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电声厂消声室主要用于鉴测电声设备的声学指标.消声室挂设尖劈后的尺寸为11.46m×7.38m×6.49m,有效容积549m~3,总表面积414m~2. 消声室建成后声学测定的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1.在强噪声和冲击振动的作用下,消声室内的噪声级小于17.5dBA和PNC-15噪声评价曲线; 2.消声室的截止频率f≥50Hz;  相似文献   

2.
为了消除或减少低频噪声,该文 提出了一种低频通风超材料吸声体,该吸声体由对称的折叠通道结构组成,具有深度亚波长、高通风空间占比和低频高效吸声的特性.通过传递矩阵方法、有限元模拟和四麦克风实验法,揭示了对称折叠通道结构通风吸声的物理机制.首先在理论上分析单个吸声体的通风吸声性能并进行了仿真模拟,在共振频率423 Hz附近,吸声系数大于0.9,通风空间占比高达40%.吸声单体的共振频率可通过改变折叠通道的长度来灵活调控,组合多个不同共振频率的吸声单体可以拓宽吸声体的有效吸声带宽.由四个吸声单体组合的通风吸声体可实现314-366 Hz频率范围内的高效声吸收(吸声系数大于0.8),且通风空间占比达到35%,而结构厚度仅为314 Hz时波长的1/10.该低频通风吸声体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和容易制造等特点,在低频通风降噪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窄脉冲声用于大样品的吸声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伟伟  侯宏  孙亮 《应用声学》2010,29(6):430-436
本文利用逆滤波器原理,在空间产生了波形可控、长度在毫秒量级的窄脉冲声信号,分别采用脉冲分离法和脉冲叠加法,对一种毛毡材料和三种不同厚度的海绵材料进行了吸声系数的测量。实验证明,基于窄脉冲声信号的吸声测量结果与ISO13472-1:2002中的MLS脉冲法及阻抗管的测量结果基本吻合。采用窄脉冲进行吸声测量,可以减少样品边缘和周围环境对测量信号的干扰,提高现场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利用矢量水听器在声管中实现一体化有源吸声终端的方法。该吸声终端采用矢量水听器作为传感元件,以实现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分离,克服了传统双水听器声波分离方法中传感器间距及测量频率的限制,显著拓宽了一体化有源吸声终端的低频吸声频段。由声管中水声材料的测试原理出发,重点分析了吸声终端中传感元件灵敏度误差对吸声终端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反射、透射系数的修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有源吸声终端在100~2000 Hz频段内吸声系数可以达到0.98以上,测量得到材料的声压反射系数、声压透射系数及理论计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孙中政  韩旭  王宇飞 《声学学报》2022,47(2):229-240
为了测量高频材料吸声系数,采用声模态分解的方法,基于阻抗管构建测试设备,在阻抗管内测量超过平面波截止频率的的高频吸声系数.测量过程中,通过在阻抗管的周向和轴向分别布置传声器阵列,分离管道内前3阶周向声模态以及各阶声模态的轴向传播入射波和反射波,从而得到最高频率达10000 Hz的材料吸声系数,并通过对比常规阻抗管测试方...  相似文献   

6.
声衬是由大量的微孔共振腔按一定规则排列组成,由于微孔共振腔的小尺寸和流动的复杂性,采用实验和理论方法难以观测其内部及附近的复杂流动情况.本文采用计算气动声学方法对不同频率和声强声波入射下的二维微孔共振腔的吸声过程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1)腔口处粘性耗散和涡脱落现象是其吸声的书要形式;(2)在不同的频率和声强入射下,微孔共振腔的吸声过程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模式,分别为无涡脱落、规则涡脱落和不规则涡脱落;(3)微孔共振腔的吸声性能在入射波为共振腔固有频率时最好.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市环保局下达、上海大学承担、同济大学协作完成的新型宽频高效吸声体于1996年10月3O日通过了科学技术鉴定。新型宽频高效吸声体,是在分析研究国内外现有吸声体的基础上,采用经济实用的玻璃棉管和硬质矿渣棉板吸声材料,通过不同布置方法的科学组合,充分发挥并提高了吸声材料的降噪作用,取得了低频吸声系数高(。125为0.5-0.8、。25。为0.8一卫.O)、单位吸声量的重量轻(wt20kg/m2)、单位吸声量的价格低(10元/m2)的成果,解决了常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低频吸声系数低的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该型吸声体广泛应用于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工程,例如各类体育馆、礼堂、剧院、百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高分子均匀溶液和梯度溶液,并在声管中测试其声衰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梯度溶液的声衰减效果明显优于(即大于)相应的均匀溶液的声衰减.根据连续分层介质中声波传播理论建立了计算高分子梯度溶液声衰减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由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得出了高分子梯度溶液的梯度吸声机理,即多次反射、多次吸收,最终将声能转化为热能.  相似文献   

9.
