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锂原子修饰B6团簇的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文  罗文浪  余晓光  谢安东  伍冬兰 《物理学报》2013,62(5):53103-05310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B6和LimB6 (m= 1–2)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 结果表明, 氢分子在B6团簇的三种可能结构中均发生解离吸附, Li原子在B6团簇表面不发生团聚,每一个Li原子均吸附几个氢分子. 其中以两个Li原子修饰笼形B6团簇吸附完整氢分子数最多,储氢质量分数为20.38%, 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1.683 kcal/mol,表明了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 关键词: mB6 (m=1-2)团簇')" href="#">LimB6 (m=1-2)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吸附能 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2.
李文杰  杨慧慧  陈宏善 《物理学报》2013,62(5):53601-053601
利用高精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H2分子在Al7-阴离子团簇上的吸附及解离过程, 确定了分子吸附及解离吸附的稳定结构,并分析了各结构的光电子能谱. 计算表明H2在Al7-上为弱的物理吸附,吸附能约为0.02 eV;解离过程的能垒约为0.75 eV. 对团簇及解离吸附结构的态密度与实验得到的光电子能谱的比较表明二者能够很好地符合, 确定H2与激光烧蚀产生的团簇直接反应时能在Al7-上发生解离. 关键词: 7-')" href="#">Al7- 2')" href="#">H2 解离吸附 从头计算  相似文献   

3.
祁鹏堂  陈宏善 《物理学报》2015,64(23):238102-23810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Li原子修饰的C24团簇的储氢性能. Li原子在C24团簇表面的最佳结合位是五元环. Li原子与C24团簇之间的作用强于Li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阻止它们在团簇表面发生聚集. 当Li原子结合到C24表面时, 它们向C原子转移电子后带正电荷. 当氢分子接近这些Li原子时, 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 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在Li原子周围. 在Li修饰的C24复合物中, 每个Li原子能吸附两到三个氢分子, 平均吸附能处于0.08到0.13 eV/H2范围内. C24Li6能吸附12个氢分子, 储氢密度达到6.8 wt%.  相似文献   

4.
卢其亮  黄守国  李宜德 《物理学报》2013,62(21):213601-21360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研究了Mg原子修饰的封闭型六 硼烷B6H62-吸附氢的性能. Mg可以稳定地结合在B6H62-上, 它可以吸附六个氢分子. 电荷转移所导致的Mg周围电场的增强和体系更大的偶极矩使 得MgB6H62-比MgB6H6具有更好的储氢性能, 储氢密度达到11.1 wt%, 氢分子的平均结合能在0.23 eV/H2至0.34 eV/H2之间. 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控制金属-有机物体系的电荷态来增强电场, 进而改善其储氢性能. 关键词: 6H62-团簇')" href="#">MgB6H62-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储氢性能 电荷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 B3LYP) 方法,在 6 - 311 + + G ( d,p) 基组水平上,对超碱团簇 CLi5及其阳离子体系 CLi5+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理论计算,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储氢性能. 分析可知,CLi5+超碱离子团簇结构相比中性 CLi5团簇结构动力学稳定性要高,表面吸氢能力更强. 氢分子在 CLi5+表面能以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的形式吸附,每个 Li 原子最多可以有效吸附三个 H2,平均吸附能处于 1. 065 ~ 2. 732 k Cal/mol 范围内,储氢质量分数可达 39. 30 wt % ,表明 CLi5+超碱离子团簇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6.
葛桂贤  曹海滨  井群  罗有华 《物理学报》2009,58(12):8236-824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H2与Rhnn=1—8)团簇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RhnH2体系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Rhn团簇最低能量结构的基础上吸附H原子生长而成.吸附H原子没有改变Rhn团簇的结构, 键长是影响Rhn和RhnH2磁矩的主要因素.从优化后的几何结构可以看出吸附后的H2发生断键,表明H2分子发生了解离性吸附.当n≤5,H原子的吸附以桥位为主,当n≥6时,H原子开始出现空位吸附.H原子的吸附提高了Rhn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较小的吸附能表明H原子易从RhnH2中解离出来.二阶能量差分表明4是RhnH2和Rhn团簇的幻数. 关键词nH2和Rhn团簇')" href="#">RhnH2和Rhn团簇 平衡结构 电子性质  相似文献   

