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液法合成了铕、铽与1H-苯并三唑-1-乙酸及1,10-邻菲啰啉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Ln(L)3phen(Ln=Eu(III),Tb(III);HL=1H-苯并三唑-1-乙酸,Hbtaa;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荧光光谱、热分析和电化学方法讨论了配合物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几种新型的稀土(钆,铕,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的二元、三元配合物.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组成.同时以低温磷光光谱确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为24330cm-1,研究了配体与稀土离子的能级匹配.详细讨论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如发光性能和配体与稀土离子之间以及有机配体之间的分子内能量传递机制,结果发现,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溶液中,分别合成了铽与柠檬酸配位的二元配合物,铽、柠檬酸、1,10-菲咯啉配位的三元配合物和铽、钇与柠檬酸、1,10-菲咯啉配位的多核稀土有机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技术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讨论了配合物的成键特性.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配体传能机制.通过激发与发射光谱测试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当钇掺入配合物后,能极大地增强铽的特征荧光,当铽和钇的摩尔比为73时,能得到相应的铽的荧光最强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合成和表征了三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 {[Gd(L)2]2[Cu(pba)]}(ClO4)4,其中pba为1,3-亚丙基双(草胺酸根)和L表示1,10-菲咯啉(phen),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或2,2'-联吡啶(bpy)。基于{[Gd(phen)2(ClO4)]2[Cu(pba)]}(ClO4)2.2H2O的变温磁化率测量(4.1~300K),求出交换积分J=3.576cm^-^1。表明在铜(Ⅱ)和钆(Ⅲ)离子间存在铁磁性偶合。  相似文献   

5.
以氧化铕(Eu_2O_3)、对氯苯甲酸(PCBA)、对溴苯甲酸(PBrBA)和菲咯啉(phen)为原料制备了菲咯啉对氯苯甲酸铕[Eu(PCBA)_3phen]、菲咯啉对溴苯甲酸铕[Eu(PBrBA)_3phen]两种探针分子,并将这2种探针分子掺杂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制得Eu(PCBA)_3phen/PMMA和Eu(PBrBA)_3phen/PMMA温敏漆样品。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度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探针分子的组成结构、发光性能、形貌和温敏漆的温度敏感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配体对探针分子发光性能和温敏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分别与对氯苯甲酸(PCBA)和对溴苯甲酸(PBrBA) 2种主配体配位,并且第二配体菲咯啉(phen)均参与了配位,成功合成了2种配合物。2种配合物均发出Eu~(3+)的特征荧光,其中以PBrBA为主配体的菲咯啉铕三元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发光性能。此外,基于这2种探针分子制备的温敏漆在50~90℃范围内均具有温度猝灭性能,以Eu(PCBA)_3phen为探针制成的温敏漆温度敏感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60℃下,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钐(Sm)-对苯二甲酸(1,4-H2bdc)-1,10-菲咯啉(phen)三元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SC-TG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FS)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的羧基氧原子和1,10-菲咯啉的氮原子均与Sm3+配位,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Sm(1,4-Hbdc)phen·2H2O,并具有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乙醇-水体系中合成了5个对羟基苯乙酸及邻菲咯啉稀土配合物:其中4个配合物[RE(HPAA)3(phen)2].2H2O(RE=Eu(1),Tb(2),Dy(3),Yb(4))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类似的化学组成;第5个配合物是[Yb(HPAA)2(H2O)2(phen)2](HPAA).(HHPAA).2H2O(5),HHPAA=对羟基苯乙酸,C8H8O3;phen=1,10-邻菲咯啉),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前4个配合物不同。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配合物5(C56H53N4O16Yb)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2.206 52(3)nm,b=1.368 76(2)nm,c=1.754 14(2)nm,β=101.167(1)°,晶胞体积:V=5.19754(12)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4,分子量Mr=1211.06。测定了铕、铽和镝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铕髥离子、铽髥离子和镝髥离子的特征发射,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2,6-二氟苯甲酸和1,10-菲咯啉作为配体分别与Tm^3+、Yb^3+离子在常温下反应,制得2个稀土配合物[Tm(dfba)2(phen)(μ2-dfba)]2 (1)和[Yb(dfba)2(phen)(μ2-dfba)]2 (2)(dfba-=2,6-二氟苯甲酸根,phen=1,10-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2个稀土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每个Ln^3+与2个dfba-配体和1个phen分子配位,形成[Ln(dfba)2(phen)]+结构单元,[Ln(dfba)2(phen)]+单元再通过2个不同的dfba-配体桥联形成双核分子[Ln(dfba)2(phen)(μ2-dfba)]2(Ln=Tm,Yb)。  相似文献   

