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席夫碱,N,N'-二(5-氯水杨基)-1,3-二氨基戊烷(H2CAP)和N,N'-二(5-溴水杨基)-1,3-二氨基戊烷(H2BAP),以及它们的铜(Ⅱ)配合物,[Cu(CAP)](1),[Cu(BAP)](2)和[Cu(CAP)0.5(BAP)0.5](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电子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对于配合物,还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测试。在每个配合物中,铜原子都采取四面体畸变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通过将配合物12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聚集体3。在该聚集体中存在有趣的氯和溴取代基交替排列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利用相同的原料但不同的合成过程,本文制备了一个单核镍(Ⅱ)配合物[NiL(H2O)](1),和一个三核镍(Ⅱ)配合物[Ni3L2(μ-CH3COO)2](2),其中L是N,N′-二(4-甲氧基亚水杨基)丙烷-1,3-二胺(H2L)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这2个配合物的结构。本文还研究了这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仇晓阳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7):1667-1672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其中L1是双席夫碱配体N,N′-二(5-氟水杨基)-1,3-丙二胺(H2L1)的二价阴离子,L2是N,N′-二(5-氟水杨基)-1,2-乙二胺(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348 8(1)nm,b=0.681 4(1)nm,c=1.708 7(1)nm,β=108.903(3)°,V=1.485 7(2)nm3,Z=4,R1=0.048 0,wR2=0.114 1,Goof=1.115。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C2/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2.756 8(2)nm,b=0.703 6(1)nm,c=1.454 7(1)nm,β=94.758(2)°,V=2.811 8(5)nm3,Z=4,R1=0.047 2,wR2=0.113 9,Goof=1.09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Cu原子都是四方椎配位构型。通过MTT法研究了这2个配合物的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N,N′-二(4-甲氧基水杨基)邻苯二胺(H2L)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稀土配合物[M_2L_3(H_2O)](M=Tb (1),Dy (2)),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三明治型双核配合物。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磁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表现出反铁磁性作用和场诱导效应引起的慢弛豫行为。配合物2的有效能垒和驰豫时间分别为35.45 cm-1和2.7×10~(-10) s。  相似文献   

5.
以1,8-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为原料,以N,N′-二叔丁氧羰基-2-甲璜酰氧基-1,3-二氨基丙烷为烷基化试剂,合成了cyclam衍生物:1,8-二(N,N′-二叔丁氧羰基-1,3-二氨基异丙基)-4,11-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1);及其对应的系列单核金属配合物,Zn(L1)Cl2(1),Ni(L1)Cl2(2)和Cu(L1)Cl2(3);核磁结果表明,L1为C2对称结构,且cyclam环上每一个亚甲基碳上的2个氢化学不等价;利用2D[1H,15N]HSQC对比配体配位前后N-H化学位移的变化,确定配合物的结构是金属与配体cyclam环上的4个氮原子配位;利用变温核磁1H NMR和13C NMR,结合2D[1H,15N]HSQC核磁共振波谱表明,配合物1在溶液中主要以两种构型并存,并主要以trans-Ⅲ构型存在。此外,用凝胶电泳研究了配体与单核金属配合物对超螺旋p BR322质粒DNA切割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3在抗坏血酸存在的条件下具有核酸酶活性,而配体(L1),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实验条件下,无论是氧化切割还是水解切割都显阴性。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个双席夫碱N,N′-双(3,5-二氟亚水杨基)-1,3-二氨基丙烷(H_2L)。