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光谱法研究了Ni[(C4 H9O) 2 PS2 ]2 (NiL2 )与吡啶、4 甲基吡啶、3,5 二甲基吡啶、2 ,4 二甲基吡啶和 2 ,4,6 三甲基吡啶 ,温度为 32℃时在乙醇溶剂中的加合反应。B(2 ,4 二甲基吡啶和 2 ,4,6 三甲基吡啶 )只能与NiL2 生成一种 1∶2的六配位加合物NiL2 ·B2 ,其他氮碱与NiL2 生成 1∶1的五配位NiL2 ·B和 1∶2的六配位NiL2 ·B2 两种加合物。所有五配位NiL2 ·B和六配位NiL2 ·B2 加合物的吸收光谱分别由NiNS4 和NiN2 S4 发色基团所产生。实验测定了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lgβn 和加合反应分子数n ,lgβn 随氮碱分子碱度pka增加而增大 ,且可以用经验公式来描述 :lgβ1=- 0 186 +0 35 2pKa ;lgβ2 =3 16 +0 0 83pKa  相似文献   

2.
光谱法研究Ni[(C4H9O)2PS2]2与氮碱的加合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光谱法研究了Ni[(C4H9O)2PS2]2(NiL2)与吡啶、4-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和2,4,6-三甲基吡啶,温度为32℃时在乙醇溶剂中的加合反应.B(2,4-二甲基吡啶和2,4,6-三甲基吡啶)只能与NiL2生成一种1∶2的六配位加合物NiL2·B2,其他氮碱与NiL2生成1∶1的五配位NiL2·B和1∶2的六配位NiL2·B2两种加合物.所有五配位NiL2·B和六配位NiL2·B2加合物的吸收光谱分别由NiNS4和NiN2S4发色基团所产生.实验测定了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lgβn和加合反应分子数n,lgβn随氮碱分子碱度pka增加而增大,且可以用经验公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适于近紫外光激发,发射绿光的Ba2B2P2O10∶Eu2+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Ba2B2P2O10∶Eu2+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峰值位于522 nm的非对称单峰宽谱|监测522 nm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覆盖300~450 nm,主峰位于381 nm,为Eu2+的5d→4f跃迁特征激发谱带.利用van Uitert公式计算了Eu2+取代Ba2B2P2O10中Ba2+时所占晶体学格位,得出507 nm和542 nm发射峰分别归属于八配位和六配位的Eu2+发射.研究发现,Eu2+浓度对Ba2B2P2O10∶Eu2+材料的发射强度有影响,并判断出Eu2+在Ba2B2P2O10中发射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Ba0 04Mg0 16Sr0 8O·nAl2O3∶Mn2+0 07(n=4 1,4 2…4 9)和Ba0 1Mg0 1Sr0 8O·nAl2O3∶Mn2+0 07(n=4 1,4 2…4 9)铝酸盐体系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呈单相,说明生成了完全互溶的连续固溶体。经检测发现Mg2+,Sr2+的引入有效地优化了发光基质,使Mn2+在真空紫外激发下的发射明显增强。在Ba0 04Mg0 16Sr0 8O·nAl2O3∶Mn2+0 07体系中,在一定范围内改变Al3+含量(n值)可适当调整激发光谱峰位;适当调整Al3+和Mn2+的含量比可以改变体系的发光强度,以满足等离子平板显示(PDP)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铕 ( ) - 5 - Br- PADAP- 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 ,并探讨了其最佳的光度分析条件。在 p H =5 .0的 HAc- Na Ac缓冲溶液中 ,有表面活性剂 CTMAB存在的条件下 ,Eu( )与 5 - Br-PADAP形成了配位比为 1∶ 2的深红色络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5 9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 9× 10 5L· mol-1· cm-1,铕含量在 0— 10μg/ 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2-(2-喹啉偶氮)-1,5-苯二酚光度法测定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合成了新试剂 2 - ( 2 -喹啉偶氮 ) - 1,5-苯二酚 ( QADHB) ,并研究了其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 CTMAB)存在下 ,p H=4 .0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介质中 ,QADHB与铜反应生成 2∶ 1稳定络合物 ,λmax=540 nm,ε=2 .12× 10 4 L·mol-1·cm-1。铜含量在 0— 30 μg/ 2 5m L内符合比耳定律 ,该方法用于环境样品中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2-(2-喹啉偶氮)-1,5-苯二酚分光光度法测定烟草样品中的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云森 《光谱实验室》2004,21(2):290-292
