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王敬  刘安生 《中国稀土学报》1997,15(4):367-370,379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研究了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柔性金属基体上制备的、钇稳定的ZrO2(YSZ)为过镀层的YBa2Cu3O7-y(YBCO)薄膜的横断面结构。所得YBCO膜的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为91K,临界电流密度Jc=2×103A/cm2(77K,0T)。基体为Ni基合金(HasteloyC)。YSZ层为致密、均匀的细晶组织,约12μm厚,具有织构取向,并与基体紧密连接。YBCO层的厚度不均匀,约500nm;YBCO/YSZ界面有时连接较差,在该界面上有杂质出现,杂质有可能引发裂纹。  相似文献   

2.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Ho替代的YBCO超导薄膜,X射线技术(θ-2θ扫描:θ-θ扫描及—扫描)、SEM和电子通道花样(ECP)测试表明,所制备的掺杂薄膜具有高平面内外延性和平面外外延性。发现掺杂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Jc比YBCO薄膜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掺杂量x=04时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用PMP(粉末熔化法)方法制备出大尺寸织构YBCD样品,名义成分为磁测量结果表明,当x=15时.在77K下达到较好水平;通过观察样品的组织形貌说明颗粒细小及分布均匀的Y2ll相能起到较好的钉扎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一个简便,快速的用ICP-AESBi(Pb)SrCaCuPbO,Bi(Pb,Sb)Sr-CaCuO,Bi(Pb,Y)SrCaCuO超导体块材及薄膜中Bi,Pb,Sb,Y,Sr,Ca,Cu含量的方法。样品溶解在50%HCl及50%HNO3的混合酸中,直接引入等离子体光谱中进行测定。对共存元素的相互干扰及基片成分的干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量样品,给出了各组分的挥发情况及Pb的挥发量与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Al-Pb,Mg-Pb和Mn-Pb等二元阳离子掺杂对Bi系高T_c超导相出现时间的影响。试验中发现,前人较少讨论的Mg~(3+)或Al~(3+)离子在高T_c相形成时,进入到高T_c超导体晶格的特定位置,它们在高T_c超导相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而影响了高T_c超导相的结构和超导电性。结果表明,Mg-Pb,Al-Pb和Mn-Pb等二元阳离子的掺杂是加快高T_c超导相形成和提高Bi系高T_c超导相超导电性的有效途径,它们的掺杂有利于Bi系高T_c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100)SrTio3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MgO导引层,光刻刻蚀去一半后沉积生长CeO2外延膜,再直流溅射外延生长YBCO超导膜,得到了45°转向结。用X射线θ-2θ扫描和φ扫描研究了各外延膜的结构和取向。  相似文献   

7.
在具有CeO2隔离层的Si基片上获得了较高质量的YBa2Cu3O7-x(YBCO)高温超导薄膜。在零磁场下,77K时其临界电流密度达到1×106A/cm2。研究发现,YBCO的(001)面平行于Si基片的(100)面,而CeO2过渡层由许多约40nm×100nm的细小CeO2晶粒组成,其取向呈散乱分布。尽管CeO2和Si之间的晶格错配很小(约0.4%),CeO2却不能在Si上外延生长,而YBCO却能在取向凌乱的CeO2上形成[001]择优取向。CeO2和Si的界面处有一层极薄的过度层。YBCO和CeO2界面存在Y2BaCuO5(211相)。在YBCO薄膜中观察到有与123相混生的248相。  相似文献   

8.
标题化合物由BiCl3和乙酰丙酮在HCI(气)/C2H5OH溶剂中通入H2S气体反应而得。晶体属四方晶系,Mr=1130.76,空间群P41212。晶胞参数a=b=8.867(2),c=41.511(4)A;V=3264(1)A3,Z=4,Dc=2.30gcm(-3),μ(MoKα)=118.607cm(-1),F(000)=2104.晶体结构由重原子法求得。最终偏离因子R=0.072。晶体由分立的(C5H7S2)+阳离子和[Bi2Cl9]3-阴离子组成。每个Bi原子和6个Cl原子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2个[BiCl6]八面体共面构成具有2次轴对称的[Bi2Cl9](3-)配阴离子。还讨论了阳离子种类对Bi配阴离子结构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Zr(Y)O2衬底上大面积YBCO薄膜表面组织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配备有EDS和ECP附件的SEM、AEM、和STM研究在750和800℃的Zr(Y)O2衬底上磁控溅射沉积的大面积YBCO超导薄膜的表面组织。YBCO薄膜为c轴取向单晶,但衬底温度为800℃时,膜表面的突出组织多为CuO颗粒,小坑较多,表面粗糙;衬底温度为750℃时,突出组织多为棒状和多边形123结构,很少小坑,表面较平整。  相似文献   