田静 《声学学报》2015,40(2):129-133
微穿孔板吸声体是马大猷教授提出的一项特殊的设计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在音质处理和噪声控制中。微穿孔板吸声体是一种无纤维的宽带吸声材料,它不仅能够应用在传统的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等领域中,更有意义的是它适用于高温、高速气流、高洁净、需要透明采光等一些极端条件下。当微穿孔板后面有一定的空腔时,它可以在低频的几个频程内具有很高的吸声系数。在喷注噪声控制理论方面,马教授根据小孔喷注噪声与其压力和直径的关系,根据人的听觉生理和心理特性,提出了在气流或者蒸汽出口的颈部处设计合适的小孔结构,可以大大减少气流噪声对人的干扰作用可听声频段内的声辐射,降噪量一般来说可以达到20~60 dBA的降噪量。这就是小孔喷注理论。本文回顾了马大猷教授在他学术生涯第二个春天里结出的这两颗硕果——微穿孔板和小孔喷注,关于微穿孔板在声场和声源噪声控制中的声学特性理论,主要回顾和讨论了微穿孔板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噪声控制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小孔喷注噪声的主要能量转移到超声波频段内的物理概念,这一概念对现代喷注噪声控制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发动机低频噪声问题,基于双端口非对称吸声器原理,设计了一种尺寸渐变的吸声超表面,用于发动机声衬降噪设计.首先,建立了非对称共振吸声器的理论分析模型和仿真分析模型,揭示了降噪机理,并分析了其降噪效果的影响因素.然后基于非对称共振吸声器设计了一种声学超表面声衬,用全模型理论计算、等效阻抗理论计算和COMSOL有限元仿真三种方法深入分析了声衬的降噪效果,并用全模型理论计算和等效阻抗理论计算方法考虑了流速对降噪效果的影响,然后对此结构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非对称吸声器的声学超表面声衬在厚度仅为2.5 cm (仅为252 Hz对应波长的1/54)的情况下,可实现252—692 Hz的频带范围内3 dB以上的降噪效果,为发动机降噪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扩散吸声体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林强  盛胜我 《应用声学》2009,28(3):184-189
由于扩散吸声体(Diffsorber)同时兼顾了扩散和吸声两方面的性能,在小房间的声学环境控制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在比较成熟声吸收和声扩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数论中的伪随机理论,提出利用吸声材料本身的声阻抗实现伪随机分布的新优化设计手段,并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由此设计了多种不同吸声效果的扩散吸声体,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探讨了新型吸声扩散体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杨海滨  李岳  赵宏刚  温激鸿  温熙森 《物理学报》2013,62(15):154301-154301
利用层多重散射法分析了一种含圆柱形谐振散射体黏弹 材料吸声层在钢背衬条件下的低频吸声特性. 该吸声层由包覆软材料的圆柱空腔周期嵌入橡胶材料中构成, 其中, 散射体轴线与吸声层平行. 结果表明, 20 mm厚吸声层在1000–3000 Hz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通过综合分析单个散射体的吸收截面、单层周期散射体的声吸收、 结构内部位移场以及耗散功率密度分布, 揭示了该吸声层的低频吸声机理. 关键词: 水声吸声 吸收截面 耗散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3.
