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秦蕾 《化学教育》2017,38(5):40-43
在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中,分别通过新授课、概念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阐述如何遵循认识发展来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诠释“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和“教学发展”的问题,凸显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范韦芳  周竹  王世存 《化学教育》2021,42(17):57-62
“导致悖论”教学是一种智在创境、妙在引领的教学,其核心理念源自于变构学习模型的悖论思想,给学习者创造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反思性学习过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可以通过4种途径分别创设“概念与概念”相悖、“理论与实验”相悖、“理论与理论”相悖和“实验与实验”相悖的悖论情境,最终实现学生新旧概念的更替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悖论”教学在实施中要注意精选合适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心理的调控,提供丰富的支撑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教学处理进行盐类水解教学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久华  支瑶  陈欣 《化学教育》2006,27(12):23-25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不同教学处理为核心变量,探讨了采用“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对高中生建构盐类水解认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利于学生建构盐类水解概念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从“微观-本质”层面上分析溶液问题,形成分析溶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婷  罗秀玲 《化学教育》2018,39(7):32-35
以“原电池”及其相关概念为例,探讨论证式教学对高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的影响。研究对象为131名高二年级学生,其中对照组64人,实验组67人。教学前后,分别对学生的“原电池”概念学习情况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表明论证式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对“原电池”概念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对论证式教学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5.
吴晗清  孟博研  苏鑫 《化学教育》2020,41(15):34-38
电解质、离子反应、化学键组成一个核心概念群,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重难点。对北京市普通高中370名高二学生的测查显示:(1)概念掌握的程度为:化学键<离子反应<电解质。(2)“电解质的概念”与“导电原理”“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的掌握程度存在显著相关;电离与离子反应概念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导电原理”与“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离子键与共价键综合辨析”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表明电解质的概念、导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是概念体系中的重要纽带。(3)优秀、中等、学困3类学生在解决容易和较难2类概念的相关问题上差异最大,而中等难度上的差异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核心概念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军  吴永才 《化学教育》2022,43(17):41-46
以“溶液的形成”为例进行微项目教学实践,选择学生熟悉的护手霜为主题情境,巧妙设计了“原料分散”“微观探秘”“辨识活动”“对比实验”“感知乳化”等系列微项目活动,通过情境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反思、修正并最终形成更完善的概念,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自主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通过制作“护手霜”将“溶解”和“乳化”串联,感知溶液,感受乳化,感悟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代飞 《化学教育》2018,39(13):16-19
以“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为内容,尝试由“集合”的思想引出摩尔、由摩尔引出物质的量、由12C引出摩尔质量等进行教学设计,指出关注概念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和准确地理解概念所承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食盐精制:从微观角度看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单元教学中,通过初识粗盐中的杂质、微观角度看氯化钠、微观角度看粗盐溶液、微观角度认识除杂方法、设计除杂方案并实施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引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形成解决除杂实验问题的基本思路,实现能力素养的发展。经过多轮次教学改进,结合教学实践及其教学效果抽提出“聚焦核心概念和学生必做实验,实现认识能力的进阶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高度融合”“通过学科实践及实验探究,建立宏观、微观、符号关联,突出证据推理,构建思维模型”“通过持续性评价活动,外显学生的前概念,促进概念转变,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廖伟梁  彭豪  钱扬义  颜璜  曹春艳 《化学教育》2012,33(9):72-73,77
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国内主要通过运用“趣味实验”、“自制教具”、“情景活动”和“电脑游戏”进行化学游戏教学。介绍了游戏教学在国内化学教学的应用现状,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化学游戏教学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物质的分类”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建立的基本的化学观念。论述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知识层级结构,包括静态分类和动态分类,分析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学生认识发展和学习困难,解析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教学关键问题,揭示了基于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分类观”和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一种由单片机系统控制的薄层色谱自动点样装置,其中喷嘴和机械部分的制作比较实用。采用本文设计,能制出足以与商品仪器媲美的产品,且成本极低。  相似文献   

13.
导电聚合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电聚合物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构建传感器的一种新材料。综述了近5年来导电聚合物在生物传感器、离子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动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孙姝平 《化学教育》2006,27(11):34-35
教学案例研究是由课堂实践所积累的具有生动 活力的经验升华而成的指导性强的教学理论探索活 动.教师作为实践的研究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 体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改进 课堂教学,总结实践案例,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Conversion layers on technical aluminium produced by a no-rinse process for the purposes of food wrapping products ar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mainly zirconium compounds and polyacrylic aci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methods TEM, AES, XPS and ISS, in-depth profiling of the elements Al, Zr, C, O and F are achieved, the existence of the chemical compounds Al2O3, ZrO2 or the respective mixed oxides and polyacrylic acid or the fragments are detected. The layer thicknesses are determined amounting to 10–40 nm, and the surface-related mass of zirconium is estimated to 10–35 mg/m2.
Untersuchungen an zirkonhaltigen Konversionsschichten auf Aluminium
  相似文献   

16.
17.
载体材料的选择对固定化酶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纳米尺寸的特性,而且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不足,在固定化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目前在固定化酶领域使用的纳米复合载体分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在固定化酶研究领域运用较为广泛的硅基纳米复合材料、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不同材料对酶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这些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真珠钙驱铅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真珠钙驱铅效果,给亚急性中毒的大鼠服用后,可增加铅从尿中排量,降低骨中蓄积量,对防治铅中毒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载体材料的选择对固定化酶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纳米尺寸的特性,而且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不足,在固定化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目前在固定化酶领域使用的纳米复合载体分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在固定化酶研究领域运用较为广泛的硅基纳米复合材料、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不同材料对酶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这些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来研究温度对黄曲霉菌生理代谢的影响,使用交互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 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代谢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使用二级质谱信息和谱库检索定性黄曲霉菌代谢特征信息。使用内标结合混合质控样品的方法对非靶标代谢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温度对黄曲霉菌代谢组的影响,发现不同温度下有3 593个(T检验p0.01)差异表达代谢特征,筛选出20个候选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三羧酸循环、脂肪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络氨酸等生物合成路径,并调控黄曲霉毒素、黄匹阿尼酸、曲酸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路径酶活性。研究发现曲酸和黄曲霉毒素前体化合物与黄曲霉毒素的累积变化规律相似,可作为候选靶标进行验证。该研究为开展我国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和分子预警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