在 p H为 8.0的柠檬酸钠 -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 ,Triton X- 10 0存在下 ,2 - (2喹啉偶氮 ) - 1,5苯二酚(QADHB)与钙反应生成 1∶ 1稳定配合物 ,λmax=5 5 5 nm,ε=4 .18× 10 4L· mol-1· cm-1。钙含量在 0 .1—2 5μg/ 2 5 m 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用于烟草中钙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2-(2''-喹啉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的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新试剂 2 - (2’-喹啉偶氮 ) - 5 - N,N-二甲氨基苯甲酸 (QADMAB) ,并研究了其与钴的显色反应 ,在 p H=4 .0的 KH2 PO4- K2 HPO4缓冲介质中 ,CTMAB存在下 ,QADMAB与钴反应生成 2∶ 1稳定配合物 ,λmax=6 2 0 nm,ε=1.2 5× 10 5L·mol-1· cm-1。钴含量在 0— 0 .4 mg/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用于钢铁样品中钴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在氯仿溶液中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核磁共振研究了5,10,15,20-四苯基卟啉锌(TPPZn)与甲醇(MeOH)的相互作用,发现MeOH可与TPPZn发生加合反应。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加合物中MeOH通过氧原子与锌配位并形成五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2-(2-喹啉偶氮)-4-甲基-1,3-苯二酚光度法测定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新试剂 2 - (2 -喹啉偶氮 ) - 4-甲基 - 1,3-苯二酚 (QAMDHB) ,并研究了其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 p H=2 .2的磷酸 -磷酸二氢钾缓冲介质中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CTMAB)存在下 ,QAMDHB与铜反应生成 2∶ 1稳定络合物 ,λmax=5 5 0 nm,ε=4 .84× 10 4L· mol-1· cm-1。铜含量在 0— 2 0μg/ 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铜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 2 - ( 1,3,4 -三氮唑偶氮 ) - 5 -二乙氨基苯甲酸 ( TZDBA)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在0 .1mol/L的 HCl介质中 ,TZDBA与 Cu2 +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5 78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0× 10 4 L· mol-1·cm-1,Cu2 +质量浓度在 0— 10 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所拟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镁合金和铝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 ,加标回收率为 10 1.0 %— 10 1.4 % ,RSD( n=6)为 2 .0 %— 3.9%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郭金梁  李勇 《波谱学杂志》1994,11(4):383-390
用ESR方法研究了硅(磷)中心自由基与2-丁烯二酸二乙酯的加合反应机理.具有顺式构型的马来酸二乙酯(DEM)与硅(磷)中心自由基反应,生成自由基加合物。DEM的聚合反应受到抑制。具有反式构型的富马酸二乙酯(DEF)易发生聚合反应,DEF与硅(磷)中心自由基的加合反应受到抑制.DEF与DEM在反应性能上的差异,主要来自DEF有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  相似文献   

13.
