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在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法(CD-RTP)中,常用的重原子为链状卤代烷烃如1,2-二溴乙烷、1.2-二溴丙烷等。本文首次在7-甲基喹啉的β-CD-RTP 分析中应用了溴代环已烷作重原子,体系可不经除氧直接进行 RTP 测定。7-甲基喹啉的分析线性范围、检出限、相对标准偏差均与常规的以1,2-二溴丙烷为重原子的 CD-RTP 测定法相当,而后一种方法必须采用通氮除氧操作。  相似文献   

2.
在不除氧条件下,研究了用1,2-二溴环己烷或溴代环己烷作重原子微扰剂时芘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特征笛楸砻?在1,2-二溴环己烷存在下,芘分析曲线范围为1.0×10-6~3.0×10-5mol/L,检出限为5.1×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5.23%;溴代环己烷存在下,芘的线性范围为9.0×10-7~1.0×10-6mol/L,检出限为2.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1.23%。与传统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法中除氧条件下测定相比,快速、简便。以1,2-二溴环己烷为重原子微扰剂,对焦化厂污水、污泥、生活污水、普通香烟和烟煤中芘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5.5%~102.4%。方法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白小红  魏雁声  刘长松 《分析化学》1999,27(11):1292-1295
在β-环糊精溶液中,环氧溴丙烷(EBH)或环氧氯烷(ECH)能够诱导α-溴代萘(α-BrN)和β-溴代萘(β-BrN)强的室温燐光(RTP).结果证明,EBH比ECH有更强的重原子增强效应(HAEE);α-BrN/ECH/β-CD三元包接合物的稳定性比β-BrN/ECH/β-CD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在不除氧条件下,研究了用1,2-二溴环己烷或溴代环己烷作重原子微扰剂时芘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特征.实验表明,在1,2-二溴环己烷存在下,芘分析曲线范围为1.0×10-6~3.0 × 10-5 mol/L,检出限为5.1 × 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5.23%;溴代环己烷存在下,芘的线性范围为9.0×10-7~1.0×10-6 mol/L,检出限为 2.0×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 1.23%.与传统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法中除氧条件下测定相比,快速、简便.以1,2-二溴环己烷为重原子微扰剂,对焦化厂污水、污泥、生活污水、普通香烟和烟煤中芘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5.5%~102.4%.方法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6-二氨基嘌呤(DAP)在不同的基质上和不同的重原子微扰剂存在下的室温燐光(RTP)强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I-NaAc是有效的重原子体系。适宜的固体基质为阴离子交换纤维素(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膜(DEAE)和慢速定量滤纸。前者对酸度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本文提出了以DEAE为固体基质,测定痕量DAP的RTP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种重原子微扰剂和实验条件的选择,成功地实现了C6SCl在数种基质上的RTP发射。发现Pb(Ⅱ)盐是这种RTP发射的最有效的外部重原子微扰剂。在滤纸基质上,以1mol/L Pb(Ac)_2作重原子微扰剂获得了强度高且信/背比亦高的RTP信号,λ_(ex)/λ_(em)=320/496nm。0.2μl点样体积中,C6SCl含量在4~200pmol范围内与RTP信号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在1,2-二溴丙烷存在下,环糊精诱导α-萘乙酸的室温燐光(RTP)。详细讨论了包接物的形成条件和RTP的观察条件;实验了14种卤代烷烃的重原子效应以及有和没有燐光镜时对包接物的光谱影响:结果表明,α-禁乙酸浓度在0—10~(-7)M、0—10~(-6)M、0—10~(-5)M三个数量级范围内与RTP强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1.49%。  相似文献   

8.
详细考察了各种基质、重原子微扰剂和实验条件的影响之后,成功地实现了多种香豆素衍生物的室温磷光(RTP)发射。在滤纸基质上,以1mol/L的Pb(Ac)_2作重原子微扰剂时,近20种香豆素衍生物大都能产生较强的RTP发射。而且某些衍生物的RTP强度和λ_(ex)/λ_(em)等特性间呈现出明显的取代基效应。本文还对这些衍生物在滤纸基质上的室温荧光(RTF)和其混和光谱(在重原子微扰剂存在下以荧光方式测得的光谱)等特性作了对比测定,发现其间亦呈现类似的取代基效应。有关香豆素衍生物的RTP特性,迄今尚未报道。这类衍生物RTP发射的实现,预示着它们用作RTP标记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以.2-溴乙醇作重原子微扰剂,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建立了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β-CD-RTP)测定痕量二氢苊、芴、菲、7,8-苯并喹啉的方法.该法除氧简便快速,体系澄清  相似文献   

10.
以2-溴乙醇作重原子微扰剂,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建立了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β-CD-RTP)测定痕量二氢苊,芴,菲,7,8-苯并喹啉的方法。该法除氧简便快速,体系澄清。  相似文献   

