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的(Ni1/3Co1/3Mn1/3)(OH)2在500℃热处理5 h得到具有尖晶石结构、纳米尺寸的氧化物M3O4(M=Ni1/3Co1/3Mn1/3).将其与LiOH及不同量的纳米MgO混合均匀,并在850℃热处理24 h制备了Li(Ni1/3Co1/3Mn1/3)1/xMgxO2(x=0,0.01,0.02,0.03,0.04,0.05)正极村料.随着Mg掺杂量的增大,正极材料的晶胞参数增大;少量的Mg掺杂增大了锂离子的扩散系数,而过度掺杂却使锂离子扩散系数有所降低,其中Li(Ni1/3Co1/3Mn1/3)0.98Mg0.02O2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最大,其脱出和嵌入扩散系数分别为DLi-dein=29.20×10-11cm2·S-1和DLi-in=4.760×10-11cm2·s-1;其以3C倍率充放电的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39.3 mAh·g-1,比未掺杂的原粉约高9.5 mAh·g-1;另外其循环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2.
LiNi0.3Co0.7O2的结构及其锂电池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XRD、XPS、CV等方法研究了LiNi0.3Co0.7O2的结构及其锂电池行为。结果表明:LiNi0.3Co0.7O2具有六方晶系空间群结构,其晶胞参数a=0.2826nm,c=1.4130nm;其表面存在Li2O;Li+在其中的化学扩散系数为1~7×10-8cm2·s-1;其锂电池在4.30~3.00V间放电容量可达120~140mA·h·g-1,放电机理为Li+在其中进行两步嵌入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LiCl-KCl-CeCl3熔盐中CeCl3的结构性质和热力学,获得了LiCl-KCl-CeCl3熔盐中密度与组成、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数据;径向分布函数gCe-Cl(r)的第一个峰位置为0.259nm, Ce3+对应的第一个配位数约为6.9;混合熔盐中计算数据与纯熔盐中数据的差异可以解释为混合熔盐中Ce3+和Cl-的相互作用比纯的CeCl3更强; LiCl-KCl熔盐中Ce3+的自扩散活化能为22.5 kJ·mol-1,从活化能的本质来说, Ce3+自扩散所需要克服的能垒要略低于U3+(25.8 kJ·mol-1)。当Ce3+的摩尔分数从0.005增加到0.05时,其指前因子从31.9×10-5 cm2·s-1减少到21.8×10-5 cm2·s-1;随着Ce3+摩尔分数从0.005增长到0.05,单位体积内(忽略总体积的变化)Ce3+的增加意味着其扩散阻力增加,而自扩散的能力降低,导致了指前因子的减小。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过氧化月桂酰(1)在脱氧的苯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当起始浓度0.1~0.2克分子·升-1,温度30℃、40℃时,1不是严格地按一级反应分解的.在50℃下起始浓度0.04~0.34克分子·升-1时,实验结果符合一级加二分之三级的反应规律:-(da/dt)=k1a+k1a3/2.求出的自发分解速率常数k1=0.0115小时-1,诱导分解速率常数k1=0.014克分子-1.2·升1/2·小时-1.  相似文献   

5.
锗-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醋酸盐缓冲底液中,可获得Ge-芦丁的2个灵敏的络合吸附波P1和P2,分别对应于络合物中Ge(Ⅳ)还原至Ge(Ⅱ)再还原至Ge(0).两波的检出限分别为8.0×10-8和4.0×10-8mol/L.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Ge:Rt=1:3,表面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ks)1=10.5s-1,(ks)2=1.9s-1.还测定了有机锗口服液中锗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韩富  张高勇 《化学学报》2004,62(7):733-737
含有双胺基的三硅氧烷中的伯胺基与D-葡萄糖酸-δ-内酯进行酰胺化,仲胺基与低聚乙二醇甲醚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醚进行烷基化,制备了新型含硅表面活性剂Me3SiOSiMeR1OSiMe3 [R1=(CH2)3NR2(CH2)2NHCO(CHOH)4CH2OH; R2=H, CH2CH(OH)CH2O(CH2CH2O)xCH3, x=1, 2, 3] (1a, 2a~2c)和(CH2OCH2)y(Me3SiOSiMeR3OSiMe3)2 [R3=(CH2)3NR4~(CH2)2NHCO(CHOH)4CH2OH; R4=CH2CH(OH)CH2OCH2, y=0, 1, 2] (3a~3c).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用1H, 13C核磁共振仪和元素分析仪进行鉴定.研究了这些新型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在浓度分别为10-4和10-5 mol·L-1时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约21 mN·m-1.  相似文献   

