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寻找特殊的、未知的天体是人类探索宇宙奥妙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天体光谱数据挖掘是实现该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约束概念格是一种新的概念格结构,具有构造效率高、提取知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针对天体光谱数据在特征子空间中的局部偏离,采用VC++ 6.0和Oracle 9i作为开发工具,设计与实现了基于约束概念格的天体光谱局部离群数据挖掘系统,并对软件模块功能和体系结构,以及天体光谱数据预处理、约束概念格构造方法、基于链表结构的概念格构造、局部离群数据挖掘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天体光谱数据局部离群数据挖掘是可行的、有价值的,从而为寻找未知的、特殊的天体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球表面全方位的第三宇宙速度①邓小玖(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1前言众所周知的第三宇宙速度U3=16.7km/s,指的是在地球最佳方向上发射逃逸太阳系的宇宙火箭的最小速度。长期以来,不同文献上流传着有关第三宇宙速度两个数值相差很大的结果。文...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编物理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一节中,只对第一宇宙速度进行了推导,而在课文中介绍了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有的学生问老师:"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请老师告诉我们的推导方法."如果一句话回答说:"你们的数学知识还不够,现在还不能推导."那么学生不仅是很扫兴,而且会失去对老师的信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了另一种推导三个宇宙速度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能量方法计算第三宇宙速度是一个比较简易的方法.然而,一种常见的错误计算方法,它似乎“有理”,而且,这类的错误也会出现于其它一些类似的问题中,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拟对此种错误观点进行剖析.一  常用的正确计算方法 三种宇宙速度是在研究飞船的宇宙航行时引入的.在地球表面附近将飞船送入太空,使它能环绕地球飞行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率称为第一宇宙速度;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场而飞行的最小发射速率称为第二宇宙速度;使它不仅能越出地球引力场,而且还能越出太阳引力场而飞行的最小发射速率则称为第三宇宙速度.计算时都作了很大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融性度量的光谱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量天体光谱的自动分类以及从海量天体光谱中发现新类型天体或新的天文规律(知识发现)已经受到天文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相关文献中这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是分别进行的。文章首先提出了一种相融性度量的概念,该度量能够刻画一个样本与训练样本集融合为一体的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相融性度量的k-近邻分类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较准确的分类,而且还具有相当好的知识发现能力。通过对活动星系与活动星系核实验表明,该方法无论对分类还是对知识发现都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子星是宇宙中一类极端致密的天体,其平均密度超过饱和核物质密度。对这类天体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极端条件下的物理性质,特别是深化关于引力和强力的认识。文章介绍了脉冲星和中子星的概念,并重点阐述了中子星内部结构的不同模型,以及如何通过最大质量和潮汐形变量等观测来检验这些模型。未来发现更多的双中子星并合或中子星黑洞并合事件,有望最终揭开中子星内部结构之谜。  相似文献   

7.
基于支撑矢量机的天体光谱自动分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体光谱自动识别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对天体进行分类和参数测量。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支撑矢量机的非活动天体与活动天体的自动分类方法。在信噪比低的时候 ,由于红移值未知使得噪声与发射谱线难于辨别 ,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寻找发射谱线来确定是否为活动天体。据此 ,在低噪声情况下对非活动天体与活动天体的区分成为难点。本方法结合主分量分析法和支撑矢量机 ,能够对红移值未知的活动天体与非活动天体比较有效地进行自动光谱分类 ,对天文界的大型巡天计划中的海量观测数据自动处理有比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939年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和佘德尔从广义相对论出发提出具体黑洞的概念,从而翻开了人类对天体研究的新的一页。短短几十年,黑洞一直成为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形成了黑洞物理学。一、经典黑洞从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建立而预言黑洞存在,许多科学家对其展开了研究,并认为它是由天体坍缩形成的超致密的区域(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都不能从该区域逃逸)。根据黑洞的不同特性将黑洞分成各种不同类型。根据质量不同将其分为小型黑洞、中型黑洞、巨大黑洞。所谓巨大黑洞是指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100万倍以上的黑洞,它在黑洞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度认为黑洞事件视界直径与黑洞质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核天体物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与研究宏观世界的天体物理自然融合形成了前沿交叉学科——核天体物理。核天体物理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应用核物理的知识和规律来阐释宇宙演化进程中化学元素合成及演化过程、时间标度、天体环境和天体场所,来说明恒星中核燃烧产生的能量及其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影响,来认识致密天体的结构和性质。文章阐述了核天体物理研究的意义和现状,介绍了有关基本概念和天体网络模型所需的核物理输入量以及广泛应用的一些实验方法,同时扼要地分析了利用国内大科学装置开展核天体物理研究的可行性。最后对未来我国深地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即各种各样的天体,几乎都是“看得见而摸不着”的。于是,1825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讲义》中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不能得到的知识”,以此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然而,孔德的预言被30年之后的天体光谱术打破了,方法就是将天体的光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光谱仪分解成光谱,再分析研究光谱照片。利用天体光谱不但能够确定天体化学组成,而且还能确定其温度、压力、密度、磁场和运动速度等物理条件。150年来,天文学家为观测各种天体光谱而建造各式各样的望远镜和光谱仪,使人类对天体化学组成和物理本质的…  相似文献   

