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振动光谱和X-射线结构分析数据的结合,归属了系列具有「M3YS3M′」(M=Mo,W;Y=O,S;M′=Cu,Sn,Sb,Pb,Bi)簇芯的异金属四核类立方烷原子簇化合物的主要振动谱峰。讨论了五种结构类型的光谱特征和成键状态,M′的加入使vM-(μ3-Y)和VM-s频率下降。当M′为过渡金属,例如Cu时,Cj与「M3YS3」结合紧密造成了Cu-S共价键相当的vCu-s振动频率,而当M′为主族金属时,VM′-s远小于相应共价键的振动频率值。文中还对vM-M振动进行若干论述。  相似文献   

2.
碳化钼催化剂的XPS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程序升温碳化法在CH4/H2气流中,由前驱体MoC2/C出发,制备了活性炭担载斩高分散Mo2C/C催化剂,并用XPS和XRD等方法考察了制备温度,钼含量,钝化处理和氢还原活化对催化剂表面状态的影响,680℃碳化制得的具有高甲烷活性的Mo2C/C催化剂表面钼中以Mo^4+组分为主,Cls单峰位于284.5eV未发现反映C-Mo键合的低结合能的Cls峰,600℃氢还原后,表面的O/Mo原子比仍在0.  相似文献   

3.
应用ICP-AES法,对核纯海绵锆中17个杂质元素的测定进行了试验研究。取样量100mg时,Al、Ca、Co、Cr、Cu、Fe、Mg、Mn、Mo、Ni、Pb、Sn、Ta、Ti、V、Y和Zn的测定范围是10μg/g-3200μg/g。回收率为95.2%-106.5%。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两个「V2M6S6O」(M=Cu,Ag)八核簇合物的合成和分子结构,讨论了它们的约外光谱,^51VNMR和电子光谱,采用动态红外光谱跟踪技术探讨「V2Cu6S6O2」簇合物的成簇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法对锆铀铒合金中十七个微量杂质元素和铒的测定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取样100mg时,Al,Ca,Co,Cr,Cu,Fe,Mg,Mn,Mo,Ni,Pb,Sn,Ta,Ti,V,Y和Zn的测定范围为30-3200μg/g,Er为0.2-3.2%,回收率94-108%,RSD为0.2-2.1%。  相似文献   

6.
应用ICP-AES法,对核纯海绵锆中17个杂质元素的测定进行了试验研究。取样量100mg时,Al、Ca、Co、Cr、Cu、Fe、Mg、Mn、Mo、Ni、Pb、Sn、Ta、Ti、V、Y和Zn的测定范围是10μg/g—3200μg/g。回收率为95.2%—106.5%。  相似文献   

7.
用1H、13C、95MoNMR技术研究了一系列Mo(W)—CO—S一dtc原子簇化合物,并用动态95MoNMR技术跟踪了MoOnS4(n=0,2),CuCl,R2dtc(R2=Me2,Et2)几个反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该系列化合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SCC-DV-Xα方法计算了Hg2、Hg2+2、Hg3、Hg4+3原子簇的电子结构和光谱,分析了体系的稳定性和影响分子轨道的因素及可能的光谱跃迁波长,所得结果与所报道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ICP—AES法测定人体血清中的Al,Be,Cu,Mn,Mo,V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用ICP-AES同时测定人体血清中的Al,Be,Cu,Mn,Mo,V等六种元素的方法。在我们的设备上,检出限对Al,Cu,Mo为1-3μmol/L,而对Be,Mn,V为0.1-0.3μmol/L。这六种元素的回收率在100±20%之间。  相似文献   

10.
王义  谢元南 《计算物理》1997,14(1):75-82
在YH-1/YH-2计算机上将多重散射Xα自洽场方法(SCF-Xα-SW)程序和线性Muffin-tin轨道方法(LMTO)程序做了改进,实现了向量化和并行化。研究了C60的能级;计算了苯分子从1e1g,2e2g和1a2u开始激发的108个Rydberg态单电子轨道激发能,即1e1g,2e2g,1a2u→ka1g(k=3-11),ke2g(k=2-7),ke1u(k=3-8),ke1g(k=3-5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用ICP-AES同时测定人体血清中的Al、Be、Cu、Mn、Mo、V等六种元素的方法。在我们的设备上,检出限对Al、Cu、Mo为1~3μmol/L,而对Be、Mn、V为0.1~0.3μmol/L。这六种元素的回收率在100±20%之间。  相似文献   

