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钪—镧—对氟偶氮氯膦体系共显色效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建明  罗庆尧 《分析化学》1993,21(11):1306-1309
本文研究了钪-镧-对氟偶氮氯膦体系共显色效应的光度特性及测定钪的最佳条件,建立了光度法测定痕量钪的新方法。该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57×10^4L·mol^-1·cm^-1,Sc(Ⅲ)浓度在0.0-5.0μg/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将本法用于镁基,铁基合成试样中痕量钪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了铍(Ⅱ)与对碘偶氮氯膦的显色反应。在0.1mol/LNaAc 溶液中,铍(Ⅱ)与显色剂生成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20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620=3.36×10^4L·mol^-1·cm^-1。铍(Ⅱ)含量在0~5.0μg/25mL范围内经尔定律。配合物中Be(Ⅱ)与显色剂的摩尔比为1∶2。该方法可应用于铍青铜、铝合金及水样中微量铍的测定。方法灵敏、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了对乙酰基偶氮氯膦与钛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3.6到0.5mol/L的盐酸酸度范围内,钛与试剂形成组成比为1:2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8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5×10^4L.mol^-1.cm^-1,钛浓度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多数金属元素不干扰测定,在掩蔽剂存在下,可测定镁砂和铝矾土中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4.
对碘偶氮氯膦光度法测定钛(Ⅳ)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了钛(Ⅳ)和对磺偶氯膦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3.0-4.8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钛(Ⅳ)和显色剂形成1:1的蓝绿色配合物。试剂的吸收峰位于564nm,配合物吸收峰在696nm,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96=1.69×10^4L.mol^-1.cm^-1。  相似文献   

5.
新显色剂间碘偶氮氯膦与铋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较系统地研究了新显色剂2-(4-氯-2-膦酸基苯偶氮)-7-(3-碘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与铋的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铋。在硝酸和磷酸酸的混介质中,间碘偶氮氯磷与铋形成2:1的深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80nm,摩尔系数为1.48×10^5L.mol^-1.cm^-1,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Bi(Ⅲ)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可锻铸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显色剂5-(5-氯-2-羟基苯偶氮)若丹宁与Au(Ⅲ)的显色反应.在1mol·L-1左右的盐酸介质中,Au(Ⅲ)与试剂形成1∶1的橙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75×104L·mol-1·cm-1.大量碱金属、碱土金属和有色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贵金属元素除钯外,也有较大的允许量,该反应选择性较好,灵敏度较高,无须加掩蔽剂,方法可用于含金废水中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钯(Ⅱ)与对碘偶氮氯膦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钯(Ⅱ)与对碘偶氮氯膦在硝酸介质中形成组成比为1:2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3×10^4L·mol^-1·cm^-1,钯的质量浓度在0.0 ̄1.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应用于废钯催化剂回收液中铯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王伦  毛兰群 《分析化学》1994,22(6):580-582
本报道了新显色剂5-(4'-氯-2'-羟基苯偶氮)罗丹宁的合成及其光度法测定银的条件,在pH=5.0的缓冲介质中,该显色剂与银形成黄色络合物,其络合比为Ag(I):R=1:2,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用拟定的方法测定阳极泥,废定影液中银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对乙酰基偶氦氯膦与钛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3.6至0.5mol/L的盐酸酸度范围内,钛与试剂形成组成比为1∶2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8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6×10 ̄4L·mol ̄(-1)·cm ̄(-1),钛浓度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多数金属元素不干扰测定,在掩蔽剂存在下,可测定镁砂和铝矾土中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10.
本报道了新显色剂2-氯-5-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研究了在pH9.8硼砂-氢氧化钠介质中、在Triton X-100存在下镉(Ⅱ)与CCDAA形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λmax=485nm,ε485=1.24×10^5L.mol^-1·cm^-1,镉量在0 ̄1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已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微量镉(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试剂2-〔2'-(6'-甲磺酰-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MSBTAMB)与铜(Ⅱ)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2.0 ̄5.1和40%乙醇介质中,Cu(Ⅱ)与MSBTAMB形成1+1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2nm,用单波长法测得配合物的Σ642=6.74×10^4L·mol^-1·cm^-1,双波长法测得的Σ642.546=1.09×10^5L·mol^-1·cm^-  相似文献   