11.
环丙烷甲酸-2-萘甲酯(杀螨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合成了环丙烷甲酸-2-萘甲酯。这种杀螨剂的合成过程为, 在碱、季胺型TOMAC相转移催化作用下, 1,2-二溴乙烷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合成1,1-环丙烷二羧酸, 然后脱羧, 得到环丙烷甲酸, 再制成环丙烷甲酸钠, 在Bu~4NBr(TBAB)季胺型相转移催化作用下, 与2-(溴甲基)萘合成得环丙烷甲酸-2-萘甲酯。其总产率为12.9%, 纯度为95.5%。初步证明对螨类害虫─柑桔红蜘蛛有效。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在脱氧的流体中,以1,2-二溴乙烧(DBE)作重原于徽扰荆,β-环糊精(β-CD)诱导α-萘乙酸(NAA)的室温燐光(RTP)。详细探讨了NAA-DBE-β-CD形成包接配合物的几种实验条件。NAA浓度与RTP之间在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一种新型的重原子微扰剂-环氧氯丙烷(ECH),在此重原子微扰下,建立了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β-CD-RTP)测定痕量溴代萘(BrN)的方法,结果令人满意。同时还在该体系中测定了溴代萘的DTP寿命、猝灭常数、三元包合物的包接常数。实验结果证明,α-BrN/ECH/β-CD三分子包接配合物比β-BrH/ECH/β-CD三分子包接络合物包接更加有效,而且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樟脑缩呋喃甲亚胺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 合成了(R)-α)-烷基糠胺。反应的非对映选择性经1H NMR测定为5~67%(d.e)。用1, 3-二碘丙烷和α, α-二溴邻二甲苯作烷基化试剂, 得到预期的双亚胺烷基产物, 而用1,2-二溴乙烷时,却给出偶联产物。  相似文献   

15.
1,3-环己二烯与二溴(或氯)卡宾作用,得7,7-二溴(或氯)双环[4.1.0]庚烯-[2](Ia,x=Br 或 Ib,X—Cl),表明反应系按1,2加成方式进行。加成产物分别氢化成为相应的7,7-二溴(或氯)双环[4.1.0]庚烷,井氧化成为β-[2-羧基-3,3-二溴(或氯)环丙烷]-丙酸,因此进一步证实加成物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2-溴异丁酰溴、1,2-乙二醇、1,6-己二醇、顺丁烯二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具有阴离子表面活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4-[2-(2-溴-2-甲基丙酰氧基)乙氧基]-4-氧代-2-磺酸基丁酸二钠(1a)和4-[6-(2-溴-2-甲基丙酰氧基)己氧基]-4-氧代-2-磺酸基丁酸二钠(1b),其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用1引发无皂乳液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是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所得乳液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万洪  谷玉杰  曾纪珺  徐强  吕剑 《应用化学》2012,29(2):129-134
以三氟丙烯和溴为原料加成制得1,2-二溴三氟丙烷,脱溴化氢得到2-溴三氟丙烯,再在一定条件下合成2-溴三氟丙烯的格氏试剂(三氟异丙烯基溴化镁),与CO2反应最终生成1-溴-2-三氟甲基丙酸。 用碳酸钠溶液萃取的方法得到0.8 g产品,纯度为99.6%,收率为3.6%。 对产物进行了MS、IR、1H NMR和13C NMR等表征,并分析了主要副产物1,2-二氟丙二烯和2,3-二三氟甲基-1,3-丁二烯及其与未反应的2-溴三氟丙烯间的[2+2]或[2+4]环加成反应产物。 确定以2-溴三氟丙烯为原料经格氏反应制羧酸较好的反应条件为:以THF为溶剂,1,2-二溴乙烷作引发剂,制备格氏试剂温度为30 ℃,CO2与格氏试剂反应温度为0 ℃。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樟脑缩呋喃甲亚胺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合成了(R)-α-烷基糠胺。反应的非对映选择性经~1H NMR测定为5~67%(d.e.).用1,3-二碘丙烷和α,α-二溴邻二甲苯作烷基化试剂,得到预期的双亚胺烷基产物,而用1,2-二溴乙烷时,却给出偶联产物。  相似文献   

19.
以氯代叔丁烷作重原子微扰剂采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建立了菲、7,8-苯并喹啉、2-溴代萘在环糊精介质中的室温光分析法。通过对比平衡时间和第三组分的浓度对于β-环糊精/光体/氯代叔丁烷和β-环糊精/光体/叔丁醇两种体系中光的光强度、光寿命的不同影响,探讨了氯代叔丁烷和叔丁醇诱导产生室温光机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储鸿  杨伟  陈明清  陆剑燕  施冬健  明石满 《中国化学》2008,26(10):1907-1912
以α-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 N,N, 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使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基带溴原子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Br)大分子中间体,通过其与甲基丙烯酸的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末端C=C双键含量高的大分子单体(MAA-PtBMA),其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制在5400-12000g/mol的范围内,分子量分布≤1.20。以偶氮二异丁腈为自由基引发剂,在乙醇中使MAA-PtBMA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St)进行分散共聚,制得了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接枝聚苯乙烯(PtBMA-g-PSt)微米级共聚微球,该微球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