12.
Ba,Sr,Ca在Co/γ—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的作用机制(I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硝酸盐水溶液等量共浸法制备了分别在750℃和900℃焙烧的系列催化剂Co-M/γ-Al2O3(M=Ca,Sr,Ba,Co3O4/Al2O3=8wt%,M/Co=15mol%)测定了CO氧化转化率,用BET表面,XRD,XPS,DTA和TPR等手段研究了助剂Ba,Sr,Ca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助剂后,CO完全转化温度下降了20~60℃左右,助剂的作用顺序为Ca>Sr>Ba,实验表明,750℃和9  相似文献   

13.
氧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结构的EXAF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a2MoO4.2H2O,MoO3,(NH4)6Mo7O24.4H2O等结构典型的含钼化合物及氧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样品进行了EXAFS测试,并以Na2MoO4.2H2O为标样进行多层拟合计算,以研究各样品钼组分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4.
S2分子X^3—Σ^—g和B^3Σ^—u态的势能函数和振动光谱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应用实验光谱数据,导出了S2的基态分子X3Σ-g和激发态B3Σ-u的MurelSorbie势能函数,并用QCISD(T)/6-311G方法对基态进行了计算,结果在吸引支出现了回避相交而产生了一个浅平极大,其他部位与实验结果符合甚好。计算了B3Σ-u和X3Σ-g态的全部振动能级,以及激发态(B3Σ-u)振动能级≤9和基态(X3Σ-g)振动能级≤30之间的Deslandres表。给出了B3Σ-u-X3Σ-g跃迁Condon抛物线,各振动态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很好符合。  相似文献   

15.
PdO引入对CuO/γ—Al2O3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TR,SEM,XRD阶梯扫描及CO和CH4氧化活性测定表征技术研究了CuO/γ-Al2O3催化剂及负载Pd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O/γ-Al2O3催化剂上引入不同含量的PdO,使TPR还原峰温欠下降。对载体上CuO平均晶粒大小的测定表明随PdO含量的增加,CuO平均晶粒逐渐减小;SEM对PdO-CuO/γ-Al2O3催化剂上Cu元素分布的面扫描测定亦证实了随PdO含量的增加,催  相似文献   

16.
采用XRD、EXAFS技术研究了不同Pd含量的Pd-Mo-K/Al2O3催化剂结构,并关联其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结果表明,在氧化态Mo-K/Al2O3催化剂体系中添加Pd后,“K-Mo”物相晶粒变小,分散度提高,说明钯可能和钾钼物种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经硫化还原处理后,发生了氧硫交换,钼主要以MoS2物种形式存在,其粒度随着Pd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尺寸的显著变化可能导致MoS2与载体作用形式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量分步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组份浸于CeO2上,经500℃焙烧2h,450℃氢气还原1h制得Co-Pt/CeO2和Co-Rh/CeO2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贵金属与Co之间具有催化协同效应。对CO氧化,Pt与Co的协同效应较显著,而对富氧条件下CH4选择还原NO,Rh与Co的协同效应更为明显,XPS和EXAFS结果一致表明,经H2还原后,样品Co/CeO2、Co-Pt/CeO2和Co-  相似文献   

18.
电场对Au—Ag薄膜结构影响的AFM和VA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变角X射线光电子谱(VAXPS)技术研究了Au-Ag/SiO2体系在直流电场作用下,Au,Ag电迁移的特点及所引起的薄膜结构的变化,观察到较低温度下Au,Ag聚集状态的显著变化,发现电迁移过程中Au-Ag薄膜与SiO2基底之间存在界面化学反应,膜层中Au,Ag,Si等元素的化学状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结构表明SiO2表面上Au-Ag复合薄膜电迁移不只是一个水平方向的扩  相似文献   

19.
Y-123相超导体Cu位掺Sn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XPS)研究了Y-123相Cu位掺Sn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实验发现在掺杂量较小时,样品的芯能级谱都变化很小,特别是Cu2p3/2谱,其卫星峰与主峰的强度比Is/Im还略有升高;但当掺杂量较大时,芯能级谱的变化方向与掺杂浓度较低时相反,Cu2p3/2谱的Is/Im出现了明显下降.电子结构上的这种变化与Sn掺杂对超导转变温度的影响相一致.实验结果表明高价态的Cu确实有益于超导,杂质Sn主要占据在Cu-O链上Cu的格位上.  相似文献   

20.
本报道用MOCVD方法在以15cm/hr速度连续走带的Ag/Ai复合基体上制备YBCO超导带的结果。所有YBCO超导带的Jc值为1.3×10^4A/cm^2;样品主相为YBCO123,呈强烈c-轴取向,其衍射峰的摇摆曲线半高宽约为2.8°;另外,还含有少量Y2BaCuO5和BaCuO2杂相,本还用SEM和EDX对样品沉积层进行了观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