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LHC中,Pb–Pb以质心系能量5.5ATeV以及Ca–Ca以质心系能量7ATeV碰撞过程中的硬直接光生J/ψ和γ过程:A+A→A+J/ψ(γ)+X.结果表明该过程不仅可用于测量原子核中的胶子分布,还可以用以研究大Rt胶子以及重夸克的J/ψ碎裂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双胶子交换模型并结合重夸克偶素的色八重态产生机制,计算了π与p碰撞过程中J/ψ的衍射产生总截面.结果发现:随着质心系能量的增加,J/ψ衍射产生的总截面逐渐增大;并且,不同的π介子中的胶子分布函数给出的总截面偏离也逐渐加大.计算结果与未来的实验数据比较,可以检验π介子中的胶子分布函数及双胶子交换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衍射几何模型基础下 ,采用胶子交换机制来解释HERA光生过程γP→VP ,其中V为ρ ,ω ,φ ,J/Ψ的总截面σ与质心系能量W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萨本豪  台安  王辉 《中国物理 C》1999,23(7):689-692
用含有领头粒子能量衰减、J/ψ先驱体在弦色场中离解和物理J/ψ的强子吸收等三种机制的强子和弦级联模型,JPCIAE,计算了200AGeV/c的PA和AB轻的弹核)反应以及Pb+Pb反应中J/ψ压低因子,取得与NA38及NA50数据全面地较好符合; 从而对Pb+Pb反应中J/ψ是反常压低的说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了xc粒子的强产生及其辐射衰变,指出J/ψ粒子的强产生应包括这部分贡献.结果,合理地缩小了 J/ψ,粒子和ψ′粒子同层子的有效耦合常数之间的差距,保留了以前工作中的主要结果,得到了不同质心系总能量下四种过程通过 xc 的产生及其辐射衰交产生 J/ψ粒子的微分截面在 J/ψ粒子产生总微分截面中所占的比例.最后,对本文所用模型和胶子聚合模型作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6.
用I–S模型与夸克偶素的色八重态产生机制,对πp碰撞J/ψ+γ协同产生的单衍射过程的微分截面及总截面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把J/ψ+γ协同产生的单衍射过程和单举过程相结合,可以探测Pomeron中的胶子成分并对硬衍射因子化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粲夸克偶素J/ψ质量大而寿命长的特征的物理内涵和对胶球态产生条件的理解,提出了J/ψ→Gb+γ过程产生胶球态的另一种机制,即认为胶球态Gb来自J/ψ中的组分粲夸克对ccon.(ccon.)分别转变为流粲夸克对ccur.(ccur.)时所发射的色八重态胶团对的融合,而余下的流粲夸克对再湮没为光子γ.通过用此模型的计算,讨论了ΓJ/ψ→Gb+γ与有关参数值的关系,并与J/ψ辐射衰变中通过两个末态胶子的强子化产生胶球的机制作出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验研究粲偶素ψ'级联衰变过程ψ'→γ'xcJ→γ'γJ/ψ,一个用于正确描述全部末态角分布的产生子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分析角分布的关联来确定这一过程的多极展开参数(或者等效的螺旋度振幅),而从中可以知道高阶电磁多极矩和相对论修正的贡献,同时可以检验ψ'是不是ψ'(2S)和ψ'(1D)的混合.介绍了一个能完全描述这一过程的角分布的产生子,同时讨论了测量多极参数的测量方法.这些都可以被用在BESⅢ或者CLEOc的分析当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京谱仪(BES)上取得的ψ(2S)数据,对ψ(2S)→π+π-J/ψ,J/ψ→1+1-和J/ψ→任意末态两个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到J/ψ的轻子道衰变分支比为B(J/ψ→e+e-)=(5.90±0.07±0.16)%和B(J/ψ→μ+μ-)=(5.96±0.08±0.16)%,由此给出Be/Bμ的值为0.990±0.018±0.024.假定Be=Bμ,J/ψ的轻子道衰变分支比为B(J/ψ→1+1-)=(5.93±0.05±0.16)%.上述结果可用来估计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αs和QCD减除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微扰论QCD计算了赝标胶子球在J/ψ辐射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几率. 指出由于ι(1440)与η、η′的混合, 使η、η′有一个胶子球分量, 这些分量在它们的J/ψ辐射衰变产生中占主导地位. 