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采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若干过渡金属离子.由于淋洗液抑制后成中性,过渡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无法采用抑制电导检测,实验中采用在常规强酸淋洗液中加入两性离子,用于控制抑制后淋洗液的pH值.经过实验,在Waters IC-Pak CM/D柱上(150mm×3.9mm,ID)确定淋洗液条件为6.5mmol·L^-1甲基磺酸(MSA)和10mmol·L^-1 4-羟基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Co^2+、Ni^2+、Zn^2+和Cu^2+等4种过渡金属离子在抑制电导检测下得到了检测信号并与碱金属、铵离子和碱土金属离子获得了较好的分离.在该实验条件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检测下限1.31~31.2μg·L^-1)和重现性(时间RSD小于0.86%,峰面积RSD小于5.09%).  相似文献   

2.
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脲酶催化尿素水解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尿素浓度147mmol·L^-1,脲酶浓度3.0×10^-7mmol·L^-7,pH=7.0磷酸缓冲溶液)动力学,测定了该反应在298.15~318.15K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米氏常数Km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机理;温度对kcat的影响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袁观活化能为16.6kJ·mol^-1;等温滴定量热法可有效地用于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酶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电导同时检测三(乙基膦酸)铝原药中主要成分及各杂质离子的方法.采用高容量色谱柱AS9-HC,以9mmol·L^-1的Na2CO。瘩液为流动相.抑制模式为0.02mol·L^-1 H2SO4化学抑制.三(乙基膦酸)铝、Cl^-1、HPO3^2-、SO4^2-、PO4^3-的检出限(S/N=3)分别为15、3、12、6、5μg·L^-1主成分乙基膦酸的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0%、1.31%、0.13%,其加标回收率为91%.所得结果令人满意,可以用于三(乙基膦酸)铝产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用魔芋多糖(KGM)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GC)表面,制备了Mb—KGM膜修饰电极.结果表明,包埋在KGM中的Mb可以与电极发生直接电子传递.Mb—KGM膜修饰电极在水/有机混合溶液中,表现出可逆的直接电子传递过程.式电势(E^0=-0.434V)表明该电化学响应是Mb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在一定范围内,溶液pH值增加,Mb氧化还原式电势负移,且呈线性关系,说明Mb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在乙醇等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液中,Mb表现出类似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活性,能快速地催化氯代乙烷(六氯乙烷、五氯乙烷和四氯乙烷等)脱氯.Mb—KGM膜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这些物质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Pt电极以及SPE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Pt系列及SPE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Pt系列上Pt的载量为2.5mL的0.01mol·L-1H2PtCl6的Pt时,对还原态CO2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当Pt的载量相同时,在SPEAu-Pt上,催化剂对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比SPEPt电极更强,这是由于预先沉积的Au对后沉积的Pt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桑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HPLC法测定桑叶提取物中水解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先用甲醇-盐酸混合液(甲醇终浓度50%,盐酸终浓度2.0mol·L^-1)水解桑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成槲皮素和山萘酚,以HPLC法测定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63:37,体积分数),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表明槲皮素在0.84~26.8μg·mL^-1之间,山萘酚在0.44~14.2μ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和99.5%.该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桑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纳米钯修饰玻碳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修饰玻碳电极(Pd/GC),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d/GC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一种测定甲醛的方法.在0.1 mol·L-1 NaOH溶液中,甲醛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4~1.4×10-2 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5 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3.9%,回收率为94.7%~104.0%.  相似文献   

