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新冠醚4′-N-烷基-和4′-N-芳基-氨甲基苯并-18-冠醚-6及聚苯乙烯珠体和硅胶支载冠醚的合成。后二者均可用作相转移催化剂。聚苯乙烯珠体支载的苯并-18-冠醚-6催化溴辛烷与氰化钾、氰化钠、或醋酸钾的取代反应时,活性较上述高聚物支载的苯并-15-冠醚-5为高。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几种聚苯乙烯支载聚乙二醇二苯并-18-冠-6高聚物冠醚的合成,并研究了它们对n-溴辛烷与碘化钾及苯酚钾盐取代反应时的相转移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桂一枝  林大鸣 《有机化学》1987,7(5):346-350
本文报道了三种聚苯乙烯支载苯并-15-冠-5与两种聚苯乙烯支载无环冠醚的合成,并研究了它们对K~+与Na~+的络合性能与相转移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肖诗铁  黄怡  赖容 《有机化学》1998,18(4):368-371
本文合成了共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支载四聚乙二醇季铵盐以及共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支载聚乙二醇辛基苯基季铵盐, 并对它们在1-溴辛烷与碘化钾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聚苯乙烯固载聚乙二醇-600催化合成肉桂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固载化聚乙二醇-600为相转移催化剂,高收率地合成了肉桂酸,并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7.
张宝华  史兰香 《应用化学》2014,31(7):812-816
以L-脯氨酸支载在功能化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2-羟乙基)-3-甲基咪唑鎓盐上的离子液体([Promim]CF3CO2)为催化剂兼溶剂,可在温和条件下顺利地催化硝基乙烷、硝基甲烷和各种醛的Henry缩合反应,目标产物的产率达79%~95%,非对映选择性可达3∶1,对映选择性可达85%ee。 反应操作和后处理简单方便。 [Promim]CF3CO2离子液体通过简单的处理即可实现循环利用,以邻-硝基苯甲醛和硝基乙烷为反应底物的模板反应,这种离子液体可以较稳定地循环使用6次,催化活性不降。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支载的金鸡纳生物碱催化剂在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活性亚胺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以及潜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1, 2, 3-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玉波  匡春香 《化学进展》2012,(10):1983-1994
随着1,2,3-三氮唑衍生物在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合成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阐述了1,2,3-三氮唑衍生物合成的发展历史,着重综述了近十年来1,2,3-三氮唑衍生物合成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铜催化的有机叠氮化合物与末端炔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1,4-二取代-1,2,3-三氮唑、钌催化的有机叠氮化合物与末端炔反应合成1,5-二取代-1,2,3-三氮唑、有机催化剂法、金属炔化物及活化炔参与法等合成1,2,3-三氮唑衍生物的一些新成果。文章还介绍了一些合成方法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并对重要的反应机理作了分析,最后对该类化合物的合成作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首次合成了离子液体支载稀土催化剂,并探讨了其催化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DTC)均聚及其与ε-己内酯(ε-CL)的共聚,结果表明该新型催化剂能有效地催化DTC的均聚及其与ε-CL的共聚.研究了不同稀土以及加料顺序等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发现轻稀土的催化活性比重稀土高,其中离子液体支载La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而通过控制不同的加料顺序可以制备DTC和ε-CL的无规及嵌段共聚物.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固体超强酸SO2-4/TiO2负载Tm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负载稀土元素Tm以改性SO4^2-/TiO2,制备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Tm -SO4^2-/TiO2,并用于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Tm的负载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吡啶吸附的程序升温脱附(Py-TPD)法、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IR)法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Tm的负载,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所提高,Tm的加量为催化剂量的3%时制得的Tm- SO4^2-/TiO2,其催化酯化反应的转化率为94.4%;Tm的负载能显著降低催化剂表面的积炭量,并且有效抑制So4^2-的流失,使Tm- SO4^2-/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5次后反应的转化仍高达93.1%。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4-乙烯基吡啶-镍(钴)和丙烯酰胺-镍(钴)络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在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4-乙烯基吡啶-镍可进行溶液聚合,也可与苯乙烯共聚合,测定了单体的竞聚率。所得的聚(4-乙烯基吡啶-镍)及聚(4-乙烯基吡啶-钴)以NaBH_4还原后可作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加氢催化剂。由IR及XPS分析说明在丙烯酰胺-镍络合物中,与镍离子发生了络合作用的是羧基上的氧原子。  相似文献   

13.
