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方波极谱的特点是有效地消除了一般极谱电容电流对还原电流测量的干扰,这方法是Barker在研究汞表面上的快速电极反应机构时发现的,对提高极谱测定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一定贡献。方波极谱能够测定可逆反应离子的浓度低至4×10~(-8)克分子/升,在大量前方放电物质同时存在时(甚至50,000比1)痕量物质仍能测定。方波极谱还可测定扩散系数、电极反应电子数和反应速度常数等。由于近年超纯分析的发展,方波极谱法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而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脉冲极谱     
巴克尔和迦特纳(Barker and Gardner)在1958年提出了脉冲极谱分析法,解决了方波极谱法中的毛细管响应问题;并且改进了电路的杂音电平,该法在交流极谱法中为灵敏度最高的一种分析方法。脉冲极谱法是在汞滴生长至一定面积时,在滴汞电极的直流极化电压上迭加一次脉冲极化电压,然后记录由脉冲极化电压所引起的法拉第电流。目前这一种方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相信它很快地会被人们应  相似文献   

3.
前文报导振动子方波极谱仪的线路和基本性能,并指出该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分辨能力均较好,除适用于分析工作外,由于仪器构造简单,方波电压可准确测量,测得的极谱电流真实性较好,适用于方波极谱理论的研究. Barker等在一九五八年曾提出方波极谱的理论,其可逆波方程式适用于电子管方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极谱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快速、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极谱方法诸如溶出伏安法、催化极谱法、示波极谱、交流极谱、方波极谱和脉冲极谱法等相继问世。极谱法用于环境样品分析广泛采用了新技术,某些元素的伏安法或与脉冲极谱相结合的方法其灵敏度可与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美。极谱法设备简单,价格低廉,加之方法在不断改进,因而在成份复杂的环境样品分析中得到日趋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盐酸介质中,锡(Ⅳ)有两个极谱波,第二个波可逆,在方波极谱上呈现良好的极谱峰,峰电位为-0.47V(相对于汞池阳极)。峰形尖锐,输廓对称,灵敏度高,适于方波极谱测定。本文采用等提出的分离方法,即在氨性溶液中,以EDTA络合主体元素镓,以砷酸和亚砷酸盐的形式掩蔽主体元  相似文献   

6.
在极谱仪中,方波极谱仪的灵敏度稍次于脉冲极谱仪,不同类型的方波极谱仪的灵敏度略有不同,机械方波极谱仪的灵敏度为2×10~(-8)M的镉(Ⅱ),MK-Ⅲ及Modular型的灵敏度约为4×10~(-8)M的镉(Ⅱ),PA-202型为1×10~(-7)M的镉(Ⅱ),其他类型的方波极谱仪的灵敏度都较差,而多数报导未刊出所记录的极谱图,故未能加以详细比较。由于滴汞电极毛细管噪声的干扰,方波极谱仪灵敏度的提高不能单纯由提高仪器的放大倍率来取得。射频极谱、脉冲极谱和示波方波极谱是克服毛细管噪声的三种方案。PF-501型射频极谱仪的灵敏度为5×10~(-8)M的镉(Ⅱ),有一种半导体元件制的射频极谱仪的灵敏度约为10~(7)M的铅(Ⅱ),另一种射频极谱仪的灵敏度为1.2×10~(-8)M的铅(Ⅱ);脉冲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对阻抗谱中的聚合物电解质本体电阻(Rb)与膜厚(L)的关系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惰性电极间的界面阻抗随直流电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抗谱中聚合物电解质本体电阻(Rb)含有一定的阻塞电极/聚合物电解质间的界面阻抗;由于界面双电层电容的变化,在直流电压0.15~3 V范围内,界面阻抗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在极谱分析中,常规使用的指示电极是滴汞电极,由于带来了相当于10~(-5) M金属离子还原电流的充电电流,这就使经典极谱的测定灵敏度很难超过10~(-5)M。滴汞电极的充电电流和毛细管噪音也是近代极谱进一步提高测定灵敏度的障碍,在极谱工作中,大量汞的纯制再生,也给们带来麻烦和危害。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经反复试验,提出用球状金电极代替滴汞电极,进行铜的正向极谱测定(铅、锌的实验另文总  相似文献   

9.
王曙  張淑云  朱皎  程溥 《化学学报》1965,31(6):526-530
镓中某些杂质可用方波[1]或示波[2]极谱法测定。本文用悬汞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在经典极谱仪上在溴化钾介质中测定纯镓中的铟、镉、铅。为消除溴化钾浓度小时镉对铟的干扰[3],使用纯度较高的溴化钾,并提高其浓度四倍。铊对铟的严重干扰,则用EDTA掩蔽铟波,以差减法克服。  相似文献   

10.
Micka公式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几年来作者从事交流示波极谱基础理论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修正了Micka公式,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作用,提出了用交流示波极谱图快速估算电极双电层微分电容,电荷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新方法,提出了充电电流下的示波极谱滴定法,研究了电参数对终点时示波图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化学会、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召开的“1981年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决定出版的《1981年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内容包括示波、脉冲、方波极谱法,催化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离子电极法,库仑法等电分析化学的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为建国以来第一本电化学论文专辑。论文集还涉及新极谱法、电位溶出分析法、流动分析法、生  相似文献   

