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叶绍星 《化学教育》1993,14(5):45-45
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没有进行直观的验证,学生对浓硫酸的这一性质缺乏感性认识。本文设计一个浓硫酸吸水性的验证实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他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朱勤赞 《化学教育》1995,16(12):31-31
在初三化学课本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操作较麻烦,声音干扰大,影响教学效果。我用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制出的炭在酒精灯上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将《人教版必修1》浓硫酸脱水实验中蔗糖炭化废弃物经洗涤、水煮、干燥等处理后制得蔗糖炭产物,将处理后的炭产物用于铅离子的吸附实验,探讨了炭产物的用量、浸泡温度、溶液p H值等单因素对吸附铅离子的影响;并将炭产物的吸附效果与一些已经商业化的吸附剂进行对比,实验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废弃炭产物可以有效除去溶液中的铅离子。  相似文献   

4.
赵琦 《化学教育》2009,30(1):69
通过草木灰催化蔗糖燃烧实验,对催化剂种类、反应物混合比例和催化剂颗粒大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引领学生学习控制实验相关变量,对单一变量进行探究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尤其是浓硫酸对气体的干燥实验,难以用传统的实验手段演示。利用相对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实验,分别测定有浓硫酸和没有浓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空气湿度的变化,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空气的湿度在浓硫酸作用下急剧减小,说明浓硫酸将空气中大部分水吸收了,从而得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作为气体干燥剂。  相似文献   

6.
赵云 《化学教育》2015,36(21):62-64
巧用具支试管改进了“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备”“铜与浓硫酸反应”等实验,不仅节约药品、操作简便、快捷,而且现象明显,既适合教师演示实验,更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实施"硫酸"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主动探索浓、稀硫酸性质的异同,归纳总结浓硫酸具有的特殊性质。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生成问题"为什么向蔗糖中加水",面对课堂预设之外的生成问题,尝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寻求答案。本堂课存在2方面的困惑:(1)关于教学设计与学科思想;(2)关于生成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为了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将课堂录像和部分教学实录与同事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对教学给出了合理的建议,解决了困惑。这一解决困惑的方法,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技工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大学的化学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里,都是以铜与浓硫酸反应为例来分析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有些教材还把铜与浓硫酸反应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加以证实浓硫酸的氧化性,并强调:应仔细观察有关现象,或要求从铜片表面、溶液和所放出气体等几方面描述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在大学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实验教学主要使用的方法是重铬酸钠-浓硫酸氧化法,使用强腐蚀性的浓硫酸,并产生含铬强酸性有毒废液。本文采用NaClO-TEMPO-TBAB催化氧化反应,缩短实验时间,提高产率并实现了半微型化实验,在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同时避免了原有实验带来的铬污染和强酸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房寿高 《化学教育》2016,37(1):63-66
对浓硫酸的几个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遇水放热性、催化性)实验进行了整合创新设计, 解决了教材实验中的药品耗量大、不易操作、药品易撒落、易污染水源、耗时长、不适合学生分组实验等缺点。整合创新后设计的实验不仅操作简便、体现绿色实验理念, 而且操作安全, 适合中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1.
用生石灰和尿素代替沸石加入到乙醇和浓硫酸反应混合物中,并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设计和分析,寻找浓硫酸、乙醇、尿素和生石灰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2.
以浓硫酸与铜共热实验为题材的命题,不少存在着背离实际的2种误解:一种认为,铜与浓硫酸共热时铜丝表面变黑,说此黑色物质是CuO;另一种认为,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共热反应时,经一段时间反应后,由于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致使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铜和硫酸都有剩余.这2种误解均源于未亲自动手做实验或对实验现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钟大 《化学教育》1989,10(3):36-37
本刊1988年第2期刊登的《证实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演示实验》一文,设计精巧。但作为演示实验感到有如下几点不足:①需时较长②没有对照实验,不易使学生信服③可见度较差。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毒性的气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的一种酸性氧化物.在实验室制取NO2时,能否用浓H2SO4来干燥NO2气体,一般化学参考资料都没有明确指出,大学教材[1]中的有关内容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在一些权威性著作[2]中出现"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NO2气体".在一些高中化学复习资料中,用浓硫酸来干燥NO2的练习和测试题频频出现.然而,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科学性错误.下面笔者就先用2个实验的客观现象来说明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氮气体.  相似文献   

15.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化学教育》2009,30(10):58-59
从异常现象分析、反应物的最佳用量、最佳合理装置3个方面对新教材中有关金属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并对教材中演示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牛钟峣 《化学教育》1989,10(2):29-29
一、吸水性在两个φ=10cm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浓硫酸和稀硫酸各约1/4容积。另取两个同样大的表面皿,先在其凸面上滴一点油并用布擦匀(有利于水汽凝成小水珠),再把它放在盛有沸水的保温杯口上方,使水汽凝于凸面上形成一薄层小水珠。然后立即分别放在上述两个培养皿上(凸面朝下),半分钟后可以看到,浓硫酸上方的水珠逐渐消失,而稀硫酸上方的水珠无明显变化,对比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进溶剂体系完成苯甲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合成苯甲酸乙酯的反应,避免了剧毒致癌溶剂苯的使用,提高了反应收率,降低了反应温度,简化了后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提高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产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月明 《化学教育》1999,20(6):30-31
我们知道,实验室用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反应主要利用了浓硫酸的强酸性,而副反应的发生是由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引起的。笔者设想,对浓硫酸作适当稀释,使之既能保持其强酸性(即催化作用),又能降低其氧化性,从而从根本上有效地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乙烯产率。为此,提出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寻找最佳稀释点。1实验方案及报告1.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2实验操作在烧瓶里,混合液按实验报告要求依次加入。加浓硫酸时,使烧瓶倾斜,沿瓶口缓慢倒入,塞上配有温度计和导管的橡皮塞,轻轻摇晃,使之混均,立即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  相似文献   

19.
铝与酸、碱反应的实验探索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美凤 《化学教育》2001,22(12):35-36,22
问题的提出铝与酸、碱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当学生将铝片分别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盐酸、稀硝酸、稀硫酸反应时 ,发现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较快 ,有大量的气体产生。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次之 ,但放置片刻后仍然可观察到有大量的气体产生。与稀硫酸、稀硝酸几乎不反应。这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 ;单质铝也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相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 ?如何让学生弄懂事实真相呢 ?2 实验的探索表 1 不同条件下铝与酸反应的实…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研究了浓度对硫酸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大于等于12 mol·L-1(72%)的硫酸具有明显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和能使铁、铝钝化。浓硫酸与常见指示剂作用颜色变化有各自的变色特点,和常见酸与指示剂作用的颜色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