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报道: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杨振宁6月21日在香港宣布了2006年(第三届)邵逸夫奖得奖名单.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由于“对数学机械化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贡献”荣获2006年度邵逸夫数学奖.与吴文俊院士同时获得数学奖的还有菲尔茨奖获得者曼福德(D.B.Mumford)教授.“邵逸夫奖”于2002年设立,以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意义深远影响的科学家,原则是不论得奖人的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邵逸夫奖”是国际性奖项,由邵逸夫奖基金会管理及执行.目前在数学…  相似文献   

2.
10月 3 1日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石钟慈、陆汝钤院士 ,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数学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 ,获得我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奖项“华罗庚数学奖”。“华罗庚数学奖”于 1 992年为纪念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而设立 ,用以奖励对我国数学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数学家。获奖者年龄大都在 50岁以上 ,可谓我国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石钟慈和陆汝钤两位院士为发展我国数学与理论计算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69岁的石钟慈院士在有限元方法以及应用方面贡献卓著。他对协调元与非协调元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 ,取得…  相似文献   

3.
<正>陆家羲(Lu Jiaxi,1935.6.101983.10.31),上海人,中国现代数学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包头市第九中学物理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组合数学,代表作品为《寇克曼四元组系列》.陆家羲从1957年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孤立无援、坚持不懈地研究组合数学区组设计的若干基本问题,于1983年证明了国际数学界130多年未能证明的"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定理",1984年他的《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组合学家陆家羲,1979—1981年攻克组合数学著名难题,证明了阶为v的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存在定理,1983年3月他的六篇论文中的前三篇发表在《组合论杂志》A辑上[1],1984年9月后三篇在同刊上也已刊出[2],共100页.他的“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存在性理论”已在《数学学报》上发表[3].陆家羲学术工作的成就引起了组合学界、数学界以至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对他工作的介绍,有论文[4]、[5].  相似文献   

5.
陆家羲(1935-1983),包头九中原物理教师,以“论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系列论文荣获我国第三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9年)。陆家羲1935年6月10日生于上海一个贫苦的市民家庭,父亲以贩卖酱油精为生,以微薄的收入供儿子读书。当他14岁还读初中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只好辍学。这时正值上海解放,他到一个汽车五金行做学徒工。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和业务水平,他平时酷爱学习。1951年他经过考试,离家到哈尔滨参加电业系统的培训,后来成为统计干部,留在当地工厂工作。他积极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一次抗洪斗争中,他勇敢投入抢险…  相似文献   

6.
<正>他,37岁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38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耳顺之年登顶数学机械化的高峰;他,世纪之交获颁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他,就是我国数学界的战略科学家——吴文俊.吴文俊(1919-2017),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法国留学并于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51年学成归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天才之家     
《数学大王》2009,(10):14-14
保罗一家都可谓是数学天才,他五个子女中三个提前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一个拿了世界奥数一等奖,他的小女儿也是数学的好手。他本人则荣获美国科学院颁发的“数学杰出贡献奖”。这一家,真了不得!  相似文献   

8.
在他去世后,1984年末《数学学报》发表了陆家羲1979年写成的论文“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存在性理论”.我们由此知道,在“四人帮”一垮台,他就着手选择了RBIB(“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英文缩写)的这一重大课题.全文11页,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当朱烈教授在国外访问,将此文推进的结果向威尔逊等国际知名学者介绍时,他们都表示惊讶,认为其价值不亚于“大集定理”,并希望将此文译成英文,再度发表.陆的遗孀后来得到了此文的稿费:50元(那时该刊发表论文不拘长短皆为此数).这是陆得到的第一笔稿费.陆家羲之死受…  相似文献   

9.
前言     
<正>王元1930年4月15日生于浙江省兰溪市,祖籍江苏镇江.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经陈建功、苏步青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在华罗庚指导下研究数论,在解析数论、代数数论以及数论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等职务,对中国现代数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2)、何梁何利奖(1994)、华罗庚数学奖(1999)、陈嘉庚物质科学奖(2000)、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金签奖(200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等.  相似文献   

