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文章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结构,从理论上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金价格如何决策能实现最大利润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种商业银行资产的定价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理想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卷入到一种渔业资源的商品生产的所有部门的多种利益能被调和并彼此满意。从提高捕鱼效率和保护资源出发,结合正确的捕捞水平和适度的强度,这种理想情形是可以取得的。最终结果将是低成本、低价格、合理利润与保护了资源。当不同利益部门保持均衡与彼此满意时最优状态被达到,从而各自的利益总和最大,有一个均衡点来均衡得失,最优也就由这点而取得。本文企图计算在微观经济意义下这个被称为最优产量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3.
需求不确定性对闭环供应链系统决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销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中,构建了市场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废旧产品回收率为外生变量和零售商决策变量两种情形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决策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各模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和订货策略以及最终利润,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情形下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对零售商、制造商决策行为及利润的影响,最后对两种情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随机需求环境下, 构建了四种不同情形下零售商和双渠道制造商利用契约机制进行竞争的供应链决策模型, 并给出了各情形下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和利润。研究发现, 相对于供应链无任何契约情形, 双渠道供应链中各主体均提供契约来增加自身需求和利润的策略并非始终是有效的, 一定条件下供应链各主体利润均受损。当供应链中仅零售商为下游顾客提供提前订货折扣契约, 而制造商不提供任何契约时, 供应链各主体利润均达到最大。因而, 对双渠道制造商来说, 当零售商采用一定契约策略增大其渠道需求并降低制造商网络渠道需求时, 制造商最优的策略并非是采用“敌对”的契约策略来进一步增加自身网络渠道需求, 而是采用“搭便车”策略, 不为下游顾客提供任何契约优惠, 而从零售商渠道获得更多批发收益, 并最终实现自身总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新产品的市场接纳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传统投资理论并不适用于新产品投资。针对新产品投资中的产能投资,研究了垄断企业和有成本差异的竞争企业制定短周期新产品的产能投资时机与规模策略。给定企业“早”和“晚”两个投资时机可供选择,定义“早”投资时,企业只知道新产品市场规模的期望和方差;“晚”投资时,企业知道新产品真实的市场规模。垄断企业进入市场之前无法进行销售信息的收集,只会选择“早”投资或者不投资,给出其选择“早”投资的条件、最优产能投资规模及最大期望利润。有成本差异企业竞争的情形可以分为四种,分别给出四种情形下的最优产能投资规模及最大期望利润,并通过比较各情形下两企业的最大期望利润给出最优的产能投资时机策略。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供应中断下具有随机需求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差别定价模型.基于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分别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情形下,确定了最优批发价、最优销售价、最优订购量及系统利润.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对最优差别定价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单个制造商—单个分销商—单个零售商”三级供应链框架下,考察零售商依赖于多重参照点的公平偏好对于供应链运作造成的偏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能够实现供应链整体协调的利润共享组合契约。研究发现:零售商对分销商利润和制造商利润的公平感知影响批发价格和分销价格变动的机制具有差异性;零售商的公平偏好不影响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但是会引起利润在各厂商间的重新分配;通过实行一个合理的利润共享组合契约,可以在零售商具有公平偏好的情形下达到供应链全局最优。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该利润共享组合契约作为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不断提升,完善的质保服务已成为厂商提升品牌形象、刺激用户购买需求和全面反馈市场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以具有退化特性的耐用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视情维修条件下性能退化的维纳过程模型,考虑产品价格、质保期长度和维修费用承担比例对产品需求的影响,以最大化厂商利润为目标,确定了最优的质保期长度和维修费用承担比例。结合算例,比较了无视情维修和提供视情维修两种情形下对应的厂商利润,并分析了产品退化速率、成本参数和产品价格对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质保服务范围内提供合理的视情维修服务既可将产品可靠性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又可显著提升厂商利润。  相似文献   

