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化学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化学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建设好一门课程。针对当前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程度低、教师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概论课为试点,完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探索化学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剖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与难点,构建专业概论课实施方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化学》2021,36(3)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深化专业课程教书育人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线,融入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化学学科和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当代科技研究前沿等内容,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本文以配位化学基础中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对思政案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学化学》2021,36(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施"课程思政"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本文简要梳理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脉络,通过分析理科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困境,提出了在高校化学类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地方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道德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等融入高校化学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争做社会主义建设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丰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思政育人元素。本文以醇、酚教学为例,从醇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硝化甘油与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渊源、醇与氯化亚砜的反应、苦味酸的应用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技报国理念、唯物辩证观念、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和绿色化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元素化学是化学系一年级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化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典型反应,同时使学生“在科学思维方面获得应有的训练和培养”。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注意化学原理和元素性质的联系,不仅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某些重要的性质,而且能够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袁冰  周宏  解从霞 《大学化学》2023,(3):112-118
催化类课程是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也是这些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新工科更新改造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全方位协同育人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课程目标,通过深入挖掘催化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密切与催化学科知识点、工业实践、科技发展前沿及社会热点相结合,详细构思和设计了催化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借助多种形式渗透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同频共振,在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催化类专业课程的德育载体作用,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新工科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周庆峰 《化学教育》2022,43(20):92-97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拥有丰富的思政资源。以药物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基础上,将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主线设置为“定目标、拆内容、寻热点、挖元素、隐融入、明效果、做评价”等7个环节。进一步以青霉素专题为例,展示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为其他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8.
结合元素化学课程特色和当代大学生心理性格特征,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素养能力为重点,构建元素代言人、身边的化学(现象、实验)、翻转课堂等一系列课内外学习活动,以学习活动的仪式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塑造愉悦学习的情境,克服焦虑厌学的情绪,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以学科育人的思想贯穿课程始终,营造有形有实、充满活力的元素化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张武  程绍玲  贾青竹 《化学教育》2021,42(16):77-81
环境化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污染认识水平和污染治理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重构了基于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课程目标;针对环境化学课程内容特色,从培养正确环境观和环境污染观,建立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环保习惯等角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点,建立了思政元素与人才德育培养目标的融合体系;基于思政元素滴灌渗透,构建了立体化教学育人模式。实践成效分析表明,基于课程思政特征显著的教学设计,能够实现课程思政内涵在环境化学教学中的有机融合与精准对接,学生主体的翻转课堂促进了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素养能力都有较大提高,达到“素养+能力+知识”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其中,教师科研反哺教学更能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实践意愿。因此,在课程思政育人中要充分重视身边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榜样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王书玉 《化学教育》2023,(21):80-84
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现有与学科相关的生涯教育以日常教学渗透为主,育人时效具有局限性。为助力学生成长,开设了“化学与水处理”选修课程,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水处理领域关键问题,课程内容包含水污染/富营养化、水质检测、自来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等4大模块。通过调研总结型、角色扮演型、问题解决型和前沿创新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不仅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掌握水处理领域所需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课程将职业生涯教育和核心素养培育在教学过程中深度融合,达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出了高分子化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以高分子化学专业“微塑料与海洋环境”示范课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包括案例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效果分析表明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这一示范课充分挖掘了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庄晓虹 《化学教育》2023,44(4):19-22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化学课程学习的现状,从课程难度、学生基础、学习目的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改变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次”教学与辅导,缩小学生基础差距,降低学习难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慕课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详细讲解、反复熟练,线下夯实基础,强调重点,通过后台数据、线上测验监督和管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并结合线下作业、考试,做到线上、线下实质等效;在教学思想上进行改革,举例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引入到化学课程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使教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13.
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重点和讲授难点。针对元素化学内容繁杂、易学难巩固的特点,本文以铁、铜化合物实验为情境问题,在元素化学的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并巩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师范性强等特点,从设计课程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等4个方面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实践,从学生评价、课程成绩考核等2个方面探究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评价。以期为化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核心素养元素与《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会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以“体形缩聚和凝胶化作用”为例,围绕本节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通过类比联想、分析对比、感悟体会等融入与专业知识契合的“人文素养、科研精神、责任担当”等素养元素。对核心素养与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浅析,同时对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反思。  相似文献   

16.
无机化学课程是高校化学及其近源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部分知识点分散、信息量大,学生难以将化学反应原理等与具体的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相结合,易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教学效率低。本研究聚焦元素化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构,通过梳理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点带面,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课堂对于课时数的依赖,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元素化学知识体系;通过TBL教学法的引入,建立“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和思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7.
张大伟  许海  贾琼  刘伟  李婧  申贵男 《化学通报》2022,85(9):1139-1146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是近代化学史上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李比希的人生经历中蕴含着许多教学元素,如教育报国,创新改革化学教育模式;不畏艰难,开拓学科新领域;开放创新,创建基于大学的自然科学学派;辩证唯物,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实践精神等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并将其精华在新时代的教学育人和学科建设中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化学》2021,36(3)
如何在化学核心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当前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经验与思考,围绕化学分析各部分的教学特点,构建相应的教学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同时提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课程目标""育人元素"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我校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挖掘、梳理有机化学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渗透爱国情怀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策略,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尝试为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教授,从事高等师范教育40余年,长期主讲化学教学论和有关硕士学位课程,为我国化学教学论学科带头人[1]。耄耋之年的刘老可谓是化学教学论领域的常青藤,他主编的《化学教学论》可谓是化学教学论教材史上的常青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