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铬(Ⅵ)和二苯卡巴肼反应的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已普遍应用于痕量铬的比色测定。因为钒(V)与二苯卡巴肼生成黄色络合物严重干扰铬的测定,所以钒存在时测定微量铬是困难的。在“色层分离-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测定纯铁、纯铜及钢中微量铬”的一文中,曾详细地研究了铬的色层分离等条件。本文在该工作的基础上,鉴于钒(V)在酸性介质中(pH<1)以VO_2~+离子存在的性质,进一步研究了应用阴离子交换活性氧化铝色层吸附柱(简称吸附柱)从大量的  相似文献   

2.
用聚酰胺树脂吸附皮革萃取液中的有色有机物,萃取液中的铬(Ⅵ)在酸性条件下与二苯卡巴肼丙酮发生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铬(Ⅵ)含量在0~100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A=1.651×10~(-2)X,相关系数r=0.9999 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6.8%,加标回收率为84.7%~98.5%。  相似文献   

3.
用D206阴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的微交换柱,从酸度为0.05 mol.L-1硫酸的试样溶液中分离并富集痕量铬(Ⅵ)。试液以2 mL.min-1流量通过交换柱,用0.05 mol.L-1硫酸溶液0.5 mL淋洗交换柱两次,然后用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及2 mol.L-1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溶液3 mL分3次洗脱吸附于交换柱上的铬(Ⅵ),洗脱液接受于25 mL容量瓶中,在0.5 mol.L-1硫酸溶液中,加入1.5 mol.L-1磷酸溶液0.5 mL作掩蔽剂后,用二苯碳酰二肼试剂显色光度法测定铬(Ⅵ)含量。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钢电镀层中的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弱碱性溶液萃取—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测定电镀钢中铬的方法。结果表明,在Cr(Ⅵ)质量浓度为0.0~1.0 mg/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加标回收率为97.0%~10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5%。  相似文献   

5.
用TBP-棉纤维吸附实现铬(Ⅵ)与铬(Ⅲ)的在线分离富集,并用流动注射(FI)-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分别测定其含量。将TBP-棉纤维小球填入自制的锥形柱并组装在FI系统中作为分离单元。将预先调至pH 0.75的样品溶液,以4mL·min-1流量注入FI系统中,并在锥形柱中富集分离160s。此时铬(Ⅵ)被TBP-棉纤维吸附,而铬(Ⅲ)随流出液流出。收集流出液测定铬(Ⅲ)量。用水以2.6mL·min-1流量过锥形柱洗脱铬(Ⅵ),洗脱液引入FAAS,测定铬(Ⅵ)含量。铬质量浓度在0.100~0.900mg·L-1以内呈线性。对与0.02μg铬(Ⅲ)共存的0.10μg铬(Ⅵ)溶液作7次测定,计算得到铬(Ⅵ)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4%。添加0.500mg·L-1铬(Ⅵ)及0.100mg·L-1铬(Ⅲ)溶液,计算得到铬(Ⅵ)及铬(Ⅲ)的平均回收率依次为119%和107%。  相似文献   

