NIT)]2,其中Ln=Eu (1)、Dy (2),hfac=六氟乙酰丙酮,(R)-MePP-Ph-NIT=2-(4-((R)-tert-butyl-2-methylpiperazine-1-carboxylate) 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在配合物中,氮氧自由基配体连接2个稀土离子形成环形双核结构。配合物1展现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在配合物2中,磁弛豫相关的频率依赖的虚部信号说明了其单分子磁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2个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Cu和Cu新型杂化配合物材料,即[Cu2(4-NH2-trz)4(Mo8O26)(H2O)4]·5H2O(1)和[Cu4(4-NH2-trz)4Mo8O26](2)(4-NH2-trz=4-氨基-1,2,4-三唑)。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配合物1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2个相邻的Cu中心形成双核结构单元,这些双核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Mo8O264-连接形成一维(1D)的杂化配位结构。在配合物2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相邻Cu中心构筑了独特的[Cu4(4-NH2-trz)4]n一维螺旋链,这些左手和右手的一维螺旋链再通过(β-Mo8O264-连接形成2D杂化骨架。光催化实验研究表明,样品1和样品2对于不同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2个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Cu和Cu新型杂化配合物材料,即[Cu2(4-NH2-trz)4(Mo8O26)(H2O)4]·5H2O(1)和[Cu4(4-NH2-trz)4Mo8O26](2)(4-NH2-trz=4-氨基-1,2,4-三唑)。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配合物1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2个相邻的Cu中心形成双核结构单元,这些双核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Mo8O264-连接形成一维(1D)的杂化配位结构。在配合物2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相邻Cu中心构筑了独特的[Cu4(4-NH2-trz)4]n一维螺旋链,这些左手和右手的一维螺旋链再通过(β-Mo8O264-连接形成2D杂化骨架。光催化实验研究表明,样品1和样品2对于不同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使用H2L配体(H2L=2-(1,3-dioxo-1H-benzo[de]isoquinolin-2(3H)-yl) terephthalic acid)和Zn2+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例基于双核{Zn2(COO)4}次级构筑单元的二维发光配位聚合物[Zn2(L)2(DMSO)2(DMF)](1)(DMSO=二甲亚砜,DMF=N,N-二甲基甲酰胺)。拓扑分析表明1结构中的双核{Zn2(COO)4}单元可视为4连接节点,并与作为连接子的L2-形成(4,4)-网拓扑构型。1表现出对Fe3+离子的选择性发光猝灭响应,检测限为2.8 μmol·L-1。1对Fe3+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且可通过DMF溶剂洗涤实现再生,可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2种新的N-甲基-N-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MeBnNCS23](1)和铋[Bi(MeBnNCS23](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热重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12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0.9551(7)nm,b=1.3575(10)nm,c=2.4681(17)nm,β=104.01(2)°,Z=4,V=3.105(4)nm3,Dc=1.520g·cm-3,F(000)=1440,μ=1.314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339,wR2=0.0832,S=1.01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3390(6)nm,b=0.9975(5)nm,c=2.4261(5)nm,β=98.433(7)°,Z=4,V=3.205(2)nm3,Dc=1.653g·cm-3,F(000)=1568,μ=5.912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398,wR2=0.0864,S=1.089。在这2个配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M(Ⅲ)与来自3个配体中的6个硫原子配位,配合物1形成6配位的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则形成6配位的畸变的五角锥构型。在配合物2中,分子之间又通过Bi…S弱相互作用构成二聚体结构。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4种受试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两种1,2,3-三唑衍生物的配合物[Co(H2O)6][Co(L13]2·4H2O(1)和Cu(L222)(HL1=5-methyl-1-phenyl-1H-1,2,3-triazole-4-carboxylic acid;HL2=1-(4-iodophenyl)-5-methyl-1H-1,2,3-triazole-4-carboxylic acid)。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确定了晶体结构,同时对配合物12进行了表面作用分析(Hirshfeld surface analysis),在二维指纹图谱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配合物中的主要分子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氮氧自由基为配体,合成了2例未见文献报道的氮氧自由基-稀土配合物[Dy(hfac)3(NIT-C3H5)(H2O)]与[Dy(hfac)3(NIT-C3H5)]n(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C3H5=2-环丙烷基-4,4,5,5-四甲基-2-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单核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2为一维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交流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2虚部表现出频率依赖,这表明配合物2是单链磁体。  相似文献   

11.
以氮氧自由基为配体,合成了2例未见文献报道的氮氧自由基-稀土配合物[Dy(hfac)3(NIT-C3H5)(H2O)]与[Dy(hfac)3(NIT-C3H5)]n(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C3H5=2-环丙烷基-4,4,5,5-四甲基-2-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单核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2为一维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交流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2虚部表现出频率依赖,这表明配合物2是单链磁体。  相似文献   

12.
