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   9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旋转电极在溶出分析中是较好的搅拌方式,但旋转电极的制作工艺比较麻烦,在有些实验室中难以做到。目前虽有多种型号的商品出售,有的性能较好,但一般价格都较高。如果采用工作电极接地的方式,将电极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由单片机系统控制的薄层色谱自动点样装置,其中喷嘴和机械部分的制作比较实用。采用本文设计,能制出足以与商品仪器媲美的产品,且成本极低。  相似文献   
3.
用塔板理论证明正常峰为拖尾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东援  孙毓庆  王延琮 《色谱》1993,11(2):120-120
以往,我们在色谱教学中也曾强调标准的色谱峰应服从正态分布,现在觉得这一做法欠妥。虽然根据塔板理论作适当近似处理,可以推得标准的色谱峰应当服从正态分布,但同样根据塔板理论,不作任何近似处理,也可证明标准的色谱峰其实是一个前陡后缓的不对称图形(即:拖尾峰)。文献虽曾指出  相似文献   
4.
关于滴定弱酸判断准则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援 《大学化学》1991,6(2):52-53
国内一些分析化学教科书认为;在中和法中,弱酸能否被强碱滴定的判断条件是:cK_a>10~(-8)。我们认为这个说法是不严密的,值得探讨。该判断式不严密的地方在于没有限定弱酸的浓度。如增加一个限制因素,该判断式有可能在理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几种薄层色谱展开方法,包括中途展开、接力展开、多维接力展开、改进二维展开等,还介绍了一种简单的下行展开的操作方式以及关键部件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平衡塔板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东援  孙毓庆  蔡红  魏宝林  傅文敏 《色谱》1994,12(4):247-248
本文用非平衡方法对塔板理论进行了重新处理,导出了描述塔板过程的统一方程(平衡或非平衡)如下:(注:符号pf(r,n)表示交换n次后第r号塔板流动相中的物质分数;符号qf(r,n)表示交换n次后第r号塔板固定相中的物质分数)经计算机数值计算,得到如下初步结果:(1)色谱峰是不对称峰,其形状与流速有关。流速增大,不对称性将增大。流速的改变,也会引起峰形的其它改变。(2)色谱峰的峰宽与流速有关。流速增大,峰宽(以塔板数为量纲)将增大。(3)色谱峰的峰高与流速有关。流速增大,峰高将减小。  相似文献   
7.
王东援  金海英 《色谱》1995,13(1):74-74
It is found by experiment that the mobile phase at the front of plate moves faster than that at the back ofplate at the same moment.So,a new explanation can be put forward as follows:Upon the thin layer plate sur-face,tliere is an attachment layer of mobiie phase,formed due to wetting force and surface tension。The at-tachment layer is not equithickness everywhere, but the aheader,the thiner.  相似文献   
8.
多次电渗展开在平面电色谱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朝晖  王东援  崔永泉  姜洋 《色谱》2009,27(1):120-123
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平面电色谱展开方式多次电渗展开。其特征是:在第一次电渗展开结束后,重新湿润薄层板的干燥部位,再通电展开。这种操作可以重复多次直到斑点分离完全。反复探索发现:采用省略封尾步骤的反相C-18烧结板可以革除流动相中的缓冲盐,使多次电渗展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首项分裂”的进一步验证及所发现的异常峰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援  赵虹  于绍弟 《色谱》1996,14(6):500-502
采用HP-5890A气相色谱仪,HP-3392A积分仪(工作在PLOT方式),配用长30cm、内径0.5mm涂DNP的铜毛细管柱,柱温100℃,0.1μL正十四烷为样品,采用单池热导及氢焰检测器,通过改变流速再次验证了“首项分裂”现象。完成实验的关键是设法克服伴随进样过程产生的干扰。实验过程中再次发现了异常峰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