6.
二苯碳酰二肼(DPC)光度法测定铬(Ⅵ)常受各种共存物的干扰。因此我们探索了磷酸三丁酯萃淋树脂(CL-TBP)应用于铬的分离的可能性。拟定了Cr(Ⅵ)测定前处理的新方法。用于电镀、印染等含大量干扰离子的水样中微量Cr(Ⅵ)的测定,方法的选择性、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Cr(Ⅵ)-8-羟基喹啉对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体系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Cr(Ⅵ)的化学发光法。检出限为1.2×10-3mg.L-1,线性范围为3.0×10-3~4.0×10-2mg.L-1,回归方程为ICL=3.6+1.68×106C(g.L-1),相对标准偏差2.8%(n=11);将该法应用于丙酸钙、动物蛋白粉等生化产品中痕量铬的测定,加标回收率96%~105%,5次测定平均值与苯二碳酰二肼光度法相比较,相对偏差小于5%,并探讨了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用泡沫浮选法测定水中铬时,发现铬(Ⅵ)与二苯碳酰二肼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离子缔合物而被浮选,因此联想到这种离子缔合物有可能被有机溶剂所萃取,从而达到提高灵敏度之目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将此法用于水中微量铬的测定,获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法取100ml水样测定,测定下限为1μg/L。 1.主要仪器与试剂: 72型分光光度计。 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SLS),1%二苯碳酰二肼丙酮溶液,临用时配制; 铬标准溶液;用经过105℃烘至恒重的重铬酸钾制成1ml含1.0μg Cr(Ⅵ)的标准溶液。 2.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分组成的微乳液对铬(Ⅵ)-二苯卡巴肼(DPC)显色体系的影响,得到最佳增敏条件.结果表明:与水(ε=4.06×10 4L·mol-1·cm-1)及相同含水量的SDS胶束(ε=3.97×10 4L·mol-1·cm-1)相比,SDS微乳液对铬(Ⅵ)-DPC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表观摩尔吸光率ε=8.07×10 4L·mol-1·cm-1,测定灵敏度显著增加.方法用于面漆中铬(Ⅵ)的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7.2%.  相似文献   

10.
铬-二苯卡巴肼体系间接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性条件下,Cr(Ⅵ)与二苯卡巴肼形成稳定的紫红色铬合物,在544nm处有最大吸收,利用过氧化氢对该体系的褪色作用可实现过氧化氢的间接测定,摩尔吸光系数为2.51×10  相似文献   

11.
高酸度条件下单波长、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Ⅵ)的测定,在金属材料的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铬的测定仍采用二苯卡巴肼法,该法的灵敏度虽较高(ε=34600),但由于显色剂的稳定性很差,显色剂溶液和工作曲线需当天配制和绘制,除给操作带来许多麻烦外,还造成大量试剂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二苯碳酰二肼柠檬酸盐光度法快速测定水中铬(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了一种二苯碳酰二肼柠檬酸盐,建立了基于这种试剂和手持式光度计的铬(Ⅵ)的快速现场测定方法.在弱酸性介质中,此试剂与铬(Ⅵ)形成紫红色产物,λmax=540nm,摩尔吸光系数ε=3.32×104L·mol-1·cm-1,铬(Ⅵ)含量在0.03~2.0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用于电镀废水中铬(Ⅵ)的快速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国市售黄金饰品中六价铬的含量。采取四分法均匀取样,样品以碱性提取液浸出。浸出液中的铬(Ⅵ)在微酸性条件下与二苯碳酰二肼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波长540nm处测量其吸光度。六价铬的质量浓度在0.5mg·L-1以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01mg·L-1。加标回收率在98.0%~100%之间,对六价铬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10 mg·L-1的模拟样品溶液,分别测定11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7%,0.27%。  相似文献   

14.
预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超微量铬(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铬(Ⅵ)的强毒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测定铬Cr(Ⅵ)的方法文献报道较多[1~4] ,目前国家标准方法[5]是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该法灵敏度较高,但受共存物的干扰及检出限的限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L).采用液膜富集有文献报道[6] ,但液膜组成复杂,操作繁琐.采用离子色谱柱分离、富集进行铬(Ⅵ)的测定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各项条件试验,确立了阴离子色谱柱分离、富集铬(Ⅵ)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天然水中六价铬,给出了试验装置及分析流程的图解。水样经0.22μm滤膜过滤后分取500μL进样,经保护柱(IonPac AG7)及分离柱(IonPac AS7)分离,由流量为0.25 mL.min-1的淋洗液(300 mmol.L-1硫酸铵和120 mmol.L-1氨水的混合溶液)洗脱。洗脱液与以流量为0.15 mL.min-1二苯羰酰二肼显色液在混合器中混合后,在反应圈中显色,在540 nm波长处作光度检测。线性范围在0.02~50μg.L-1之间,检出限(3S/N)为0.010μg.L-1。对一水样作了12次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2%。  相似文献   