城市噪声作为一种污染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噪声中蕴含的能量没有被合理利用,造成浪费。为了解决此问题,该文设计引入了点缺陷的声子晶体、纤维层、压电材料复合结构,对入射噪声进行有效吸收并在点缺陷处对入射声压有较明显的声压加强。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的方法,对该复合结构的降噪发电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输入声压为2 Pa时,声子晶体结构带隙1.1 kHz处,吸声系数达到0.6,压电片有最高的输出电压0.5 V,输出功率密度达到308.49μW/cm~3。与传统降噪结构相比能更好地实现对声能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织造车间降噪上应用“吸声吊顶”的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仁 《应用声学》1985,4(1):41-44
我国目前纺织厂织造车间的噪声级均较高.应用吸声降噪原理,经四年多来的探研,通过模拟、中试和二顶试点三步的实践证明,对厂房建筑上进行声学处理,即架设大面积“强吸声吊顶”技术的方法,能使织造车间的噪声降低4—6dB(A),收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受到工人们的欢迎.为纺织工业的织造车间噪声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昕  赵静  陈志菲  侯宏  鲍明  杨建华 《应用声学》2023,42(6):1207-1214
使用不同声源利用矢量传声器对毛毡材料进行现场吸声系数测试,研究了不同背景下不同声源的抗噪能力。矢量传声器可以同时测得声压和质点振速信号,进而可计算得到阻抗,利用自由空间和材料表面的阻抗可计算得到材料的吸声系数。在此次实验中,使用不同声源分别在无干扰和有一白噪声干扰源的两种情况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对数扫频脉冲和巴特沃斯脉冲测试所得的吸声系数曲线更平滑,说明脉冲声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反射的影响,在高噪声背景下使用对数扫频脉冲测试所得的结果基本没有受到背景噪声的影响,说明对数扫频脉冲的抗噪能力更强。因此,使用对数扫频脉冲作为声源进行测试可有效减弱环境反射和背景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楼华鼎  闵鹤群 《声学学报》2023,(5):1012-1020
针对尺寸显著小于阻抗管横截面的非标准尺寸样品,提出了一种阻抗管内非标准尺寸样品的正入射吸声系数测量方法,分析了其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与标准尺寸样品(与阻抗管横截面相同)比较。首先在其旁布置一种具有特定声阻抗的同厚度的声学材料(PAM),形成与阻抗管横截面相同的表面平整的非连续阻抗试件(IAIS),然后根据GB/T 18696.2—2002测得IAIS表面声阻抗,并基于声电类比法计算得到非标准尺寸样品的表面声阻抗及其正入射吸声系数。结果表明,非标准尺寸样品的面积率越大或声扩散边界长度越小,该方法精度越高;当非标准尺寸样品为多孔材料时,选择非刚性的、声阻抗与之接近的PAM也可提高测量精度;而非标准尺寸样品为共振吸声结构时,选择刚性PAM时,本文方法仍具有一定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介绍音质模型试验所用某些材料的声吸收模拟结果,其中包括有多孔性材料、穿孔吸声构造和薄板共振吸声构造等.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控制模拟条件和进行大量测试,可以寻找出某些适用于音质模型试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粉碎机噪声,属于撞击性机械噪声源。本文对常用的一种粉碎机进行了系统地噪声和振动分析,结果证明,粉碎机高达118 dBA的噪声,主要由于高速旋转的钢齿撞击声以空气声形式通过开口辐射产生的,机壳的振动和固体传声不起重要作用。采用开口式消声器处理后,噪声已由118dBA降低到80 dBA。这个例子可以表明,噪声控制一定要对具体噪声作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即使粉碎机一类的撞击性机械声源,也能有效地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1:非常不舒适;5:非常舒适)实验研究了不同声级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在生态水体景观视觉影响下的规律。分析发现:与单听觉测试条件相比,生态水体景观将道路交通声级与声评价的相关系数由-0.91降低至-0.81~-0.57,其中30 dBA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下降0.13~0.68,而70 dBA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升高0.10~0.22。在一定声级范围内景观要素对道路交通声评价的影响不同:人工要素比自然要素影响下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高0.33/10 dBA;自然水体远景比近景影响下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高0.33/10 dBA;人的活动要素比动物活动要素影响下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高0.28/10 dBA,  相似文献   

20.
任欣欣  康健  刘晓光 《声学学报》2015,40(3):361-369
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1:非常不舒适;5:非常舒适)实验研究了不同声级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在生态水体景观视觉影响下的规律。分析发现:与单听觉测试条件相比,生态水体景观将道路交通声级与声评价的相关系数由-0.91降低至-0.81~-0.57,其中30 dBA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下降0.13~0.68,而70 dBA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升高0.10~0.22。在一定声级范围内景观要素对道路交通声评价的影响不同:人工要素比自然要素影响下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高0.33/10 dBA;自然水体远景比近景影响下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高0.33/10 dBA;人的活动要素比动物活动要素影响下的道路交通声评价值高0.28/10 d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