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娜花 《化学教育》2003,24(4):44-44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第三章中有“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后情绪高涨 ,但有些疑惑 ,他们一直认为水是用来灭火的 ,为什么水还能“生火”呢 ?并且好多学生问 :二氧化碳是否也可以用来“生火” ?书中只有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 2Na2 O2 +2CO2 =2Na2 CO3 +O2 )的知识点 ,而没有相关的实验 ,为了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打破思维定式 ,经过多次探索和实践 ,特设计如下实验。方法一1 实验用品药匙、石棉网、长玻璃管、三角架、棉花、Na2 O2粉末2 实验装置 (三角架略 )图 13 实验步骤与现象( 1)…  相似文献   

2.
关于NO2、NO与Na2O2能否反应的问题,一些文献[1,2]已有了肯定,但其反应结果却与本人多次实验结果有较大出入;且NO与Na2O2反应时,也未保证NO的纯度,尚难说明问题。现将本人实验及其结果报告如下。一、实验及结果1.当Na2O2过量时,NO2与Na2O2。的反应在干燥的锥形瓶中加两小匙过氧化钠(保证纯度)粉末,将NO2通入锥形瓶中,迅速塞上瓶塞,可看到锥形瓶中NO。的棕色迅速变为无色。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瓶底烫手(若NO。气流较大,能使Na。0。表面闪现火花,以致使锥形瓶炸裂)。反应结束后,打开瓶塞(很难打…  相似文献   

3.
Na2B4O7-Na2CO3-NaHCO3-NaBO2-H2O四元体系的等温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四元体系Na2B4O7 Na2CO3 NaHCO3 NaBO2 H2O在25 、 35及45 ℃时的等温溶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和组成 折光率图.体系在35和45 ℃时有异成分化合物-天然碱(Na2CO3•NaHCO3•2H2O)生成.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含硼碱湖的固体盐矿成因,对有关盐卤存在的反应2Na2CO3+Na2B4O7+H2O=4NaBO2+2NaHCO3,揭示了相化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关于乙醛还原Cu(OH)_2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乙醛还原Cu(OH)2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显示的是乙醛的还原性。反应按下式进行。2Cu(OH)2+CH3CHO→Cu2O+CH3COOH+2H2O演示实验最重要的是现象准确,观察到的现象和预想的现象应严格一致,而且清晰、鲜明。根据反应式,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有红色(也称砖红色)Cu2O沉淀生成。如果发生的就是这一个反应,现象应该是很清晰的。可是,在做此实验时往往看不到有红色沉淀生成,看到的却是一种黄褐色或红褐色浑浊,它和Cu2O的外观性质相差甚远。这种情况说明乙醇还原Cu(OH)2的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反应,而是有…  相似文献   

5.
1994年10期《化学教育多文章“过氧化钠户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探讨”值得推荐。它从实验事实和热力学原理两个方面论证了Na2O2能NO、NO2、SO2、CO起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Li+,Na+∥,CO32-,B4O72--H2O四元体系进行288 K相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属简单共饱型,在288 K等温溶解度相图中有二个共饱点,五条单变量曲线,平衡固相为Na2CO3•10H2O, Li2B4O7•3H2O,Na2B4O7•10H2O, Li2CO3.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个三元体系Li+,K+/SO4(-2)-H2O(1)和Li+,Mg(2+)/SO4(2-)-H2O(2)在25℃时的相关系和溶液密度、粘度、折光率、电导、pH等物化性质.体系(1)25℃等温图由三条溶解度线构成,分别对应于K2SO4、复盐LiKSO4和Li2SO4·H2O相区.复盐LiKSO425℃时为不相称溶解化合物,其转变温度为45.5~46℃,高于此温度时变为相称溶解.复盐与LiSO4无固溶体形成.体系(2)为简单共饱型,两段溶解度线对应于体系的两种原始组分Li2SO4·H2O和MgSO4·7H2O的结晶区,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亦未发生脱水作用.用Pitzer模型检验测得的两个体系25℃的溶解度,并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描述物化性质随浓度的变化规律,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育》1998,19(Z1):81-88
第Ⅰ卷(选择题,8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正盐分类顺次排列。正确的是()(A)水晶,亚硫酸,烧碱,明矾(B)乙酸酐,氢氟酸,银氨溶液,胆矾(C)过氧化钠,石炭酸,甲醇,冰晶石(D)刚玉,连二硫酸(H2S2O6),消石灰,草木灰2.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不相等的是()(A)Na+和Ne(B)H2O和OH-(C)NH和H3O+(D)NO和14CO3.将某气体逐渐通入NaAlO2溶液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通入气体时沉淀又溶解,该气体是…  相似文献   