12.
分辨伏安分析重叠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处理伏安(极谱)重叠峰的数学模型。将几类具峰状的极谱电流公式归纳成一般的关系式,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拟合函数,经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可得到重叠组份的蜂高、峰电位和半峰宽等参数。本法适用于示差脉冲极谱、交流极谱、方波极谱、一阶导数卷积伏安法及其反向溶出伏安重叠峰的分离。已用于示差脉冲极谱和交流极谱重叠峰的分辨,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方波极谱法研究了重金属Pb2+与钙调素(CaM)的结合反应, 直接检测到Pb2+-CaM配合物的存在, 并进一步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b2+-CaM的电极反应. 在pH=6.5时, 用方波极谱法在Pb2+-CaM体系中检测出2个还原峰, 峰电位分别为-0.44~-0.47 V和-0.73~-0.77 V, 说明在Pb2+-CaM体系中铅有2种存在形式, -0.44~-0.47 V的还原峰对应于游离态Pb2+, 电位更负的还原峰对应于配合物[Pb2+-CaM]. 2个还原峰的峰电流均随着cPb2+/cCaM比值增大而增大; 至cPb2+/cCaM≥10后, 配合物[Pb2+-CaM]的峰电流基本不再变化, 而游离态Pb2+的峰电流则继续增大. 利用极谱滴定曲线的拐点可判断出Pb2+在CaM中有10个结合位点. 进一步的测量结果表明, 循环伏安曲线出现游离态Pb2+的氧化峰和还原峰, 而络合态的[Pb2+-CaM]只有其还原峰, 反向电压扫描时不出现阳极波, 即没有相对应的氧化峰出现.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交流示波极谱是1943年提出的,它是属于控制电流极谱法的一种。在这里,电流是被控制的对象,电极电位是被测定的对象。加于电极的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送进电解池的电流是恒振幅交流电流。在观察电位变化时,用的是阴极射线示波器。所以这种方法又叫控制电流的交流示波极谱法,简  相似文献   

15.
新极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极谱法包括①半积分电分析法,系记录电流的半积分m和电压E的关系曲线。②半微分电分析法,系记录电流的半微分e和电压E的关系曲线。③1.5次微分和2.5次微分极谱法,系记录电流的1.5次微分e'或2.5次微分e"和电压E的关系曲线。自1972年Oldham首次提出半积分电分析法以来,此类方法经完善和发展已用于多种极谱技术。例如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阶梯波极谱法方波极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等。其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均已近于脉冲极谱法,且具有许  相似文献   

16.
Barker提出的方波极谱法是目前灵敏度最高、分辨能力最好的极谱方法.在可逆反应的情况下,根据Barker最初报告,可鉴定的最低浓度为2×10~(-7)M,嗣后经改良仪器,可鉴定的最低浓度为4×10~(-8)M.但这样高灵敏度的电子管方波极谱仪,售价昂贵、结构复杂,且容易“失调”,目前既不适宜于在厂矿分析实验室中普遍使用,也不适于教  相似文献   

17.
指示示波极谱滴定终点的方法有:示波极谱图形的位移,图形的扩张或收缩以及切口的出现与消失等。它们与通过电解池的交流电流的大小和电极面积密切相关。 (一)示波极谱滴定终点示波图的变化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当通过电解池的交流电流很小时,即指示电极上没有任何电极反应而仅为充电电流时,“E-t”曲线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有机半导体中载流子迁移率的几种模型,着重阐述了测量有机半导体中载流子迁移率的各种方法的测试原理。主要有如下几种:稳态(CW)直流电流-电压特性法(steady-state DC J-V),飞行时间法(time of flight, TOF),瞬态电致发光法(transient electroluminescence,transient EL),瞬态电致发光法的修正方法即双脉冲方波法和线性增压载流子瞬态法(carrier extraction by linearly increasing voltage,CELIV),暗注入空间电荷限制电流(dark injection space charge limited current, DI SCLC),场效应晶体管方法(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时间分辨微波传导技术(time-resolved microwave conductivity technique,TRMC),电压调制毫米波谱(voltage-modulated millimeter-wave spectroscopy,VMS)光诱导瞬态斯塔克谱方法(photoinduced transient Stark spectroscopy),阻抗(导纳)谱法(impedance(admittance)spectroscopy)。说明了各种实验方法的应用范围、使用条件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极谱分析的简单介绍(Ⅰ),第二部分是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Ⅱ至Ⅳ)。第一部分从什么叫做极谱分析法讲起,到极谱分析法的装置,极谱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原理,最后讲座极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事业中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讨论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利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推演极谱分析法中的重要公式,用苏联科学院院士А.福卢根(Фрункин)的理论来解释电流电势曲线上“极大”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的方法;讨论充电电流和法拉第电流的区别;半波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的关系等。至于极谱分析的仪器说明,实验操作方法和在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上的具体应用在柯尔托夫(Kolthoff)和林该(Lingane)的极谱学或其他书上都有详细记载,兹不赘述。又和极谱分析法密切相联的电流滴定法及示波极谱法等则拟另文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求取if~E曲线的一种双电解池差分装置。通过扣除交流示波极谱法总电流中双电层充电电流ic,测量法拉第电流对工作电极电位的曲线(即it~E曲线),可提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