10.
SynthesisandCrystalStructureof Bis[Bis(Cyclopentylcyclopentadienyl)Methyl-Erbium][(C_5H_9C_5H)_4)_2ErCH_3]_2JinJi-Zhu;ZhuangXiu-...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维和二维NMR技术,对含有手性膦配体的铂配合物cis-〔Pt(2-MBPAH)2Cl2〕(1),trans-〔Pt(2-MBPAH)2Cl2〕(2),cis-〔Pt(2-MBPA)2〕(3)和cis-〔Pt(2-MBPA)(2-MBPAH)Cl〕(4)进行1H和13CNMR谱分析,区分了化合物(3)和(4),归属了糖苷部分的1H和13CNMR谱线,并根据磷和铂及磷与磷的偶合常数确定化合物(3)和(4)是顺式构型  相似文献   

12.
三羰基环戊二烯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在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介质中反应,生成环卡宾配合物CpMoX(CO2)CO(CH2)2CH2(X=Br.I)硅桥连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钼负离子与1,3-二卤丙烷顺利地进行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硅桥连双(环卡宾钼配合物)-E(C5H1MoX(CO)2CO(CH2)2CH2)2(E=Me2Si,Me2SiSiMe2,Me2SiOSiMe2),化合物硅氧硅桥联二茂二钼  相似文献   

13.
溶液-溶胶-凝胶(SSG)法制备高均匀性Bi系超导体原始粉末的SSG转变判据毛传斌,周廉,杜泽华,吴晓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超导材料研究所,宝鸡721014)1引言溶胶-凝胶法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  相似文献   

14.
在240℃水热体系中首次合成出系列纳米晶固溶体(CeO2)1-x(BiO1.5)x(x=0.0 ̄0.50)。产物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进行表征。Bi2O3在CeO2中的固溶限约为50%。所有固溶体结晶属立方萤石结构,粒度范围为10 ̄18nm。当Bi2O3掺杂量小于固溶限时,于800℃烧结不会导致结构转变。而对于(CeO2)0.5(BiO1.5)0.5,于800℃在空气中  相似文献   

15.
施继成  黄小荥 《结构化学》1995,14(4):293-296
SynthesisandCrystalStructureof(Et_4N)_2[Pd_2(mp)_2(mpH)_2]ShiJi-Cheng;HuangXiao-Ying;WenTing-Bin;DengYu-Heng;ChengChang-Neng;Li?..  相似文献   

16.
大尺寸熔融织构YBCO超导体的制备及磁浮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熔融织构生长工艺结合籽晶技术制备出大尺寸YBCO超导块格。微观结构观察表明,其结晶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得了控制,而且晶畴尺寸比较大,测量了样品的磁浮性能,得到了超导样品和永久磁铁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7.
SynthesisandX-rayStructureofaBinuclearNickel(Ⅱ)ComplexofNickel(Ⅱ)Perchlorateand2,2'-BipyridylwithN,N'-Bis(2-aminoethyl)oxamid...  相似文献   

18.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LiNO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下,首次合成0.701moIMgO-0.175molCaO-1.25moISiO2∶0.06molEu(3+),0.002moI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发波长激发下的发光特性以及在激活剂、敏化剂不同掺杂量下的发光行为。讨论了在(Mg(a)O-SiO2基质中Bi(3+)对Eu(3+)的能量传递和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MagneticPropertiesofPhenoxy-BridgedBinuclearIron-ThiolatoComplexesandStructureof(Et_4N)_2[Fe_2(o-OC_6H_4S)_2(o-OC_6H_4SH)_2]XIEXi?..  相似文献   

20.
李彬  白玉白 《应用化学》1994,11(1):67-71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首次合成0.701molMgO-0.175molCaO-1.25molSiO2:0.06molEu^3+,0.002mol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