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离子型β-CD对Zn(Ⅱ)-桑色素荧光体系作用的研究及应用朱利中,戚志红,金辉,戚文彬(杭州大学环境科学系,杭州,310028)关键词锌,桑色素,离子型β-环糊精,荧光分析法近年来环糊精(Cyclodextrin,CD)在各类色谱、荧光及分光光度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素苓  毛桂杰 《合成化学》1997,5(4):408-411
在强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的醇溶剂中,利用“分子碎片”(4-硝基邻苯二腈)与金属离子通过模板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2,9,16,23-四硝基酞菁镍(Ⅱ)配合物(简称TNPcNi,Pc=C32H12N8),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在DMSO、DMF、Py、CH2Cl2和C6H12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一种新的生物传感器的固定化方法.利用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与亚甲基蓝间的超分子作用及β-CDP与戊二醛间的缩聚作用,将介体和酶共同固定在电极上,制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充分的电子流动性,对1.0μmol/L~1.1mmol/LH2O2呈线性响应,检出限为0.5μmol/L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β-CD包结物与酸碱离解平衡关系,用荧光法间接测定β-CD包结物解离常数的新方法。并测定了β-CD分别与1-萘酚和2-萘酚负离子包结物的解离常数pKb为2.58和3.27,β-CD与分子型体1-萘酚和2-萘酚包结物的酸式离解常数pKc分别为10.42和0.68。  相似文献   

6.
张光  张林林 《分析化学》1997,25(1):79-81
报道以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NO2-PADAT_作为测定钌的分光光度法。在40%乙醇存在下PH4.0-6.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5-NO2-PADAT与Ru(Ⅱ)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无机酸作用下,可转变为另一型人有较高吸收特性的络合物,适宜酸度范围分别为0.12-2.0mol/LHCl,0.12-1.2mol/LHClO4,0.12-1.0mol/L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Cu(Ⅱ)-PEG(聚乙二醇-2000)-Zincon(锌试剂)-(NH4)2SO4体系的析相光度法并应用于测定Cu(Ⅱ)。最宜酸度为pH5.5~8.5(KH2PO4-K2HPO4)缓冲溶液)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6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0×10^4L.mol^-1.cm^-1,Cu(Ⅱ)浓度在0~1.5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铜与Zincon形式组成为1:2的稳定的蓝色络  相似文献   

8.
Cu2I2(PPh3)3·DMF(Ph=C6H5,DMF=HCON(CH3)2)是通过W2S4〔S2CN-(CH2CH2OH)2〕2,PPh3和CuI在CH2Cl2和DMF为溶剂,在室温条件下合成的晶体产物。其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C57H52Cu2I2NOP3,a=15.863(5),b=19.619(7),c=18.232(4),β=109.53(2)°,V=5348(3)3,Z=4,Mr=1240.87,Dc=1.54g/cm3,μ(Mo-Kα)=20.66cm-1,F(000)=2472,对于I>3σ(I)的5954个衍射点,最终的R=0.046,Rw=0.069。晶体结构由二核铜化合物和溶剂DMF组成,两个Cu原子呈现不对称配位结构,DMF在三配位Cu原子的近邻,它的氧原子和配位PPh3的碳原子最近距离在3.32(2)-3.44(2),DMF参与晶体中对二核铜分子的结构和分子的堆积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D/溴化萘/醇体系的室温燐光发射条件、发光特性和不同醇、不同CD的影响。认为就本质而言,这类发光体系属一种超分子组合体系。其中,CD与内含重原子的发光体借助于分子间作用力形成二元包结物;而醇则与CD端口的羟基形成氢键,其烷基链借助于疏水作用力覆盖在CD的端口,如同一种疏密不同的盖子,不仅提高了CD腔内的疏水性,增大了发光体与CD的结合常数,同时,对外部氧向CD腔内的扩散起着隔离作用,其效应如同通N2除氧过程,从而可在不除氧条件下,观察到强的室温磷光发射。由于这类流体室温■光现象,在属性上已超出原有环糊精诱导室温■光范畴,醇的作用属超分子化学中典型的分子调控作用,其主体理应不局限于环糊精,因此建议将其命名为超分子组合室温■光(Supramolecular Assembly RoomTemperaturePhosphorescence,简写为 SM-RTP)。  相似文献   

10.
CS_2在Cu-S键中插入产物(Ph_3P)_2Cu(S_2CSPh)与CH_2Cl_2-C_2H_5OH混合溶剂反应,获得单核铜配合物(Ph_3P)_2Cu(S_2COOC_2H_5)和双核铜配合物(Ph_3P)_3Cu_2Cl_2等化合物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前者的晶体结构。晶体的化学式为C_(39)H_(35)CuOP_2S_2,分子量为709.3,空间群P21/n,a=9.329(6),b=18.664(11),c=20,341(13),β=95.59(5)°,V=3525(4)~3,D_c=1.337g/cm~3,Z=4,F(000)=1492,μ=0.852mm~(-1),R=0.045。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树脂固定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荣  毛陆原 《分析化学》1997,25(2):175-177
利用β-环糊精交联合物(β-CDP)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和良好的透光性能,将其和为显色剂的载体用于分光光度法测定。首次提出了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基在苯酚(5-Br-PADAP)-环糊精交联树脂固定相分光光度法。方法用来自水及人发中微量铜的测定,简便快捷,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采用ESR、CD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pH=6.3时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LaCl3和TbCl3与Cu(Zn)-SOD的配位作用和结构。Cu(Zn)-SOD可增强Tb^3+的荧光发射,Tb^3+与Cu(Zn)-SOD有多个配位位置,其中有2个强结合位点,La^3+可Tb^3+可竞争Cu(Zn)…SOD上相同结合位点,77K下La^3+与Tb^3+使Cu(Zn)-SOD的Cu^2+活性中心的配位  相似文献   

