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娄珀瑜 《化学教育》2015,36(15):1-5
以国外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TPACK)知识框架的相关研究及成果为基础, 选择中学化学学科作为切入点, 由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需知识为载体, 在对TPACK支持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构建的基础上, 以“原电池”一课的实践为例, 从主题选择、软件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微观的、实证的研究, 以期为我国TPACK本土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程知识是教师PCK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理解性的化学课程知识、实施性的化学课程知识、评价性的化学课程知识。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具有层次性、年段性、时段性、区域性和发展性。理解性实践是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根本途径。化学教师发展课程知识的基本策略是:理解化学科学;理解化学课程结构;理解化学教科书结构;把握具体内容的深广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具体内容的教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技术接受度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与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理论为基础,以手持技术为技术接受度模型与TPACK中的技术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调查研究H大学化学师范生的手持技术接受度与TPACK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化学师范生对手持技术的行为意愿、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正向影响TPACK的发展;(2)化学师范生对手持技术的感知有用性与自我效能正向影响行为意愿,并能通过行为意愿间接影响TPACK的发展。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视优质资源的整合应用等提升化学师范生手持技术TPACK的4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化学教学论实验的重要性、教学现状以及自制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阐述融合自制微视频进行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的过程,分析实际教学情况。聚焦探讨自制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在高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的教学促进作用,通过训练学生自制微视频进行实验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起来,培养职前教师的实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红娟  娄珀瑜  铁煜 《化学教育》2018,39(11):48-53
利用“整合技术的化学教学知识”框架设计西部地区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培训需求问卷,对参加“国培项目”的陕西省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TPCHK主要解释的9个变量入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对特定主题下的学情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改进能力、化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方面存在教学实践的执行困难,培训可通过分析参训教师实际教学中的课例、组织学习共同体,借助案例和活动的形式,促使培训内容较大程度符合教师培训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化学职前教师手持技术TPACK量表式问卷》,对223名化学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以及七因子模型的合理性,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讨论化学职前教师手持技术TPACK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TPACK七因子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化学职前教师手持技术TPACK的发展路径中除CK对PCK无直接影响外,均支持TPACK的变革观点。文末据此对手持技术TPACK基础研究与化学教师发展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国外对TPACK进行的相关研究及成果为基础,选择中学化学学科作为切入点,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化学教学知识(TPCHK)"结构模型,并分析其内涵。同时,以中学一线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实践微观的视角,通过对"氨"一课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详细讨论了教师应具备的TPCHK结构,为TPACK在我国本土化学学科中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桂花  李远蓉  王强 《化学教育》2020,41(12):79-85
为在宏观上了解化学教育类硕士是否具有进行有效技术整合所必需的知识,基于TPACK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国230名化学教育类硕士的TPACK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化学教育类硕士TPACK呈中等偏上水平;学术型硕士的TPACK水平高于专业型硕士;学习经历和实践经历对TPACK各要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能力对TPACK的发展无显著影响;TPK、TCK和CK是影响TPACK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TPACK水平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的优化、实验教学的管理以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了生物制药专业化学课程群的建设方法。整合课程内容方面,通过迁移与分散、删减与归并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课程的交叉链接,设置基于知识系统性和应用性的教学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团队精心制作课件,教师充分利用传统板书并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时,实验项目模块化,基础实验微课化,实验内容网络化;同时,利用“泛雅”资源,积极开发在线课程。化学课程群的创建,促使了化学类课程的协同作用和协调发展,达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张春  莫尊理  冯超  王君 《化学教育》2011,32(5):36-37,46
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将自身打造成一种能更加适应现代教育模式的"课程资源超市",分析了教师不仅可从外界摄取知识和营养,还应视自身为一种课程资源.结合化学教学实例,从课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开发策略、教师综合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现代教育模式下教师如何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课程资源的选择性利用.  相似文献   

11.