8.
采用恒电位法在铝阴极上原位电化学聚合丙烯酸(AA)形成聚合涂层,研究了电聚合电位、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等对成膜的影响,考察了电流密度随电聚合时间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聚合电位为8.0V时,一定浓度的丙烯酸溶液中添加0.05mol·L-1AlCl3支持电解质,电聚合30min即可得到3~5μm厚致密涂层.室温下,含15μm厚致密涂层的铝样在30g·L-1NaCl溶液中浸泡近一个月时间,涂层才破裂脱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确证了膜层的形貌结构,讨论了Al-AA阴极电化学聚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次黄嘌呤(Hxa)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以1.96×10-3~4×10-4mol·L-1NaOH作支持电解质时,在-0.25~-0.40V的电位范围内有一灵敏的阴极峰,它是吸附于铜电极表面的Hxa与Cu+络合物的溶出伏安峰.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峰高与Hxa的浓度在1.46×10-6~2×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6×10-8mol·L-1,可用于痕量的Hx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氮、磷、铁对原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N、P、Fe对原绿球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不同形态N、P、Fe及最佳形态N、P、Fe的不同浓度对原绿球藻生长的影响显著,原绿球藻生长的最佳N盐是NH4Cl,其最佳浓度为20mg·L^-1;最佳P盐是Na2HPO4,其最佳浓度为1.0mg·L^-1;最佳Fe盐是FeCl3,其最佳浓度为0.1mg·L^-1.在正交试验中,当N的浓度为35mg·L^-1、P的浓度为1mg·L^-1、Fe的浓度为0.5mg·L^-1时,原绿球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近距离升华(CSS)薄膜装置的研制及其特性,并对利用该装置及利用射频溅射沉积的CdTe膜的结构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CSS方法所得的CdTe膜具有较大的晶粒尺度,结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共溅射CdTe掺Nd薄膜的结构和电导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溅射法在ITo/玻璃基片上沉积CdTe掺Nd薄膜,并利用XRD和阻抗测试研究薄膜的结构和电导性能,结果表明,适当Nd掺入可以改善CdTe薄膜结晶特征和电导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酸性环境下,利用4,4,-双(3-硝基-4-甲酰基苯基硫醚)二苯砜与4,4’-二氨基-4’’-甲基三苯胺的缩聚反应制备给体-受体型的聚西佛碱(PA).其中二苯砜单体为聚合物的电荷受体单元,而三苯胺为电荷给体单元.在电场的作用下,Pt/PA/ITO具有较稳定、可重复的电致阻变效应.其物理机制是材料中给体和受体间发生了电荷转移,由初始高电阻状态的给体-受体结构转变到低电阻状态的给体+-受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定向碳纳米管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乙炔为碳源,在单晶硅上制备了定向碳纳米管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碳管薄膜及衬底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以多孔硅为衬底生长的碳纳米管管径均匀且离散分布,定向性良好。生长前氨对催化剂膜的预处理具有刻蚀作用,可显著提高碳管的生长密度,从而获得碳纳米管阵列膜。  相似文献   

15.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以难降解有机物二甲胺(DMA)为被降解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水醇比0.6,500 ℃煅烧5 h,硅藻土2 g∶9 mL负载1次,溶胶pH值为2.复合光催化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达到纳米级别,3 g·L-1催化剂对400 mg·L-1 DMA的6 h降解率平均可达70%,光催化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直接使用溶栓蛋白药物尿激酶(uPA)时容易形成全身性纤维原蛋白分解和大出血的问题, 设计并制备了负载溶栓药物的二氧化钛纳米管支架. 采用阳极氧化法合成排列整齐有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 该纳米管可负载溶栓药物uPA, 通过酰胺键将壳聚糖(CS)连接到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上, 可对纳米管进行封端, 得到uPA缓控释放的溶栓支架Ti-TNTs-uPA-CS.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方法对Ti-TNTs-uPA-C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并模拟人体生理环境进行体外溶栓实验. 与空白组对比后的结果表明, Ti-TNTs-uPA-CS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 并随着溶栓时间积累, 溶栓效果显现, 说明该溶栓支架对血栓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磁过滤阴极脉冲真空弧沉积技术(pulsed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deposition,PFCVAD),以Si(100)单晶片为衬底,在衬底温度400℃、氧气压力4×10-2Pa、靶负压400 V的条件下制备了具有c轴取向的ZnO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薄膜  相似文献   

18.
改性纳米TiO2固相光催化降解废弃聚氯乙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偶联剂改性的纳米TiO2作催化剂,采用包埋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可光催化降解的纳米PVC-M-TiO2复合薄膜.在空气中紫外光照的条件下进行了该薄膜的光催化降解实验,并与以末改性的TiO2为催化剂的PVC-Un-TiO3复合薄膜的降解效率进行了比较,利用光照失重、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光照前后复合薄膜进行厂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VC-M-TiO2复合薄(TiO2质量百分含量为2%)膜在空气中能被有效的降解,连续光照480h后降解效率达到36.9%,明屁高于纯膜及未改性的PVC-Un-TiO2复合膜。  相似文献   

19.
溅射气压对DC磁控溅射制备AlN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C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i(111)和玻璃基底上成功的制备了AlN薄膜。研究溅射过程中溅射气压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中原子比N/Al接近于1;当溅射气压低于0.6 Pa时,薄膜为非晶态;当溅射气压不低于0.6 Pa时,薄膜的XRD图中均出现了6方相的AlN(100)、(110)和弱的(002)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