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专物理教学大纲教材改革研讨会纪要(摘要)在国家教委全国中专物理课程组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建议和安排下,中国物理学会中专教学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中专物理教学大纲、教材改革研讨会.研讨会于1996年3月22~23日在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举行,与会代表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45
德里奥在西班牙求学时代所表现出的才能和对矿物学的兴趣,使他得以在政府的资助下被派遣到法国、英国和德国,就学于维尔纳和洪堡。在法国革命时期,他正在巴黎,由于他同拉瓦锡的联系过于密切,几乎被送上断头台。1794年西班牙政府送他到墨西哥矿业学院担任教授。留居有半个世纪(墨西哥独立之后,他未离去)。1801年他在铅矿中发现一种新金属,并命名为Erythronium。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43
德布罗意(M)在原子核物理的实验研究和X射线方面有过突出贡献。他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死在断头台上。他冲破家庭传统,选择科学研究为终生职业。德布罗意(M)从海军学校毕业后,曾任军官9年。1904年开始从事物理学研究,在巴黎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与其他物理学家共同进行关于原子结构的实验。他采用旋转晶体法,提高X射线摄谱术的精度,用X射线技术测量各类电子与原子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4.
赵凯华教授在“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报告(摘录)“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于1992年11月在重庆召开以来,已两年多.按预定计划应在1994年召开“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由于...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43
德布罗意(L)首先提出电子和原子都具有波动性的理论,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曾祖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处死。他冲破家庭传统,选择科学研究为终生职业。1924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他在彭加莱学院任理论物理学教授直至1962年退休。1924年发表他著名的电子波动理论论文。当时光的波粒二象性刚被证实。他把这种二象性扩展到物质,解决了原子内的电子运动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国新  方泉玉 《计算物理》1996,13(2):153-158
在电子与原子(或离子)碰撞过程中,需要精确计算大量含剧烈振荡涵数的积分。把计算J(n,X)的积分路径变到复平面上来研究含剧烈振荡波函数积分,不仅能计算相同波数或波数不同但相关较大的积分J(n,X)而且能计算了“近简并”情形下的积分J(n,X)。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金属离子Mn(Ⅲ),Fe(Ⅲ),Rh(Ⅲ)和Pd(Ⅱ)原卟啉Ⅸ-二甲酯(PP)和四苯基卟啉(TPP)配合物及Pd(Ⅱ)间氯四苯基卟啉(TPPm-cl)配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利用金属离子外层d电子与卟啉环的作用,解释了配合物结构灵敏带的变化规律,同时讨论了不同卟啉及卟啉环上取代基团对结构灵敏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29
本生183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到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士等地做科学研究旅行3年。1852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直到1899年退休。他终身未婚,在教学和实验室里度过了一生。185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5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53年发明本生灯。1859年与基尔霍夫一起发明分光镜,创立光谱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包含库仑相关的三体近似末志波函数,计算了入射能为250eV、散射角为3°、5°、7°、9°条件下e-+H(2s)→H++2e-共面反对称三重微分散射截面(TDCS),并与三级修正的EBS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基态H电离与亚稳态电离特征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1
谢格奈他生于匈牙利的波松尼(现属斯洛伐克),在耶拿取得医学学位,然后在德布勒森、耶拿、哥丁根、哈雷(德国)等大学教授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他最早提出表面张力概念(1751年)。他把表面张力比拟成拉伸的膜,这种概念为表面张力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在流体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领域内有贡献,发明了一种单级反击式水车,并研究了陀螺理论。  相似文献   

11.