7.
陈玉红  曹一杰  任宝兴 《物理学报》2010,59(11):8015-8020
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H2分子在Ti掺杂和纯的Al(110)表面的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有Ti原子掺杂时,存在一个H2分子的吸附路径,即位于Al(110)面顶位Ti原子上方的H2分子会发生解离,并与Ti原子形成TiH2分子,然后TiH2分子向能量更低的空位移动并接近Al(110)表面.态密度与电荷布居分析显示,吸附完成后H原子与表面Al原子存在较强的共价键作用,这为Al-H类物质及Na3 关键词: 钛 吸附 解离能 第一性原理  相似文献   

8.
Pu(100)表面吸附CO2的密度泛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大桥  罗文华  李赣  陈虎翅 《物理学报》2009,58(12):8224-8229
采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的改进Perdew-Burke-Ernzerh方法结合周期性层晶模型,研究了CO2分子在Pu(100)面上的吸附和解离.吸附能和几何构型的计算表明,CO2以穴位C4O4构型吸附最为有利,吸附能为1.48 eV.布居分析和态密度分析表明,CO2与Pu表面相互作用的本质主要是CO2分子的杂化轨道2πμ与Pu5f,Pu6d,Pu7s轨道通过强电子转移和弱重叠杂化的方式相互作用而生成了新的化学键.计算的CO2→CO+O解离能垒为0.66 eV,解离吸附能为2.65 eV, 表明在一定热激活条件下CO2分子倾向于发生解离性吸附.O2,H2,CO和CO2在Pu (100)面吸附的比较分析表明,较低温度下的吸附强度顺序依次为O2,CO,CO2,H2;较高温度下的吸附强度顺序依次为O2,CO2,CO,H2.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Pu (100) 2')" href="#">CO2 吸附和解离  相似文献   

