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苯硫醚的红外光声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苯硫醚(PPS)树脂作为基体材料与碳纤维等增强剂制成的复合材料的各种应用在日益增加。但目前仍缺乏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本物理、化学研究。本工作用光声光谱术探讨PPS基体的光谱性质,为进一步搞清以PPS为基的复合材料的微观机理,从而对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5-降冰片烯-2,3-二羧酸单甲酯为端基的PMR型聚酰亚胺(POI)作为界面介质对部分相容的聚醚砜/聚苯硫醚(PES/PPS)、聚醚醚酮/聚醚砜(PEEK/PES)共混体系的界面性质、形态结构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OI可以有效地增强两相间的界面粘结,显著降低PPS/PES共混物中PPS分散区的尺寸,改善两组分间的相容性.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OI从本体向界面扩散并同PPS,PES产生交联和/或接枝,POI同PPS的反应活性远高于PES,但POI与PES发生反应.POI是PPS结晶的有效成核剂.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尼龙1010界面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碳纤维-尼龙1010的界面形态,发现石墨、高模量碳纤维(M40)诱发尼龙1010形成横晶的能力大于高强度、中强度碳纤维;界面横晶形态强烈地依赖于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示差扫描量热计(DSC)方法研究了碛纤维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碳纤维表面对聚丙烯结晶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纤维表面成核密度轻高,结晶生长成为横穿结晶,结晶特征温度随碳纤维加入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晶动力学表明:结晶生长本质仍是球晶机理,促进聚丙烯结晶的原因是碳纤维使结晶过程的表面自由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DSC法研究了聚苯硫醚(PPS)及其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了结晶峰值温度Tp以及结晶起始温度T0等参数,并采用莫志深方程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莫志深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纳米SiO2在PPS基体中起异相成核作用,而使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明显快于纯聚合物的结晶速率。动态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提高了PPS的储能模量,Tg向高温方向移动,说明纳米SiO2与PPS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用同步辐射X光散射方法研究聚苯硫醚(PPS)等温过程结晶动力学,测定了在不同结晶温度Tc下,小角和广角散射强度曲线、散射峰极大值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向小角度移动。由小角和广角测得的一系列不同Tc温度的时间解析谱图,计算出PPS结晶速度(?)1/2最小值为0.47min,相对应的Tc为189℃,低于100℃和高于250℃结晶速度极为缓慢。长周期随结晶温度升高而增大,接近250℃时减小;密度随结晶温度升高而增加,接近熔融时,则有较大的增加;由PPS 30~225℃之间Q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折点,求出T_g=89±5℃(加热速度10℃/min);并计算出在T_g温度时PPS两相热膨胀系数差为:  相似文献   

7.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是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的一个经典实验,结晶条件对目标产物的结构和形态影响较大,研究了在不同结晶条件下制备了硫酸亚铁铵,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测试和解析,探讨了硫酸亚铁铵的最佳结晶条件。  相似文献   

