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慧清 《数学通报》2006,45(5):26-29
文提出了数学对象、数学对象的元及元数等概念,并通过研究数学问题中数学对象的元及元数与条件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元的思想.本文在此基础上,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问题为例,探讨元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联系促进数学理解的教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从新 《数学通报》2005,44(7):16-18
理解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也可以说是首要的目标.关于数学理解的机制虽未达成一致的认识,但联系促进数学理解的观点在众多文献中都可以见到.联系的观点应成为数学教学基本观点.我们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这个观点,以合理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联系促进数学理解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大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使大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丰富了教学形式.然而在大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过分依赖电子课件、削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等问题.此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邓雁城  王信峰 《大学数学》2011,27(6):115-119
阐述了计算机与数学软件运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设想与实践探索.把数学实验作为传统教学、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相结合的一种实践,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并列举了对应的课堂教学具体实例加以展示.最后指出,高职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的途径唐绍友(重庆一中630030)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著名的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指出:“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19世纪英国格莱舍说过一段名言:“任何企图...  相似文献   

6.
技术在学校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持续影响和改变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方式.将技术应用于教学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自1985年起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就将“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影响”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从90年代中期开始,技术在学校的应用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在1996,2000,2004年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专题研究中都包含有技术的应用.从1995年起,在数学中的技术亚洲地区性的会议(Asian Technology Conference in Mathematic)就得以召开以讨论和传播与教育有关的技术方面的先进信息.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努力挖掘其它的素质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数学应用”教学的多层次素质教育作用.1.在“数学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  相似文献   

8.
周莹  廖运章 《工科数学》1999,15(4):117-120
本提出并阐述了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具体模型与抽象形式相结合原则;适度淡化理论.注重数学应用原则;展现数学思维过程,培养数学素质原则.  相似文献   

9.
黄秦安 《数学通报》2007,46(3):62-6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无论在研究论题的深化方面和研究范围的拓展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是,一直以来困扰数学教学的低效率问题却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读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的新作《数学教学效率论》,深感这是一部研究数学教学效率的具有开创性的力作,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数学教育效率研究的多项空白.  相似文献   

10.
周超 《数学通讯》2007,(8):48-48,F0003
近年来,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颇为流行.其原因自二:一是计算机的动画功能为编制各种数学游戏提供了方便;二是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许多游戏“玩”的味道较重,而“数学”的味道却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1.
颜秀  张松 《数学通报》2007,46(3):44-46
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由于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有些教师盲目追求“题海战术”,用大量的练习来强化训练学生,忽视了数学理性思维的锤炼和深化.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众所周知,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非解题的数量,因而重在研究解题的方向和策略,要善于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解题的思维方法.因此,对于解决了的数学问题我们不要急于收工,苦能加以反思,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便可以举一反三,深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面向创新教育的经济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深刻地分析了经济数学建模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明确了经济数学建模教学是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切入点;同时,对如何开展经济数学建模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克涌 《数学通报》2007,46(12):28-2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可见,数学文化已逐渐从理念走进数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14.
《珠心算数学》是珠心算理论体系建设最新科研成果,它是珠心算与数学教育整合,运用珠心算原理解决现行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繁点问题的一本实用教材。对其进行学习研究,可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在珠心算数学中变成了易点;小学数学中的繁点,在珠心算数学中却变成了简点。许多小学数学问题在珠心算数学中也因此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在《珠心算数学》小学部分的编写中,渗透着心理学、脑科学理论,同时也凝结着珠心算意识实验的研究成果;更注重运用哲学思想和现代“三论”的指导。这些学科理论,在珠心算开发智力的教学中交叉运用,均在《珠心算数学》中得以体现. 为了实现珠心算与数学教育整合综合开发少年儿童智力的目的,我们从本期开始连载发表《珠心算数学》小学部分,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整合内容和不断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红升 《数学通报》2007,46(6):31-33
数字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但我国的数学教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应用”.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把研究性学习又提到了新的高度.为此我和本校的教师一起承担了宁波市基础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相似文献   

16.
林锦凌 《数学通讯》2006,(12):10-12
过去,数学教学往往是片面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而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关注较少,大量的时间花在讲题、练题上.于是,在学生眼里,数学成了枯燥无味的公式、结论和习题的堆积,把实验带进数学课堂,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1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测试的现状 1.1试题难度大——错伤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在教学管理的年段过关理念支配下,数学教学的一步到位思想相当严重,数学概念教学一带而过,解题教学成为唯一的教学形式,教学测试时一般选用成熟的试题(高一阶段考高三试题),因而命题难度一般都比较大,测试后学生所获得成绩低于60分者非常多(有的班级达50%左右),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8.
数学史在数学新课程中的教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友士 《数学通报》2005,44(2):17-19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教学中,数学史一般作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的材料,即把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的“花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数学史不仅具有德育功能,对数学教育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已把数学史作为理解数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以下就此谈点个人的学习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学数学教学论》(以下简称教学论)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以及今后的谋职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我们两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数学专业的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变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数学教学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丰 《数学通报》1997,(10):30-32
高校数学教学点滴谈丰(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30059)数学以及其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而著称,其教学以教师难教、学生怕学而广为人知.在我多年的高校数学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一些探索.今年幸借贵刊一角,略谈其中的点滴.1对非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