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pH4.0-6.0,乙酸-乙酸钠体系中meso-四(4-磺酸苯基)卟啉发二聚反应的条件。TPPS4二聚物在489nm处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利用Vu^2+-TPPS4络合物的形成使此峰线性降低,从而测定痕量铜,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0*10^5,与AAS值相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Cd^2+催化剂存在下,Au(Ⅲ)-TPPS4-二苯胍三元络合物的形成条件,所拟方法用于测定矿石中金含量,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ESR、CD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pH=6.3时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中LaCl3和TbCl3与Cu(Zn)-SOD的配位作用和结构。Cu(Zn)-SOD可增强Tb^3+的荧光发射,Tb^3+与Cu(Zn)-SOD有多个配位位置,其中有2个强结合位点,La^3+可Tb^3+可竞争Cu(Zn)…SOD上相同结合位点,77K下La^3+与Tb^3+使Cu(Zn)-SOD的Cu^2+活性中心的配位  相似文献   

4.
Eu(3+)在HAc-NaAc(pH4.6)溶液中与五碳醛糖有弱的络合作用,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极谱可以观察到D-核糖,D-阿拉伯糖,D-木糖对Eu(3+)还原波形的络合影响,使还原和氧化过程变得较为可逆,其中D-核糖最为明显,而来苏糖无影响.Eu(3+)与氨基酸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有络合作用,且在汞电极上有吸附现象,因此分别加入L-苯丙氨酸、L-组氨酸和L-蛋氨酸等,进一步改善了Eu(3+)的波形而接近于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中以Eu(3+)-D-核糖-L-苯丙氨酸最明确。绘出了在电极表面形成三元络合物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5.
林君  李彬 《中国稀土学报》1993,11(4):307-310
在紫外光激发下,Eu^3+和Bi^3+在Me2Y8(SiO4)6O2基质(Me=Mg,Zn,Ca,Sr)中分别发射红光(^5D0-^7F2)和蓝光(^3P1-^1S0).Eu^3+发光的红橙比随着激发波长和Me^2+的不同而变化。荧光拉曼光谱表明,Eu^3+在四种基质中同时占据了4f格位和6h格位。依据Bi^3+发光的Stokes位移推断,当Me=Ca,Zn时,Bi^3+主要占据4f格位,而当Me  相似文献   

6.
稀土离子与NAD^+和NAD—LDH相互作用的伏安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稀土离子与NAD^+和NAD-LDH相互作用的伏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离子能够与NAD^+发生作用,使NAD^+在-0.94V处的还原峰分裂为2个还原峰;NAD^+和LDH在汞电极上可形成络合物,络合物的还原峰在-1.16V处,加5μmol/LLa^3+,Ce^3+,Pr^3+,Eu^3+,Gd^3+,Dy^3+,Yb^3+和Lu^3+离子,能增大NAD-LDH络合物的解离常数约40%~  相似文献   

7.
严川伟  林祥钦 《电化学》1998,4(4):388-393
用微电极和薄层循环伏安(CV)技术研究了Br^-对四苯基钴卟啉(TPP)Co)在1,2-二氯乙烷(DCE)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发现在较高电位下,两个Br^-轴向配位的(TPP)Co(Ⅲ)(Br^-)2其一个Br^-发生脱落表现出(TPP)Co(Ⅲ)(Br^-)的行为特征,这被证明是Br^-的氧化所致证明了(TPP)Co(Ⅲ)Br^-在约0.12V(SCE)处还原,而(TPP)Co(Ⅲ)(Br^-)  相似文献   

8.
周光明  盛蓉生 《分析化学》1995,23(9):1022-1027
本文在银胶活性基质上获得了Cu(Ⅱ)的中位-四(4-N-氰甲基吡啶)卟啉络合物Cu(Ⅱ)NACN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光谱,并与其RRS光谱作了比较,讨论了PH值和Cu(Ⅱ)NACN的复合物的SERS光谱的影响,研究了小牛胸腺双链DNA及其变性DNA与Cu(Ⅱ)NACN的复合物的SERS光谱,指出Cu(Ⅱ)NACN是通过吡啶氮和卟啉核共同与银胶作用的,Cu(Ⅱ)NACN是斜向吸附在银表面上的,最佳PH  相似文献   

