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小波变换用于处理人体行走时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利用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特性对原始加速度信号进行尺度分解,在对小波基以及分解尺度进行合理选取后准确地从加速度信号中提取出隐藏的步态节律.与利用阈值法直接对原始加速度信号提取峰值的算法比较后发现:利用小波分解得到与步态节律相关的特征尺度后再进行峰值检测能显著地提高信号峰值的检出率;即使当原始信号存在较严重的噪声干扰时,该方法也能保证所提取出的步态序列的准确性.这对于步态序列的后续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离散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步态节律的方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步态序列 峰值检测 特征尺度  相似文献   

2.
王宏艳  阮航  吴彦鸿 《光子学报》2015,44(2):118-123
针对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对机动目标成像时存在方位多普勒时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时频域keystone变换的机动目标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方位成像快速算法.利用多分量线性调频子回波信号的调频斜率与起始频率的比值为常量这一特点,在方位时频域采用keystone变换将多分量线性调频信号同时转换为多分量单频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方位聚焦.采用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和最小熵的线性调频参量估计方法,实现了对调频斜率与起始频率比值的精确、快速估计.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基于Radon-Wigner变换的距离-瞬时多普勒成像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成像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够保留更多的目标细节信息,适合于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实时成像.  相似文献   

3.
黄宇琛  罗坚  阳强 《光学技术》2023,(1):97-104
通过研究一种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和人体姿态估计模型相结合的多任务步态识别方法,对神经网络识别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说明,同时提高其在面对协变量改变场景下的识别效果。该方法将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步态空间特征和人体姿态估计模型得到人体关节时序特征融合,进行身份的识别。使用步态数据集CASIA-B中的正常行走序列和合成行走序列数据以及TUM-GAID步态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TUM-GAID步态数据集实验中,三种场景T1、T2和T3下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5.2%、72.4%和84.5%。在CASIA-B步态数据集实验中,对于正常行走序列以及两种合成行走序列,该方法在识别精度上均有较好的表现,体现该模型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罗坚  黎梦霞  罗诗光 《光学技术》2019,45(6):737-743
步态识别在反恐、安防、智能监控和现实挖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现有的二维步态分析方法在面对视角变化、物体携带等复杂应用场景时受到限制。对此,探讨一种以人体点云数据为基础的三维参数化步态建模和识别方法。运用深度摄像机获取人体点云数据,对标准的参数化人体模型进行形体和姿态变形;通过观测步态点云轮廓与标准三维参数人体轮廓之间的距离度量函数,运用改进鲍威尔法进行极小值求解,实现人体点云数据到三维参数化步态模型的估计;以估计的三维人体姿态和形体语义参数作为结构化步态数据,通过具有时序结构的长短时序记忆模型来提取步态时空特征,借助SoftMax分类器进行训练,实现人体步态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三维的人体步态识别方法在处理视角可变的步态识别问题上有很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岑裕庭  匡升平  赵晓娟  韩鹏 《光子学报》2011,40(11):1711-1717
基于霍夫变换及线性啁啾变换,提出在空域及频域中分析数字全息图中颗粒粒径大小的方法.在对粒子全息图进行降噪滤波、边缘提取等预处理后,利用弦中点霍夫变换检测粒子的圆心位置,然后以圆心为起点径向扫描出归一化光强分布曲线,求出空域第一个极小值位置.对光强信号做傅里叶变换,结合线性啁啾变换做局部频谱细化,求出频域第一个极小值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多特征函数与函数阵列Joint变换的相关特性,提出用双透镜Joint变换实现多特征识别,并应用于变尺度.变方位特征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分析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步态识别时准确率易饱和现象,以及Vision Transformer(ViT)对步态数据集拟合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对称双重注意力机制模型,保留行走姿态的时间顺序,用若干独立特征子空间有针对性地拟合步态图像块;同时,采用对称架构的方式,增强注意力模块在拟合步态特征时的作用,并利用异类迁移学习进一步提升特征拟合效率。将该模型运用在中科院CASIA C红外人体步态库中进行多次仿真实验,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6.8%。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稳定性、数据拟合速度以及识别准确率3方面皆优于传统ViT模型和CNN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8.