N2H4和He(2^3S),Ne(^3P0,2)的解离激发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分子束和化学发光技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首次研究了N2H4与亚稳态原子He(2^3S),Ne(^3P0,2)的解离激发反应,探测到反应的激发态产物NH(A^3Π)的化学发光。N2H4与He(2^3S)的解离激发反应还探测到NH(c^1Π)的化学发光。同样条件下,N2H4与Ar(^3P0,2)作用没有观察到NH(A,c)的发光光谱。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发光光谱,求得激发态产物NH(A^3Π)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PEG(聚乙二醇)-2000-钍试剂-(NH_4)_2SO_4体系对Fe(Ⅲ)、Al(Ⅲ)、Ni(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指出在pH为3.5-6.5(NaAc-HAc)的水溶液中,有(NH_4)_2SO_4存在下,Fe(Ⅲ)、Al(Ⅲ)可被PEG-2000相几乎完全萃取,而Ni(Ⅱ)则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Ni(Ⅱ)与Fe(Ⅲ)、Al(Ⅲ)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13.
He(2^3S),Ne(^3P0,2)与CS2(X↑ ̄)碰撞的Penning电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束和化学发光技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测量了亚稳态原子He(2^3S)与CS2分子碰撞的Penning电离光学光谱。实验得到的CS2^+(A↑ ̄),CS2^+(B↑ ̄)态发光光谱分辨率比目前文献所报到的要好得多,因而我们首次给出了Penning电离反应中CS2^+(A↑ ̄,B↑ ̄)态的初生态相对振动布居,其结果与光电子能谱得到的布居明显不同,对这种非Franck-Condon跃迁过程本文给予了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5
阿奎那1240年进入那波利大学,以后在1244年加入多明我会(天主教派别之一),他的家庭对此竭力反对而将他软禁起来。他于1245年逃往巴黎,在阿尔伯特大师骷指导下学习。以后,他开始写关于亚里士多德^A17的评论并赢得极大声誉。他在意大利及法国各地教书,但他拒绝接受高的职位,包括那波利大主教职位。他成功建立了一种使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天主教神学相协调的混合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0-110
穆瓦桑1874年毕业于高级职业学校。1879年通过药剂师考试后被任命为药学院实验室主任。1880年获博士学位。1886年任无机化学教授。1891年穆瓦桑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86年6月26日他制出了单质氟,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为了制备这个当时被称为“不驯服的元素”,许多化学家为之奋斗了70年。他用低温电解氟氢化钾(KHF2)的无水氢氟酸溶液的方法,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用一维能带理论计算了清洁Ag(111),Ag(110)和Ag(001)表面的弛豫。计算结果显示出,当d1=2.640(膨胀4.2%)和d2=2.920(膨胀23.8%)〔对ng(111)〕;d1=1.375±0.008(收缩4.8%±0.008)[对Ag(110)」;d1=2.048±0.005(膨胀0.24%±0.005)[对Ag(001)〕时,理论计算的LEED谱与实验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相对碰撞平动能为0.05eV的分子束实验条件下,研究了CO(a)+NO(X)的E-E传能通道。通过测量观测区域的发射光谱,求得了反应物CO(a,v)的相对振动布居。利用计算机模拟传能产物NO(A-X)和NO(B-X)的发射光谱求得了它们初生态的相对振动布局、转动温度以及传能通道的分支比γ/β1.3±0.3。同时提出传能是经过中间复合物OCNO过程可用电子是进行了解释。利用NO(B^2П,v′=0  相似文献   

18.
考虑(e,2e)出射电子动量相关效应及交换影响,对H(1s)原子靶推出了三重微分散射截面明晰表达式,计算了入射电子能量为150eV,电离电子能量分别为3eV,5eV,10eV情况下共面及非共面TDCS,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碱金属原子晶体性质导出的经验势能函数,研究了碱金属原子在其固体(100)表面的吸附与自扩散性质。结果发现表明吸附原子的束缚能小于体相原子的束缚能,而吸附高度大于晶格常数的一半;自扩散的能垒分别为0.42(Li),0.30(Na),0.26(K),0.24(Rb)和0.23Ev(Cs)。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氢-钯表面的5参数Morse势,用对势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在Pd(n(100)×(111))-(011)台阶面上的吸附和扩散,获得了氢原子在该台阶面上的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和本征振能,并给出氢原子在台阶下四重位的吸附优先于台阶面上的三重位吸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理论分析给出台阶对氢原子表面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