由此得到的比例Γ(J/ψ→γη′)/Γ(J/ψ→γη)比以前一些理论模型的结果要大, 并且是与实验符合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验研究粲偶素ψ′级联衰变过程ψ′→γ′χcJ→γ′γJ/ψ,一个用于正确描述全部末态角分布的产生子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分析角分布的关联来确定这一过程的多极展开参数(或者等效的螺旋度振幅),而从中可以知道高阶电磁多极矩和相对论修正的贡献,同时可以检验ψ′是不是ψ(2S)和ψ(1D)的混合.介绍了一个能完全描述这一过程的角分布的产生子,同时讨论了测量多极参数的测量方法.这些都可以被用在BESⅢ或者CLEOc的分析当中.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与核内夸克-胶子分布的有关实验现象:EMC效应、核遮蔽效应、核Drel-Yan过程和J/ψ光生反应等,以及解释它们的理论模型.The experiments of the EMC effect,nuclear shadowing effect,nuclear Drell Yanprocess and J/ψ production related to the quark gluon distributions in nuclei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s explaining them are briefly reviewed.   相似文献   

13.
J/ψ衰变中赝标量介子混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DG-2000公布的J/ψ→VP,γP各个衰变道分支比的世界平均值,对赝标量介子混合重新做了分析.如果η和η′中不含有胶子成分,则得到它们的混合角θP=(-19.18±0.91)°.对J/ψ衰变中DOZI的贡献、SU(3)破坏以及矢量介子的混合也做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何景棠 《物理》2004,33(11):826-832
叙述了J/ψ粒子是由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组成的束缚态的实验证明的历史过程,以及发现J/ψ家族,一系列粲介子和粲重子的实验.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利用J/ψ→ρπ衰变道,对BESⅡ上BSC对于光子的探测效率做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从探测器光子能量阈值直到BES上可产生的最大光子能量范围内,用目前的Monte Carlo可以在1%—3%的精度下模拟光子的探测效率.并且对Monte Carlo在探测效率上与数据的差别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用质心系能量s=3.770GeV处的e+e–→γe+e–数据检验了高能区MonteCarlo和数据的探测效率都达到100%,并且在1%精度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推广的矩分析和双态耦合处理方法,给出了双态耦合情况下J/ψ衰变过程J/ψ→ρρπ的矩表达式,为在J/ψ衰变过程中寻找并确定1-+奇特态的性质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导出了过程J/ψ→γ+G(3-+), G(3-+)→M1M2的多重角关联函数, 其中G是Jpc=3-+的态, M1和M2是自旋为零的介子. 本文还讨论了3-+胶子球态并计算了过程J/ψ→γ+G(3-+)的螺旋性(helicity)振幅之比. 结果表明, 其中的一个比率与胶子球的质量无关, 其值很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ψ(3770)DD衰变的运动学特性,通过分析工作在BEPC-Ⅱ上BESⅢ探测器在正负电子对撞质心系能量为3.773GeV处的e+ e_ψ(3770)蒙特卡罗模拟事例,挑选出干净的介子和K介子样本,研究了BESⅢ粒子识别系统对带电粒子的鉴别效率。根据此方法,可以确定数据和蒙特卡罗样本在粒子鉴别效率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郁宏  沈刘兴  王旭 《中国物理 C》1989,13(11):996-1002
本文讨论了J/ψ辐射衰变中胶子球候选者θ/f2(1720)的产生及其衰变.我们发现,为了解释过程J/ψ→γ+θ的螺旋度振幅之比x和y,除了θ粒子的S波分量之外,必须考虑两个D波分量(l=2,s=0,2)的贡献.我们还讨论了D′波分量(l=2,s=2)是否存在的可能的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20.
最近BESⅡ合作组在pp-不变质量谱阈值附近观测到一个增强.利用协变张量方法,给出了ψ辐射衰变道ψ→γpp-,γΛΛ-,γΞΞ-分波分析的理论公式.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还给出了J/ψ→γPP-中光子和质子的角分布,它们可以作为将来对这些道分波分析的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