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进一步应用斜率法、饱和容量及表观平衡常数测定,证明前文所述苏丹Ⅰ中性协萃体系萃锂反应机理。测定了三种螯合-中性协萃体系(苏丹Ⅰ与TBP(Ⅰ),DBBP(Ⅱ)及TOPO(Ⅲ)体系)的萃锂反应热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发现所有体系萃锂反应均为放热反应,△G和△S值随中性配位体之不同而异。此三种体系中,Ⅲ具有最好的萃锂及锂与其它碱金属离子分离性能。测定了萃锂前后体系的红外及可见-紫外光谱,从它们最高吸收峰的频率位移看来,可证实在可萃络合物中锂的成键性质。应用卡尔费休法测定了体系有机相中的水含量,以便了解水分子在锂络合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锂为原料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锂 (PAALi) ,将其熔于低共熔盐 (一定比例的LiNO3 LiOOCCH3混合物 )中得到新型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SPE) ,用XRD、IR、DTA、TG DTG等技术进行了表征 ,讨论了影响合成PAALi工艺及新型固体电解质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在LiNO3 LiOOCCH3摩尔比为 1∶1时 ,将其按质量百分比 80∶2 0与聚丙烯酸锂混合均匀并熔融 ,得到的电解质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 2× 10 - 5S·cm- 1 ,大量低共熔盐的加入可明显提高SPE的离子导电率 .XRD、DTA及TG DTG结果表明低共熔盐与聚丙烯酸锂形成了新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定的锂的反相萃取柱色层分离法,以聚四氟乙烯(701)为载体,0.186M二苯甲酰甲烷(DBM)-12.5%磷酸三丁酯(TBP)的16.7%十二烷-70.8%乙醚溶液为固定相,2M NH_3·H_2O及水为杂质淋洗液,1%NaCl作锂的解脱液,可使锂与铜、镍、钴、钙、镁、铝、铋、铷、铯、镉、锰、钒、铌、钽等元素定量分离,最后用钍试剂Ⅰ分光光法测定锂(也可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此法不仅分离效率高、回收率高(可达100%),而且简便、快速、易于普及,能用于盐卤及矿石等试样中锂的测定,也可用于锂的提制(仅需将锂与钠进一步分离)。  相似文献   

4.
卟啉的衍生物作为光度试剂测定铜,主要有TPPS_3、TPP、T(3-MPy)P、T(4-MPy)P和T(4-SP)P等。这些卟啉类化合物都有共同的母体—卟吩核,与铜(Ⅱ)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络合比为1∶1),在波长400—500nm之间有一极强的吸收带(通称Soret带),其摩尔吸光系数在2—5×10~5之间,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在表面活性剂或还原剂存在下,可在水相以直接光度法测定铜,也有用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超微量铜。在应用上,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  相似文献   

5.
用5-Br-PADAP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Br-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 5-Br-PADAP)是近年来出现的灵敏新试剂之一,但用于实际工作不多。我们曾用于锑和钒的测定,获得良好结果。本文研究5-Br-PADAP 与铜离子的显色反应及其用于萃取光度测定的可能性,实践证明该试剂与铜离子的反  相似文献   

6.
基于变色酸2C和TAN双显色体系发展了一种同时测定铍(Ⅱ)、铬(Ⅲ)、铜(Ⅱ)、铁(Ⅱ)和镍(Ⅱ)的新RP-HPLC法.在pH=5.0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同时加入变色酸单偶氮试剂变色酸2C和噻唑偶氮试剂TAN,它们能与不同金属离子形成有色螯合物,以YWG-ODS柱为固定相,含显色剂、溴化四丁铵和乙酸盐缓冲溶液(pH=5.0)的甲醇/乙醇/水(体积比35:5:60)溶液为流动相,并用分光光度检测器于580nm处测量,用RP-HPLC可成功地分离和测定ng/mL级的铍(Ⅱ)、铬(Ⅲ)、铜(Ⅱ)、铁(Ⅱ)和镍(Ⅱ)等5种金属离子.此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用于大米、面粉中上述金属离子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铜是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成分,以人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1]。因此研究铜的分析方法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动力学分析法测定Cu(Ⅱ)已有不少文献报道[2-4],但大多是利用铜催化H2O氧化有机染料褪色为指示反应。罗丹明B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用于催化动力学分析其测定灵敏度比一般指示剂更高。本研究发现在硫酸介质中Cu( Ⅱ)对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的褪色反应有着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催化光度测定微量铜离子的反应体系,可用于一些含铜物质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以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2-萘酚和乙酰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偶氮试剂2-萘酚乙酰酪氨酸二氨基苯甲酰替胺(2-NATDAB),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存在下,pH=6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2-NATDAB能与铜(Ⅱ)发生显色反应,铜(Ⅱ)与其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90 nm.建立了一种测定铜(Ⅱ)的光度分析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25~1.25×10~(-5) mol/L,该方法可用于水质中铜(Ⅱ)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9.
对显色剂2羟基3磺酸基5硝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HSNDA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测定铜的新方法。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于pH=10.2的Na2B4O7-NaOH缓冲介质中,HSNDAA与铜(Ⅱ)可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0nm处,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89×104L/(mol·cm)。用该方法测定雨水中的铜,5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回收率为97%~102%。  相似文献   

