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稀土离子诱导位移和顺磁弛豫时间测定等NMR方法研究了稀土柠檬酸配合物在pH 7.4的溶液中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稀土离子通过3-羟基和3-羧基与柠檬酸配体形成1:2的配合物, 两个端羧基没有参与配位。通过计算稀土离子和柠檬酸配体中各个碳原子间的空间距离的相对比, 建立了稀土离子与柠檬酸配体配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水溶液中羟脯氨酸稀土配合物的NM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在11种稀土离子(La~(3+)、Pr~(3+)、Nd~(3+)、Eu~(3+)、Tb~(3+)、Dy~(3+)、Ho~(3+)、Er~(3+)、Tm~(3+)、Yb~(3+)和Lu~(3+)存在下羟脯氨酸~(13)C的诱导位移和抗磁性稀土配合物体系的~(1)H化学位移与偶合常数。对配合物构象分析表明,在水溶液中羟脯氨酸以空间位阻小的“外向”构象存在,通过羧基与稀土离子形成双齿配位结构,Ln~(3+)-O键长为2.1。在水溶液中巳配位的与游离的氨基酸和水分子间的快速配位交换平衡导致稀土氨基酸配合物具有有效轴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顺磁稀土离子的诱导化学位移变化的性质, 研究了多官能团配体谷胱甘肽(GSH)与稀土的配位作用。在水溶液中GSH通过分子两端的羧基负离子与稀土形成遥爪配位结构。谷氨酸和甘氨酸羧基与Eu^3+的配位稳定常数分别为12.5±0.1L.mol和100.0±0.5L/mol。从13^C化学位移的pH变化曲线求得谷氨酸和甘氨酸羧基解离的pK~a值分别为2.20±0.02和3.50±0.04。对Dy^3+、Ho^3+、Er^3+、Tm^3+和Yb^3+作用下, GSH的13^C位移数据分析表明, 配体与这些离子形成同构的配合物, 分子两端羧基均可能以双齿形式与稀土配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顺磁稀土离子的诱导化学位移变化的性质, 研究了多官能团配体谷胱甘肽(GSH)与稀土的配位作用。在水溶液中GSH通过分子两端的羧基负离子与稀土形成遥爪配位结构。谷氨酸和甘氨酸羧基与Eu^3+的配位稳定常数分别为12.5±0.1L.mol和100.0±0.5L/mol。从13^C化学位移的pH变化曲线求得谷氨酸和甘氨酸羧基解离的pK~a值分别为2.20±0.02和3.50±0.04。对Dy^3+、Ho^3+、Er^3+、Tm^3+和Yb^3+作用下, GSH的13^C位移数据分析表明, 配体与这些离子形成同构的配合物, 分子两端羧基均可能以双齿形式与稀土配位。  相似文献   

5.
利用稀土诱导位移方法研究了水溶液中L-抗坏血酸(Vc)与三价稀土离子的配位作用。在弱酸性条件下二者形成1:1的配合物,稳定常数为8.0M~(-1)。抗坏血酸通过内脂环3位碳上的羟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RE~(3 )-O键长为2.0,内脂基和其他碳上的羟基不与稀土离子配位。在配合物中C(3)-C(4)-C(5)-C(6)成反式构象。C(5)-C(6)键与配合物的零偶极位移锥面交叉。  相似文献   

6.
提出并证明利用协同电子振动光谱能够测定溶液中稀土离子的配体的配位数。实验证明时间分辨的协同电子振动光谱是一种实用的技术 ,它能够用来确定不同配位基团的配体种类和配位数。研究了不同pH值溶液中精氨酸与铽离子的配位 ,直接证明精氨酸中的羧基能够置换出水与铽离子配位并且其配位数随溶液pH值增加而增加。关键词 :稀土 ;配位结构 ;氨基酸 ;协同振动光谱(全文见 :《JournalofRareEarths》 ,2 0 0 0 ,1 8( 1 ) :1 4 )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量了在7种不同稀土离子(La~(3 )、Pr~(3 )、Nd~(3 )、Dy~(3 )、Ho~(3 )、Er~(3 )和Tm~(3 ))的水溶液中蛋氨酸~(13)C稀土诱导位移。利用稀土诱导位移对蛋氨酸稀土配合物构象的模拟结果表明,蛋氨酸通过离子化的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Ln~(3 )—O长度为2.7A在配合物中,蛋氨酸以伸展状态存在,C_0-C_α-C_β-C_γ和C_α-C_β-C_γ-S成反式构象,C_β-C_γ-S-C_δ成旁式构象。根据稀土诱导位移方法建立的构象模型符合~1H邻位质子偶合常数和~(13)C顺磁弛豫速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在三种不同稀土离子(镧La~(3+)、钬Ho~(3+)和镱Yb~(3+)的水溶液中甘氨酰-缬氨酸的~1H和~(13)C稀土诱导位移。计算了Ho、Yb与甘氨酰-缬氨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了稀土与该配体的配位作用及对配合物构象进行研究,发现配位后的甘氨酰-缬氨酸以一种空间位阻较小的伸展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在三种不同稀土离子(镧La^3^+、钬Ho^3^+和镱Yb^3^+)的水溶液中甘氨酰-缬氨酸的^1H的^1^3C稀土诱导位移。计算了Ho、Yb与甘氨酰-缬氨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讨论了稀土与该配体的配位作用及对配合物构象进行了研究, 发现配位后的甘氨酰-缬氨酸以一种空间位阻较小的伸展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稀土氯化物水溶液~1H、~(17)O及~(35)Cl等核的NMR信号,根据这些核的化学位移值确定了Pr、Nd二离子的水合数为9,水合物立体构型为三盖三梭柱体,Tb、Dy、HoEr、Tm、Yb等离子的水合数为8,水合物的立体 型为正方形反棱柱体。本文还计算了稀土4f电子与配位水中~(17)O的超精细接触常数。  相似文献   