16.
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铬(Ⅲ)和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编结反应器(KR)在线富集,提出了测定水样中痕量铬(Ⅲ)和铬(Ⅵ)的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取2份水样与络合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溶液在线混合,分别与样品中铬(Ⅲ)及铬(Ⅵ)形成络合物并吸附于KR的内壁上,引入空气除去残留的溶液。泵入乙醇-盐酸(9+1)混合溶液将吸附于KR内壁上的络合物洗脱。按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洗脱液的吸光度(A_s)。另取1份水样,预先用抗坏血酸将其中铬(Ⅵ)还原为铬(Ⅲ),再按上述条件操作并测得吸光度(A_(Cr))。基于铬(Ⅲ)和铬(Ⅵ)富集系数的差异,推导了铬(Ⅲ)及铬(Ⅵ)含量的计算公式,将所测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所提出方法对铬(Ⅲ)及铬(Ⅵ)的检出限(3S/N)依次为8.9,5.3μg·L~(-1),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5.6%和2.8%。用标准加入法测得回收率在95.9%~98.9%之间。  相似文献   

17.
二苯卡巴肼法测定水中铬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微量铬的测定,我国的“水质分析法”和美国的“标准方法”,都推荐二苯卡巴肼法。在实践中发现此法存在以下缺点:(一)采用高锰酸钾氧化 Cr~(3+)为Cr~(6+),方法需加热,静置和过滤,手续麻烦。(二)当氯离子浓度较高时,重现性不好,一般结果偏低。(三)二苯卡巴肼溶液不稳定,需现用现配。如在冰箱中保存,最多5天左右明显被氧化变质而不能用,给工作带来不便。本文采用四价铈为氧化剂代替高锰酸钾,在室温下氧化三价铬为六价铬,用叠氮化钠为还原剂消除过量的四价铈,然后在0.25—0.36N盐酸介质中进行显色测定。对DPC配制也进行了改进。本法在室温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不需加热、静置和过滤。而且可用于氯含量高的污水、海水和水质的分析,灵敏度和选择性基本与原法相同。  相似文献   

18.
应用自行设计的铬(Ⅵ)在线提取、分离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的全自动分析系统测定明胶胶囊中铬(Ⅵ)的含量。样品(2.0g)用pH 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100mL)和无水氯化镁(0.4g),在氩气气氛中超声提取15min。所得提取液经过滤和脱色,调整其酸度至pH 5.0,通过交换柱吸附铬(Ⅵ)。用含1g·L-1抗坏血酸的0.4mol·L-1硝酸溶液将铬(Ⅵ)从交换柱上洗脱。洗脱液导入仪器进行检测。铬(Ⅵ)的质量浓度在100μg·L-1以内与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为0.30μg·L-1。样品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9%~3.6%之间,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1%。  相似文献   

19.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样中的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水样中铬含量的方法.测定耗时140 s,测定频率25样/h.本法利用Cr(Ⅵ)和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反应,Cr(Ⅵ)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在0.05~0.8 mm/L之间与吸光度呈线性.该法的检出限是4.0 μg/L,低于国家对Ⅰ类水的相关标准.应用此法分别测定了北京城区一些地表水中铬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0.1%~113%之间.  相似文献   

20.
在0.01mol.L-1硼砂溶液(pH 9.18)中,用纳米二氧化铈修饰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苯酚。伏安图上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其峰电位为+0.56V(vs.SCE),峰电流与苯酚的浓度在1.0×10-7~2.0×10-4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5.0×10-8 mol.L-1。富集时间为30s,同时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苯酚在纳米二氧化铈修饰碳糊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果表明此电极反应为一不可逆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