9.
铽、镝-3-噻吩乙酸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种新型的铽、镝的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表明其通式为RETh3·2H2O,RETh3phen(RE=Dy,Tb;Th=3-噻吩乙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在100℃左右失去结晶水,三元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TbTh3phen中,3-噻吩乙酸和邻菲啰罗啉能很好地将能量传递给Tb3+离子,Tb3+离子546nm绿色荧光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铜"与N-(2-羟苄基)-DL-α-苯丙氨酸(H2sphe)和2,2′-联吡啶(2,2′-bipy)及1,10-邻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Cu(Hsphe)(phen)](ClO4)·3H2O(1)、[Cu(Hsphe)(2,2′-bipy)](ClO4)(2)、[Cu(Hsphe)(2,2′-bipy)](NO3)(3)。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3种配合物中Cu"离子配位数均为5,处于变形四方锥配位环境中。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配合物1还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配合物3对伤寒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过渡金属离子与3-氟邻苯二甲酸(H2Fpht)、1,10-邻菲啰啉(phen)通过水热反应得到了5个配合物:[M(Fpht)(phen)(H2O)3]·H2O(M=Ni 1,Co 2),[Cu(Fpht)(phen)(H2O)]·H2O(3),[M(Fpht)(phen)(H2O)]·H2O(M=Zn 4,Cd 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分析、荧光分析以及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为单核分子,中心离子Ni(Ⅱ)和Co(Ⅱ)与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3个配位水分子的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3为Z字形一维链状结构。中心Cu(Ⅱ)离子与2个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构型。配合物4和5具有相似的一维螺旋结构,中心Zn(Ⅱ)和Cd(Ⅱ)离子与2个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3个氧原子、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2,6-二氟苯甲酸和1,10-菲咯啉作为配体分别与Tm~(3+)、Yb~(3+)离子在常温下反应,制得2个稀土配合物[Tm(dfba)_2(phen)(μ_2-dfba)]_2 (1)和[Yb(dfba)_2(phen)(μ_2-dfba)]_2 (2)(dfba~-=2,6-二氟苯甲酸根,phen=1,10-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2个稀土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每个Ln~(3+)与2个dfba~-配体和1个phen分子配位,形成[Ln(dfba)_2(phen)]~+结构单元,[Ln(dfba)_2(phen)]~+单元再通过2个不同的dfba~-配体桥联形成双核分子[Ln(dfba)_2(phen)(μ_2-dfba)]_2(Ln=Tm,Yb)。  相似文献   

13.
铕(钆)-水杨酸-邻菲啰啉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水乙醇中,以水杨酸(Hsal)和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不同摩尔比铕钆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NaEuxGd1-x(sal)4(phen)2(x=0.1~1.0)的固体配合物。IR光谱表明,水杨酸的酚羟基没有参与配位,羧基以桥联方式与钠和铕或钆原子配位;UV光谱显示,配合物中phen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与phen相比略有红移;FS光谱表明,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不发光的钆配合物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传递给铕离子,增强铕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三种重稀土(铽、铒、钇)的2,5-噻吩二羧酸(H2L)-1,10-菲咯啉(Phen)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2(L)3(phen)2.4H2O。紫外光谱显示H2L和Phen在参与配位后其最大紫外吸收峰均发生红移。2,5-噻吩二羧酸的羧基与稀土离子以螯合双齿形式配位。Tb2(L)3(phen)2.4H2O于室温下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Tb2(L)3(phen)2.4H2O荧光寿命为0.24 m s。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Zn(BPP)2(H2O)4](2,6-NDS)·0.5H2O(1)和[Ni(phen)2(H2O)2](A-2,5-DSA)·3H2O(2)(2,6-NDS=2,6-萘二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BPP=1,3-二(4-吡啶基)丙烷,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单核分子,Zn2+离子与2个1,3-二(4-吡啶基)丙烷的2个N原子及4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单核配位阳离子。相邻配位阳离子通过配位水分子与氮原子的氢键作用联接成一维双螺旋阳离子链。双螺旋阳离子链与未配位的2,6-萘二磺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配合物2是单核分子,Ni2+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分子中的4个N原子及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单核配位阳离子。配位阳离子与游离的水分子及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构筑成二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16.
μ-草酰二胺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2个新的双铜配合物[Cu(oxpn)CuL)(ClO_4)_2,oxpn表示N_(?)N′-双-(3-氨丙基)草酰胺,L为1,10-菲咯啉(phen)或5-硝基-1,10-啉菲咯啉(NO_2-phen)。其中配合物(L=phen)的单晶结构及变温磁化率(4—300 K)已测定,表明该晶体为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a=10.433(1),b=11.458(2),c=21.999(2),z=4。两个铜离子均处在四角锥配位环境,以草酰二胺桥联,核间相距为5.208。配合物基态为单重态,单-三重态的能差J=—462.92 cm~(-1),表明配合物中两个铜离子间具有强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具有良好空穴传输能力的咔唑基团引入到一个新型β-二酮配体CCHPD(1-[(6-(9H-carbazol-9-yl)hexoxy)phenyl]-3-[(6-(9H-carbazol-9-yl)-hexoxy)-phenyl]-1,3-dione)中, 然后分别以1,10-邻菲咯啉(Phen)和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Bath)为中性配体合成了两种相应的树枝状铕配合物. 配合物在230~350 nm的紫外光激发下都可以发射出非常强的铕离子特征红光(5D0→7FJ (J=0~4)), 主发射峰在612 nm. 含脂肪链的咔唑基团在铕离子的周围形成了"光吸收天线", 拓宽了β-二酮的吸收范围, 屏蔽溶剂分子对稀土离子荧光猝灭效应, 还可以有效地提高铕配合物的空穴传输能力, 对于提高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高氯酸钐、镝二苯亚砜配合物:SmxDy1-x(DPSO)7(ClO4)(x=1.000-0.000,DPSO为二苯亚砜)。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IR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在二苯亚砜体系中Sm^3 对Dy^3 的发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而Dy^3 对Sm^3 的发光有较强的敏化作用。根据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计算了(Sm^3 、Dy^3 )及配体DPSO的有关能级,并研究了猝灭和敏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在95%乙醇溶液中合成了3种稀土萘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其通式为RE(Nap)3·phen(RE=La3+,Eu3+,Tb3+;Nap=萘甲酸根;phen=邻菲咯啉).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XPS、XRD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萘甲酸根以双齿方式与稀土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20.
以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铕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其组成可能为Eu(L)3phen·3.5H2O(HL=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5-mbtaa;phen=1,10-邻菲啰啉)。使用热分析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热分析结果显示:铕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显示:该配合物发出Eu(Ⅲ)特征荧光,并且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是较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