11.
用对-苯二甲酸铵和邻菲罗啉与氯化铕和氯化镧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对-苯二甲酸邻菲罗啉铕镧异核稀土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C,H,N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羧基氧和邻菲罗啉氮原子均与稀土离子配位,桥联配体对-苯二甲酸根可有效的传送能量,不发光的镧离子对铕离子的发光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马建方  倪嘉缵 《化学进展》1996,8(4):259-276
本文系统地对200 多个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重点对配合物的结构骨架、羧基的配位方式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标题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合成 ,缓慢挥发水溶液 ( p H=4~ 5)得到其针状单晶 .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析与红外光谱 ,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 P2 12 12 1,晶胞参数为 :a=1 .1 960 ( 2 ) nm,b=3 .0 789( 6) nm,c=0 .4 7652 ( 1 0 ) nm.V=1 .7547( 1 6) nm3 ,Z=4 ,Dc=1 .987g/cm3 .晶体是一维链状配合物 .相邻 Gd3 离子通过 2个简单羧基桥和 1个μ2 羧基桥联结起来 ,还有 2个水分子配位于每个 Gd3 离子 ,所以 Gd3 的配位数为 9,形成变形的单帽四方反棱柱体 .该配位多面体是摩尔比为 1∶ 3的稀土甘氨酸配合物中报道的第 1个例子 .得到了该配合物的配位键的键焓  相似文献   

14.
稀土丙酸盐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研究了La, Pr, Nd, Sm,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Y十三种稀土丙酸盐的FT-IR光谱, 对1800-100cm^-^1的主要红外吸收谱带进行了归属, 指认316-349cm^-^1的强吸收带为Ln-O键的伸缩振动带. 稀土丙酸盐红外光谱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羧基配位形式. 从La到Tm以及Y等十一种丙酸配合物的配位羧基具有对称的螯合双齿形式, 而对稀土Yb和Lu, 与中心离子配位的三个羧基中, 至少有一个羧基具有螯合桥式三齿配位形式. 结果还表明稀土丙酸盐Ln-O键基本上是离子键.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浮动电荷分子力场(ABEEM/MM), 对微过氧化物酶水溶液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 研究了水溶液对微过氧化物酶的结构, 血红素的皱裂构象以及轴配体咪唑基的取向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水溶液中微过氧化物酶的骨架氨基酸是稳定的, 而血红素的皱裂构象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趋于平面. 与血红素轴配体咪唑基键连的组氨酸决定着咪唑基的空间取向, 而咪唑基与血红素侧链的丙酸基的静电作用对其取向仅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核磁共振(NMR)方法,研究了水溶液中L-精氨酸分别与一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的相互作用及其构象变化.通过测定L-精氨酸分别与一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混合后体系的1H、13C NMR,对混合前后L-精氨酸1H及13C化学位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L-精氨酸与一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存在氢键和静电作用,并且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L-精氨酸构象产生变化,即由作用之前的伸展型转变为作用后的弯曲型.  相似文献   

17.
稀土环己烷酸配合物合成及振动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羧酸配合物中,羧基配位方式是个有兴趣的问题。羧基采取单配位、螯合配位、对称桥式配位或单原子桥式(或螯合桥式)配位的那些方式,不但与稀土离子和羧酸结构,而且与配合物制备条件有关。不少研究发现某些配合物中,羧基可以同时存在多种配位方式。用振动光谱研究羧基的配位方式和配合物结构已引起广泛兴趣。环已烷酸(以下用HL和L分别代表酸及其阴离子)与稀土的配合物研究尚少,我们合成了它的十六种稀土的1∶3无水配合物,通过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了羧基在各稀土配合物中的配合方式,配位多面体结构及配位键性质。  相似文献   

18.
稀土离子与高分子配位基团直接成键而形成的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因其独特的荧光特性更受到各国科学工作者广为关注[1~ 4] .尤其含铕稀土高分子化合物兼具稀土离子高发光特性与高分子化合物易加工特点 ,可望成为一种具有高荧光效率、对光热稳定、分散均匀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5~ 6] .目前将稀土离子直接键合在高分子链上而获得键合型高分子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稀土离子与含配位基团的聚合物配位 ;二是稀土离子同时与高分子链上的配位基和小分子配体作用形成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三是含小分子稀土配合物单体直接进行聚合等[7] .聚N 乙烯基乙…  相似文献   

19.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trza)](1)和[Ni(trza)(H2O)2](2)(Htrza=4H-1,2,4-三氮唑-4-乙酸).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二维(2D)层状结构.在1中,Co(II)离子采用六配位方式,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trza)上的两个氮原子和四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每个羧基以二齿桥联方式连接两个Co原子,形成1D链,这些一维链进一步与唑环上的N原子形成2D层状结构.在2中,中心Ni(II)离子采用同样的配位模式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与1不同的是:来自两个配体阴离子(trza)上的两个羧基氧原子分别被两个配位水分子所取代,且配体上的羧基氧原子采用的是单齿配位模式.化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了金属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此外,两个配位聚合物的IR光谱、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1的磁性质也被测定.  相似文献   

20.
以乙酸和乙酸铵为配体,合成了新颖发光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其结构为NH4[RE(Ac)4.H2O](RE=Tb或Eu).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羧基以螯合、双齿和单齿方式与稀土离子配位;并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寿命研究了其发光性能,配合物能发射强的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且有较长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