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中,有"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的探究活动[1]。针对教材中实验装置的不足,笔者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达到了理想的效果,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2.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一品  唐晖 《大学化学》2003,18(6):46-46
沸点仪是绘制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常用实验装置 ,目前教科书中该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1~ 4 ] 。这种沸点仪的缺陷是加热电阻丝允许的电压不能超过 40V[4 ] ,否则电阻丝易被烧断。在实验过程中 ,常有学生由于调压过大烧断电阻丝的情况。另外 ,该实验有许多样品易燃 ,在烧瓶内通电后的电热丝与易燃样品直接接触 ,存在安全隐患。图 1 沸点仪装置图1.冷凝器 ;2 .温度计 ;3 .加热导线 ;4.气相冷凝液取样口 ;5.气相冷凝液贮存槽 ;6.蒸馏瓶 ;7.液相取样口 ;8.电加热丝图 2 改进后的沸点仪装置图1.冷凝器 ;2 .温度计 ;3 .气相冷凝液取样口 ;4.气…  相似文献   

3.
潘明先 《化学教育》2008,29(1):71-72
关于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笔者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所述实验装置和步骤进行实验,总未能得到预期的结果,经过反复实验观察,发现该实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液漏斗上没有“mL”值刻度标尺,因而从分液(滴液)漏斗往烧瓶中滴入无水乙醇时,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滴入无水乙醇的体积;并且,在滴入无水乙醇时,常因乙醇跟钠激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氢气,压强突然猛增,大量氢气和乙醇气体从玻璃旋塞液流孔经乙醇层外逸,致使实验失败。(2)氢气的体积由测量乙醇跟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从广口瓶里压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包括由广口瓶到量筒…  相似文献   

4.
丁志强 《化学教育》2001,22(12):38-38
燃料电池微型实验可作为讲授“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电能→化学能→电能”时的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一些书中介绍了以下 2种实验装置[1,2 ] ,见图 1、图 2 :图 1图 2实验时 ,首先把电极接上 3V~ 6V的直流电源电解 2min左右 ,然后断开电源 ,把发光二极管接到电极上。此时刚被电解出来的H2 和O2 便分别在电极上反应而释放出电能 ,发光二极管便发光 (用H2 SO4 或KOH溶液时需 2个电池串联 ,而使用NaNO3或Na2 SO4 等溶液时只要一个燃料电池即可 )。显然这些装置较复杂 ,制作麻烦 ,装液困难 ,药品用量大 ,而且只有视觉效…  相似文献   

5.
张展 《化学教育》2014,35(7):60-61
正1问题的提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认识论功能、方法论功能和教学论功能[1]。笔者在利用教科书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2]进行教学时,如图1,发现该实验仅能让学生体会吸氧腐蚀的吸氧过程,而更核心的电化学过程却无法感受到。通过查阅近年文献,发现同仁们对该实验的研究更多关注如何缩短实验所用时间[3-6]。即便  相似文献   

6.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中,通常要假设反应物NaOH和CH3COOC2H5的起始浓度已知并且相等,因此,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准确性[1,2]。双管反应器是目前该实验的常用装置(图1)。实验时,先将具有相同浓度的等量反应物NaOH和CH3COOC2H5分别置于反应器的A、B管中,恒温后,用洗耳球将B管中的溶液压入A管进行混合。这一过程的缺点是,学生手动挤压洗耳球时,往往难以控制,不能很好地将A、B管的溶液混合均匀[1,2];另外,溶液混合之后,分别在A、B管中反应。这些都很难保证A、B两管中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准确一致,从而可能…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教材中检测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介绍了改进后实验装置的电路图、装置图,并对整个实验装置的准备、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聂素云 《化学教育》2011,32(11):71-71
Fe(OH)2容易被氧气氧化,所以按照教材[1]中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是灰绿色的物质,观察不到白色的Fe(OH)2。有不少研究者[2,3]将实验进行了改进,赶走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或者将滴管深入FeSO4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实验操作复杂,  相似文献   

9.
中学化学教材中只对H2和CO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安排了探究实验[1].我们设计了一种演示多种气体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的实验装置,经过多次实验,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东 《大学化学》2001,16(6):48-50
作为物理化学基础实验之一 ,粘度法是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其准确度能够满足许多情况下的要求。但在此实验中会遇到诸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现在就我在用粘度法测定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验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做一简单分析。1 实验过程  实验中所用仪器有三管粘度计 ,停表及恒温槽装置一套 ;试剂为聚乙烯醇水溶液。实验过程如下[1] 。  ①于 30 .0 0± 0 .0 5℃的条件下恒温待测液和蒸馏水。  ②向粘度计中加入 1 0mL聚乙烯醇水溶液 ,质量浓度为 5.50 0 g/L ,测定溶液自粘度计的中间管上…  相似文献   

