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本文介绍将Web-based Application(Web App)等技术引入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构建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移动学习系统,实现让学生可以随时开展课内外学习的移动学习资源平台,促进了物理实验系列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在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移动学习系统为基础和支撑,对物理实验系列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整体设计,构建"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移动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实验室课堂上学习的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理资源及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这个平台,依托于大学物理微课程模式探索和实践的机遇,结合医用物理学的课程特点,开展医用物理学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旨在引导学生借助于网站和移动公共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重点介绍人体脊柱受力分析微课程案例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的转变为起点,结合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出现的移动教学平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经验,全面分析和介绍了移动学习系统中的结构与技术,阐述了以Web App作为平台开发物理实验微课程的具体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明确的知识点为内容,以短小为特点的一种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微课已经被教育者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微课在教与学中起到的作用.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本文结合大学物理课程阐述了微课如何辅助传统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解世雄 《物理通报》2016,35(10):11-13
面向科技发展的新文化背景, 打造通识课程《 物理文化与教育》 , 通过数年的探索, 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首先介绍《 物理文化与教育》通识课程的意义; 其次介绍课程内容与理念; 第三介绍《 物理文化与教育》移动微课及 其反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Java编程、APP开发、数据库开发等移动互联网服务与技术,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微课程教学服务"组合模式搭建物理实验移动教学管理平台,实现物理实验课程各类公告信息、微课程视频信息、考试模拟信息等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的及时推送与发布,实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与移动互联网线上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和无缝衔接,实现师生之间实时在线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基于物理实验课程移动教学管理平台构建以"课前预习、实验课堂教学、实验课后复习及实验拓展、多重交互"为核心的"互联网+"教学应用场景,并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测试阶段有效激励了广大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了教师课堂授课效率和学生课前预习质量、课后实验拓展能力,实现教学双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新形态"大学物理教材与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相结合的经验与体会,讲述了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纸质教材中嵌入,并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各类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方法,介绍了各类课程资源,特别是微课程和演示实验视频类课程资源的制作经验和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本科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作用突出,针对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实验教学的必要性,设计了基于移动互联的智能物理实验教学系统,可望实现在移动智能终端的预习、数据提交及与老师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老师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9.
依托于正在建设中的同济大学物理在线课程这个平台,以及大学物理学微课程的建设机遇,我们也开展了医用物理学的在线课程建设。试图应用互联网和移动公共平台,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给医学类学生搭建顺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随时随地的学习体验,也给教师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效途径。本文将重点介绍医用物理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将"二维码"技术和"微视频"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物理实验平台。通过利用手持式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观看与之对应的微课程视频,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验原理、步骤等实验内容,同时可以方便的利用视频评论与教师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邱康生  赵彦辉  刘相波  冯宝华  许秀来 《物理学报》2014,63(17):177802-177802
本文用微区共聚焦荧光光学显微镜在垂直于氧化锌微米线c轴的方向测量微米线上不同位置的光谱,通过对比直的和弯曲的微米线上TE和TM偏振的光谱,观察到了弯曲氧化锌微米线中不同位置的回音壁模式的移动,其机理是在弯曲应力作用下激子能级发生了移动,带边附近的介电常数也随之变化,导致微腔中的回音壁模式发生移动.  相似文献   

12.
矩形磁性纳米点动力学反磁化过程的微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磁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初始态为C形磁结构的矩形CoFe纳米点在方波脉冲场作用下的动力学反磁化过程.研究发现,随着脉冲场强的增强,磁体的反磁化模式发生了改变.当场强较弱时反磁化过程通过畴壁移动-单涡旋的形成和移动来完成;当场强较大时反磁化过程模式转变为畴壁移动-双涡旋的形成与移动;在更强的场强下反磁化过程通过畴壁的移动-多涡旋的形成与湮没来实现.由于反磁化模式随场强的变化而改变,反磁化时间随场强的增大出现振荡变化现象. 关键词: 动力学反磁化过程 反磁化时间 微磁学模拟  相似文献   

13.
万立荣 《物理通报》2016,35(9):19-21
在高考改革的新背景下, 高中物理学科需要满足多层次教学需求, 微课程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新形 式, 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各种层次的可选择性学习内容. 本文对高中物理微课程设计策略进行一些探究, 着重阐述了设计原则、 设计步骤、 几种主要微课程课型的设计要素, 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高中物理微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孙栓柱  周春蕾  孙彬  王其祥  高进 《应用声学》2014,22(10):3183-3186
为了满足用户对脱硝电价监控工作实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利用移动技术建立脱硝电价监控系统移动平台,基于PhoneGap、HTML5、SQLite等技术在智能终端上实现对燃煤机组脱硝全过程的移动监控和决策分析,将在线监控平台的服务场景延伸到现场,基于消息订阅群发机制实现了数据从监控系统到移动用户的快速传播;脱硝电价监控系统移动平台以更低成本、更高成效实现了对燃煤机组脱硝工作全天候、无限制的监控,是对现有在线监控系统的有力升级和扩展,拓展了传统的监管服务模式,使监管服务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本文基于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大学物理移动学习平台,并应用于课程开展教学实证研究,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评估平台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化教育普及的时代背景下, 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并阐述了如何利用微 课来解决大学物理中的这些问题. 论文具体介绍了微课概念及特点, 分析了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教 学的必要性, 并以我校大学微课开展情况为例分析了运用微课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指出了微课制作和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并提出了大学物理微课课程平台的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实验预习、课中规范实验操作和课后复习巩固,以ADDIE模型为指导,从教材分析、内容设计、呈现设计等方面,设计制作了杨氏模量实验系列微课程,包括微视频、微课件、微讨论、微练习和拓展资源等类型.实践证明,用系列微课程辅助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实验指导,是可行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受限于微透镜的数值孔径和像差问题,目前移动视差式立体显示屏存在多视场空间、视场区之间存在视场跳变、主视场空间角度小、显示效果模糊等问题.本文基于离散采样思想,分析了移动视差型三维显示系统的工作机理,结合加工工艺,设计了复合曲面反射层的双层微透镜阵列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显示屏的视场观看空间角可提升到60°,相对于传统的三维显示屏,双层微结构显示屏可有效提高视场角和显示性能.  相似文献   

19.
CO谱带的微扰给谱线的标识和分析带来挑战.这里针对CO A1Ⅱ(v=1)对d3△(v=5)态的徵扰,首先采用有效哈密顿矩阵的方法重新分析了d3△-a3Ⅱ(5,0)带高精度的涉及d3△2和d3△3的振转光谱数据,发现A1Ⅱ的微扰可忽略不计.进一步理论计算了由A1Ⅱ的微扰产生的d3△的△1,△2和△3的转动能级移动扣d3△-a3Ⅱ(5,0)光谱强度的变化.发现△1的能级移动最大,最大可达4 cm-1,这个能级移动随J值的增大而减小;对△2和△3的影响在J小时可忽略不计.光谱强度的改变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涉及到△1的d3△1-a3Ⅱ光谱强度减小量最大可达20%,随J的增大,此减小量变小;对涉及△2和△3的光谱强度此微扰可忽略不计,从而给出了上面实验数据分析中不考虑微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邢爱堂  黄湘友  董太乾 《物理学报》2000,49(11):2146-2150
通过分析跃迁概率幅的相位给出了与时间相关的微扰在跃迁过程中引起的能级移动公式,计算了处在不同量子态的单模场引起的二能级原子能级的AC Stark移动,结果表明场的量子统计特性会直接影响到原子能级移动. 关键词: AC Stark效应 单模量子场 二能级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