9.
铕与醛糖及铕与D—核糖,L—氨基酸络合作用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Eu^3+在HAc-NaAc溶液中与五碳醛糖有弱的络合作用,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极谱可以观察到D-核糖,D-阿拉伯糖,D-木糖对Eu^3+还原波形的络合影响,使还原和氧化过程变得较为可逆,其中D-核糖最为明显。而来苏糖无影响。Eu^3+与氨基酸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有络合作用,且在汞电极上有吸附现象,因此分别加入L-苯丙氨酸、L-组氨酸和L-蛋氨酸等,进一步改善了Eu^3+的波形而接近可逆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Cd ̄(2+)催化剂存在下,Au(Ⅲ)-TPPS_4-二苯胍三元络合物的形成条件,所拟方法用于测定矿石中金含量,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溶性卟啉5,10,15,20-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T(4-MOP)PS4)与铅的显色反应,在pH11和酒石酸钾存在下铅与T(4-MOP)PS4在室温时间形成1:1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位于464.4nm,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5L.mol^-1.cm^-1,铅量在0~20μg/25mL,范围为符合比尔定律,工作工线回归方程A=0.0262+0.0435c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12.
Eu^2+和Mn^2+在Sr3MgSi2O8中的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Eu^2+和Mn^2+共激活的Sr3MgSi2O8的荧光性质。Eu^2+和Mn^2+在460nm和690nm的发射峰分别由Eu^2+的5d→4f跃迁和Mn^2+的^4T1(^4G)→^6A1g(^6S)跃迁产生。未观察到单掺杂Mn^2+的Sr3MgSi2O8的荧光发射,而掺入Eu^2+后则出现了Mn^2+的690nm光致发光峰,表明Eu^2+对Mn^2+有敏化作用。Eu^2+的荧光寿命也受M  相似文献   

13.
陈建荣  吴香梅 《分析化学》1994,22(9):928-930
本研究了1-(5-溴-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5-Br-PAN-S)与铁(Ⅱ)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3-10范围内铁(Ⅱ)与5-Br-PAN-S型成稳定的络合物,络合物在550nm和750nm有二个吸收峰,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31×10^4和1.77×10^4L.mol^-^1.cm^-^1。络合物组成比为铁(Ⅱ):5-Br-PAN-S=1:2,络合物稳定常数为1.82  相似文献   

14.
用高温高压法合成了Sr1-xEuxTiO3(x=0.0,0.1,0.2,0.3,0.4,0.5)及Ba03。E0。7TO3化合物。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立方结构,样品中存在Eu(Ⅱ)和Eu(Ⅲ)混合价。Eu^3+的掺入直接影响了Sr离子与氧离子的结合。使Sr3p3/2的结合能随X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化合物RE0.06La0.94M2O6Br(M=Nb,Ta;RE=Eu,Tb,Pr,Sm),并测定了其激发和发射光谱。室温下Eu^3+,Tb^3+,Pr^3+,Sm^3+在稀土-铌(钽)复合溴氧化物中呈现特征激发谱线,但Nb和Ta的光谱特性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吴郢  石春山 《物理化学学报》1995,11(10):907-911
在氩气氛中,合成子SrMgF4:xEu,yTb复合氟化物磷光体,该体系中Eu^3+和Eu^2+共存,随共掺入Tb浓度的增加,Eu^3+的荧光发射强度降低,Eu^3+的发光增强,并且Eu^2+的ESR信号增强,认为Eu^3+和Tb3+之间存在的电荷迁移,即Eu^3+Tb^3+→Eu^2++Tb^4+,通过半量手段研究了这一电荷迁移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7.
李彬  白玉白 《应用化学》1994,11(1):67-71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首次合成0.701molMgO-0.175molCaO-1.25molSiO2:0.06molEu^3+,0.002mol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光  相似文献   

18.
用沉积银胶的银镜作活性载体,获得了中位-四-(4-N-乙氧羧甲基吡啶)卟啉络铜(Ⅱ)(Cu(Ⅱ)NEAE)、中位-四-(4-N-氰甲基吡啶)卟啉络酮(Ⅱ)(Cu(Ⅱ)NACN)的近红外富里叶变换-表面增强喇曼光谱(NIRFTSERS),对其谱峰位移作了归属,并与它们的可见激光表面增强共振喇曼光谱(SERRS)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配位聚合物PAAm-CuCl_2和cuCl_2·2H_2O的Cu ̄(2+)2pXPS谱上都有Shake-up峰,其与各自的Cu ̄(2+)2p3/2肩峰或主峰距离ΔEs2或ΔEs分别为8.7和8.6eV;但配位聚合物Cu(Ⅱ)-PVA却无此峰.由此推定,前者的Cu ̄(2+)是以sp ̄3杂化轨道接受PAAm4个链节单元C-N上N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形成配位键;而Cu(Ⅱ)-PVA配位聚合物中的Cu ̄(2+)却以dsp ̄2杂化轨道接受PVA4个链节单元侧基O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产生配位键,即Cu ̄(2+)与PAAm或PVA的链节单元配位比均是1:4,此结果与电导率法测定PAAm-CuCl_2的配位比相同.  相似文献   

20.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TPPS4光度法测定痕量锰锌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磺化四苯基卟啉作柱前衍生试剂,研究了在Hg(II)催化下,于PH5.5时,TPPS4与Mn(II),Zn(II),Cu(II)的配位反应,提出了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光度法分离和测定痕量Mn(II),Zn(II),Cu(II)的新方法,检测下限(×10^-9g/mL):Mn^2+0.15,Zn^2+0.20,Cu^2+0.11。所确立的方法用于茶汤中锰,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