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式学习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来,为配合素质教育,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开放性探究题目,这无疑为广大师生开展数学探究式教学和学习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数学教材"拓广探索"栏目中的一个结论开放型题目为例,在比较、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认清题目的特征,利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深入探究题目的本质,在体会数学美、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探究题目;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展示题目的探究过程,给出题目的探究结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道例题的变式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目:点M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k(k>0),求点M的轨迹方程.这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上)第70页求曲线方程的一个例题.如果就题论题,我们就会失去一次培养学生反思探究能力的机会.在复习中,我们选取了这个平凡的题目进行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了学  相似文献   

4.
探究题目的解法是一个充满刺激与趣味的过程,你思考的越多,你的收获越大,你的乐趣也越多.根据G·波利亚《怎样解题》的步骤实施,首先是理解题目,接着要制定方案、实施方案,之后要回顾反思.解题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深化理解,达到优化思维的目的.我在解决2011年高考浙江卷数学理科第16题的过程中,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先介绍一道题目的出处,然后对题目进行解法探究,最后呈现解法并进行若干思考.重点突出解法探究各个阶段的想法和在探究失败后的策略转变.  相似文献   

6.
曲广泽 《中学数学》2023,(11):32-34
教材是由数学教育专家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高考出题者的命题根本依据也是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在上复习课时,可以从教材中的一道题目出发,利用类比、变式、延展等方式,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深度探究.  相似文献   

7.
巴克尔说:“先怀疑,其次是探求,然后就有了发现.”遇到数学问题,敢于提出猜想,提出疑问,并下功夫探究,就可能有新的发现,并因此增长数学才干,提升思维品质.以下是我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个题目,探究起来饶有趣味,此处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很多教师和同学往往认为拼命做题目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实际上,做题时,不妨驻足停一停,做一些思考与探究,虽然表现上浪费了时间,但本质上对提高数学素质及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一道高考模拟题做一些思考和探究,以期能引起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探究递推数列an=pan-1+f(n)的通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文喜 《数学通报》2004,(12):17-18
教材中有许多极有教学价值的题目,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学生认真挖掘题目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这不仅能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而且能激发学生对教材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证明不等式,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根据题目结构特征也有可探究的方向.如果在习题课教学中,以典型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根据所给题目的结构特征去联想,去寻找证明的途径,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高考过后,都会留下一批耐人寻味的题目,这些题目往往是我们探究问题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21题的分析,在解题目标的引领下,从多个角度对有关解法进行了探究与优化,并对题目的几何背景进行了溯源和一般化推广,重点在于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微探究,是指在教学内容和题目的细节处进行的探究,目的是清除学生在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堵塞点,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方法中愉快学习.本文从课本性质内容、题目的结构、教学例题三个方面进行微探究,使学生爱上数学,喜欢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每年各地高考都会出现不少经典题目,凝结着命题人的集体智慧,这些题目既能够指明高考复习的方向,也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不二素材.因为高考题通常内涵丰富,很值得挖掘,对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不可抗拒的诱惑,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5.
聂文喜 《数学通报》2005,44(7):31-32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材中有一些典范性题目,它们或者是重要的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某个一般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的延伸、转化和拓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这往往是编拟高考试题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课本典型例、习题的探究,认真挖掘题目中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许多复杂问题,可以通过对题目条件、结论的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对照、分析,从而提炼出新的模型加以解决,这类题目往往以构思新颖、方法便捷而倍受命题者青睐,同时也是训练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因而成为考试的热点.下面我们以构造二次函数解题为例,探究其解法.  相似文献   

17.
探究题目的解法是一个充满刺激与趣味的过程,你思考的越多,你的收获越大,你的乐趣也越多.根据G.波利亚《怎样解题》的步骤实施,首先是理解题目,接着要制定方案、实施方案,之后要回顾反思.解题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深化理  相似文献   

18.
薛党鹏 《数学通报》2005,44(2):33-34
凸性作为函数的一种重要性质,其准确刻画需要涉及到高等数学中的二阶导数等知识,因此,它不属于高中数学的研究范畴,但是,考虑到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都有着一定的高等数学背景,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围绕着函数的凸性组织了一次以应试为目的的探究学习,使学生对凸性概念的产生及凸性的初步应用有了一定体会.现特将探究过程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是自主招生考试命题“感兴趣”的内容.数列在自主招生中出现的知识背景、表现形式(如有理数形式、无理数形式、阶乘形式等等)很丰富,它还常常和不等式的背景融合在一起.因此,探究这一类题目的命题的思路,即将数列的求和与不等式证明的技巧渗透在一起,这时,解决此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20.
数学娱乐圈     
安福全 《数学通讯》2006,(8):47-48,F0003
几道趣题的归纳解法 近几年来在网上流传着一些有趣的题目,据说有些是某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面试求职者的题目.这些题目并不要求专门的知识,只是考察应征者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拿来给中学生做智力上的锻炼,也是有益的.笔者搜集了三道题目,之所以将它们同时写在这篇文章里,是因为它们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