利用H_2L、醋酸锰和硫氰酸铵或者叠氮化钠在甲醇中反应分别制得了配合物[MnL(NCS)(OH_2)](1)和[MnL(μ_(1,3)-N_3)]_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H_2L和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席夫碱配体利用其亚胺基氮原子和酚羟基氧原子与Mn进行配位。硫氰酸根配体利用其氮原子配位,而叠氮根配体利用两端的氮原子以桥联的方式进行配位。在每个配合物中,Mn原子都采取八面体配位构型。测试了H_2L和2个配合物对刀豆脲酶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μmol·L~(-1)时,配合物1对脲酶的抑制率为(52.0±3.1)%,其IC50值为(81.0±3.7)μmol·L~(-1),而配合物2却没有活性。还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与脲酶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铜"与N-(2-羟苄基)-DL-α-苯丙氨酸(H2sphe)和2,2′-联吡啶(2,2′-bipy)及1,10-邻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Cu(Hsphe)(phen)](ClO4)·3H2O(1)、[Cu(Hsphe)(2,2′-bipy)](ClO4)(2)、[Cu(Hsphe)(2,2′-bipy)](NO3)(3)。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3种配合物中Cu"离子配位数均为5,处于变形四方锥配位环境中。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配合物1还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配合物3对伤寒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含乙酰氧肟酸配体的席夫碱钒配合物,[VⅢL1(HAHA)](1)和[VⅤOL2(AHA)](2),其中L1为N,N′-二(5-甲基水杨基)乙烷-1,2-二胺的二价阴离子,L2为2-{[2-(2-羟乙基氨基)乙亚胺基]甲基}-6-甲基苯酚的一价阴离子,HAHA和AHA分别为乙酰氧肟酸的一价和二价阴离子,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在每个化合物中,V原子都采取八面体配位构型。本文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其对幽门螺旋杆菌脲酶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00μmol·L-1时,配合物1和2对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37.2%和81.5%,其中配合物2的IC50值为21.5μmol·L-1。分子对接研究表明配合物2与脲酶活性中心存在有效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1个新的三核钴(Ⅱ)配合物[Co{CoL(μ2-CH3COO)}2](1)和1个新的三核镍(Ⅱ)配合物[Ni{NiL(μ2-NO3)(CH3OH)}2](2),其中L代表去质子化的N,N′-二(4-甲氧基水杨基)丙烷-1,3-二胺。通过理化手段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三核配合物。配合物1中的桥连基团为酚羟基氧原子和醋酸根;配合物2中的桥连基团为酚羟基氧原子和硝酸根。通过MTT比色法研究了配合物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荧光假单孢菌的抗细菌活性以及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NFA)(TBZ)(H2O)](NO3).(H2O)0.5(1)和[Cu(NFA)(HPB)(H2O)]NO3(2)[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哌嗪-1-基)-3-喹啉羧酸(诺氟沙星),TBZ=2-(噻唑-4′-基)苯并咪唑,HPB=2-(吡啶-2-基)-苯并咪唑]。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能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且抗菌活性与DNA结合能力大小一致:配合物21。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个含三齿Schiff碱配体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1个含5-氯水杨醛缩对硝基苯甲酰腙(H2L1)和吗啡啉(Mf)的镍髤配合物[Ni(L1)(Mf)](1),1个含5-氯水杨醛缩水杨酰腙(H2L2)和吡啶(Py)的铜髤配合物[Cu2(L2)2(Py)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在配合物1中,中心Ni髤与酰腙配体(L12-)的酚氧、亚胺氮、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中性吗啡啉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构型,相邻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含有2个晶体学上独立的双核铜髤配合物,相邻配合物分子的酚氧原子分别桥联2个[Cu(L2)(Py)]基本单元,形成2个含有Cu2(μ-O)2核心的配合物。每个Cu髤原子具有五配位的NONO(O)四角锥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2.
