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图像题具有简明、直观等特点,它是“数”和“形”的有机统一.解答数学图像题的基础是数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将数学中的定量关系以“数”的形式进行呈现,进而作图,便得到一种“形”的升华.如何解答这一类数学试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次函数压轴题的解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福明 《数学通讯》2003,(15):36-38
二次函数问题是近几年来高考的压轴题 ,之所以获得命题者的青睐 ,这是因为一方面二次函数的基本内容与近现代数学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是学习高等数学极为重要的知识点 ;另一方面围绕二次函数能全面考查对函数性态的分析 ,以二次函数为载体把数 (计算、证明 )与形 (图象 )融合起来 ,把方程、不等式、绝对值等知识融合起来 ,围绕着二次问题 ,勾通了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内在联系 ,很好的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运用 ,体现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上设计试题的指导思想 .在知识上 ,高中在初中只研究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少形时少直观,形缺少数时难人微.”这句话说明了“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遇到不便处理代数问题时往往会借助于形,实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凌银 《中学数学》2023,(4):25-26+40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向思维的启发”新课改理念的启发下,探究式教学成为中考复习课“减负提质”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深挖一道题目,以一题串连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散性学习.本文中以中考复习课“二次函数为基架的角度问题”为例,进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牟雪珍 《中学数学》2012,(12):83-84
数形结合思想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每一个形都蕴涵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又常常可以通过图形做出直观的描述和反映.“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八微”,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形助数”.即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及其性质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从而获得解题方法:二是“用数解形”,即将几何图形的问题经过数量化描述.借助代数计算获得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6.
谈谈数与形     
在初等数学解题方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 :数形结合法 .但仅把数形结合理解为一个解题方法似乎是不够的 .首先我们认真地想一下 :什么是“数” ?“数”用文字写出来是一个符号 ,读出来是一个声音 ,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从小学学习数“数”的时候认识了 1,2 ,3等数字 ,这些符号用于记录数 ,表示数 .但“数”是个什么东西 ?仔细分析我们认识“数”的过程 :我们用 3个苹果 ,3本书 ,3支粉笔等一系列对象认识了“3” ,由此可以看出 ,数字“3”所表示的“数”确实是一大批集合———表面极不相同的集合 ,抽去其具体元素的性质之后所剩下的最本…  相似文献   

7.
构造图形解决代数问题的依据和思路是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由“数”到“形”的巧妙转换,将原本繁琐的代数问题转化为简洁的几何问题来解决,具有“化繁为简,直观易懂,便于解答”的特点.构造几何图形的关键是善于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抓住其本质,联想到相应的几何图形,建立数学表达式,并应用其性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中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方法对比与“一题多解”式的拓展演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运用构造法解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简而言之就是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代数推理的合理性、严密性研究问题.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是历届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数形结合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中“以形助数”是其主要方面,其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题设条件和探求目标,联想或构造出一个恰当的图形,利用图形探求解题途径.对于填空题可以简捷地直接获得问题的结果,对于解答题要重视数形转换的等价性论述,避免利用图形的直观性代替逻辑推理得到结果.“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函数的图像、方程表示的曲线、集合中的韦恩图或数轴表示等,是“以形示数”,而解析几何中的力程、斜率、距离公式、向量的坐标表示等则是“以数助形”,还有导数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数形结合”的知识平台.下面举例说明数形结合思想的热点应用.  相似文献   

9.
函数图象交点个数问题 ,是经常出现在各种练习和各类考试中的一种题型 .它的常规处理方法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但是 ,“数形结合”并不总是有效的 .例如 ,要求函数y =2 x 与y =x2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 ,第二象限的交点是很明显的 ,但第一象限的两个交点却很难看出 ,除非学生看出当x =2时图象相交 ,而且要理解指数函数的增长速度比二次函数更快 .但是 ,如果这个题改为“函数 y =3x 与 y =x2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呢 ?我们看不出相交的特殊点 ,怎么办 ?运用微积分的简单知识 ,可以更一般的解决这个问题 .定理 当a =ebe 时 ,函数y =ax(a >1)…  相似文献   

10.
反比例函数是每年中考的重点知识,是必考的主要内容.它是研究数与形的基础,是前面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继续,也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产生积极的作用.现把常见的考点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一、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例1(2011年甘肃兰州)如图1,某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2,1),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数形结合,分离参数已成为我们解决二次函数零点问题的一般方法,数形结合在解简单的问题时效果明显,但是遇到讨论复杂问题时往往"黯然失色",同时学生也很想应用此法解题,所以经常出现讨论混乱、重复、遗漏等情况,所以急需规范数形结合方法讨论的一般过程.再者,如果能对在开或闭区间中有零点问题弄清楚,则零点的个数问题也不攻自破.故本文想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数形结合法时,怎样讨论才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关键词数形结合;函数零点;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12.
田志承 《数学通报》2007,46(4):9-1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本文就是利用形象的直线“y=x”模型来研究某些递推数列问题,不仅使这一类问题的解决简捷明快,而且更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1递推数列在某已知图象上例1(2005年辽宁高考题)一给定函数  相似文献   

13.
季红春 《中学生数学》2014,(6):18-18,17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长久以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考题层出不穷.“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各类考试中常以小题的形式出现,能体现小巧、灵活的原则,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掌握“以形助数”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几何模型,也就是学会“为数配形”,这既需要我们有大胆的联想,敏锐的观察,还需要我们不断开阔眼界,学会积累,笔者最近邂逅了几道试题,他们短小精悍,充分展现了“为数配形”的精妙之处,让人回味无穷,现撷取出来,供大家赏析,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鲜活素材.  相似文献   

14.
朱玉海 《数学之友》2022,(24):83-84
“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是高中数学课堂解题教学常用策略,追求“变”与“不变”,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核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数是基础,是关键,既要以形助数,又要以数定形.”  相似文献   

16.
慎用图象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跃生 《数学通报》2001,(10):30-30,27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解题中 ,恰当地利用几何图形来研究问题会显得十分直观 ,有时可避免繁复的数式计算 .但“直观”的主要作用是启迪思维、发现和提出猜想 ,一般来说 ,不能凭借直观得出结论 .不把“数”和“形”结合起来 ,只用“图象解法”常会使我们的解题陷入困境或导致错误 .例 1 若抛物线y=x2 m与椭圆x22 y2 =1有四个不同的交点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A)m >- 2 ;     (B)m >- 1 78;(C) - 2 <m <- 1 ;(D) - 1 78<m <- 1 .错解 画出椭圆与抛物线的图形图 1 ,动抛物线 :y=x2 m由y=x2 向下…  相似文献   

17.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宋卫成 《数学通讯》2006,(12):14-15
函数的奇偶性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型.一方面,函数图象关于原点或y轴对称,体现了一种几何特征;另一方面f(-x)=-f(x)或f(-x)=f(x)则反映了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有效地建立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更要让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着这一出发点,笔者在进行奇偶性定义教学时,尝试了探究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赋形”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但是,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过程中,如果作图不准确或数与形不吻合,则会导致致命的错误.这学期我们已经进入高三的总复习,近阶段主要复习的是函数及导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数与形是一个数学问题的两个层面,数能精细,形可直观,但同学们也须注意,如果你在解题时,出现了疏漏,数也可能出现貌似精细的蒙蔽,形也可以导致似乎明了的误导.本文通过两个典型例子,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