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拓扑替康(Topotecan hydrochloride,简记为THC)与盐酸依利替康(Irinotecan hydrochloride,简记为IHC)两种喜树碱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s,BSA)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喜树碱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比11牢固结合,25℃时其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分别为K0,THC=7.73×105 L·mol-1,K0,IHC=4.73×105 L·mol-1.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喜树碱类药物)间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rTHC=3.75nm,rIHC=3.08 nm,ETHC=0.26,EIHC=0.51.并研究了五种离子对喜树碱类药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推测了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颜承农  张华新  刘义  梅平  李克华  童金强 《化学学报》2005,63(18):1727-1732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百草枯(P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 试验发现, PQ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 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 发现BSA与PQ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 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根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212位色氨酸残基2.07 nm. 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 (297 K: 2.035×104 L•mol-1; 304 K: 3.256×104 L•mo-1; 311 K: 2.889×104 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Ø=18.50 kJ•mol-1;⊿SØ=144.7 J•K-1/145.2 J•K-1/141.0 J•K-1; ⊿GØ=-24.50 kJ•mol-1/-25.66 kJ•mol-1/-25.36 kJ•mol-1), 证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 同时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PQ对BSA构象的影响, 为预防和医治PQ中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铽离子探针法研究单宁酸与伴清蛋白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贵  李晓莉  李海鹏  杨斌盛  董川 《化学学报》2006,64(24):2456-2460
以pH 7.4、含有0.1 mol•L-1 NaCl的0.01 mol•L-1 Hepes为缓冲液, 在(25±0.2) ℃,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单宁酸(TA)与伴清蛋白(apoOTF)的相互作用. 由蛋白内源荧光测定表明: TA分别与apoOTF, TbN3+-apoOTF和TbN3+-apoOTF- TbC3+结合形成1∶1配合物, 其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7.15×105, 4.16×106和3.77×106 mol-1•L. 以Tb3+敏化荧光测定表明:TA与Tb3+可形成1∶2配合物, 且TA与Tb3+的结合能力大于apoOTF与Tb3+的结合能力. TA-Tb23+配合物也可与该蛋白结合形成1∶1复合物, 其KA为1.86×105 mol-1•L.  相似文献   

4.
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218个多氯联苯系列化合物(PCB), 得到分子总能量(ET)、焓(H°)、熵(S°)、自由能(G°)、零点振动能(EZPV)、恒容热容(CV°)和热能校正值(Eth), 研究了这些参数与氯原子的取代数目及取代位置的关系.氯原子置换在不同的位置使ET, H°和G°数值增加的顺序为: 2(6)位>>3(5)位>4位, 即置换在2(6)位最不稳定; 两个氯原子在同一苯环比分别处于两个苯环的ET, H°和G°增大, 增加的顺序为: 邻位>>间位>对位, 即相互处于邻位最不稳定. 每增加1个氯原子, S°增大约30 J•(mol•K)-1, Eth减小约22.2 kJ•mol-1, EZPV减小约25.5 kJ•mol-1, CV°增大约16 J•(mol•K)-1. 根据异构体自由能的相对大小, 从理论上求得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相似文献   

5.
盐酸拓扑替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拓扑替康(topotecan hydrochloride, 简记为THC)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s, HSA)的相互结合反应. 计算了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常数. 盐酸拓扑替康在人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63 nm. 分子模型研究表明, 盐酸拓扑替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亚结构域IIA结合, 二者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 此外, 蛋白质的丙氨酸(Ala-291)残基和天冬氨酸(Asp-256)残基与盐酸拓扑替康之间还存在氢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李向荣  郭伟  卢雁 《化学学报》2008,66(5):515-519
在30 ℃时用恒温微量热法研究了不同pH值下盐酸胍、尿素诱导牛血清蛋白变性的过程. 并用Privalov提出的简单键合模型对量热数据进行了分析, 计算了表观键合常数K, 简单键合的单个表观键合自由能ΔG和总吉布斯能ΔG(a), 用变性中点的直线外推方法求出了表观变性焓ΔHd. 实验结果表明, 牛血清蛋白与盐酸胍的键合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进行, 牛血清蛋白在盐酸胍溶液中的变性焓ΔHd在牛血清蛋白的pH=6.97和7.05时为350 kJ•mol-1, 在pH=9.30时为275 kJ•mol-1, 表明牛血清蛋白在接近中性时较稳定. 而牛血清蛋白与尿素的键合在酸性条件下更易进行, 此变性焓ΔHd在牛血清蛋白的pH=6.97时为295 kJ•mol-1, 在pH=7.05和9.30时为230 kJ•mol-1. 此结果说明牛血清蛋白在两种变性剂溶液中的展开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猝灭法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法研究表明:IH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猝灭速率常数(Kq)为2.53×1013 L·mol-1·s-1,该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计算得结合常数为1.72×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表明:IH与BSA的结合常数为4.07×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  相似文献   

