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20世纪40年代,工业上用于探伤的超声脉冲回波技术首次被引入医学诊断,提出了A型(amplitudemode)诊断技术,从而掀开了超声诊断的历史篇章。A型超声诊断技术采用了如雷达或声纳的回波定位原理。当把一束超声波射入人体后由于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或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结构或状态(正常的和病变的)下的声学特征阻抗不同,就会引起强度与数量不同的反射或散射回波。示波器屏幕上Y轴表示回波幅度,X轴表示声波传入人体的时间(或深度)。医生就是根据这疏密与大小不同的回波波形进行诊断的。A型超声诊断技术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有效地应用于颅脑、眼睛、心、胰及胆等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刘庆凯  万柏坤  朱欣  边伟 《应用声学》2001,20(2):27-30,6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疾病。本研究使用特殊结构设计的超声波探头,利用定量超声(QUS)技术测量胫骨中皮质骨的超声速度(SOS),根据其所反映的骨密度信息,将可从一种新的角度评估人体的骨质量,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诊断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超声波提高OCT成像质量的机理,以宏观经典理论和微观量子理论分别阐述了光和超声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存在超声辅助时光在生物组织中传播的模型,模拟了有超声辅助和无超声辅助两种情况下生物组织多次散射光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与光平行射入生物组织的超声波能够使OCT成像系统中的多次散射光降低80%,携带组织信息的单次散射光在组织返回光中所占比重增大为无超声辅助时的2倍,从而增大了OCT成像的探测深度及图像对比度.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已有近60年的历史.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应用相当广泛.目前超声诊断主要是利用超声良好指向性和与光相似的反射、散射、衰减和多普勒效应等物理规律,不同类型的超声诊断仪采用不同的方法把超声波发射到体内,并在组织中传播.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声阻抗通常是不相同的,当差异超出千分之一时,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界面会对声波产生反射、散射,用仪器把反射和散射波接收下来,经过处理便可将其显示为图像(B超)、波形(A超),或曲线(M超)从而作出诊断.超声能显示人体软组织及动态状况,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描述了用连续聚焦超声波直接辐照活体的家兔肝组织,取材后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超声强度和辐照时间共取8组数据,用数学上的拟合原理,求出超声直接辐照活体肝组织的阈函数IT~(0.65)=30。最后对该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在目前条件下,用于治疗的超声强度可以参照该结果加以限制。随意加大超声剂量会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6.
超声是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波,由于它遇到障碍物能发生反射、透射,同时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征,很快在医学诊断中得到重要应用.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利用超声在人体各种组织内的传播特性不同而形成影像,对病理作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超声换能器存在体积大、表面刚性的缺点,无法用于人体复杂皮肤表面和可穿戴器件的设计。为使换能器具有灵活、体积小,满足可穿戴的特点,将其压电元件、电极和封装等各组成部分重组为柔性换能器。相比于传统换能器,它有两个优点:首先,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可实现持续性的超声监控或治疗。其次,通过更全面的皮肤表面覆盖,扩大声场范围。在超声诊断方面,改善声信号采集,获得更全面的检测信息;在超声治疗方面,增加声能量沉积,提高疗效。柔性换能器使超声医疗应用场景多元化,可实现连续超声诊断或超声治疗。该文首先概述了其在设计和加工方面的最新进展,然后重点介绍了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金树武 《应用声学》1986,5(4):27-30,26
一、引 言 用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生命科学大有发展前途.现代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学正是这方面的一支生力军.它是超声物理学、现代电子检测技术和生物医学在发展中相互渗透的产物.是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现代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学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仪器工程开发和临床应用三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方面.它以超声波与生物组织  相似文献   

9.
牛凤歧 《应用声学》1988,7(4):48-48
KS系列超声仿真模块(ultrasound tissue phantom)是中科院声学所410组最新研制开发的高技术产品.它能模仿人体组织的声学特性,反映超声与组织的相互作用,迅速、直观、定量地给出超声诊断仪器的多种性能参数,而且贮运、取用方便.在超声诊断设备的生产、购销、使用、维修过程中,在超声医学的临床实践(如组织定征技术)中.在生物医学超声工程的科研与  相似文献   

10.
超声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若 《物理》1991,20(1):39-42
超声波既是一种波动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利用这些性质发展了超声诊断和超声医疗.超声诊断和超声医疗以及超声在医学中的其他应用构成了内容极为新颖、丰富的超声医学.  相似文献   

11.
徐开兴 《应用声学》1991,10(6):42-42
以往的超声测厚方法对于厚度1mm以下的薄板测量是很难处理的,特别是对于厚度变化部分的高精度测证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一种超声波厚度共振测厚法,可精确测量1mm以下薄板的厚度及厚度变化。测量原理是将超声波垂直射入被测薄板,板中超声波将在板的两界面发生反复反射,改变超声波频率,当板的厚度d与超声波的波长λ有d=nλ/2(n是整数)关系时,板中形成驻波、产生共振。其共振频率f_n可以表示为f_n=v/(2d)·n,v是声速。共振频率由板的厚度和超声波的声速决定。进行厚度变化测量时,是测量共振频率的变化。板的厚度变化△d时,共振频率变  相似文献   