9.
资产组合的CVaR风险的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CVaR风险计量技术,分别给出了正态和t分布情形下资产组合的CVaR值,对一般情形下风险资产组合的CVaR风险关于头寸的敏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非对称信息下商业信用对两级供应链的激励作用。首先设计了成本信息非对称情形下供应商的商业信用激励菜单,基于委托代理框架构建商业信用激励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和最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并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下供应商的信用决策和零售商的订购决策;比较了信息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情形下商业信用对供应链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合理的商业信用激励契约,可激励零售商披露其真实的成本,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增加供应链的利润。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趋加大的汇率波动性,商业银行外汇资产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的计量与预测在管理外汇风险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引入参数法下的GARCH模型对外汇市场存在的风险进行计量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运用VaR方法进一步计算外汇资产的风险补偿金,以达到预测和控制外汇风险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包括不良贷款约束条件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M-L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进行实证测度,并应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2.4%,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高于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而股份制商业银行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其主要来源与规模效率提升;此外,银行规模和存贷比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影响;而银行集中度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驱动影响;资产收益率和所有权结构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匹配银行资产、负债,可以防范银行流动性风险.为此,建立了一个带有简单补偿的两阶段多期随机规划,在满足相关政策、法规约束和流动性风险V aR随机机会约束条件下,以银行的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对银行主要资产、负债进行动态的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14.
周颖  吴琼 《运筹与管理》2019,28(4):118-129
本文以CIR动态久期缺口的免疫条件为约束进行多资产和多负债的利率风险控制,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来进行银行资产的最优配置。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引进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利率久期参数构造利率风险控制条件,建立了控制利率风险的资产负债优化模型。改变了现有研究忽略利率动态变化、进而忽略平均久期动态变化的弊端。事实上,利率的动态变化必然引起平均久期的变动,忽略利率变动的控制条件是无法高精度地控制资产配置的利率风险的。二是通过以银行资产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动态利率久期缺口免疫为主要约束条件,辅以监管的流动性约束匹配银行的资产负债,回避了利率风险对银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避免了利率变动对银行资产所有者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欧阳资生  黄颖 《运筹与管理》2017,26(12):126-134
内部欺诈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来源。本文针对内部欺诈具有的低频率高损失的特点,采用不同分布分段刻画其损失统计分布规律,对于低于和高于门限值的样本点,采用Box-Cox变换和全Paretian分布模型进行分析,然后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全Paretian分布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建立了一个内部欺诈风险度量模型,然后使用所构建的风险度量模型对操作风险在险风险值、经济资本和最大可能损失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了防范操作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中原  许文 《经济数学》2011,28(2):85-88
资产负债管理是把资产与负债组合视为有机整体,协调流动性、安全性和赢利性,本文通过资产的集中度约束把银行资产合理分配在不同行业中,有效降低银行资产集中度风险,通过能反映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的VaR约束控制了贷款组合风险,应用实例的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谋求"三性"的最佳配置,有效降低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集中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实...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application of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theory to asset and capital adequacy management in banking. Our study is motivated by new banking regulation that emphasizes risk minimization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assets and regulatory capital. Our analysis depends on the dynamics of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CAR), which we compute in a stochastic setting, by dividing regulatory bank capital (RBC) by risk weighted assets (RWAs).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how the CAR can be optimized in terms of bank equity allocation and the rate at which additional debt and equity is raised. In either case,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is employed to verify the results. Also, we provide an illustration of aspects of bank management practice in relation to this regulation. Finally, we make a few concluding remarks and discuss possibilities for further research. The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a generous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outh Africa under GUN 2069031.  相似文献   

18.
高倩倩  范宏 《运筹与管理》2020,29(3):158-168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银行系统实行审慎监管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及相关监管机构的共识。但目前银行系统的监管研究多为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缺乏,尤其是对中国银行网络系统进行动态建模并进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定量研究未见。本文首先利用中国2008至2015年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数据构建动态的中国银行网络系统模型,然后使用Component VaR、Incremental VaR、Shapley value EL以及ΔCoVaR四种风险分配机制研究中国银行网络系统的宏观审慎监管方法。研究表明:对中国银行网络系统进行宏观审慎监管能够有效提升其稳定性,并且四种机制相比之下,ΔCoVaR的监管效果最为显著,而Incremental VaR则相对较差。此外,通过宏观审慎资本与银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Incremental VaR、Shapley value EL以及Component VaR机制下的宏观审慎资本与银行的总资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时宏观审慎资本可以根据银行的总资产来设置;而ΔCoVaR机制下则不相关,因此宏观审慎资本可以依据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大小来设置。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行业信用风险指数的基础上,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引入到信用风险相关性的度量中,建立了信用风险相关性度量的MRS Copula模型。以1990-2012年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和信息技术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行业信用风险相关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机制转换特征和非对称效应,在高风险状态,信用风险相关系数达到了0.7以上,而在低风险状态,信用风险相关系数在0.2以下.同时,信用风险"一损俱损"的特征比较明显,行业信用风险的下尾相关系数较为显著,而上尾相关系数则并不显著.商业银行可据此调整信贷资产结构,防范信用风险传染,以及优化信贷组合管理.  相似文献   

20.
In the last few years,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e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supervisory requirement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has been devoted to risk integration. The original focus on individual risk estimation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growing prominence of top-down and bottom-up risk integration perspectives. Following this latter way, we bring together different approaches developed in the recent literature elaborating a general model to assess banking solvency in both the long-run (economic capital) as well as in the short period (liquidity mismatching). We consider banking capability to face credit, interest rate and liquidity risks associated to macro-economic shocks affecting both assets and liabilities. Following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we concentrate on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the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 to propose an easy to implement statistical framework. We put in place this framework estimating its scenario generation parameters on Italian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 from 1990 to 2009. Once applied to a stylized commercial bank, we compare the results of our approach to regulatory capital requirements. We emphasize the need for policy makers as well as risk manager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ntire balance sheet structure to assess banking solv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