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及光电子能谱分析等实验手段证实胺基及乙二胺基纤维中氧原子与Au^3+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邻近的碳原子被氧化成羟基碳或羰基碳,并伴有氮原子的脱落,而部分吸附态Au^3+最终被还原成Au^0。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反应性氯甲基化纤维为基体,合成丁氮含量分别为4.06、4.92mmol/g的含胺基及乙二胺基功能纤维。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2.0乙二胺基纤维对Au^3+的吸附量达量大,含胺基 纤维的吸附量为248mg/g;WAXD证实它们对Au^3+都有还原作用;含乙二胺基纤维对吸附态Au^3+的吸附量达量大,含胺基纤维的吸为248mg/g;WAXD证实它们对Au^3+都有还原作用;含乙二胺基纤维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反应性氯甲基化纤维为基体,合成丁氮含量分别为4.06、4.92mmol/g的含胺基(-NH2)及乙二胺基(-NHC2H4NH2)功能纤维.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2.0乙二胺基纤维对Au3+的吸附量达最大(620mg/g),含胺基纤维的吸附量为248mg/g;WAXD证实它们对Au3+都有还原作用;含乙二胺基纤维对吸附态Au3+的还原百分率最大值为91%(pH4.0),而含胺基纤维在pH2.0的还原百分率为100%,但pH<0.6后,含乙二胺基纤维对Au3+无还原作用;含乙二胺基纤维对Au3+的吸附量随溶液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乙醇、1、4-氧六环、乙酸乙酯中含乙二胺基纤维对Au3+的吸附量分别为42、143、0mg/g,且在乙醇中它对Au3+有还原作用.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初期为快速离子交换过程,中期为螯合吸附占主导地位,后期则是氧化还原吸附占优势.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部分吸附在含乙二胺基纤维上的金聚集成粒状.  相似文献   

4.
用二乙醇胺、乙醇胺及三乙醇胺与反应性氯甲基化纤维进行胺化反应,得到的功能纤维Ⅰ、Ⅱ和Ⅲ的含氮量分别为2.26、2.71和1.86mmo1/g.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纤维Ⅰ、Ⅱ和Ⅲ对Au~(3+)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50、620、409mg/g,且能将部分吸附态Au~(3+)还原成单质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光电子能谱证实纤维中与氮原子相邻的羟基碳原子先被氧化成了羰基而氮原子未被氧化.  相似文献   

5.
用二乙醇胺、乙醇胺及三乙醇胺与反庆性氯甲基化纤维进行胺化反应,得到的功能纤维Ⅰ、Ⅱ和Ⅲ的含氮量分别为2.26、2.71和1.86mmol/g。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纤维Ⅰ、Ⅱ和Ⅲ对Au^3+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50、620、409mg/g,且能将部分吸附态Au^3+还原成单质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光电子能谱证实纤维中与氮原子相邻的羟基碳原子先被氧化成了羰基而氮原子未被氧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各种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含偕胺肟基因维尼无纺布与An(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的化学结构变化、氧化还原与鳌合吸附的关系以及还原产物的结晶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含偕胺肟基无纺布与Au(3+)反应时,开始主要是偕胺肟基被氧化成为酰胺基.此外,有部分偕胺基因被氧化成为羧基.An(3+)被还原的同时生成约相等当量的氢离子.反应后期或反应温度高时,氢离子生成量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Au(3+)与偕胺肟基因会发生鳌合作用.还原生咸的单质An形成“玫瑰花”状的小晶粒粘附于无纺布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7.
硫脲基纤维的制备及其对Au^3+氧化还原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合成了一种硫脲基螯合纤维,其含硫量为2.9mmol/g,它对Au^3+的吸附量在960mg/g(40℃)。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纤维能把Au^3+还原成单质金,脱附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为1-2时,纤维对吸附态Au^3+的还原率达90%以上;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吸附态金聚集成粒状。文中还研究了该纤维吸附Au^3+量随溶液PH值、温度变化、吸附动力学规律,并对硫脲官能团的半波电值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于IR,TG和XPS,研究了ZnO-SACF制备过程中及其吸附Ag^+和Au^3+前后的化学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SACF到ZnO-SACF,纤维表面上的O/C原子比和含氧基团如C=O和COO都有所减少;ZnO-SACF上还原性功能基团主要是-C-OH,当ZnO-SACF吸附Ag^+后,-C-OH被氧化为-C=O,而当其吸附Au^3+后,-C-PH被氧化为-C=O和-(O=C)-OH,  相似文献   

9.
无纺布上的偕胺肟基团鳌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各种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含偕胺肟基因维尼无纺布与An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的化学结构变化、氧化还原与鳌合吸附的关系以及还原产物的结晶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含偕胺肟基无纺布与Au3+反应时,开始主要是偕胺肟基被氧化成为酰胺基.此外,有部分偕胺基因被氧化成为羧基.An3+被还原的同时生成约相等当量的氢离子.反应后期或反应温度高时,氢离子生成量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Au3+与偕胺肟基因会发生鳌合作用.还原生咸的单质An形成“玫瑰花”状的小晶粒粘附于无纺布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10.
Cu-Ag/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及对苯的氧化活性朱波,陈平,罗孟飞,袁贤鑫(杭州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8)吴红丽(杭州大学中心实验室,杭州310028)关键词Cu-Ag/γ-Al_2O_3催化剂,还原特性,苯的完全氧化反应,氧化活性.1...  相似文献   