9.
唐春梅  王成杰  高凤志  张轶杰  徐燕  巩江峰 《物理学报》2015,64(9):96103-096103
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GGA)研究了经碱金属原子Li、过渡金属原子Ti和Fe原子修饰的富勒烯C18B2M(M=Li, Ti, Fe)的储氢性能. 研究发现, C18B2由于B的替代掺杂, 比C20对金属原子具有更高的结合能. 由平均吸附能分析可知: C18B2Li对H2的吸附能力较弱, C18B2Fe对H2的吸附能力过强, 而C18B2Ti对H2的平均吸附能介于0.45-0.59 eV 之间, 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 (0.2-0.6 eV), 因此可以实现常温下的可逆储氢. C18B2M(M=Li, Ti, Fe)能够吸附的H2数目最多分别为4, 6和4. 由储氢机理分析可知: C18B2Li主要通过碱金属离子激发的静电场来吸附H2, 而C18B2Ti和C18B2Fe主要通过金属原子与H2之间的Kubas作用来吸附H2. 由于C18B2Ti既有较大的储氢数目, 又可以实现可逆储氢, 因此有望开发成新型纳米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的研究了碱金属Rb原子修饰具有空位缺陷h-BN单层体系的储氢性能.发现Rb原子可稳定吸附在h-BN单层的B单空位缺陷(VB)上,且Rb原子间无团簇倾向,单个Rb原子最多可稳定吸附5个H2分子,H2分子平均吸附能在0.18-0.21 eV范围内.电子结构分析表明H2分子主要通过极化机制和轨道杂化作用吸附在Rb修饰的缺陷h-BN单层体系上.Rb双侧修饰缺陷h-BN单层体系的理论储氢质量比可以达到5.0 wt%.基于范特霍夫方程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对储氢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 在6-311+G(d, p)基组水平上对Si6和Li修饰的Si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和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Si6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 纯Si6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 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Si6团簇的储氢能力. 以两个Li原子端位修饰Si6团簇为载体, 其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1.692~2.755 kcal/mol, 每个Li原子周围可以有效吸附五个氢分子, 储氢密度可达9.952wt%. 合适的吸附能和较高储氢密度表明Li修饰Si6团簇有望成为理想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Si_6和Li修饰的Si_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Si_6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Si_6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Si_6团簇的储氢能力.以两个Li原子端位修饰Si_6团簇为载体,其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1.692~2.755 kcal/mol,每个Li原子周围可以有效吸附五个氢分子,储氢密度可达9.952 wt%.合适的吸附能和较高储氢密度表明Li修饰Si_6团簇有望成为理想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研究了H2在AlnCr(n=1-7)团簇上的吸附和解离.结果表明:AlnCr团簇结构与Aln+1团簇结构相似;物理吸附是H2以侧向的形式吸附在Cr原子上,H-H键长略微增长,H2的振动频率发生了红移;除了n=5外,其它AlnCr H2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均是AlnCr团簇的最稳定结构与两个氢原子成键而成;AlnCr团簇向H原子转移了电荷;AlnCr H2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和能隙均大于AlnCr团簇的,即AlnCr H2团簇比AlnCr团簇更稳定;Al7Cr对H2的化学吸附表现出较强的惰性,而AlnCr H2(n=1,2,6)则表现出较强的化学活性;由化学反应路径跟踪可知,通过改变AlnCr团簇中Al原子的个数可以调节H2的物理化学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研究了H2在AlnCr(n=1-7)团簇上的吸附和解离。结果表明:AlnCr团簇结构与Aln+1团簇结构相似;物理吸附是H2是以侧向的形式吸附在Cr原子上,H-H键长略微增长,H2的振动频率发生了红移;除了n=5外,其它AlnCrH2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均是AlnCr团簇的最稳定结构与两个氢原子成键而成;AlnCr团簇向H原子转移了电荷;AlnCrH2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和能隙均大于AlnCr团簇的,即AlnCrH2团簇比AlnCr团簇更稳定;Al7Cr对H2的化学吸附表现出较强的惰性,而AlnCrH2(n=1,2,6)则表现出较强的化学活性;由化学反应路径跟踪可知,通过改变AlnCr团簇中Al原子的个数可以调节H2的物理化学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5.
马丽  金雪玲  杨慧慧  王小霞  杜宁  陈宏善 《中国物理 B》2017,26(6):68801-068801
The dissociation of H_2 molecule is the first step for chemical storage of hydrogen, and the energy barrier of the dissoci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kinetics of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storage material.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hydrogen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on Mg-coated B_(12)C_6N_6. The B_(12)C_6N_6 is an electron deficient fullerene, and Mg atoms can be strongly bound to this cage by donating their valance electrons to the virtual 2p orbitals of carbon in the cluster. The preferred binding sites for Mg atoms are the B_2C_2 tetragonal rings. The positive charge quantity on the Mg atom is 1.50 when a single Mg atom is coated on a B_2C_2 ring. The stable dissociation product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dissociation processes are traced. Strong orbit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ydrogen and the cluster occurs in the process of dissociation, and H_2 molecule can be easily dissociated. We present four dissociation paths, and the lowest energy barrier is only 0.11 eV, which means that the dissociation can take plac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d, p)和组态相互作用的QCISD/6-31G(d, p)研究了Al6Si+和Al6SiLi+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及其对H2分子的吸附,两种不同方法计算的H2分子在团簇上的吸附能非常一致。H2分子在Al6Si+团簇上的吸附能仅为-0.018 eV,Al6Si+团簇中掺杂Li原子可以明显增强其对H2分子的吸附。Al6SiLi+团簇吸附一个H2分子的吸附能可以达到-0.157 eV,吸附五个H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088 eV。态密度和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电荷从Li原子向Si原子转移,H2分子在带正电的Li离子产生的电场中发生极化,从而在静电相互作用下吸附在Li原子周围。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H2分子在Li掺杂Al7C+团簇上的吸附.对于Al7C+团簇,H2分子的吸附能仅为-0.017eV,掺杂Li原子到Al7C+团簇可以明显增强对H2分子的吸附.吸附一个H2分子时吸附能可以达到-0.151eV,吸附四个H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073eV.根据自然键轨道分析,电荷从Li原子向Al7C+团簇转移,带正电的Li离子极化H2分子并且增强了H2分子与Al7CLi+团簇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