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田林 《数学通讯》2003,(24):17-18
在不等式证明中 ,有一类问题 ,就是在题设中都给出了a +b +c =1这一条件 ,但是证明起来方法却不尽相同 .如何用好这个条件 ,是证明成功的关键 .学习过程中 ,如果能够将这样的一些问题进行适当的区别与归纳 ,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下就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1 利用条件将 1代换成a +b +c这种方法是很容易想到的 ,但是在证明的过程中又往往容易忽视 .例 1 已知a ,b ,c∈R+且a +b +c =1,求证 :(1-a) (1-b) (1-c)≥ 8abc .分析 利用条件将 1代换成a +b +c后 ,很容易发现原不等式等价于 (a +b) (b +c) (c …  相似文献   

2.
sin^2α+cos^2α=1是一个重要的三角公式,某些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问题,若能根据题目特点恰当应用它,常能迅速打通思路,使问题巧妙获解.下面列举几例,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3.
刘光清 《数学通讯》2003,(18):14-14
本文介绍一个常见的不等式 ,把它当作一个定理 ,并围绕这个定理及其推广精选了从易到难各档次的五个题目加以解答 ,意在开发它的功能 ,加强它在解题中的运用 .定理 a ,b ,c∈R ,则a2 +b2 +c2 ≥ab +bc +ca .证明 ∵ 2 (a2 +b2 +c2 ) =(a2 +b2 ) + (b2 +c2 ) + (c2 +a2 )≥ 2ab + 2bc+ 2ac .∴a2 +b2 +c2 ≥ab +bc +ca .“ =”号成立时当且仅当a =b =c .推广 x ,y ,z∈R+ ,a ,b ,c∈R ,那么  y +zx a2+ x +zy b2 + x +yz c2 ≥ 2 (ab +bc+ca) .证明 ∵ yxa2 + xyb2 + zyb2 + yzc2 +xzc2 + zxa2 ≥ 2ab + 2bc+ 2ac .∴推广成立 .该定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不定方程x2+y2=z2给出了四个推广,并用一种统一的解法对这四个推广给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讨论函数y=ax+b/x(a>0,b>0)函数的单调性? 先从“图象”上来寻求函数性质,再作论证. 不妨先讨论具体的a、b值.例如:a=2、b=1,即研究函数y=2x+1/x的单调性. 1.用图象叠加法作出大致图象  相似文献   

6.
朱彤 《数学通讯》2001,(22):16-17
三角学产生于约两千年前的古希腊 ,起因是人们要对三角形中的角和边进行精确的测量与计算 ,后来逐渐发展为定义在实数集上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就函数 y =Asin(ωx φ) k来说 ,其应用不仅仅限于课本上提到的简谐振动、交流电、单摆等方面 ,许多有节律地变化的自然现象 ,都可用此函数来模拟 ,在生物、天文、地理、机械等方面都有其应用 ,下面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图 1 例 1图例 1 估计一天白昼的时间 .估计某一天的白昼时间的小时数D(t)可由下式表示 :D(t) =k2 sin 2π365 (t- 79) 12 ,其中t表示某…  相似文献   

7.
8.
设二元函数f(x,y)有稳定点P(x_0,y_0),并设f_(xx)(x_0,y_0)=A,f″_(xy)(x_0,y_0)=B,f″_(yy)(x_0,y_0)=C,△=AC-B~。当△=AC-B~2=0时,f(x,y)在点P(x_0,y_0)处是否有极值的问题,一般教科书都未进行过具体地讨论,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地探  相似文献   

9.
商厚珑  顾伟 《数学通讯》2003,(18):18-18
台体体积公式 :V =16 h(S上 + 4S中 +S下) ,其中S上 为上底面的面积 ,S下 为图形的下底面的面积 ,S中 为图形平行于上、下底面且到上、下底面的距离相等的截面的面积 .这个公式有很多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我们熟悉的图形的体积 ,也可以用于计算一些条件特殊的立体图形的体积 .1 常见几何体中公式的应用1)棱 (圆 )柱 (已知底面积和高 ) :因为S上 =S中=S下 =S ,所以V =16 h(S上 + 4S中 +S下) =Sh .2 )棱 (圆 )锥 (已知底面积和高 ) :根据中截面和底面相似 ,且相似比为 1∶4 ,易知 :S上 =0 ,S中 =14S ,S下 =S ,代入V =16 h(S上 …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学方法中关注的焦点,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挖掘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已成为广大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在从现行教材内容中挖掘一些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方面作了一此尝试,偶有几得.现以垂径定理和圆幂定理及圆周定理,弦切角定理之间的关系为一例,作介绍,供师生们参考.一、从垂径定理到相交弦定理如图(一)设在的两条弦AB和CD相交于P,用垂径定理证AP·BP=CP·DP(相交弦定理)证:过P作弦EF,使OP⊥EF,设EF=2a过O作OQ⊥AB,垂足为Q,则由垂径定理即得EP=FP=a,AQ=BQ故AP·BP=(AQ-PQ)(BQ+PQ…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线性方法研究$N=2$超对称KdV方程. 通过适当的相关变换, 将$N=2, a=4$和$N=2, a=1$超对称KdV方程转化成双线性形式, 由此构造了相应方程的解. 对于$N=2, a=1$ 超对称KdV方程, 还得到了它的双线性B\"acklund变换和Lax 表示.  相似文献   