11.
过渡元素三取代钨锗杂多酸盐异构体的氧化还原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过渡元素三取代钨锗杂多酸盐M'_xH_y[GeW_9M_3(H_2O)_3O_(37)]·nH_2O(M'=Bu_4N ̄+,K ̄+;M=Cr ̄3+,Mn ̄2+,Co ̄2+,Ni ̄2+,Cu ̄2+)的α-,β-异构体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质,提出了它们的还原机理,讨论了取代的过渡元素和杂多阴离子的结构对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异构体的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吸附条件对活性碳纤维SACF氧化还原吸附Ag^+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吸附条件对活性碳纤维SACF氧化还原吸附Ag^+的影响。结果表明:Ag^+初始浓度的提高,反应温度的升高均可提高SACF对Ag^+的吸附量;Ag^+的吸附量还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值,用NaAC、HAC+NaAC或NH3.H2O调高Ag^+溶液的PH,可有效地增加SACF对Ag^+的吸附量;用NH3.H2O调节会再现一个最佳的PH值;通过增加SACF用量,Ag^+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用ESR法研究了异丁醛一步氧化制甲基丙烯酸过程中所用杂多酸盐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特性,得到含不同碱金属杂多酸盐催化剂的还原-再氧化处理后的ESR谱,讨论了不同碱金属对催化剂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比较了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离子Cu,V,Mo的氧还原能力,分析了Cu^+易氧化性能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盐为原料,用柠檬酸络合法按[La1-kSrx□k-x]2CuO4(X=0、0.05、0.1、0.15、0.2,k=0.025)的配比制备了5个样品.应用多晶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此La-Sr-Cu-O系列A2BO4型复合氧化物的非完整结构.结构研究表明,此系列结构空位型非完整的存在,使结构中B位的铜离子变价为Cu2+和Cu3+.但是,随着A位Sr加入量的增加,A位空位的减少,结构中B位Cu3+量随之减少,Cu2+量随之增加,样品对于CO氧化的催化性能缓慢下降,而NO还原的催化能力增强.高价态的Cu3+的存在是实现对CO催化氧化的条件;而Cu2+给电子能力促进了No-的生成,是NO催化还原的活性来源.从此系列样品的催化性能和精细结构的研究可得出,适当地调节A2BO4型结构中A位和B位的空位及Sr2+的掺入量,使B位Cu2+和Cu3+保持适当的比例,可获得CO催化氧化和NOx催化还原同时具有较高活性的催化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15.
活性碳纤维ZnO—SACF的制备及其对Ag^+的氧化还原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含有ZnO的活性碳纤维ZnO-SACF,借助AAS,WAXD和SEM探讨了ZnO-SACF对Ag^+的氧化还原吸附特性,并考察了ZnO在氧化还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ZnO-SACF比SACF具有对Ag^+更高的氧化还原吸附量。外加ZnO的实验发现,ZnO本身并不吸附Ag^+,但却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和氧化还原体系所释放出的H^+,提高了体系的PH值,可以认为,PH值的提高有利于SACF电极电  相似文献   

16.
膦酸酯螯合纤维富集—AES测定微量镓和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胺基膦酸酯螯合纤维对于微量Ga^3+,In^3+的吸附性能,确定了定量吸附和解胶酸度,讨论了吸附机理和共存离子的干扰。低浓度离子的吸附及废水样的分析亦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用氧化还原聚合物修饰多孔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类型Nafion/Os(bpy)3Cl2修饰电极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表观电极面积上中继体载量比为:乙炔黑粉末微电极(A):Teflon粘结的乙炔黑膜电极(B):平面玻碳电极(C)=10^3:10^2:1.A比B及C更容易在真实表面上形成花天酒地而均匀的修饰层而有利于层内的电荷传递。在A类电极基础上制行的葡萄糖酶电极在10mmol/L葡萄糖溶液中的响应电流密度高达4.6×10^-^4A/cm^  相似文献   

18.
活性碳纤维氧化还原吸附Pd^2+机理的研究—XP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前2所作VACF氧化还原吸附Pd^2+的研究基础上,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其他分析方法对VACF吸附Pd^2+前后的表面化学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VACF表面的还原性基团越多,还原能力越强,越有利于VACF对Pd^2+的氧化还原吸附。凡明利于Pd^2+电极电位提高的因素,都 有利于VACF的氧化还原吸附。适当调节吸附液的P至VACF的氧化还原吸附同样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陆宗鹏  刘建源 《分析化学》1994,22(4):323-327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铜的腺嘌呤(Ade)络合物在悬汞电极(HMDE)表面上的吸附形态和伏安行为。实验结果揭示了单层吸附饱和之前有Cu^+Ade,Cu2^+(Ade)2形态的共吸附作用,随着电极表面的吸附浓度增长,Ade络合物分子有从平面向垂直吸附的定向作用。哦的多层吸附和聚合作用发生在吸附分子垂直定向以后。本文还测定了有关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使用原位穆斯堡尔谱考察了γ-Al2O3、SiO2、TiO2和ZrO2等几种载体担载的氧化铕催化剂的还原性。非担载Eu2O3很难在H2中原,而Eu2O3与γ-Al2O3、SiO和TiO2间存在着强相互作用,担载在这些载体上的Eu2O3在773K左右H2中处理可有不同程度的还原,其还原度反映了相互作用的强弱,为:Eu/γ-Al2O3>Eu/TiO2>Eu/SiO2>Eu/ZrO2、Eu/ZrO2不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