杨承印  龙彦达  杨帆 《化学教育》2016,37(11):43-46
通过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对甘肃省临夏中学专家型教师L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处理,进而分析课堂中师生互动情况,评价、总结出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关注学生现场生成性问题,表扬学生优点与引导学生思维时机得当。从而为新手型化学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来促进个人专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发现化学之美感悟科学魅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化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之美,感悟科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潜能。全文阐述了化学的外在美、揭示了化学的内在美———化学学科思想 (科学之美 )、崇尚化学家的人生之美及化学教师的人格之美。作者认为:化学教师的人格之美源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及化学教育事业的挚爱。本文旨在倡导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自身素质,升华崇高人格,真正实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快乐教学,学生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杨承印  马丽梅 《化学教育》2017,38(20):46-50
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本,针对参加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人群提出备考建议。以样本院校化学专业职前教师培养方案为基础,提出该学科调整课程结构,调整学科教育类课程比例,调整课程开设时间,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科教育课程,促进化学专业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能与“国考”有效对接,以适应制度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提高化学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杨承印  高双军 《化学教育》2016,37(10):44-48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背景,从顺应科学教育范式转变和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2方面分析了化学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为目标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着重论述了化学教师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要从关注条块分割的知识体系培养转变为关注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并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科学与技术哲学、化学教师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课程优化,促进职前卓越化学教师既懂化学科学,又懂化学教育,还懂化学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反思是职前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选取反思型化学师范生Y作为研究个案,收集其博客上记载的反思日志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出她的职前成长分5个阶段:反思启蒙阶段、学习实践阶段、深层积累阶段、蜕变升华阶段、教育实践阶段。每个成长阶段的反思都依托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行为或实践行动,都需要一定的关键事件触发。分析其博客反思文本,总结出她的反思途径主要通过听课笔记、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生活随笔等4种形式来完成,并发现影响她职前成长的"重要他人"包括工作室导师、中学一线名师和志同道合的师范生。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PCK的测查、发展及其影响因素3个方面梳理国内外化学教师PCK的实证研究。综述表明:(1)这些研究侧重于对PCK多个组分及其关系的整体测查;(2)研究者主要采用外驱型与内驱型2种策略以发展化学教师的PCK;(3)影响化学教师PCK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其自身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反思、实践导师的指导等,同时学科知识与信念对PCK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国内外化学教师PCK研究趋势的对比,文末对我国化学教师PCK的实证研究以及化学师范生教育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佳依  陈凯  陈博 《化学教育》2020,41(10):98-104
国际职前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对我国职前化学教师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以47篇《化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上职前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分析,并与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发现在发文量上,本领域文献产量都不高,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也是近5年来才开始蓬勃,但在作者分布、研究主题、研究范式上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国外学者注重跨专业、跨校、跨国合作研究职前化学教师教育;国外学者倾向于从学生的视角展开调查或测试,基于证据为学生的学习乃至教师教学改革提供策略;国外学者擅长实证研究,和国内经验总结的研究范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严赞开  赵秀娇 《化学教育》2016,37(12):45-49
以地方资源凤凰茶化学为例,通过指导职前教师开展校本课程资源整理、开发,以及教学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文献检索、田园调查、论文撰写、科学研究、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培养,逐步具备有独立完成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的职业素质,同时在训练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陈为建 《化学教育》2022,43(19):88-92
基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双减”改革和“县中”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的现实需求,针对如何构建县域初中化学教师发展共同体,从调查掌握县域初中化学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师发展共同体、实施“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教研机制、精准培训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等5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表明:健全工作机制、聚焦学科育人和激发全体教师工作热情,是构建县域初中化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余淞发  邓峰  邓超 《化学教育》2020,41(1):50-55
梳理了国外科学教师NOS-PCK的模型组分、整体测查、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发现:NOS-PCK已有通用的模型,但其组分内涵还尚未明确;各个研究侧重于各个组分及组分整合情况的测查;影响因素还需被进一步探索;目前大致有课程培训、教学实践及阅读文献等提升途径。文末据此谈及国外已有研究对我国化学教师教育及其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