9.
Sn0.5Ti0.5O2催化剂上SO2、NO和CO反应的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n0.5Ti0.5O2催化剂对NO+CO反应活性不高, 350 ℃时NO的转化率只有50%,但反应气中含有SO2时, NO的转化率接近100%,说明SO2对Sn0.5Ti0.5O2催化剂上的NO+CO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XPS表征发现,SO2+CO、SO2+NO+CO反应后催化剂表面有微量硫存在,而反应前没有检测到硫的存在.结合反应性能测定、瞬变应答实验、XRD、TPD研究等,发现催化剂上的表面硫参与了NO的催化还原反应,是NO+CO反应更重要的活性中心.据此,提出了SO2+NO+CO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钠是呈白色还是淡黄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心奇 《化学教育》2009,30(2):69-70
高中化学教材认为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这是一种旧观点。笔者认为过氧化钠是白色固体。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白色的Na2O、Na2O2和淡黄色的NaO2组成的混合物;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颜色主要是由NaO2的存在引起的,过氧化钠并不是淡黄色物质。所以,应该恢复过氧化钠是白色固体的真相,不能再以讹传讹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2Mg2Si4O10F2 (LHT)、H2Mn8O16•1.4H2O (CRYMO)和Li1.3Ti1.7Al0.3(PO4)3 (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有很高的选择性,除杂效果明显.分析和研究了这几种功能材料在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分别与Fe3+、K+和Na+的交换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这几种功能材料与杂质交换的动力学行为可近似用JMAK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2.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O2-SiO2(ZrSiO)表面复合氧化物负载的Cu-Ni催化剂,并用IR,TPR,TPD及微反技术考察了K2O助剂对CO2和CH3OH在Cu-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K2O助剂使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增强,当n(K)/n(Cu+Ni)=15%时,CO2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生成K2CO3;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解离吸附态(CH3O-和H+)的吸附减弱;CO2和CH3OH在Cu-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反应的主要产物为DMC,H2O,CO和CH2O;随着K2O助剂的加入,反应转化率及DMC选择性提高,副产物(CO和CH2O)的选择性下降.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K2O对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电荷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CH2+N2O反应的势能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计算了1CH2+N2O反应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 的几何构型.进而用从头算方法(QCISD(T))计算了单点能量.由此描绘了反应的势能面, 确定了反应的最终产物通道为N2+H2CO和NO+HCN+H.后者比前者有更大的分支比.N2、H2CO 、NO、HCN的存在有待于实验检测.作者认为,反应在室温下是加成-消除机理,而在高温下 可以通过直接取代的机理获得N2+H2CO.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计算了~1CH_2+N_2O反应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而用从头算方法(QCISD(T))计算了单点能量.由此描绘了反应的势能面,确定了反应的最终产物通道为N_2+H_2CO和NO+HCN+H.后者比前者有更大的分支比.N_2、H_2CO、NO、HCN的存在有待于实验检测.作者认为,反应在室温下是加成-消除机理,而在高温下可以通过直接取代的机理获得N_2+H_2CO.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Li+,Na+∥CO2-3,B4O2-7-H2O四元体系进行288K相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属简单共饱型,在288K等温溶解度相图中有二个共饱点,五条单变量曲线,平衡固相为Na2CO3@10H2O,Li2B4O7@3H2O,Na2B4O7@10H2O,Li2CO3.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育》1997,18(3):40-4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有1个答案选2个,有2个答案选错1个的该题不得分,有2个答案只选了1个且选对的得1分)二、填空题(本题共33分)(以下各题其它合理的答案均给分)21.(1)Na、Na+(2)H2O、NH3(3)He、H2(4)Na、NH4(5)SO。’,SO。22.Mg3N,+6H。O一3Mg(OH)2t一ZNH。t:<20克;O。,基本上是白色的,说明产物中MgO较多,而*巳N较少。23.CUZ(OH)ZCOz、HZO、CUO、CO、CLj、CU(OH)。24.83%36克25.固体NaOH,除去CO;和水气排除对以下实验的干扰灼热的*。c黑色OJO变成红色无水Cu…  相似文献   

17.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气相和水溶液中Gd(H2O)n^3+(n=8,9)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对稳定性,其中水溶剂效应利用极化连续介质方法结合多种溶质空腔模型进行模拟.气相计算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计算结果表明,在气相中9配位Gd(H2O)9^3+比8配位Gd(H2O)8^3+稳定,而在水溶液中稳定顺序刚好相反,这一结果不依赖于计算中采用的空腔模型种类,而且也与实验结果吻合.最后,通过采用各种空腔模型计算Gd^3+的水合自由能,并与实验值比较,发现当化合物只包含第一层配位水分子时,UA0、UAHF及UAKS空腔模型最适合研究Gd^3+在水溶液中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氧化还原预处理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O2-TiO2复合氧化物负载Pd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H2-TPR结果表明,83 ℃的耗氢峰是PdO和载体中CeO2共同还原的结果,高温还原后Pd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加强。经高温氧化(500 ℃)低温还原(150 ℃)预处理的催化剂CO低温氧化活性最好,在反应气组成为0.5% CO+1.6% O2+6.0%N2+Ar,空速为30 000 mL·g-1·h-1,程序升温反应显示CO完全转化温度为48 ℃,这种预处理方式能够形成适宜的载体与金属间相互作用。稳定性实验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气组成为0.6% CO+14.7% O2+55.3%N2+Ar,Pd/CeO2-T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反应稳定性,100%CO转化率可持续12 h。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体系Na K ∥CO32-B4O72-H2O298K时的相关系。该四元体系298K时的溶解度等温图含有5个相区Na2B4O7·10H2OK2B4O7·4H2ONa2CO3·10H2OK2CO3·3/2H2O和复盐Na2CO3·K2CO3·H2O7条单变量曲线和3个共饱点其中Na2CO3·K2CO3·H2O K2CO3·3/2H2O K2B4O7·4H2O为相称共饱点。体系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复盐Na2CO3·K2CO3·H2O这种复盐同时存在于含Na K ∥CO32-H2O三元体系的其它四元或高元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法中两种新型简便快速的除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法中(CD-RTP)除氧技术是重要的实验条件。本文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在反应体系中以Zn(s)+HCl产生H2和Na2CO3+HCl产生CO2作除氧剂,α-氯代萘作模型化合物的CD-RTP法。与传统的通氮除氧以及Na2SO3化学除氧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除氧速度快、不受酸度严格控制、信号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