12.
确定广义Topological N=2超共形代数和Twisted N=2超共形代数上的超斜对称双导子.证明在这两类超代数上的所有超双导子都是超双内导子.应用此结论,得到在广义Topological N=2超共形代数上的线性超交换映射是非标准的,而Twisted N=2超共形代数上的线性超交换映射是标准的.  相似文献   

13.
矩阵方程aX^2+bX+cIn=0的一种解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建锋 《大学数学》2003,19(3):89-91
提出了矩阵方程aX2+bX+cIn=O,a,b,c∈R且a≠0,In是n阶单位矩阵,X∈Cn×n的一种解法.首先将方程转化为Y2=O或In,然后讨论了Y的所有解,最后根据转化式,得到了原方程中X的所有解.  相似文献   

14.
平面2n+1次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卓相来 《工科数学》2002,18(5):33-36
讨论了微分方程组dx/dt=-y(1-ax^2n) bx-cx^2n 1,dy/dt=x(1-ax^2n),并且给出了其极限环存在唯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设矩阵X=(xij)∈R ,如果xij=xn+1-i,n+1-j(i,j=1,2,…,n),则称X是中心对称矩阵.该文构造了一种迭代法求矩阵方程A1X1B1+A2X2B2+…+AlXlBl=C的中心对称解组(其中[X1,X2,…,Xl]是实矩阵组).当矩阵方程相容时,对任意初始的中心对称矩阵组[X1(0),X2(0),…,Xl(0)],在没有舍入误差的情况下,经过有限步迭代,得到它的一个中心对称解组,并且,通过选择一种特殊的中心对称矩阵组,得到它的最小范数中心对称解组.另外,给定中心对称矩阵组[X1,X2,…,X1],通过求矩阵方程A1X1B1+A2X2B2+…+AlXlBl=C(其中G=C-A1X1B1-A2X2B2-…-AlXlBl)的中心对称解组,得到它的最佳逼近中心对称解组.实例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正>类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修2-1第43页(选修1-1第37页)研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方法,研究椭圆C:x~2 -xy+y~2=1的几何性质并画图.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时尚而又现实的教育发展产物,目前正在全国,尤其教育界得到了大力推行,已经越来越来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普遍关注.人教版新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每学期都安排了几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些素材.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仅靠一学期几个研究性课题往往难以奏效.为了保证学生在现行课堂教学中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就必须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拓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行为角色的转变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四元不定方程x2 +y2 +z2 =w2 ,显然 ,若 (x ,y ,z ,w) =(kx0 ,ky0 ,kz0 ,kw0 )(k≠ 0 )是它的一个解 ,则 (x ,y ,z ,w ) =(x0 ,y0 ,z0 ,w0 )也必是它的一个解 .故只须考虑 (x ,y ,z ,w) =1 ,即x ,y ,z ,w四数互质的情况 .定理 1  (解的结构 )若正整数x ,y ,z ,w满足x2 +y2 +z2 =w2 ,且 (x ,y ,z ,w) =1 ,则x ,y ,z三个数中 ,必定是一个奇数、二个偶数 .证 x ,y ,z三个数的奇偶性 ,共有四种情况 :①全为偶数 ;②全为奇数 ;③二奇一偶 ;④一奇二偶 .①若x ,y ,z全是偶数 ,则w也…  相似文献   

19.
求形如函数y =ax2 +bx +cpx2 +qx +r px2 +qx +r≠ 0的值域问题是众多求函数值域中的基本类型 ,其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分析探讨如下 :一、当函数的定义域D为全体实数时 ,即x∈R时 ,px2 +qx +r≠ 0 ;可以采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即原函数可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yp -a)x2 + (yq -b)x +yr -c =0  ( )(1)当yp -a =0时 ,即y =ap 时 ,若 ( )有解 ,则y可取到 ap ,若 ( )无解 ,则y不能取到 ap;(2 )当yp -a≠ 0时 ,一元二次方程 ( )有实根 ,所以其判别式△≥ 0 ,即 (yq -b) 2 - 4(yp -a) (yr -c)≥ 0 ,可解得y的取值范围 ;综全 (1) (2 …  相似文献   

20.
王颖  张永正 《数学季刊》1994,9(2):93-101
In this paper,we determine the derivation algebra of non-restricted Lie algebra H(n,m) of Cartan type in characteristic p=2.The main reault is following;Der(Hn,m))=adH(n,m)(H^m(n,m F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