张云龙  李萍  张善文 《应用声学》2014,22(5):1644-1646
随着国内外对社会安全和反恐的日益重视,步态识别技术在远程监控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但由于步态识别存在诸多的困难,在现阶段仍未形成实用性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其关键问题是维数约简和特征提取;在局部保持映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正交判别局部保持映射的步态识别算法,用真实步态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运动声源因声信号时变性、叠加性和空时耦合性强,声数据呈现高维、非线性等特点,使得关键声特征提取困难,声特征提取方法复杂度高、数值计算量大、有效性差。因此,如何有效提取声特征并降低提取方法复杂度成为目前多源声场声源精准识别需迫切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由此,该文提出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LE)联合的STFT-LLE流形学习声特征提取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运动声特征提取,且通过仿真实验测试对其进行了验证。该方法为运动声目标的分类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鉴于激光微多普勒效应探测运动目标复合振动的重要性,利用离散小波多分辨分析对激光微多普勒效应探测运动目标复合振动的实验数据进行分解,研究不同尺度下的信号特征。将Radon变换与时频分析结合在一起,对实验所得信号在时频域中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频-Radon变换适合于微多普勒信号的识别,应用该方法能够抑制多分量信号时频分布产生的交叉项干扰,有效地提取微动目标的特征,为目标特征的识别、分类和探测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1.
高光谱图像和叶绿素含量的水稻纹枯病早期检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化学计量方法,实现了对水稻纹枯病病害的早期检测识别。以幼苗时期的水稻植株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纹枯病病菌侵染,获得染病植株,采集358~1 021 nm波段范围的高光谱图像,三次实验共240个样本,包括染病植株120个样本和健康植株120个样本。根据高光谱图像的光谱维,对染病水稻叶片和健康水稻叶片提取感兴趣区域(ROI),利用感兴趣区域的光谱数据,对其进行Savitzky-Golay(SG)平滑、Savitzky-Golay(SG)一阶求导、Savitzky-Golay(SG)二阶求导、变量标准化(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建立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G二阶求导预处理后的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性能,正确识别率在建模集达98.3%,在预测集达95%;利用载荷系数法(x-loading weights, x-LW)对原始光谱和5种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提取,然后根据选取的特征波长建立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其中采用SG二阶求导预处理后提取的12个特征波长的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性能,其正确识别率在建模集达97.8%,在预测集达95%,而且基于载荷系数法建立的模型性能与全波段相当,可以通过载荷系数法减少数据量对水稻纹枯病病害进行识别;根据高光谱图像的图像维,研究了基于图像主成分分析、基于概率滤波和基于二阶概率滤波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利用提取的特征变量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其中基于图像主成分分析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性能,建模集准确识别率达90.6%,预测集的准确识别率达83.3%;根据高光谱图像光谱维和图像维的最优模型,特将叶绿素含量作为建模的另一个特征,分别与光谱特征、图像特征组合,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提出基于光谱特征加叶绿素含量、图像特征加叶绿素含量和光谱、图像特征加叶绿素含量三种组合方式,其中,光谱特征和图像特征分别与叶绿素组合的方式比之前单独的光谱和图像特征建模性能都有所提升,而且三种组合方式中光谱特征加叶绿素含量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模方式取得本研究所有建模方式中较优的性能,其准确识别率在建模集达100%,在预测集达96.7%。以上研究表明,基于高光谱图像和叶绿素含量对水稻纹枯病病害进行早期识别是可行的,为水稻病害的早期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60种植物类中药提取物的红外光谱药性特征标记及其模式识别模型进行评价筛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logis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Logistic-D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PCA-LDA),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random forest, R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六种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研究。水提取组采用加热回流提取1.5 h,无水乙醇、氯仿、石油醚提取组采用室温超声提取45 min。首先分别建立六种模式识别模型,然后采用四种统计方法综合识别,包括60味中药组内回代、60味中药10次迭代5折交叉验证、48味中药训练集、12味中药测试集。选取组内回代识别正确率、交叉验证识别正确率、组外预测正确率同时很高,且理论图谱反映寒热中药原始图谱分布特征者为适宜模型。LDA和SVM是水提取物红外光谱的适宜模式识别模型,LDA是无水乙醇提取物红外光谱的适宜模式识别模型,SVM是氯仿提取物红外光谱的适宜模式识别模型,石油醚提取识别效果不佳。结论:根据适宜识别模型,通过红外光谱数据可识别表征中药寒热成分和寒热程度的特征参数,寒热成分特征参数为与红外光谱吸收位置波谱相对应的识别模型的识别系数,识别系数大于零为寒性标记,识别系数小于零为热性标记;寒热程度特征参数为识别模型的识别得分,得分越大(正值)则寒性越强,得分越小(负值)则热性越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与线性鉴别的近红外光谱玉米品种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遗传算法与线性签别分析(LDA)提出了一种玉米品种的快速鉴别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新方法,通过采集玉米种子(实验共37个种类)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使用遗传算法进行特征光谱波段的选择,使用线性鉴别分析的方法提取光谱特征并分类.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有效地剔除光谱噪声波段,并提高 LDA 的泛化能力.同时,为简化运算,剔除了大量冗余数据,结合遗传算法选择的特征谱区,使参与鉴别的数据维数从2 075降到了233.对测试集1的300个样本的平均正确识别率与平均正确拒识率均达到99.30%,其中73.33%的玉米品种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100%;对测试集2(均为未参加训练品种的样本)的175个样本的平均正确拒识率达到99.65%.与常用的 PCA 等方法相比,运算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光学小波包变换及其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才德  严瑛白  金国藩 《光子学报》2006,35(7):1076-1079
