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散射技术在蛋白质晶体生长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莹  戴国亮 《化学通报》2005,68(2):94-99
光散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生长研究中,它包括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两种。利用静态光散射可以测定蛋白质溶液渗透的第二维里系数;利用动态光散射可以测定蛋白质溶液的平动扩散系数,获得溶液中蛋白质粒子的流体力学半径及分布情况,分离蛋白质结晶的成核与生长过程,研究大分子的聚集行为和晶体生长的动力学。借助光散射技术可以实现蛋白质晶体生长过程的动态控制。近些年光散射仪器向着小型化、轻便化的方向发展,光散射技术不断得到改进,日益完善,不仅用于地面实验,也应用于空间领域蛋白质晶体生长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动静态光散射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尺寸、分布、形态及构象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其快速、便捷、对样品无干扰等特点,逐步深入到生化、物理、医药病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阐述了光散射技术的发展,主要介绍了动静态光散射技术的原理,从流体力学半径、重均分子量、均方根回旋半径以及渗透第二维里系数4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出发,对近年来动静态光散射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调研和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小角光散射法研究尼龙6合金的相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京  乔琳 《化学通报》1994,(2):34-36
小角光散射法研究尼龙6合金的相分离盛京,乔琳(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300072)应用小角光散射法(SALS)研究多组分聚合的相分离是近十年来受到重视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测定体系的浊点。从而计算相分离程度,并跟踪相分离过程。Hoshimoto[1]等...  相似文献   

4.
光散射法是一种测定高聚物性质的重要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有机高分子体系。光散射技术用于硅酸盐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Ganguly较早地用此法提供硅溶胶中胶粒和胶团的数据。以后不少作者曾用以测定硅酸分子量以研究硅酸的性质,也有结合粘度法等几种方法来测求硅多聚体的大小。近  相似文献   

5.
用铬黑T作为共振光散射探针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金属指示剂铬黑T(EBT)作为共振光散射探针测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实验表明,在pH=4.1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条件下,铬黑T只有极弱的光散射,它与蛋白质结合后有强烈的共振光散射作用。在λ=375nm处,光散射强度最大,光散射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对HSA的检出限达到39μg/L;线性范围为0-15mg/L,用于人体血清样品的分析并用考马斯亮蓝法比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亦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λ球蛋白、鸡蛋白蛋白、溶菌酶与染料EBT之间的作用。比较了2种不同类型的荧光仪器绘制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并探讨了共振光散射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结晶紫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结晶此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在pH9.2-10.5的范围内,加入DNA导致结晶紫共振光散射增强,在512nm处,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增强峰,其强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菜振光散射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900ng/mL,检出限为5.02mg/mL.已用于混合样品中的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简易荧光仪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散射是指一束光通过介质时 ,在入射光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观察到的一种光辐射现象。瑞利散射是散射光波长等于入射光波长 ,而且散射粒子又远小于入射光波长产生的弹性散射 ,其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1 ] 。如果这种瑞利散射位于吸收带附近 ,则可引起散射强度的急剧增加 ,这种现象被称为共振瑞利散射 (RRS) ,或称共振光散射 (RLS) [2 ] 。 1 993年 ,Pasternack等首次用共振光散射技术研究了卟啉类化合物在核酸上的聚集 ,从而首次将该技术与化学过程联系起来。黄承志等利用卟啉在蛋白质或核酸上聚合组装时产生的增强的…  相似文献   

8.
提供了一种利用体积排阻色谱-光散射(SEC-LS)联用技术来解决二元复杂共混体系组成的定量分析问题.基于体积排除色谱的绝对定量化原则,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共混物的光散射响应因子与组成呈线性关系.通过分析六组复杂共混体系的光散射响应因子与组成的关系,验证了该线性关系确实存在.进而利用该线性关系计算了共混体系的组成.在某些共混体系中,通过光散射响应因子得出的组成比利用示差法得出的组成更加接近原料组成.通过分析这两种方法产生误差的来源,阐述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灿烂甲酚蓝共振光谱散射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晨  陈小明 《分析化学》2001,29(6):685-688
研究了灿烂甲酚蓝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在pH=10.8-11.5的范围内,DNA的加入导致灿烂甲酚蓝共振光散射的增强,在347nm处,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增强峰,其强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谱散射法。该方法的线范围为80-100μg/L,检出限为23.3μg/L.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评述了C60两亲分子有序聚集体的形成、结构及聚集体演变规律,介绍了含C60球两亲分子有序聚集体结构的冷冻刻蚀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小角度中子散射、小角度X光散射、激光光散射以及聚集体结构模型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光散射技术是高分子领域中重要的表征手段之一.静态光散射和动态光散射的结合能够获得丰富的关于高分子的信息,如重均分子量、回转半径、第二维里系数、流体力学半径、尺寸分布、分子链构象等.除合成高分子外,光散射技术同样适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微生物、胶体、纳米粒子、病毒、囊泡等在溶液或悬浮液中的行为.本综述重点介绍稀溶液中静态光...  相似文献   