13.
N-苯甲酰苯丙氨酸(BpheO)与Cu(phen)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铜配合扬[Cu(BpheO)2(phen)]·H2O。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5.330(1),b=24.502(2),c=28.839(2),β=91.95(1)°,V=3764.1(8)3,Z=4,F(000)=1660,Dc=1.409g/cm3,μ=0.639mm-1。Cu与2个BpheO配体的羧基O原子及phen分子的2个N原子形成4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结构。经元素分析,IR、ESR、UV、TG-DTA及磁性测定,对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超分子化学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化学界广泛的重视。本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以苯酚与三醋酸纤维素为例研究了他们之间的超分子作用及它们间的作用机理和结构。苯酚的羟基与三醋酸纤维素酯羰基之间通过氢键以及二醋酸纤维素的特有空隙系统,形成一种包合络合物。2实验部分2.1仪器及试剂Rigaku D/max-3c X射线粉末衍射仪(理学公司);苯酚(A.R.);微晶纤维素(层析用);羧甲基纤维素(CMC)(山东鱼台助剂厂);三醋酸纤维索(合成)。2.2实验方法取固定量的苯酚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二醋酸纤维素、微晶纤维…  相似文献   

15.
用三氯甲烷萃取Cu-DDTC络合物,然后在pH=9.2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液中用5-Br-PADAP交换络合物中DDTC,形成了Cu-PADAP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0=1.22×10^5,铜量在0.2 ̄10.0μg/12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本法应用于食品、生物材料中微量铜测定,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BDTAN与铜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合成的双噻唑偶氮类试剂2,6-二偶氮-「1,1‘-(2,2’-二萘酚)」苯骈「1,2-d:4,5-d‘」二噻唑(BDTAN)与Cu^2+的显色反应。在Triton X-100存在下,pH6-pH7的范围内,该试剂与Cu^2+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络合物,络合物对试剂空白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625nm,ε为3.8×10^4L.mol^-1.cm^-1,Cu^2+的质量浓度在0-30μg  相似文献   

17.
张荧丽 《分析化学》1998,26(6):703-708
以光谱电化学和荧光光谱法证明了络合物Cu(phen)22+和Cu(bpy)22+与次黄嘌呤能发生络合作用并求出它们的络合比为 1.络合常数分别为 1. 21× 104 L/mol和 2. 32 × 104L/mol;相互作用的产物的光谱电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合了次黄嘌呤后的 Cu(Phen)2+-HX和Cu(bpy)2+-HX在空气中氧化的动力学常数明显减小.这些相互作用的定量数据为铜络合物与DNA作用部位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抗坏血酸-偶氮胭脂红B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宁  尹庚明  王欣  朱锦瞻 《分析化学》1998,26(1):118-118
1引言催化光度法测定铜已有很多篇报道.本文基于HAc-NaAc介质中,痕量Cu(Ⅱ)对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胭脂红B的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灵敏度为3.26×10-9g/L;测定范围为0~2μg/LCu2+;对10mL体积中15ngCU2+重复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8%。本法是目前同类方法中灵敏度最高,选择性和重现性最好的体系之一。应用于血清、面粉和白酒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2实验部分2.1主要仪器和试剂722型分光光度计。铜标准溶液用CUSO4…  相似文献   

19.
LB膜技术对葡萄糖氧化酶分子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π-A曲线、布儒斯特角显微镜(BAM)及CD光谱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甲醇溶液铺展在CdCl2水溶液和纯水表面上形成的单分子膜进行了研究,以了解GOD分子的自组和折叠情况,发现甲醇或者CdCl2都能GOD分子更加疏水,易形成单分子膜,铺展在CdCl2溶液上比铺展在纯水上更加能使GOD的单分子膜排列紧密,在表面压较高时,能观察到形成了第二层膜,并且使GOD分子的构象从β-折叠片向α-螺旋转变  相似文献   

20.
陈同森  陈展光 《分析化学》1994,22(2):129-132
本文基于Cr(Ⅵ)-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OP体系的荧光熄灭效应,提出一种测定痕量铬(Ⅵ)的新荧光方法。在pH2.4-4.1的HCl-NaAc缓冲介质和OP存在下,Cr(Ⅵ)与DBH-PF形成1:2的橙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激发发工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65mm和528nm。铬(Ⅵ)量在0.05-1.5μg/25ml范围内与△F呈线性关系,检测限是2.0ng/ml。方法用于电镀废液,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