以氮氧自由基为配体,合成了3例氮氧自由基-稀土三自旋单核配合物[Ln(hfac)3(NIT-Ph-4-Br)2](Ln=Gd(1),Tb(2),Dy(3),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Ph-4-Br=4,4,5,5-四甲基-2-(4''-溴)-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单晶结构分析表明3个配合物均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中的Ln(Ⅲ)离子为八配位模式,并且拥有相似的自由基-稀土-自由基单核结构。对配合物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自由基与Gd(Ⅲ)离子之间存在着铁磁相互作用,自由基与自由基之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2,3中,稀土离子与自由基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3,5-二(吡啶-4-甲氧基)苯甲酸(HL)为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BaL2]n1)和[PbL(Ox)0.5]n2)(H2(Ox)为草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1由L-连接形成二维结构,通过苯环之间的ππ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2由于主配的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再通过辅配连接形成拓扑符号为(43)(44.5.617.72.82)(4.52)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氮氧自由基为配体,合成了3例氮氧自由基-稀土三自旋单核配合物[Ln(hfac)3(NIT-Ph-4-Br)2](Ln=Gd(1),Tb(2),Dy(3),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Ph-4-Br=4,4,5,5-四甲基-2-(4''-溴)-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单晶结构分析表明3个配合物均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中的Ln(Ⅲ)离子为八配位模式,并且拥有相似的自由基-稀土-自由基单核结构。对配合物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自由基与Gd(Ⅲ)离子之间存在着铁磁相互作用,自由基与自由基之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2,3中,稀土离子与自由基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1-(3,5-二羧基苄基)-3,5-吡唑二羧酸(H4L)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三维钴配位聚合物[Co5(L)2μ3-OH)2(H2O)8]n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1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分子中的3个Co (Ⅱ)离子都采取六配位模式,构成了轻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通过变温磁化率测量发现,配合物1中的Co (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对Hg2+有高度的灵敏性和选择性荧光猝灭。此外,Co (Ⅱ)-CP传感器可用于延河水样中Hg2+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弯曲型二酸2,2′-azanediyldibenzoic acid(H2L)为配体,溶液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Zn2(L)2(H2O)2]·H2O (1)和[(NH4)2 Cd(L)2]·C2H5OH (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别测定了他们的结构: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1.487 9(2) nm,b=0.898 9(1) nm,c=1.210 0(2) nm,β=99.211(2)°,V=1.597 3(3) nm3。配体L的羧酸根均为单齿配位,桥连2个锌离子,形成一个零维的[2+2]扭曲环状结构,并由氢键作用连接成二维结构。配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a=2.060 2(2) nm,b=1.281 9(1) nm,c=2.246 1(1) nm,V=5.931 9(6) nm3。Cd(Ⅱ)取较少见的羧酸根螯合八配位结构,L与Cd(Ⅱ)也形成了二核环状结构,并通过共用1个镉离子而形成一维的阴离子链,抗衡阳离子为NH4+。链间通过π…π作用堆积成三维结构。此外,还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1.5(H2O)2]·H2O}n (1)和{[Tb(PLIA)1.5(H2O)2]·H2O}n (2),其中H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2对水溶液中的Zr4+、Cr2O72-和Fe3+、HPO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 μmol·L-1(1,Zr4+)、0.626 μmol·L-1(1,Cr2O72-)、0.430 μmol·L-1(2,Fe3+)、1.36 μmol·L-1(2,HPO42-)。探究了1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六亚甲基四胺分别与苯氧乙酸、Cu(NO3)2·3H2O及2,4-二氯苯氧乙酸、Zn(NO3)2·6H2O反应,得到了2个新的一维配位聚合物,{[Cu2(pa)4](μ2-hmt)}n(1)和{{{[Zn3(dcpa)4(OH)]2(μ2-dcpa)2}(μ2-hmt)}·5H2O}n(2)(Hpa=苯氧乙酸,Hdcpa=2,4-二氯苯氧乙酸,hmt=六亚甲基四胺)。2个配合物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4个苯氧乙酸根桥联2个Cu2+形成[Cu2(COO)4]双核结构,相邻的[Cu2(COO)4]双核单元由六亚甲基四胺桥联成一维的"zigzag"链;在配合物2中,6个2,4-二氯苯氧乙酸根和2个OH-桥联6个Zn2+形成六核{[Zn3(dcpa)4(μ3-OH)]2(μ2-dcpa)2}结构单元,然后相邻的六核单元由2个六亚甲基四胺桥联成一维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双齿配体2-氨甲基-1H-苯并咪唑(AMBI)和硫氰酸钾以及硝酸钴或硝酸镍在甲醇-水中反应制备了2个新的异质同晶配合物trans-[M(AMBI)2(NCS)2](1:M=Co2+,2:M=Ni2+)。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明:2个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2空间群,M(Ⅱ)与来自AMBI的4个氮原子和异硫氰酸根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N-H…S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1和配合物2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做了研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抑菌菌种,研究了配体AMBI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2个配合物{[Ni (HIPA)(2,5-DPBI)1.5(H2O)]·2.25H2O}n1)和[Ni (HIPA)(2,5-DPBMI)(H2O)]n2)(H2HIPA=5-(羟甲基)间苯二甲酸,2,5-DPBI=1,1''-(2,5-二甲基-1,4-亚苯基)双(1H-咪唑),2,5-DPBMI=1,1''-(2,5-二甲基-1,4-亚苯基)双(4-甲基-1H-咪唑))。结构分析揭示在不同咪唑配体存在下,配合物的Ni(Ⅱ)中心具有不同的配位环境。配合物1具有拓扑符号为(42.66.82)的五连接三维框架,而配合物2则是dia型的四连接网络。粉末X射线衍射证实配合物12在有机溶剂和紫外可见光照射的水中均非常稳定。此外,紫外可见吸收谱、Mott-Schottky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显示配合物12都是典型的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较低的电荷传输阻抗。在光催化实验中,配合物12对染料亚甲基蓝的降解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