某些苯二醛类双Schiff碱及其双铜(Ⅱ)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甲氧基-5-氯-1,3-苯二甲醛与含有不同取代基团X的邻氨基酚缩合,合成了一系列双Schiff碱L-X(X=OMe,diMe,Me,t-Bu,H,Cl,NO2),它们与乙酸铜(Ⅱ)作用生成了一系列的双核配合物Cu2L-X(OEt).用红外、紫外、磁天平、顺磁共振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量化计算(CNDO/2法)探讨了配合物的成键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配合物是一个较大的共轭体系,配合物中Cu(Ⅱ).Cu(Ⅱ)之间有较强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其共轭程度和交换作用强弱皆随X基团的不同而呈现某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法合成得到2个Cd(Ⅱ)配合物,[Cd(L)(4,4′-bipy)0.5(H2O)2]n(1)和[Cd(L)(bpp)(H2O)]n·2nH2O(2)(L=3-氧乙酸基苯丙烯酸,4,4′-bipy=4,4′-联吡啶,bpp=1,3-二吡啶基丙烷),并测定了他们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L配体连接Cd(Ⅱ)中心形成一维[CdL]n链,4,4′-联吡啶配体进一步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二重穿插的二维层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测试表明,它们在绿光区域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方法,在120℃温度下选用5-溴间苯二甲酸(H2BIPA)和2,2′-联吡啶(2,2′-bipy)与CuCl2·2H2O分别在NaOH与H2BIP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和3∶1时反应,得到了1个具有零维单核铜结构的配合物[Cu(BIPA)(2,2′-bipy)(H2O)2]·H2O(1)和1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u3(μ3-BIPA)2(μ-OH)2(2,2′-bipy)2]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分别为P21/c和P21/n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单核铜结构,而且这些单核铜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层。而配合物2具有基于三核铜单元的一维链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链间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层。2个配合物的结构差异是由反应中NaOH与H2BIPA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同造成的。研究表明,配合物2的三核铜单元中相邻铜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铜反应,获得配合物Cu(Ⅱ)L1.H2O.0.25CH3CH2OH(2)[L1=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当将反应混合溶液的pH值调至8~9,获得Cu(Ⅱ)ClL2.3H2O(3)[L2=N-(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将N,N′-二(邻氧乙酸)苄叉丙二胺(1)与氯化镍反应,获得配合物Ni(Ⅱ)L1.2.75H2O(4).用元素分析、1H NMR和IR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配合物2~4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2~4的晶体结构.在配合物2中,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4],在配合物3中,铜原子为六配位[CuN2O3Cl],在配合物4中,镍原子为六配位[NiN2O4],三个配合物均为畸变八面体结构.抑菌活性大小的顺序:配合物3>配合物2>化合物1.  相似文献   

16.
用2-甲氧基-5-氯-1,3-苯二甲醛与含有不同取代基团X的邻氨基酚缩合,合成了一系列双Schiff碱L-X(X=OMe,diMe,Me,t-Bu,H,Cl,NO_2),它们与乙酸铜(Ⅱ)作用生成了一系列的双核配合物Cu_2L-X(OEt).用红外、紫外、磁天平、顺磁共振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量化计算(CNDO/2法)探讨了配合物的成键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配合物是一个较大的共轭体系,配合物中Cu(Ⅱ).Cu(Ⅱ)之间有较强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其共轭程度和交换作用强弱皆随X基团的不同而呈现某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配体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H_2L)与乙二胺、醋酸铜、高氯酸铜通过模板反应缩合制备了新的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_2(L)(ClO_4)·H_2O]·ClO_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不对称大环配合物中的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两个胺的氮原子、两个酚羟基的氧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另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的两个亚胺氮原子、两个酚羟基氧原子以及配位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铜(Ⅱ)离子的电极过程是一个不可逆单电子传递过程,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的铜(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偶合,抗菌实验测试了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0g·L~(-1)时,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N-亚水杨基β-丙氨酸铜(1)和N-亚水杨基牛磺酸铜(2)两种新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差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进行了指标化.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sal-β-ala)*H2O(1),Cu(sal-tau)*2H2O(2),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分别是1a=1.4981nm,b=1.8246nm,c=2.1985nm;2a=0.9454,b=1.7092nm,c=2.2254.  相似文献   

19.
含多原子桥联异双核配合物的研究对阐明生物体中的电子转移过程以及金属酶活性中心的本质有重要意义,基于草酰胺根的有效成桥功能,Kahn使用N,N′-双(3-氨丙基)草酰胺合铜(Cu(oxpn))作为双齿单核断片合成了双铜配合物[Cu(oxpn)Cu(bpy)](ClO_4)_2,最近,在我们实验室也用此单核断片合成了端接phen、NO_2-phen的双铜配合物和端接不同配体  相似文献   

20.
黄妙龄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7):1694-1700
利用对乙酰氨基苯甲酸(HPABA)和邻菲咯啉(phen)、硝酸铜在DMF/CH3OH/H2O溶液中合成了单核铜配合物[Cu(PABA)(phen)(H2O)2]·(NO3)·H2O(1),然后又和4,4′-联吡啶(4,4′-bpy)、硝酸锌在DMF/CH3OH/H2O溶液中获得配位聚合物{[Zn(PABA)2(4,4′-bpy)]·4H2O}n(2)。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配合物1中每个铜离子周围有2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四方锥配位构型,然而在配合物2中,六配位八面体构型的锌离子通过配体4,4′-联吡啶扩展为一维Zigzag型链。分别对这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