基于对光学小波变换必要条件的分析,提出光学小波包变换的概念.选出虹膜图库的联合最优小波包基,利用最优基的线性组合生成相应的复合光学小波包滤波器.将滤波器用于光电混合虹膜识别系统中对待识别输入进行小波包特征提取预处理,模拟结果不仅证明引入该滤波器可明显提升系统的识别效果,也证明了光学小波包变换提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DPLS+LDA的玉米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在训练时,首先用包含30个玉米品种每个品种20个近红外光谱样本的训练集进行DPLS回归,确定最佳DPLS主成分数为28;然后对训练集光谱进行DPLS特征提取后再进行LDA分析,确定最佳LDA主成分数为26,并提取LDA特征.识别时,测试样本经过DPLS...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基于二值化联合变换相关的综合鉴别函数算法,用等相关峰及Gram-schmidt展开获得的综合鉴别函数对迭代算法进一步优化,获得了适用于二值化联合变换相关的综合鉴别函数。采用这种算法制作的综合鉴别滤波器既有相关峰值高和相关峰尖锐等特点,又能识别旋转图像。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这种相关器在信噪比、光能效率、相关峰尖锐度和鉴别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地提高,实现了较高鉴别率旋转不变光学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17.
何群  王煜文  杜硕  陈晓玲  谢平 《物理学报》2018,67(11):118701-118701
运动想象模式识别率的提高对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适应无参经验小波变换(APEWT)和选择集成分类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脑电(EEG)信号的分类识别准确率.首先,通过APEWT将EEG信号分解成不同的模态;然后,使用最优模态重构后的信号计算其能量谱(ES)特征,使用最优模态分量计算其边际谱(MS)特征;最后,将不同时间段的ES特征和不同频段的MS特征输入到构建的选择集成分类模型中,从而得到其分类结果,并将该方法与其他4种组合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分类准确率和实时性,其平均分类正确率高于其他4种方法,同时较近期使用相同数据的文献也有优势.本文为在线运动想象类BCI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尺度不变特征与几何特征融合的人耳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莹  苑玮琦 《光学学报》2008,28(8):1485-1491
要提高人耳的识别率,关键是特征的提取与表达.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技术是局部点特征提取算法,在尺度空间寻找极值点,提取对图像的尺度和旋转变化具有不变性,对光照变化和图像变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特征向量.尝试用SIFT技术来提取外耳图像的结构特征点以形成稳定的特征描述子,为了克服一幅图像中有多个局部描述子相似的问题,在SIFT特征描述子中融入一个耳廓几何特征.最后采用特征向量的欧氏距离作为两幅图像相似性度量标准进行人耳识别.在耳图像库七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取人耳特征,通过少量特征可获得较高的识别率,而且对耳图像刚体变化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image fusion algorithm based on 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 of traditional image fus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scale transform, a novel adaptive image fusion algorithm based on 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NSST)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NSST is utilized to decompose the source images on various scales an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the low frequency sub-band and bandpass sub-band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Secondly, for the low frequency sub-band coefficients,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in the gradient domai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loc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image, and an adaptive ‘weighted averaging’ fusion rule based on the sigmoid function and the extracted features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used image, a novel sum-modified-Laplacian (NSML), which can extract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source images, is employed as the measurement to select bandpass sub-band coefficients. Finally, the fused image is obtained by performing the inverse NSST on the combined coefficients. The proposed fusion method is verified on several sets of multi-source image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 the conventional image fusion methods in terms of both objectiv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visual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