7.
采用CCSD(T)/6-311++G(3df, 2pd)//B3LYP/6-311+G(2df, 2p)双水平计算方法构建了HO2+HS反应体系的单、三重态反应势能面,并对该反应主通道的速率常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标题反应经历了八条反应通道,其中三重态反应通道R1是标题反应主通道。此通道包含路径Path 1 (R → 3IM1 → 3TS1 → P1(3O2+H2S))和Path 1a (R → 3IM1a → 3TS1a → P1(3O2+H2S))两条路径。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分别计算了主路径Path 1和Path 1a在200-800 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kTSTkCVTkCVT/SCT,在此温度区间内路径Path 1和Path 1a具有负温度系数效应。速率常数计算结果显示,对主路径Path 1和Path 1a而言,变分效应在计算温度段内有一定影响,与此同时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在低温段有显著影响。路径Path 1和Path 1a的CVT/SCT速率常数的三参数表达式分别为k1CVT/SCT(200-800 K) = 1.54×10-5T-2.70exp(1154/T) cm3 ·molecule-1·s-1k1aCVT/SCT(200-800 K) = 5.82×10-8T-1.84exp(1388/T) 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8.
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2(OH)(btre)1.5(1,2,4-btc)]·13H2O}n1·13H2O)(btre=1,2-二(4H-1,2,4-三唑)乙烷,1,2,4-btc=1,2,4-苯三甲酸根)。测试了1·13H2O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1是基于四核铜簇[Cu4μ2-OH)2N12]构筑的10-连接的3D框架,其拓扑符号为312·428·55。研究了1·13H2O的热稳定性以及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Ni修饰碳纳米管促进合成气高效制甲醇Cu基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炳顺  武小满  张鸿斌  林国栋  董鑫 《化学学报》2004,62(18):1721-1728
利用化学还原沉积法,制备一类Ni高度分散/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基新型材料y%Ni/MWCNT(y%为质量百分数),并用其作为促进剂,制备共沉淀型y%Ni/MWCNT促进的合成气高效合成甲醇Cu-ZnO-Al2O3催化剂,Cu6Zn3Al1-x%(y%Ni/MWCNT)(x%为质量百分数).实验发现,Ni对MWCNT的预修饰能明显地提高单纯MWCNT促进的Cu-ZnO-A12O3催化剂对合成气转化为甲醇的催化活性.在2.0 MPa,493 K,V(H2):V(CO):V(CO2):V(N2)=62:30:5:3,GHSV=2700 mL(STP)·h-1·(g-cat.)-1的反应条件下,所观测CO转化率达34%,相应甲醇时空产率为442 mg·h-1·(g-cat.)-1,分别是非促进的基质催化剂Cu6Zn3Al1[最佳操作温度513 K时为320 mg·h-1·(g-cat.)-1]和单纯MWCNT促进的催化剂Cu6Zn3Al1-12.5%MWCNT[最佳操作温度503 K时为378 mg·h-1·(g-cat.)-1]的1.38和1.17倍.在反应温度≤503 K时产物中甲醇的选择性≥98%;当反应温度>503 K时有可观量CH4的生成,其选择性随催化剂中M含量及反应温度上升而增加.为兼获较高的CO转化率及相应甲醇选择性,催化剂的组成以Cu6Zn3Al1-12.5%(8%Ni/MWCNT)为佳,反应温度以~493 K为宜.结合催化体系的表征(XRD,TPR,TPD)等结果,讨论了y%Ni/MWCNT促进剂的作用本质.  相似文献   

10.
周琳婷  李在均  方银军 《分析化学》2012,(11):1635-1641
依次电沉积氧化石墨烯、2,5二(2噻吩)-1-对苯甲酸吡咯和氯金酸于金电极表面,以EDC/NHS为活化剂,将黄曲霉毒素B1(AFB1)抗体共价连接在导电高分子膜上,最后滴涂1,3-二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于上述修饰电极表面,制得AFB1免疫传感器。以Fe(CN)63-/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0)为测试底液,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考察此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石墨烯和纳米金的引入明显提高了修饰层的电子转移速率,使电极的表观活性面积由裸金电极的0.1772 cm2增加到0.2188 cm2和0.2640 cm2。当AFB1浓度在3.2×10-15~3.2×10-13mol/L范围内,传感器的交流阻抗响应值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4,检出限为1.1×10-15mol/L。传感器在4℃下保存20周以上,电化学响应保持基本不变。本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优于现有文献报道,并应用于花生样品中痕量AFB1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