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2014年四川省高考物理第7题为例分类探讨了物体离开传送带对应的多种可能性,为分析传送带这一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薛甫 《物理通报》2011,40(11):51-52,57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和高考考查的一种常见力学模型.此类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受力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的关键是注意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发生在物体的速度和传送带速度相同的时刻;运动分析中的关键是相对运动的  相似文献   

3.
徐俊伟 《物理通报》2015,34(10):65-67
: 传送带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按“ 把握本质, 抓住关键”原则采取了一定的方法 策略, 包括让学生理解传送带上物体运动的物理情景, 掌握传送带上物体运动的内在规律, 让学生掌握物体在传送 带上运动的分析方法, 学会抓住相对运动速度相等、 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变化的转折点等进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志军 《物理通报》2017,36(7):25-27
针对传送带运送物体过程中, 学生提出传送带反而被物体“ 加速”的疑问, 对传送带运送物体的能量转 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以深化学生对能量转化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等生产实践中,在车站、机场等交通场所它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复习和理科综合测试中的传送带问题屡见不鲜,各省市的高考模拟题也不乏其例,特别是2003年的理科综合测试中传送带压轴题的出现,更引起了人们对传送带问题的极大关注。命题专家为何对此问题偏爱且赋分较多,我们分析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此题的出现符合当今高考改革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命题专家以综合见能力的命题意图,强调了“着眼综合、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的命题原则.  相似文献   

6.
曾晗 《物理通报》2016,35(11):45-46
“ 传送带模型”作为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旨在考查学生在多过程问题中能量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的能力. 针对关于轻放于传送带上的物体速度和机械能变化的常规分析, 提出了更加准确全面的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立新 《物理实验》2004,24(8):18-19
用传送带运送物体类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动力学问题.由于此类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而且物体多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容易与相对运动问题相混淆.所以,同学们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感觉比较困难.现举几例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对传送带上物体进行三维扫描成像过程中,位移标定方法的便捷性、准确性对于最终的成像精度和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传统的位移标定方法需要已知位移平台或者传送带的运动速度或严格控制两次标定图片中标定板之间的精确位移,使得标定过程较为复杂。论文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传送带上物体测量的线结构光三维扫描成像系统的位移标定方法。只需要采集一系列标定板随传送带移动的位移标定图片,从中提取两张帧数间隔大于1的图片并记录对应的帧数,即可对单帧位移进行标定。介绍了该标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搭建了线扫描单目成像系统,并对双阶梯型精度块进行了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原理简单,操作便捷,测量速度更快且重建误差小于0.3mm,适用于以传送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各个领域的实时三维测量。  相似文献   

9.
【题目】(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4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称之为平衡态.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模型,解平衡问题的基础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高考中,直接出现或间接出现的概率非常大.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探讨物体平衡问题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辅助摩擦力的教学,自制了摩擦力演示装置,通过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转换可以直接显示出滑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该装置不仅可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而且还可直观地显示出物体间摩擦力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郭建 《物理实验》2004,24(9):10-11
以传送带为载体的物理问题,可以考查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功、能方面的知识,涵盖了高中力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因此,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模型;同时,这种模型如何应用也是同学们感觉较难把握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下几个例题的解析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强 《物理通报》2011,(1):16-18
在中学物理中"绳"和"弹簧"都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轻质"绳"和轻"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境,考查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及能的转化与守恒,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试题均有所见.因此在高考复习中也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大多数学生对此类问题涉及的知识要点不能深化理解,思维不够灵活而导致容易出错.而一些缺少  相似文献   

14.
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第21题中用到一个典型的模型;该模型在往年高考(如1995上海、1996全国、2007北京)试卷中曾多次出现,且几道考题所考查知识点也如出一辙.下面先来看看物理模型.模型: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在恒力F1作用下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撤去F1同时加上反向  相似文献   

15.
连接体问题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由于其涉及多个物体的分析,对象的选取尤为关键,因此,成为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难点.而对于2011年高考江苏物理卷来说,这一问题考查的不光是连接体的分析,还要求学生能从众多信息中提炼出物理模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在2011年的江苏卷中第9题就是这一典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14题:如图1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ψ满足.  相似文献   

17.
 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世人称为经典力学的四大定律。高中物理动力学问题以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核心(见图1),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对物体运动性质的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牛顿运动定律贯串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它以知识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而一直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是历届高考试题中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近10年来再现率为100%。图1高中物理动力学知识结构动力学的任务是回答物体做各种不同运动的原因,即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具体来说,需要处理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张效瑞 《物理通报》2017,36(5):53-54
针对高考中一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 力随上升高度成线性变化. 这一特点与 被压缩弹簧的弹力随长度的变化相同, 采用小球弹簧模型求解, 运算既简单又准确  相似文献   

19.
李群宏  闫玉龙  韦丽梅  秦志英 《物理学报》2013,62(12):120505-120505
讨论了一类单自由度非线性传送带系统. 首先通过分段光滑动力系统理论得出系统滑动区域的解析分析和平衡点存在性条件; 其次利用数值方法, 对系统几种类型的周期轨道进行单参数和双参数延拓, 得到系统的余维一滑动分岔曲线和若干余维二滑动分岔点, 以及系统在参数空间中的全局分岔图. 通过对系统分岔行为的研究, 反映出传送带速度和摩擦力振幅对系统动力学行为有较大影响, 揭示了非线性传送带系统的复杂动力学现象. 关键词: 传送带系统 滑动分岔 周期运动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三复习课后布置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一条倾斜的静止不动的传送带上,有一铁块正在匀速向下滑动,途中传送带突然改成向上加速运动,铁块由上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与传送带不动相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