10.
陆家羲与组合设计大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介绍我国著名组合数学家陆家羲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出发,综述近二十多年来组合设计大集问题的主要研究进展,尤其是我国学者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全球数学界翘首以待 4年的两个最高奖项—— 2 0 0 2年菲尔茨奖和内万林纳奖 8月 2 0日在“2 0 0 2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终于尘埃落定。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帕利斯在开幕式上分别为 2位菲尔茨奖获得者和 1位内万林纳奖获得者颁奖 ,菲尔茨奖是数学领域的世界最高成就奖 ,内万林纳奖则是对理论计算机科学方面成就的国际最高奖 ,二者均由国际数学联合会( IMU)主持评定。2 0 0 2年菲尔茨奖一位得主是 ,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的洛朗·拉佛阁 ( L aurent L afforgtue)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朗兰兹纲领 ( L anglands Program)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研究》2005,8(2):F002-F002
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苏步青奖”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新闻发布会,年前于教育部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阵叔平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李大潜教授首先介绍了苏步青先生生平以及“苏步青奖”及“苏步青应用数学奖”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3.
第四届华罗庚数学奖和第七届陈省身数学奖,1999年底前分别揭晓,丁夏畦、王元和王诗成宀、龙以明分别获此殊荣.华罗庚数学奖和陈省身数学奖是我国的两大数学奖项.前者为了纪念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我国数学事业的杰出贡献,促进我国数学的发展,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资,与中国数学会共同主办,以奖励和鼓励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我国数学家.获奖人的年龄要求,评奖委员会认为以五十岁以上但不超过七十岁为宜.自1992年以来,迄至此前已举办了三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陆启铿、谷超豪、万哲先、杨乐、周毓麟先后获得该奖,本届获奖的…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数学研究》2010,(5):38-38
(据“国际在线”7月2日报道)继拒绝领取很多数学奖项,包括欧洲数学奖,以及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给他的菲尔茨奖之后.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俄罗斯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再次放弃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这是由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代他宣布的决定.据该研究所所长吉姆·卡尔森透露,佩雷尔曼上周打电话给他,告诉了这一决定,  相似文献   

15.
第三世界科学院 (TWAS)委员会每年颁发五个奖 (奖金分别为一万美元 ) ,以奖励对基础科学(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和基础医学 )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 2 0 0 0年获奖的五位中 ,张伟平是唯一的中国科学家。此前 ,我国曾有三位数学家获得过此殊荣。他们是 :廖山涛院士 (1 986年 )、吴文俊院士 (1 990年 )、张恭庆院士 (1 993年 ) ,张伟平是国内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数学家。他主要从事微分几何中极为重要的 Atiyah-Singer指标理论的研究。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不久前在一次学术演讲中说 :“Wiles证明的费马定理和 Atiyah-Si…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9月5日,2020年度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揭晓.该奖项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朱歆文因在算术代数几何工作中对志村簇的应用和黎曼希尔伯特问题在p-adic簇的情形中取得了重要突破,获得了本届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17.
<正>他,"贡献超过了爱因斯坦";他,是密码学的鼻祖;他,是世界上成就最突出的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最杰出的科学家;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他,获得过诸如1949年的Morris奖、1955年的Ballantine奖、1962年的Kelly奖、1966年的国家科学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2日举行的中国数学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和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大潜院士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严加安院士共同摘取了本届“华奖”的桂冠;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宗传明教授和中科院数学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数学研究》2005,8(4):54-54
邵逸夫奖基金会今年6月初公布了2005年得奖人名单.“邵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一百万美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维尔斯(Andrew John Wiles)因其关于费马大定理的工作而获得数学科学奖.  相似文献   

20.
谈数学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本文是张恭庆院士在2009年4月中国数学会厦门学术年会上所做的公众报告,并在这次年会上荣获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张恭庆院士长期工作在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的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张恭庆院士在报告中谈到了数学,数学的特征,数学职业和青年数学家的历史使命,也谈到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张恭庆院士一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和感悟,愿与所有的数学爱好者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