8.
长春新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克海  郑学仿  郭明  曹洪玉  唐乾  杨彦杰 《化学学报》2007,65(17):1887-1891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长春新碱(VC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288, 298和308 K时, VCR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14×104, 1.73×104 和1.35×104 L•mol-1, 表明VCR与H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属于静态猝灭. 计算出焓变(ΔH)为 -17.38 kJ•mol-1, 熵变(ΔS)为22.62 J•mol-1•K-1, 结合分子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 表明VCR与HSA相互作用时在色氨酸(Trp) 214残基和VCR分子中吲哚基间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但在 VCR和HSA 分子间以静电引力为主. 圆二色光谱(CD)的数据表明相互作用后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HSA的α-螺旋的含量从51.7%下降到32.9%, β-折叠的含量增加了9.2%.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磁性纳米氧化铁(MION)与CdTe量子点的相互作用, 发现MION对CdTe量子点荧光有猝灭作用. 由Stern-Volmer方程分析得到MION与CdTe量子点结合反应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值为7.68×1015 mol•L-1•s-1, 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一步证实此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 并由Lineweaver-Burk方程得到MION与CdTe量子点结合的热力学焓变(?H?)值为21.6 kJ•mol-1、熵变(?S?)值为210.3 J• mol-1•K-1和自由能变(?G?)值为-41.1 kJ•mol-1 (298 K). 对其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MION对CdTe量子点作用为自发过程, 主要存在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荧光光谱法研究核黄素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亚敏  王兴明  费丹  董发勤  丁立生 《化学学报》2008,66(10):1245-1251
在B-R缓冲溶液中, 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核黄素(RF)与DNA的相互作用. 在pH值为7.25时, 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RF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 其结合比为nRFnDNA=5∶1, 28 ℃时RF与DNA的结合常数K=2.53×106 L/mol; 并运用双倒数法求得RF与DNA相互作用的 为-6.06×104 J/mol, 为-78.70 J/(mol•K), 28 ℃时的 为-3.69×104 J/mol. 同时通过粘度法、盐效应和Scatchard法等研究了RF与DNA的作用方式, 确定了在该实验条件下RF与鲱鱼精DNA之间主要为沟面和静电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用同步荧光测定法同时测定盐酸普萘洛尔和盐酸氟桂利嗪。试验表明:荧光检测盐酸普萘洛尔的波长宜选定296nm、盐酸氟桂利嗪的波长宜选定263nm、波长差Δλ为50nm条件下进行同步扫描。盐酸普萘洛尔和盐酸氟桂利嗪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10-6~2.8×10-3g.L-1和2.0×10-5~3.6×10-3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3.2×10-7g.L-1和6.8×10-6g.L-1。方法用于混合样品中盐酸普萘洛尔与盐酸氟桂利嗪含量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在97.5%~101.1%和97.5%~101.7%之间。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的方法.优化后的试验条件如下: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5 mol/L硼砂溶液(pH=6.0)-甲醇-乙腈(体积比为68:19:13),紫外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 μL.试验结果表明:利多卡因的线性范围为40.1~240.6 μg/mL(r =0.999 4),加样回收率为97.6%.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制剂中盐酸利多卡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韩加怡  傅红云 《色谱》2005,23(6):683-683
复方盐酸金刚乙胺胶囊为一新的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盐酸金刚乙胺、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国内外均未上市,其生产工艺及处方正在申请专利。盐酸金刚乙胺是盐酸金刚烷胺的类似物,抗A型流感病毒活性比后者强,而中枢神经毒性比后者小。本文以盐酸金刚烷胺为内标,对样品先碱化后提取,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中的盐酸金刚乙胺含量。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电堆积柱上富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6种药品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试验选择了以下分析条件:①检测波长205 nm;②内标物为间苯二酚;③运行液为pH9.2的40 mmol·L-1硼砂缓冲溶液;④分离电压20 kV;⑤进样时间10 s;⑥分离温度25℃。麻黄碱及伪麻黄碱质量浓度在1~400 mg·L-1之间与相应的相对峰面积值(即被测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35 mg·L-1(麻黄碱)和0.29 mg·L-1(伪麻黄碱)。以2种药品作基体加入标准溶液做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依次为101.1%及103.6%。  相似文献   

15.
钼酸铵(AM)与盐酸氯丙嗪(CPZ)及盐酸异丙嗪(PZ)均能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并出现新RRS光谱.2种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RRS光谱特征,其最大散射峰均在365 nm处,且在一定范围内散射增强(Δ_(IRRS))与药物的质量浓度成正比,但RRS强度随药物质量浓度的线性增幅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组分RRS光谱强度的加和性,可建立双组分信号响应的两条同原射线的计量分析法.方法对CPZ 和PZ的检出限分别为4.5、7.7 μg/L,线性范围均为0.03~2.4 mg/L.将该方法用于血清、尿样和非那根止咳糖浆中CPZ和PZ的同时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法快速测定盐酸美金刚片中盐酸美金刚含量的方法。探讨了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pH值、进样时间及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优化得到缓冲体系为含2%(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DMSO)的3.0 mmol/L三乙胺-2.0 mmol/L磷酸缓冲溶液(pH 3.3),进样时间为10 s,分离电压为2.0 kV。优化条件下,盐酸美金刚的线性范围为10~2 000μg/mL(r~2=0.999 1);检出限为7μg/mL,定量下限为10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5%~99.2%;盐酸美金刚的检测时间小于18 s。该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盐酸美金刚片中盐酸美金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付平  卓超  顾兢  赵小青 《合成化学》2006,14(3):317-318
从2,4-二氯苯胺出发,经重氮化、还原、酸析等反应合成了2,4-二氯苯肼盐酸盐,总收率74%。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一种以盐酸地尔硫卓与碘汞酸盐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聚氯乙烯膜盐酸地尔硫卓选择电极,并对其性能做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电极对盐酸地尔硫卓有较好的能斯特响应。盐酸地尔硫卓的线性范围为4.5×10~(-2)~1.0×10~(-4)mol·L~(-1),检出限为3.55×10~(-5)mol·L~(-1)。该电极用于盐酸地尔硫卓片剂的分析,结果与药典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