12.
共振散射法测定中草药中的微量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H2SO4介质中,Cr(Ⅵ)与碘化物和淀粉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增强现象,拟定了一种新的测定Cr(Ⅵ)的共振光散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溶液中Cr(Ⅵ)浓度与散射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在λex=λem=290 nm处,共振光散射最强,且共振光散射强度与Cr(Ⅵ)浓度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范围为34~400 μg/L,检出限为6.7 μg/L,可用于中草药样品中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激光光散射研究了一种主链为聚丙烯酸侧链为聚乙二醇的梳形共聚物分散剂的一些溶液行为.从静态光散射得出了较为合理的表观重均分子量、均方旋转半径等参数.动态光散射给出了流体力学半径分布及其角度和浓度依赖性.结合静态和动态光散射,上述梳形共聚物分散剂在溶液中的构象也得到初步的表征.通过与描述梳形聚合物的Gay-Raphae模型进行比较表明,这类梳形共聚物溶液在低盐离子和低pH值条件下存在聚集行为,形成以PAA主链为核PEG为壳层的类胶束聚集.  相似文献   

14.
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联用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注射是一种高效进样及在线溶液处理手段。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分离效率、高选择性的分析技术,但传统的毛细管电泳间歇式进样方式效率低且难用于过程分析,将流动注射进样技术与毛细管电泳结合,既弥补了毛细管电泳的进样缺陷,又可兼具两者的优点。有关两种技术的联用一直都在探索之中。文中对近年流动注射一毛细管电泳联用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小檗碱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晨  陈献桃  李松青  陈小明 《分析化学》2002,30(10):1218-1221
研究了小檗碱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在pH=2.0-2.8的范围内,DNA的加入导致小檗碱共振光散射的增强,在308nm处,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增强峰,其强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600μg/L,相关系数为0.9972,检出限为19.9μg/L。将该方法用于混合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SDS-罗丹明B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RLS)光谱及用于蛋白质的测定.实验表明,在pH 4.35的酸性介质中,SDS的共振光散射强度较小,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共振光散射强度能得到增强,但加入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后,共振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在λ=332.0 nm处,ΔIRLS最大,并且增强的共振光散射信号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对HSA的检出限达到1.9 ng/mL,线性范围为0.01~5.0 μg/mL.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为94.0%~105.5%.  相似文献   

17.
在pH 3.1的Britton-Robison缓冲介质中,曙红B与盐酸苯海拉明借助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离子缔合物,使最大散射波长为364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得到加强。研究了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苯海拉明的新方法。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的强度与盐酸苯海拉明的质量浓度在0.5~11.2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41.7μg/L。可用于药物中盐酸苯海拉明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苯并噻唑阳离子花菁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在pH 6.0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介质中,痕量DNA的加入使花菁在590nm的共振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强度与DNA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小牛胸腺DNA(CT DNA),0~20μg/mL,鱼精子DNA(FS DNA),0~15μg/mL;检出限分别为0.005μg/mL和0.008μg/mL。该方法已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175,225,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中。由于这种微纳小球在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染料吸附量,因此相较于基于纳米颗粒的单层结构的DSSC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比较分析,粒径尺寸为475 nm的微球作为光散射层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3%,较之于基于纳米颗粒的DSSC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聚丙烯酸(PA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RLS)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pH=2.0的B-R缓冲溶液中,PAA与DNA自身的共振光散射峰均较弱,但当二者发生静电作用形成复合物后,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峰增强,散射增强程度则各不相同,其相对散射强度的顺序是fsDNA>ctDNA>yRNA.在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