12.
罗红群  刘绍璞 《分析化学》1993,21(10):1179-1181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铊(Ⅲ)与碘化钾和罗丹明B,罗丹明6G、乙基罗丹明B、丁基罗丹明B碱性Che吨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显色反应,讨论了铊(Ⅲ)-碘化钾-罗丹明B-聚乙烯醇体系的反应条件和分析特性,ε585=7.03×10^5L·mol^-1·cm^-1,此法可用于水样中微量铊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罗丹明 6G 褪色光度法测定氯酸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罗丹明6G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氯酸根离子的新方法,研究了氯酸根在盐酸介质中氧化罗丹明6G使其褪色的最佳条件。最大吸收波长λmax在525nm处,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22×10^5L·mol^-1·cm^-1,氯酸根的质量浓度在0 ̄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已用于化学试剂中氯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探讨题试剂与锌离子的显色反应条件,当PH为5.5,在TritonX-100存在下,DMTAQ与锌离形成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45nm,表观摩尔吸系数9.4×10^4L.mon^-1.cm^-1,锌量在0-25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可用于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锌。  相似文献   

15.
用pH法在25.0±0.1℃、I=0.1mol/L KNO3条件下研究了铜(Ⅱ)与12-(2'-羟基-5取代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酮-α-氨基酸所形成的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性,测定了该体系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探讨了大环配体的取代基效应及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铽—镧—磺基水杨酸共发荧光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稀土离子La^3+的存在可使二元配合物Tb^2+-磺基水杨酸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57倍,通过试验确定了Tb^3+-La^3+磺基水杨酸共发荧光体系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并研究了该体系的荧光特性。在最佳条件下,Tb^3+浓度在4.8×10^-10-8.0×10^-7m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正相关关系,检出限为1.1×10^-10mg·L^-1。利用该体系完成了合成样品与 标准稀土氧化  相似文献   

17.
β—CD对Zn(Ⅱ)—m—BrTPPS4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系统研究了β-CD对Zn(Ⅱ)-m-BrTPPS4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7×10^5L.mol^-^1.cm^-&1,Zn(Ⅱ)的浓度在0-5μ/25mL符合比定律。应用本法于发,铝合金等试样中锌的测定,回收率及方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在PH3.5-4.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HCl缓冲介质中,Sb(Ⅲ)与甲基橙、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形成有色多元配合物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微量锑的高灵敏光度分析法。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89×10^5L·mol^-1·cm^-1,锑的质量浓度在0-12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的中Sb(Ⅲ)与甲基橙(MO)的组成比为n(Sb(Ⅲ):n(MO)=1:1。采用巯基棉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分光光度测定汞的一种新方法。在PH9.5的NH3·NH4Cl介质和TritonX-100存在下,4,4‘-二偶氮苯竽氮氨基偶氮苯(BBDAB)与汞(Ⅱ)迅速形成橙红色配合物,并且至少稳定48h。在实验条件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5nm,摩尔吸光系数ε=1.8×10^5L·mol^-1·cm^-1,Hg(Ⅱ)在0 ̄12mg/25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体系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有镉(Ⅱ)  相似文献   

20.
王磊  司芝坤 《分析化学》1998,26(9):1052-1055
研究了铕-敌鼠-DL-组氨酸-CTMAB荧光体系的荧光特性,测定了体系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敌鼠的实验方法,体系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30nm和612nm,各组分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10^-5mol/L,DL-组氨酸,1.0×10^-4mol/L,CTMAB1.0×10^-5mol/L,pH为9.0,在此条件下,敌鼠浓度在6.0×10^-7~9.0×10^-5mol/L范围内同体系的荧光强度成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