12.
我们模拟了一个原理相对容易、结构相对简单的超声成像实验。通过超声波测试仪发射和接收换能器信号 ,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入计算机的A/D卡。A/D卡的另一通道采集换能器的跃变位置信息 ,并将数据提供给成像程序 ,把物体某一断层的截面图画出。通过这一实验 ,我们可以了解超声波在固 /液两相流中的传播原理 ,同时也可掌握数据采集和一般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功率超声与清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波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的声波.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很高的强度和很强的穿透能力等特点,所以应用十分广泛.超声波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检测超声;另一类是功率超声.检测超声是利用超声波的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各种检验和测量,如B超、流量和液位测量等;而功率超声则是利用超声波振动形式的能量使物质的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或状态发生改变。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是功率超声一种最广泛的应用,它起始于五十年代初,其特点是清洗速度快、质量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特别适用于清洗表面形状复杂的工件,如对于精密工件上空穴、狭缝、凹槽、微孔及暗洞处,通常的洗刷方法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4.
一种可用于强噪声环境的有源听诊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籍顺心 《声学学报》2007,32(4):382-384
介绍了一种不仅可作为传统型无源听诊器使用,更可用于强噪声环境的抗噪声有源听诊器。该听诊器通过切换开关在传统的听诊器和有源听诊器之间切换。在有源模式时收发合置的超声探头向人体内发射2.3 MHz的超声波,并被人体组织反射,人体组织的运动,比如心脏的搏动、肺部的舒张、血管的脉动等引起反射超声的多普勒效应,这些频率变化经计算转换为可听声,则可用于后续的诊断等。经实验室验证,该听诊器在120 dB声压级的强噪声环境下在有源模式时仍可清晰地诊断心音,而传统听诊器可适用的最高环境噪声不超过80~85 dB声压级,电子听诊器则为90~95 dB声压级。  相似文献   

15.
周万松 《应用声学》1996,15(2):37-37
冯若、汪荫棠编著的《超声治疗学》1994年12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资料完整、新颖。共分11章.分别为超声波的物理基础、超声的生物医学效应及其物理机制、超声疗法、超声电疗法、超声药物透人疗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超声外科、超声治癌、冲击波和超声肢碎石、超声节育及抗早孕研究进展等。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超声波疗法的基础理论、发展及应用。书中不仅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超声波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先进经验,而且也包含了两位作者长期在超声医学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与临床工作的部分科研成果。超声医学包括超声诊断及…  相似文献   

16.
孙福成  汤建明 《物理》2007,36(9):708-714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简称HIFU)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毒副作用、具有巨大潜力的治疗肿瘤的手段,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HIFU技术能将超声能量聚焦到人体组织的肿瘤内,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温度迅速上升至65℃以上,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消融肿瘤组织的目的。目前中国的HIFU肿瘤治疗技术和临床居国际领先。文章对HIFU在医学超声领域中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微位移传感器。它用超声波原理进行检测,以喷流的水柱作为超声波传播的介质,可以在恶劣环境下进行位移测量。位移等于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与超声波从发到收之间传播时间的乘积。考虑到声速会随介质一水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设计时进行了实时温度补偿,提高了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宏声 《应用声学》1993,12(4):47-47
由全国医用超声设备标准化分技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副研究员牛凤岐主持研制和开发的人体组织超声仿真模块(仿组织超声体模),已于不久前获得了国家医药管理局首批颁发的生产准许证。国产超声仿真模块,作为图像型超声诊断设备强制检定和质量检测的首要规定工作仪器,关系到全国近10万台临床  相似文献   

19.
肖国宏 《光学学报》2006,26(10):562-1564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可以引起介质的折射率发生周期变化,当光波垂直于超声波的传播方向时,这种介质可以被用来作为光栅使用,称为超声光栅。当光波沿超声波的传播方向通过这种介质时,它还可以用作一维光子晶体,并称其为一维超声光子晶体(1D-USPC)。利用平面波法证明了一维超声光子晶体具有一般一维周期层叠结构光子晶体的禁带特征。同时这种光子禁带是可以通过超声波的波长和振幅来改变的,这就为控制光的行为方面提供另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牛凤岐 《应用声学》1990,9(3):48-48
能够直观、迅速、确切、定量地检测B型、A型、M型超声诊断仪器性能质量的标准装置——人体组织超声仿真模块于1989年12月22日通过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结论认为,国产模块在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若干方面优于国外相应产品。 仿真模块即在超声声学特性方面模拟人体组织的仿真模型。有了这种设备,就可以在相当于临床真实人体的条件下检测B超等仪器的多项性能质量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