10.
2-吡啶偶氮的各种卤代衍生物用于某些金属离子的光度分析已获得良好的结果,其中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5-Br-PADAP),是目前偶氮染料中灵敏度较高的有机显色剂,被广泛应用于钒、镍、锌、锰、铜、钛、钴等元素的测定,但选择性较差。本试验根据文献应用氨三乙酸掩蔽铜、镍研究在大量铜离子存在时,钴(Ⅱ)与5-Br-PADAP在较高酸度下(0.1N 硫酸)的显色条件,试验了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其掩蔽,毫克量以上的有色离子对测定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近年来利用有机显色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有色螯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用光度检测器测定痕量金属离子的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十分活跃.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是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的常用显色剂,并已用于液相色谱中,因PAN及螯合物不溶于水,使操作不便,本文研究了水溶性的1-(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PAN-S)与铜(Ⅱ)、铁(Ⅱ)、钴(Ⅱ)、镍(Ⅱ)的衍生条件及HPLC分离条件,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离测定痕量铜、铁、钴、镍的新方法.方法用于试剂和茶叶中铜、铁、钴、镍的同时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致。  相似文献   

12.
对铁(Ⅲ)、镍(Ⅱ)、钒(Ⅴ)、铜(Ⅱ)及钴(Ⅱ)五种金属离子分别与5-Br-PADAP在OP存在下且在pH 3.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一离子与5-Br-PADAP螯合物的吸收光谱严重重叠,使各元素的光度测定受到相互严重干扰。将模糊聚类-偏最小二乘算法应用于此反应体系的计算,使光谱重叠及光度分析计算中的校正模型的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并应用模糊聚类-PLS算法,可实现上述5种元素的同时光度测定。用5个模拟样进行回收率试验,5个元素的回收率结果在93.3%~105.5%之间。将此方法应用于原油样品中5种元素的测定,所得结果与AAS法所测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3.
研究含锂和其他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盐类多组分水盐体系的相图,特别是将HCl引入水盐体系,进行锂镁氯化物盐析萃取分离的研究,对于从青藏高原盐卤中分离提取锂盐有重要的意义。等测定过LiCl-MgCl_2-H_2O的等温溶解度,Dahne等测定过HCl-  相似文献   

14.
在pH=12.7的NaOH介质中,铜(Ⅱ)与酸性铬蓝K(ACBK)形成深红色配合物,应用该配合物生色对试剂ACBK褪色产生100%相消干扰的波长533 nm作为负峰波长,建立了ACBK测定铜(Ⅱ)的A_N=0双波长补偿系数光度法.该法能消除显色剂ACBK褪色对生成物Cu(ACBK)生色的相消干扰,测得生色法真实吸光度,消除生成物生色对有色剂ACBK褪色的相消干扰;测得褪色法近似真实吸光度,其灵敏度是上述两法之和.于波长λp 573 nm,λN 533 nm测得信号吸光度补偿系数fs为4.135,信号摩尔吸光系数为4.56×10~4 L·5moL~(-1)·5cm~(-1),是经典光度法的3.73倍.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60 mg·~(-1),配合物的摩尔比为Cu∶ACBK=1∶1.测定了某些水样中的铜(Ⅱ),并对方法进行了检验,回收率为96%~104%.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锂、铵、钠、铯等盐类在21种溶剂中的~7Li、~(14)N、~(23)Na、~(133)Cs/NMR谱。考察了溶剂对碱金属离子化学位移的影响,求出了浓度系数。并研究了上述离子在15种二元溶剂体系中竞争配位过程,基于NMR数据,测定了等溶剂化点,交换过程平衡常数K及自由能变化△G等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新试剂4-氯查尔酮缩氨基硫脲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试剂4-氯查尔酮缩氨基硫脲(CCT)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微量铜的光度分析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乳化剂OP存在下,在HAc-NaAc缓冲体系中,铜(Ⅱ)与CCT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摩尔比为1∶2的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94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6×104L.mol-1.cm-1,铜量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该方法直接在室温下水溶液中就可以进行测定,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人工合成样中微量铜(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磺化四苯基卟啉作柱前衍生试剂,研究了试剂与铜(Ⅱ)、锌(Ⅱ)、铁(Ⅲ)及锰(Ⅱ)的络合反应。在ODS柱上,用乙腈-水(40:60,V/V)作流动相,溴化四丁基铵作离子对试剂,在420nm波长处进行光度检测。提出了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离及测定痕量铜、锌、铁及锰的新方法。检测下限为(×10-3ppm):Mn 3.6、Fe 1.8 、Zn 0.93、Cu 0.70。应用于植物样品中痕量铜、锌、铁及锰的测定,分析结果与标准参考值相符。  相似文献   

18.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mol- 1·cm- 1,检测范围为 0~ 3.5 0 μg/2 5ml。检出限为 0 .30 μg/2 5ml。该方法用于粮食及人发等试样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 2 羟基 3 羧基 5 磺酸基苯重氮氨基偶氮苯 (HCSDAB)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 ,结果表明 ,在HOAc NaOAc缓冲介质中 ,在Tween 80及 β CD存在下 ,铜与HCSDAB生成稳定的 1∶2络合物 ,其吸光峰位于 5 18nm波长处 ,摩尔吸光系数 (ε518)为 1.3× 10 5L·mol- 1·cm- 1,常见离子无干扰 ,方法应用铝合金及铁矿石中铜的光度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氨水介质中及加热条件下,痕量铜(Ⅱ)对H2O2氧化天青Ⅱ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探讨了最佳实验条件,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非催化反应与催化反应的吸光度差值△A与铜(Ⅱ)离子的质量浓度在16~56 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36×10-11 g/mL.并且测定了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反应为准一级反应.在75℃下的表观速率常数为K'=4.04×10-3 8-1,表观活化能为74.54 kJ/mol.方法用于人发中痕量铜(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9.7%~100.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