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解质溶液组成对低分子量阴离子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小芸  吕建德 《分析化学》1997,25(6):704-707
研究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低分子量阴离子时电解质溶液中背景电解质、电渗流改性剂、pH值、有机溶剂等对分离的影响;比较了铬酸根、邻苯二甲酸根、苯甲酸根3种背景离子对不同迁移率阴离子分离的影响,并对间接紫外检测的定量基础及灵敏度进行了讨论;考察了3种不同长链烷基三甲基季铵盐电渗流改性剂浓度对阴离子迁移时间和电渗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渗流的改性效果与烷基链的长度有关;pH影响阴离子的有效迁移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微电渗流毛细管电泳原位柱。考察了不同有机调节剂种类和浓度 ,pH对电渗流的影响 ,在 pH值 2 .3~ 9.8范围内 ,电渗流小于 19.6× 10 -10 m2 V-1s-1。当有机调节剂浓度从 6 0 %增加到 90 %时 ,电渗流仅从 6 .6× 10 -10 m2 V-1s-1增大到 4 8.9× 10 -10 m2 V-1s-1。结果表明 ,此类微电渗流柱在电色谱分离模式下电渗流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电中性溶质在缓冲盐体系和无盐体系下的电渗流、分离选择性等进行了对比,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讨论了电中性溶质在无盐体系下的分离,提出了采用无盐流动相既可以增加电渗流也可以减小焦耳热的优势。反相毛细管电色谱的实验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成禹杉  杨晓兰  余瑜 《色谱》2007,25(4):478-481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多沙唑嗪中间体对映体的方法,并同时分离了多沙唑嗪对映体。考察了不同种类季铵盐对电渗流及分离的影响,其中四甲基氢氧化铵(TMB)能有效控制电渗流并提高组分的分离度。实验还考察了其他因素,如pH值、分离电压和磷酸二氢钠浓度对分离的影响。所用的毛细管为40 cm(有效长度30 cm)×50 μm,缓冲液为12 mmol/L β-环糊精、30 mmol/L TMB、60 mmol/L 磷酸二氢钠(pH 2.2),分离电压为20 kV。在此条件下多沙唑嗪及其中间体的对映体均达到了基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一些用β-环糊精不能完全分离的对映体通过加入TMB控制电渗流能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温和条件下的溶胶-凝胶技术,成功制备了阴离子交换-反相混合模式硅胶基质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通过调整反应液中不同前体的比例,优化了整体柱的制备条件。通过扫瞄电镜,对柱床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发现,所制备的整体柱电渗流的方向和大小可随流动相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具有从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渗流;当流动相pH值升至约7.5时,电渗流方向发生了反转(由阳极流向阴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对所考察的酸性(中性)化合物实现了快速分离,并获得了高达160,000N/m的柱效。  相似文献   

6.
Qi N  Cui R  You H 《色谱》2011,29(9):881-884
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正十二醇、1,4-丁二醇及二甲基亚砜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原位聚合制备了丙烯酰胺类强阳离子交换整体柱。考察了驱动电压、有机调节剂、盐浓度、pH值等对电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渗流与驱动电压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1;有机调节剂乙腈对电渗流的影响除与流动相的黏度有关外,还与固定相的溶胀有关,当浓度低时,电渗流随乙腈浓度的增加有反常的下降趋势;随着磷酸盐浓度逐渐增加,电渗流降低,与理论相符;在pH值为3~9范围内,电渗流基本上保持恒定,体现了整体柱使用酸碱范围宽的优越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毛细管电色谱法在此整体柱上成功分离了5种多肽,体现了该类整体柱在多肽分离研究中的优势,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电泳分离是基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下的电动现象,当电场加到带电粒子所处的介质上时,存在电泳和电渗两种电动现象,其中电泳与带电粒子的大小、电荷和形状有关,而电渗与毛细管的表面及电泳介质的组成有关.由于电渗流能显著地影响分析时间和分离效率,因此,控制电渗流在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j.此外,调节PH值、离子强度和缓冲液的粘度也是常用的控制电渗流的方法[’j.Ewing[‘与1入一个附加电场来控制电渗流.在缓冲液中加入足够浓度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改变电渗流的方向.与通常的电渗流相比,人们对反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纤维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两亲性纤维素衍生物十二烷基疏水改性季铵化纤维素。将该衍生物用作毛细管电泳背景电解质的添加物,在pH=3.0~12.0的范围内能产生稳定的阳极电渗流,可应用于芳香酸和磺胺类药物的快速分离,对中性化合物烷基苯酮同系物也有一定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两亲性纤维素衍生物不但能调节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而且可与分离对象发生疏水相互作用,可用于不同荷电性质化合物的电泳分离。  相似文献   

9.
邓宁何友昭  苏庆德 《分析化学》2005,33(10):1486-1488
利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在柱样品电堆积的预富集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作准固定相,对七种植物激素进行了富集和分离。研究了各种分离条件的影响,并分别在高电渗流和聚丙烯酰胺涂层抑制电渗流条件下对植物激素进行在柱电堆积富集,各种植物激素的检出限比文献报道降低1~2个数量级。在最佳条件下对植物样品中的脱落酸进行了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4%;回收率为75%。  相似文献   