负载稀土元素 Tm以改性 SO2 - 4 / Ti O2 ,制备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Tm- SO2 - 4 / Ti O2 ,并用于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 .考察了 Tm的负载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并借助吡啶吸附的程序升温脱附 (Py- TPD)法、差热分析 (DTA)、热重分析 (TGA)、红外光谱 (IR)法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Tm的负载 ,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所提高 ,Tm的加量为催化剂量的 3%时制得的 Tm- SO2 - 4 / Ti O2 ,其催化酯化反应的转化率为94.4% ;Tm的负载能显著降低催化剂表面的积炭量 ,并且有效抑制 SO2 - 4 的流失 ,使 Tm- SO2 - 4 / Ti O2 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重复使用 5次后反应的转化率仍高达 93.1%  相似文献   

14.
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2,3,4,6-四-O-乙酰基-1-溴-1-脱氧-α-D-吡喃葡萄糖1与6-(4-卤代苯基)-3(2H)-哒嗪酮2反应,合成了4种新的哒嗪酮葡萄糖苷3;然后用干燥的氨气在0~-5 ℃下处理,得相应的2-N-(β-D-吡喃葡萄糖-1-基)-6-(4-卤代苯基)-3-哒嗪酮4. 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宿连征  金诚  谷利军 《应用化学》2013,30(8):867-871
通过改进的方法合成了1-苄基-3-烷基苯并三氮唑类离子液体。 目标产物结构经FT-IR、1H NMR和13C NMR确证。 当烷基取代的苯并三氮唑、催化剂CuI和溴苄的物质的量比为10∶2.5∶11时,反应5~6 h收率可达82.7%~86.1%,探讨了离子液体溶解性及熔点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5-芳基-1,3-环己二酮和不同的查尔酮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缩合,合成了7个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3a~3j).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证实并通过化合物3a的13C NMR分析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支载的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对催化剂形态及孔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加氢法降低乙二醇中甲醛含量的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乙二醇空速和压力对该催化剂催化条件下甲醛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i-B分散在树脂载体表面和内部的孔中,催化剂孔径约20nm,属于介孔范围;在反应温度353K、乙二醇液时空速3h-1、压力0.5MPa条件下,催化剂连续运行500h,乙二醇中甲醛含量由45μg/g降低至3μg/g以下,甲醛去除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8.
以2-萘酚和三氯甲苯为起始原料,异丙醇水溶液作溶剂,非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苯甲酰基-2-萘酚。考察了三氯甲苯用量、醇、水和异丙醇的体积比、溶剂用量及回流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2-萘酚50 mmol,三氯甲苯60 mmol,异丙醇水溶液18 mL(V水∶V异丙醇=1∶5),回流反应时间2 h,1-苯甲酰基-2-萘酚收率达74%。异丙醇经回收后可重复利用。产品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多种活性成分的有效叠加和为药物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以1-苯基-3-甲基-5-氯/苯氧基-4-吡唑甲酸为初始原料,依次合成1-苯基-3-甲基-5-氯/苯氧基-4-吡唑甲酰氯、1-苯基-3-甲基-5-氯/苯氧基-4-吡唑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取代苯并噻唑肼反应生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N-取代苯并噻唑-2-氨基-N'-取代吡唑-4-甲酰基硫脲.采用超声波催化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与加热回流的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超声波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为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20.
陆绍荣 《化学研究》2003,14(2):50-52
采用三相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聚苯乙烯树脂),以乙酰乙酸乙酯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合成了1,4-二氢-2,6-二甲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