11.
杨帆  张凤桂  袁廷新 《化学教育》2009,30(10):60-61
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是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中专题5的一个拓展实验,该实验选自于刘怀乐老师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趣味实验》^[1],实验中用铜丝作阳极,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但笔者用教材所给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不利于有些现象的观察。在对电解产生的沉淀物进行实验探究时,出现的现象与刘老师的叙述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范平  林茜  金辄  佟健 《合成化学》2007,15(1):26-29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起始原料,合成了25-羟基-26,27,28-三丁氧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2)和25-[(乙氧基羰基)甲氧基]-26,27,28-三丁氧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3),2和3的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通过正交实验[L16(45)和L9(33)]优化了实验条件,使3的总收率提高到60%。  相似文献   

13.
正1提出问题中学化学教材[1]对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实验设计是根据导管中水柱的变化进行说明,实验现象明显。对此实验的探究也有文献报道[2-3]。笔者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具趣味性。2实验设计2.1实验原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为:2Fe-4e-=2Fe2+(负极);O2+2H2O+4e-=4OH-(正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个变温法研究酸催化蔗糖转化反应和乙酸乙酯水解反应速率的模型设计实验[1]。由lnc-t图求出近似活化能Ea和A。目前化学实验教材中变温动力学的内容很少[2],本文的实验设计内容可作为一个补充和参考。1数学模型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程序升温仪的改进,导致对程序升温研究药物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对计算模型的设计也有一些巧妙的构思[3,4]。但在化学实验教材中,变温动力学的内容却很少。在常温下,蔗糖转化反应和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属于准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为:-dc/dt=kc(1)将程序升温规律T=T(t)代入Arrhenius公式:(R=8.…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科研实践,设计合成了三乙胺/水杨酸新型低温共熔溶剂[TEA][OHBA]2,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测定了其理化性能(热稳定性、荧光性、黏度和密度),并揭示了[TEA][OHBA]2的形成及其特性源于三乙胺与水杨酸分子间形成了氢键的机理。低温共熔溶剂[TEA][OHBA]2在环境分析和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实验移植于科研,集化学合成、结构表征、性能测试于一体,具有前沿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研究性。开设该实验能够提高综合化学实验水平和学生实验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德玉 《化学教育》1986,7(1):34-34
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实验2—5]电解食盐水实验,产生的氢气难以收集。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些改进,装置如右图。  相似文献   

17.
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航行 《化学教育》2009,30(10):66-6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第126页[活动与探究]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上述实验,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图1装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水溶液中单线态氧的生成实验的一点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学教育 1994年第 8期 32页上刊登的化学发光演示实验—水溶液中单线态氧的生成一文[1]中所介绍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作了如下的改进后 ,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实验现象。在原仪器装置 (图 1)的缓冲瓶与反应器之间加1个三通管和 2个弹簧夹 (如图 2 )。在操作时 ,先关闭A夹 ,打开B夹 ,快速滴加浓HCl,使缓冲瓶中的空气由B夹处排出 ,避免了空气从反应器内通过时引起溶液的翻滚 ,减少了未通入氯气前H2 O2 的分解。可在B夹处放一湿润的碘粉碘化钾试纸 ,检查缓冲瓶内的空气排完与否。滴加盐酸的速度由原文中所报道的初时 2 0滴 /分改为 60…  相似文献   

19.
周勇  赵军霞 《化学教育》2011,32(2):59-59,63
1 提出问题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叙述到"加热时,铁还能与硫反应" [1].对该实验的研究资料比较多,但这些研究结果中存在反应物铁与硫的质量比不清楚[2,3]、混合物质量不准确[2,4]、实验的危险性描述过度[2,3,5]等问题.为此,在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对这个实验进行验证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实验中取用的铁与硫混合物质量较大和反应结束后的冷却方式是引起试管炸裂的主要原因,而SO2的产生来自试管的炸裂.笔者从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出发,使反应能够在普通小试管中进行,克服了该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和产生SO2等"危险",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赏析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针对现行教材中设计的磷、铜方案,从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分析该实验的探究价值,再对鲁教版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