10.
叶美英  方群  殷学锋 《分析化学》2004,32(12):1585-1589
通过将新制的PDMS微流控芯片置于氧气氛中对通道表面进行处理的简单方法,使电渗流大小及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改善。同时研究了氧气处理PDMS通道表面的时间对电渗流的影响,得到氧气处理的最佳时间为3d。讨论了氧气作用于PDMS芯片表面的机理。在氧气处理3d的PDMS微流控芯片上进行氨基酸分离实验,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邓超  何金兰 《分析化学》2001,29(9):1058-1061
建立了低电渗流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丹酰氨基酸的新方法,详细研究了缓冲体系的浓度,pH值以及各种添加剂的影响。发现组分迁移时间对缓冲体系pH值极为敏感;添加一定量的甘氨酸,使分离选择性极大的改善;即,能改善待测组分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均能有效地改善分离选择性,对低电渗流区带电泳分离机制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潘一廷  马成  白海红  张养军  秦伟捷  钱小红 《色谱》2013,31(10):995-1000
为了增加开管毛细管柱(OTCC)的相比,提高分离效率,发展了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制备葡萄糖聚合物修饰的开管毛细管柱。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该开管柱内壁上修饰了三维波浪状聚合物,明显增加了内壁比表面积和相比。在pH 3~11范围内,对含糖聚合物修饰的开管柱和空柱的电渗流进行了比较。修饰后开管柱的电渗流仅为空柱的1/2~1/3,且在pH 6~11范围内保持平稳。稳定的电渗流保证了分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用该开管毛细管柱成功实现了小分子混合物(苯丙氨酸、胸腺嘧啶、腺苷、鸟苷、5-溴尿嘧啶、水杨酸)以及蛋白质大分子(核糖核酸酶B、转铁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分离,结果表明葡萄糖聚合物修饰的开管毛细管柱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考察不同内径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中分离电压对电渗流的影响,在不同内径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中,电渗流与电压都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内径无关,由于焦耳热的影响,在电压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电渗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呈线性弯曲,在大内径毛细管电色谱柱上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酸性药物的反向电渗流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梅  冯敏  张正行  安登魁  范国荣 《色谱》1998,16(5):383-385
以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为代表药物,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电渗流改向剂,考察了酸性药物在反向电渗流高效毛细管电泳体系中的分离行为,并对其中影响迁移时间、峰形及柱效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电渗流改向剂的反向电渗流高效毛细管电泳体系能显著加快酸性药物的分析速度。对于CTAB与酸性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峰形展宽、柱效降低的现象,可通过加入合适的有机添加剂(如β-环糊精或乙腈)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金纳米微粒(Au NP)修饰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Au NP修饰在熔融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制备成Au NP修饰毛细管.探讨了修饰剂Au NP的浓度对电渗流及蛋白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Au NP修饰的毛细管能有效地抑制电渗流及蛋白质在毛细管内壁上的吸附,提高分离效率.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实现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得纳米壳聚糖粒子溶液,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其修饰于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形成涂层毛细管柱.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毛细管内壁有小丘状突起,表明纳米壳聚糖粒子已吸附于柱内层.检测了不同p H值下的电渗流变化趋势并与裸柱比较,结果显示修饰后的柱电渗流受到明显抑制,并在p H4.7的环境中能产生反向电渗流,该柱在不同p H值下电渗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6%,日内、日间和柱间的RSD分别为1.46%,4.64%和14.43%,表明柱稳定性较好.通过分离3种中性物质甲苯、苯酚和硫脲考察了该柱的色谱行为,出峰顺序与其极性大小顺序一致,表明纳米涂层起到极性固定相的作用.用该柱成功分离了3种碱性蛋白质溶菌酶、细胞色素c和核糖核酸酶A,柱效分别为39481,42610和245373Plate/m,重现性良好,表明纳米涂层可有效抑制碱性蛋白质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水介质毛细管电泳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徐木生  王小如  杨芃原  贾丽 《色谱》1998,16(4):309-313
评述了与水相体系相比,非水体系电泳分离体系对分析对象的扩展、分离度和分离效率的改善、选择性的提高以及质谱检测联用技术等各方面带来的好处,同时还总结了非水介质各种参数对毛细管壁双层ζ电位、电渗流以及分离效率、分离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区带电泳的电渗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毛细管区带电泳的电渗流速度公式,测量电渗流的方法和影响电渗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CEC)是一种新兴的以电渗流为驱动力的微柱分离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1].它主要依靠电渗流驱动流动相,流动相的流型为塞状平推流,具有与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类似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新型毛细管等电聚焦驱动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在生物分离分析领域中的发展迅速.CIEF可分为两步法聚焦和一步法聚焦.电渗流(EOF)可作为一种新的驱动力.Rassi等根据串连体系中电渗流速率将被平均化的原理,将未涂层毛细管与聚乙二醇涂层的毛细管通过聚四氟乙烯管耦合起来,成功地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快速分离蛋白.此外,利用电渗流输液原理设计的电渗泵还可用作流动注射和微柱液相色谱的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