8.
聚苯硫醚是一种具有典型交联特性的半结晶型热塑性聚合物,在不同气氛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热交联、链增长、氧化交联和氧化反应,热处理后的PPS树脂分子量增加,热稳定性提高,结晶性能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围绕PPS树脂热交联处理的机理研究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重点阐述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PPS树脂性能的影响及其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对PPS树脂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将热交联处理和增韧结合起来同步完成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借助TBA技术研究了聚苯硫醚(PPS)的动态力学行为。结果表明,PPS的端基和分子量,热处理方式(固相处理或熔融处理)和处理时间,试样的热历史(淬火或退火)及制辫子所用的纤维的表面性质(玻璃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及其表面处理)等因素对其动态力学行为均有影响。这些动态力学行为特征的变化与这些因素所引起的PPS的分子结构和超分子结构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双组份离子共存体系的竞争还原容量、竞争反应动力学、影响竞争的各种因素以及竞争反应产物在活性碳纤维表面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在双组份离子体系中,活性碳纤维优先与电极电位高者反应,当两组份电极电位均较高时,两者先后都可与活性碳纤维反应,而两组份电极电位一高一低时,只有高电极电位离子能与活性碳纤维反应。当Au~(3+)与Fe~(3+)、Hg~(2+)等电极电位较低的离子共存时,活性碳纤维对Au~(3+)具有高度的选择还原特性。反应条件一般不改变离子参与反应的顺序。活性碳纤维制备工艺对产品的电极电位分布及选择反应特征没有本质上的影响。Hg~(2+)、Fe~(3+)的存在会影响Au在活性碳纤维表面的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11.
甲壳素/甲壳胺的聚集态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制备了不同脱乙酰度的甲壳素,并对脱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找出了适合不同脱酰度甲壳素的溶剂,探讨了制样温度与甲壳胺膜的结晶形态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甲壳素、甲壳胺及不同来源甲壳素的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12.
尼龙66-盐与碳纤维复合-固态缩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分析方法(DSC,TGA)研究了尼龙66盐与碳纤维复合-固态缩聚反应历程及纤维-树脂之间的界面效应。发现对尼龙66盐的“原位固态缩聚”存有如碳纤维表面的成核结晶和催化效应之类的界面效应。讨论了碳纤维的界面效应对尼龙66基体的外延结晶和熔融行为及其热氧化稳定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氩等离子刻蚀后PEEK/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层结构和PEEK树脂的结晶形态。无论是从熔体还是从橡胶体结晶,PEEK树脂的结晶都是从碳纤维表面诱导开始,最后形成横穿晶体结构。在高碳纤维含量的复合材料中,PEEK的球晶尺寸主要由碳纤维之间的距离控制,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在PEEK/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晶过程中,第一片晶片在碳纤维表面取向生长方式为:晶体的ā轴(厚度方向)平行于维纤径 向。b轴(晶片生长方向)与纤维最小圆截面的切线重合,(?)轴(垂直晶片平面的方向)平行于纤维轴向。由于球晶成核过程是取向生长,因而生成的球晶也按一定的方式取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旋涂法制备一系列右旋聚乳酸(PDLA)均聚物薄膜, 在不同溶液浓度、结晶温度、结晶时间、溶剂和基底条件下对其进行等温结晶处理, 得到直径和长度大小不等的短棒和纤维束球状等形态,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所得到的PDLA薄膜的结晶形态. 提出了可能的结晶演变过程和生长模型. 通过控制不同的结晶条件, 可以得到PDLA均聚物薄膜的不同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热裂解碳材料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对各种碳材料如天然石墨、焦炭、碳纤维、非石墨碳、裂解碳、掺杂型碳等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7].随着碳材料来源和制备方法的不同 ,其形态和结构差异很大 ,这些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也就是说锂离子在碳负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出能力与碳负极的种类 (石墨碳或非石墨碳 )、形态 (如结晶或非结晶碳 )及比表面积、H/C原子比率、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聚集态以及微晶尺寸d0 0 2 、La、Lc 等物理参数均有密切关系 .由于碳材料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形态的多样性 ,目…  相似文献   

16.
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的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丙二酯(PPS)和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PBSPS)等脂肪族聚酯.利用1H-NMR,WAXD,DSC和POM等研究了聚酯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动力学过程等结晶行为.PBSPS的结晶晶型与PBS一致,说明只有丁二酸丁二酯(BS)单元结晶而丁二酸丙二酯(PS)单元处于无定形区.聚酯等温结晶后,在升温熔融过程中出现了多重熔融峰.分析表明多重熔融峰主要来自于聚酯升温过程中的熔融-重结晶行为.利用Avrami方程分析了聚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Avrami指数n为2.2~2.8,说明聚酯等温结晶时主要以异相成核的三维生长方式进行;随着PS单元的增多,聚酯的表观结晶活化能升高,也就是说BS单元的结晶变得困难.POM观察到聚酯等温结晶时都出现了环带球晶现象,球晶形态会随着结晶温度和化学结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电镜研究了经过分级得到的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分子量分布的稀土顺1,4 聚丁二烯(Ln-PB)及镍顺1,4 聚丁二烯(Ni-PB)的低温结晶形态、结晶成核及生长机理。发现低分子量 PB以预现成核为主,而高分子量PB以大分子的缠结为中心的散现成核为主,得到两种不同片层缠结形态的PB球晶。其结晶形态及速率主要受高分子量中的大分子缠结影响。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作为高性能纤维的一种,是先进复合材料最重要的增强材料,碳纤维的微观结构是决定其性能的主要因素。综述了碳纤维微观结构的表征方法,主要包括表面形貌、形态结构、化学结构、晶态结构和孔结构。碳纤维表面形貌表征主要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形态结构主要采用透射电镜(TEM)来表征;化学结构表征主要依靠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晶态结构和孔结构分别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XRD)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来分析,这为研究分析如何得到高性能碳纤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聚苯硫醚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聚苯硫醚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行为。发现其碳纤维复合材料对Avrami方程有较明显的偏离。聚苯硫醚具有中等的结晶速率,与PE、PMO等高聚物比较,它的σσ_c值、堆砌系数K_c以及结晶动力学方程中的前置指数G_0值较低。G_0是决定高聚物结晶速率的主要因素,ρ_a/ρ_c(值较小的高聚物有可能出现较高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20.
染料在剑麻基活性碳纤维上吸附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单组分染料在活性碳纤维上的吸附速度及双组分染料的竞争吸附速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染料分子在SACF上吸附速度差异较大,结晶紫的吸附速度比亚甲基蓝或铬蓝黑R慢行多。亚甲基蓝和铬蓝黑R双组分共存时,其吸附速度与单组分时的相近,但初始阶段亚甲基蓝的吸附比铬蓝黑R快得多。由于染料的分子尺寸与ACF的微孔大小相近,染料在活性碳纤维上的七染料孤及活怀碳纤维的孔结构密切相关。因此,不同染料分子在AC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