徐曙  邬学文 《波谱学杂志》1990,7(3):345-348
本文应用~(51)V核磁共振研究了Na_2O·B_2O_3·V_2O_5玻璃的结构,结果表明: 1)R<0.5+K时,随着R的增加,依次形成NaV_3O_8、NaVO_3和NaVO_3-B结构。 2)R=0.5+K时,全部的V_2O_5转化为NaVO_3和NaVO_3-B结构。 3)R>0.5+K时,由于硼酸盐中非桥氧数的增加,NaVO_3-B结构逐步消失,并推测NaVO_3-B结构中的B原子为四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吕天喜 《光谱实验室》2002,19(3):424-426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 - 80存在下 ,钒 ( )与 2 - [(5 -溴 - 2 -吡啶 ) -偶氮 ]- 5 -二乙氨基苯酚 (5 -Br- PADAP)及 H2 O2 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 :在 p H1.5— 4 .0范围内 ,钒 ( )与 5 - Br- PADAP、H2 O2 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最大吸收峰位于 5 95 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6 .2× 10 4L· mol-1· cm-1,配合物组成比为钒 ( )∶ 5 - Br- PADAP∶ H2 O2 =1∶ 1∶ 1。钒含量在 0— 15μg/ 2 5 m 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灵敏度较高 ,用于合成水样中钒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何大伟  刘春棠 《发光学报》2006,27(6):887-890
合成了系列2(Ba1-xSrxO) (1-y)P2O5·yB2O3∶Eu2+样品,研究了样品在长波紫外区域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从激发谱可以看出2(BaO)(1-y)P2O5·yB2O3∶Eu2+在300~380 nm附近区域有很强的吸收带,在380 nm 紫外光激发下,2(BaO)·(1-y)P2O5·yB2O3∶Eu2+的发射带位于400~430 nm;在2(Ba1-xSrxO)-(1-y)P2O5·yB2O3∶Eu2+的系列样品中,当x>0.2时,随着x的增大,基质晶格在330~380 nm吸收带整体向低能方向移动了40 nm;在147 nm 激发下的发射谱是主峰值位于478 nm的蓝绿光发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 4 - (2 -羟基 - 4-硝基苯偶氮 ) - 1-苯基 - 3-甲基吡唑啉酮 (HNAPMP)与镁的显色反应 ,在 p H=10的硼砂 -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 ,HNAPMP与镁反应生成 2∶ 1稳定络合物 ,λmax=5 2 2 nm,ε=3.5 8× 10 4L·mol-1· cm-1。镁含量在 0— 2 0 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用于烟草样品中镁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稀土 (La3 + ,Pr3 + )在酸性条件下与DBS 偶氮胂发生配位反应。首先对光谱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法处理从而判断出只生成一类配合物 ,进而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配合物组成、摩尔吸光系数、表观稳定常数及配位体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在 1mol·L-1HCl介质中 ,La3 + 、Pr3 + 与DBS 偶氮胂形成M∶L =1∶3的配合物 ,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1 399× 10 5和 1 5 17× 10 5L·mol-1·cm-1,表观稳定常数logβ3 分别为 15 36和 15 34。  相似文献   

18.
克霉唑与茜素红的荷移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并确定了克霉唑与茜素红的荷移反应条件。在丙酮 水介质中形成 1∶1配合物 ,其λmax=5 2 5nm ,克霉唑浓度在 0~ 10 0 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8 7× 10 3L·mol-1·cm-1,相对标准偏差为 1 2 2 % (n =6) ,回收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新显色剂 1- (2 -苯并噻唑 ) - 3- (5 ,7-二溴 - 8-喹啉 ) -三氮烯 (BTDBQT) ,并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钴的显色反应。在 p H9.5— 10 .5的硼酸盐缓冲介质中 ,钴与该试剂形成 1∶ 2的蓝色铬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6 42 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0 5× 10 5L· mol-1·cm-1,钴 ( )的浓度在0— 2 4 0 μg/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显色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常见离子除铜、镍外 ,基本不干扰测定。已应用于维生素 B12 和水系沉积物中微量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种方法,配有多种基组对BCl和BCl2分子的基态蛄构进行优化计算,优选出B3P86/6-311++G(3df)方法时BCl分子进行计算得到基态为X1∑、键长RBCl=0.17159 nm,谐振频率为ωg=837.0003 cm-1;优选出QCISD/6-31G(d,p)方法对BCl2分子进行计算得到基态为X2A1,平衡棱间距RBCl=0.17284 nm、键角βClBCl=125.3466°、离解能Dg=8.0592 eV,并计算出了谐振频率和力常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多体展式理论方法,推导出BCl2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面图准确呈现出BCl2分子的蛄构特征及能量变化曲线.由此讨论了Cl+BCl和B+ClCl分子反应的势能面特征.可用于研究该分子的微观反应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