11.
李东升 《物理实验》2004,24(12):31-33
天体(包括人造天体)绕另外一个天体运动时,其运动轨迹往往是圆或椭圆.轨迹为圆的天体运动问题,在现行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都有所介绍,但轨迹为椭圆的天体运动问题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介绍甚少.而轨迹为椭圆的天体运动问题,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考纲中是要求掌握的。  相似文献   

12.
唐洁  吴学兵 《物理学报》2011,60(11):119801-119801
从文献中收集了205个Blazar天体,包括142个BL Lac天体和63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对这些天体的类别与它们的红移、射电5 GHz辐射流量、光学V波段流量、1 keV处X射线流量、X射线光子谱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Blazar天体分类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是红移、射电5 GHz辐射流量和X射线光子谱指数,综合应用这三个物理量判别Blazar天体的分类的准确率可达到91.2%,得到的分类方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以作为Blazar天体分类的一个重要的判据.而光学V波段流量和1 keV处X射线流量不能区分开BL Lac天体和FSRQs,它们与Blazar天体分类没有相关性.本文结果支持将BL Lac天体和FSRQs归为Blazar天体,不同类别的Blazar天体之间能通过一种演化序列相联系. 关键词: Logistic 分类 Blazar天体  相似文献   

13.
《物理》1974,(2)
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物质运动的形态和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利用物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天文望远镜等工具探索恒星、星云、星团、星协、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以及星际物质的物理状态、化学成分和演变规律;亦即探测天体上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物质密度、温度、压力、辐射强度、磁场、产能方式、发光机制、变光或爆发过程;测定天体的质量、大小、距离、运动速度以及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它们的起源和演化,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大. 研究天体的起源和演似包括宇苗论…  相似文献   

14.
以太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本来是个哲学概念,是笛卡儿首先将它引入科学。他从不存在超距作用,只有物质相接触才能产生运动,因而不存在所谓“真空”的观点出发,认为天体之间有一种本原物质,它看不见但充满空间,这就是以太。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天文学的知识有很多是通过分析天体的电磁辐射得到的,天体的电磁辐射的范围是相当宽阔的,它从无线电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直延伸到X射线、γ射线.对天体辐射观测越广,就越能较全面地认识宇宙.所以天文学家总希望把研究领域扩展到所有波段.  相似文献   

16.
 宇宙中的天体,体积宠大,数目繁多,距离遥远。如何测量这些天体的距离和大小是古今人类非常关心的问题。实际上,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掌握了许多测量天体的方法。这些方法总体来说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本文运用一般数学、物理、天文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天体距离测量的几种方法。希望对有兴趣的非天文专业读者有所帮助。为研究方便起见,我们先要确定天体的方位。大家都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天”,就是以观察者为球心的半球面。而宇宙中的星星等天体好像分布于一个以观察者为球心,以适当长度为半径的球面上,这一假想的球面就称为天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天体系统的潮汐锁定问题的一种简化模型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中心天体设为由固体球状内核以及外层均匀液体组成,将在引力作用下液体产生的形变近似成椭球形,并说明了该近似的合理性.最后,论文参考“常数几何滞后模型”,在近似条件下计算了当中心天体相对平衡位置具有θ的偏角时所受引力相对其中心的力矩,得出了两天体间潮汐摩擦力矩与绕转天体质量的平方以及中心天体平均半径的5次方成正比,与天体间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所谓黑洞并不是引力场缩后形成的超高密度天体,而是指塌缩天体所缩入的半径为Rg的特殊的空间区域──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体或信号都不能脱离的区域.黑洞的界面叫视界,视界标志一个质量为M地塌缩天体为外界“看”见,所需占据的区域的最小值. 黑洞的概念,最早是由拉普拉斯的讨论引出的.拉普拉斯由逃逸公式,令v=光速c.则得视界R为而自广义相对论提出以后,人们得到了质量为球对称分布,静止不转动,不带电荷的施瓦西黑洞的视界为于是发现施瓦西黑洞的视界与拉普拉斯黑洞的视界竟然一致. 以上是现行教科书,文章中常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使天文学家有可能去探测天体在整个电磁波谱中任何一个波段的辐射了。但是光学波段作为“传统”的波段,迄今仍然是研究天体物理的基础。其主要原因是宇宙中大量的物质以凝聚的、温度达数千度乃至数万度的恒星形式存在着。当然,这也包括了恒星集合的星系。它们的辐射主要集中于光学波段。所以,大口径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仍然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工具。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望远镜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光子。我们知道,收集天体光子的能力是和望远镜镜面的面积成正比的。假如某一类天体有相同的光度,那么我们能探测到这类天体的极限距离就和望远镜口径成正比(当然,这里我们忽略了天体之间存在的星际物质对光线吸收的影响)。而且,天文望远镜还将天体成像。其空间分辨率也将和望远镜口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力图用尽可能少的综合概念来解释自然界的全部复杂性.从这个观点看来,在物理学史上并列着三个名字: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都在统一自然规律方面取得了最大的成就.三百年前,牛顿把地球引力(支配苹果落地的力)和天体引力(保持行星在太阳周围轨道上运动的力)视为同一种力,统一了地球引力和天体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